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东 《防护林科技》2019,(3):19-20,29
为了探索辽西地区油松混交林与纯林土壤理化性状的差异,开展了几种油松混交林与油松纯林林地土壤理化性质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油松与其他树种混交后可以降低土壤容重、提高土壤孔隙度,增加林内枯落物厚度。混交林处理各项指标与纯林有显著差异,其中地面枯落物厚度以油松+山杏混交林最厚,为2.8 cm;容重以油松+刺槐混交林最轻,为1.187 g·cm-3;孔隙度油松+刺槐最大,为56.35%;土壤有机质含量以油松+刺槐处理最高,为20.1 g·kg-1;全氮含量各混交林处理比油松纯林提高了0.23~0.36 g·kg-1,差异极显著;全磷含量各混交林处理高于油松纯林但是差异不明显;全钾含量混交林处理均高于油松纯林,其中油松+蒙古栎混交林、油松+山杏混交林2个处理极显著高于油松纯林,油松+刺槐混交林与油松纯林未达到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索温度升高处理下油松枯落物的响应机制,通过应用开顶箱人工模拟升温处理,以自然温度条件作对照处理,开展了沙地油松枯落物分解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升温处理下油松枯落物的枝、叶中含水率及质量残余率均高于对照处理,且叶的含水率大于枝的含水率,叶的质量残余率低于对照的质量残余率。可见,升温条件抑制了油松枯落物的分解,其中对油松枝枯落物分解的抑制作用更强。  相似文献   

3.
以油松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研究了不同浓度水杨酸处理对油松株高和地径的影响。结果表明,10mg·L-1水杨酸处理效果最佳,油松株高和地径分别比对照提高33.91%和38.77%。因此,用水杨酸处理油松幼苗根系时,建议水杨酸浓度采用10mg·L-1。  相似文献   

4.
为提高油松容器苗移植的成活率,以油松容器苗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油松容器苗的苗高、地径、主根长、侧根数、地上(下)部分的鲜(干)重等各项指标,研究不同浓度促根剂对油松形态指标和生物量的影响。不同浓度的促根剂对油松容器苗的生长有不同影响;综合各项指标,在各处理中,采用NAA0.5g/L和ABT 1g/L处理的油松苗苗木地上(下)部分的干重比较小,说明了这两种处理使油松幼苗生长发育的重点偏向根系,有利于苗木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结合油松的生物学特性、生态习性和太原市森林公园的自然条件,对移栽油松大树采取了土壤改良、针叶上喷洒生长调节剂等复壮措施。两年后观察:经复壮处理的油松生长量明显增长,且树冠针叶生长势良好,复壮效果显著,值得在移栽油松时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6.
油松是我国北方地区一种常见的绿化栽培树种,本文以油松为研究对象,重点从整地、种子处理、播种、苗木管理几个方面介绍了油松的育苗技术,以期为相关的研究提供科学借鉴。  相似文献   

7.
李伟 《山西林业》2023,(S2):48-49
油松营养袋育苗具有效率高、苗木生长发育好、造林成活率高的优点。介绍了油松生物学特性及油松营养袋育苗的苗圃地选择、整地施肥、种子处理、苗木移植以及病虫害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8.
以油松和樟子松2 a生苗木为材料,通过不同梯度水分胁迫处理,研究辽西地区油松和樟子松抗旱性生理特征变化,结果表明:在各水分条件处理下,油松2 a生苗木MDA含量均小于樟子松,但CAT和Pro含量均高于樟子松,说明油松苗期抗旱性更强。在40%FMC处理时,油松MDA、CAT和Pro含量都小于对照,说明该水分水平未能使苗木出现干旱状态;而樟子松MDA、CAT和Pro含量都高于对照,苗木已经出现干旱状态。在30%FMC和20%FMC处理时,油松和樟子松苗木MDA、CAT和Pro含量都随水分胁迫程度加剧而增加。在干旱半干旱辽西地区培育油松和樟子松苗木时,土壤水分临界值应分别大于田间最大持水量40%和50%。  相似文献   

9.
保水剂处理对油松容器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油松容器苗移植的成活率,以油松容器苗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保水剂用量对油松容器苗生物量和形态指标的影响。试验采用保水剂1、3、5g/kg拌土,1、3、5g/L蘸根处理,调查油松苗形态指标及生物量。结果表明:保水剂1g/kg拌土处理其高径比最小,主根最长,侧根数最多。同时,其地上、地下鲜重比与干重比均最小,有利于油松容器苗的生长发育。根据研究结果,推荐采用1g/kg拌土处理。  相似文献   

10.
油松是山西造林绿化应用最为广泛的针叶树种,容器育苗是油松的主要育苗方式.从苗圃地和容器选择、营养土配制、种子处理、播种及幼苗管理等方面介绍了油松容器育苗的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1.
为探寻提高辽西地区造林成活率的措施,在朝阳市开展了以山杏、侧柏、油松、火炬树4种常规造林树种,利用容器和覆膜处理进行保水抗旱对比试验,比较各树种在生长量、成活率和抗旱生理指标上的差异,结果表明:山杏、油松、侧柏和火炬树使用容器的成活率、苗高和地径均大于未使用容器的处理;可溶性蛋白含量在山杏、侧柏、油松和火炬树的膜瓶处理中含量均最高,膜瓶和瓶的处理差异不显著,说明瓶和膜的使用可以提高4种植物的抗旱保水能力;丙二醛含量在山杏和油松的膜瓶处理中为最低,瓶和膜瓶的处理差异不显著,有瓶的处理比无瓶的处理表现出了较好的抗旱能力。  相似文献   

12.
油松花粉的采集及处理是油松控制授粉中最关键的步骤之一。油松花期分球花初期、盛期和停止期3个阶段;花粉采集的最好时机为球花盛期,此时用手搓捻雄球花几乎没有水分;用授粉袋直接采雄花球即可,采集后要马上进行加温干燥、收集、干燥和冷藏处置,在整个过程中要严格防止污染。该文介绍的油松花粉的简易采集、处理方法可广泛地由油松育种科研和生产人员借鉴。  相似文献   

13.
油松幼苗培育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育苗地选择、种子催芽处理、做床、播种时期4方面介绍了油松的播种技术,从圃地管理、苗期管理和越冬防护3方面介绍了播后幼苗的管理技术,提出通过换床移植方法培育2年生油松移植苗效果最好。最后阐述了油松幼苗立枯病的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4.
试验测定了不同化学药物、浓度、浸泡时间和单纯用水浸泡渗透处理对油松种子发芽的影响。结果表明,阿司匹林、赤霉素、聚乙二醇对油松种子发芽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经过3种药物处理的种子在室温11~14℃的情况下,第6天或第7天开始发芽,对照第9天发芽;发芽势(第10天的发芽率)经过处理的在22%以上,高者可达31%,而对照仅为8.3%。单用自来水做渗透引动处理也能提高油松种子的发芽势和发芽率。  相似文献   

15.
为了筛选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 Carr.)种子的最佳催芽方式,试验以油松种子为研究对象,分别从物理和化学2方面对其进行了处理,物理层面设置了干藏、低温、混沙层积3种贮藏条件和30、50、80℃3个梯度的浸种温度;化学层面设置了6-苄基胺基嘌呤(6-BA)、萘乙酸(NAA)、ABT6号生根粉3种植物生长促进剂以及1、3、5d3个梯度的处理时间,进而探究了不同理化处理条件对油松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的影响。结果表明,油松种子萌发的最佳物理处理方式为混沙层积贮藏后80℃浸种,最佳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方式为ABT6号生根粉浸泡处理5d。  相似文献   

16.
为评价施肥方式和接种菌根真菌处理对油松苗木质量的影响,在大田条件下,以1年生油松接菌苗(简称+M)和非接菌苗(简称-M)为研究材料,设置3种施肥处理(常规施肥(CF)、指数施肥(EF)、2倍指数施肥(DEF))试验,对比分析不同处理对苗木形态和综合质量指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EF处理下,+M和-M处理间油松苗木菌根侵染率无显著差异;而CF和DEF处理下,+M处理油松苗木菌根侵染率较-M处理显著增加了35.7%(P<0.05)和35.0%(P<0.05).2)3种施肥处理下,苗高和地径均为+M高于-M处理,且在+M和EF组合处理下苗木的苗高和地径均达到最大;而+M和CF组合处理下苗木主根长最小,侧根数最大.3)在+M和EF组合处理下油松苗木总生物量和地下生物量均最大,且地下生物量占总生物量的比例最高.4)与-M处理和CF、EF、DEF组合处理相比,+M与EF组合处理下苗木质量指数分别增加了23.8%(P<0.05)、21.0%(P<0.05)、27.7%(P<0.05).综上所述,指数施肥结合接种菌根真菌处理有利于促进油松苗木生长.  相似文献   

17.
乔和爱 《防护林科技》2017,(12):33-34,110
通过采用不同类型和规格的容器进行油松育苗试验,测定了1年生长期后油松容器苗的苗高、地径、主根长和总根长等生长指标,分析不同容器类型和规格对油松容器苗生长的影响。结果有明:苗高和地径以硬塑料容器处理最大,分别达到了15.5cm和2.66mm;苗木主根长以小规格黑色塑料容器处理最大,达到29.8cm;苗木根系总长以大规格黑色塑料容器最大,达到740.4cm。可见,硬塑料容器有利于油松容器苗地上部分生长,黑色塑料容器对容器苗根系生长促进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8.
从育苗地选择、营养土配制、作床、消毒、种子处理、装土、摆钵、播种、苗期管理等几个方面介绍了辽西地区油松容器育苗技术,同时阐述了油松的抢墒造林技术。  相似文献   

19.
土壤酶是土壤的组成成分之一,参与完成土壤中的生物化学反应,其活性反映了土壤生物化学的方向和强度.本文通过对接种油松苗木和非接种苗木根际土壤酶的研究试验,旨在探索接种菌根真菌对油松幼苗的生长和养分吸收的影响. 一、材料与方法 1.材料 供试土壤采自呼和浩特市园林局第二苗圃培育菌根苗木的基地,不施加任何肥料.供试植株为经过菌根化处理的油松苗和未经菌根化处理的油松苗.  相似文献   

20.
油松和侧柏人工林适宜灌溉定额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采用人工灌水的方法 ,研究 2 0年生油松和侧柏人工林的耗水特性及水分利用效率 ,确定其适宜的灌溉定额。结果表明 ,油松和侧柏的耗水量与其灌水水平呈正相关 :平水年 ,1 5、1 0、0 5倍降水量的灌水水平和对照条件下 ,5— 10月份 ,油松的耗水量分别为 10 35 8.5、82 90 .5、6 4 5 5 .5、4 337 0m3·hm- 2 ,侧柏为 95 4 7 5、7980 0、6 4 71 0、4 195 0m3·hm- 2 。灌水促进了树木的生长 ,油松在 1 0倍灌水处理时 ,树高、胸径、材积增加最大 ,侧柏在1 0~ 1 5倍处理时 ,分别对树高和胸径影响最大 ,材积在 1 5倍处理时效果最显著 ;油松在 1 0倍处理时 ,水分利用效率最高 ,而侧柏则在 1 0~ 1 5倍处理为宜 ;生长季中 ,油松和侧柏的适宜灌溉定额分别为 5 2 5 0~ 6 0 0 0m3·hm- 2和 5 330~ 9330m3·hm- 2 ,分 3次进行灌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