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采集不同代人工林林地杨树根际土壤样品,采用等温吸附和解吸试验结合HPLC定量测定,研究杨树根际土壤中2种主要酚酸(对羟基苯甲酸和苯甲酸)的吸附和解吸附特性,探讨2种酚酸在杨树根际土壤中的累积机制。结果表明:杨树根际土壤对对羟基苯甲酸和苯甲酸均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对羟基苯甲酸的平均吸附率63.39%~72.26%,苯甲酸的吸附率较对羟基苯甲酸低,平均吸附率39.53%~47.46%;Fruendlich等温吸附方程能很好地描述这2种酚酸在杨树根际土壤中的吸附过程,吸附平衡浓度Ce和吸附量Cs之间存在较好的线性关系。2种酚酸的吸附作用属于物理吸附,但解吸特性差异较大,对羟基苯甲酸在不同连作代数林地根际土壤吸附平衡液中的解吸能力均较强,平均解吸率46.62%~52.89%;而苯甲酸解吸能力较弱,尤其在高浓度吸附平衡体系中很难进行解吸附,此规律与2种酚酸的吸附常数基本吻合。2种酚酸的吸附和解吸特性一定程度上反映酚酸在杨树根际土壤中的环境行为学特征,并为进一步揭示其在杨树根际微域的累积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指出了磺化碱融法生产间羟基苯甲酸属于传统工艺,其最终废水量大且含有一定量的间羟基苯甲酸、水质COD较高,一般在20000mg/L,难以治理,通过研究发现了利用XDA-1大孔吸附树脂可对其中的间羟基苯甲酸进行回收,其废水中间羟基苯甲酸回收率为73%,吸附回收后,废水的COD为11000mg/L,有效去除率为44%,为废水预处理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3.
闫建康 《绿色科技》2013,(12):257-259
建立了固相萃取(SPE)-高效液相色谱同时测定婴幼儿奶粉中对羟基苯甲酸甲酯、对羟基苯甲酸乙酯、对羟基苯甲酸丙酯、对羟基苯甲酸丁酯含量的方法。在选定的条件下各组分的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1,线性范围0.5~50mg/L,回收率为95.2%~104.3%,相对标准偏差为2.1%~4.4%。  相似文献   

4.
以东北山樱桃实生幼苗为试材,利用Hansatch PEA,采用叶绿素荧光诱导动力学理论和JIP-test数据分析方法,研究对羟基苯甲酸对叶片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幼苗在不同浓度对羟基苯甲酸(0.1、1、10 mmol·L-1)处理下的叶片光合性能指数、捕获的激子将电子传递到电子传递链中QA-下游的其他电子受体的概率、用于电子传递的量子产额和单位面积有活性的反应中心数目较对照均有所下降;PSⅡ最大量子效率、单位面积有活性的反应中心数目几乎没有变化;而PSⅡ受体侧的电子受体库容量则高于对照,且呈"上升—下降"趋势。天线色素吸收的能量在低浓度下有小幅升高,反应中心捕获的能量、用于电子传递的能量及用于热耗散的能量则无明显变化。可见,对羟基苯甲酸对东北山樱桃叶片光合结构的不同部位产生影响,进而降低光合性能,影响光合作用。  相似文献   

5.
以东北山樱桃(Cerasus sachalinensis Kom.)实生幼苗为试材,利用Hansatch PEA,采用叶绿素荧光诱导动力学理论和JIP-test数据分析方法,研究了对-羟基苯甲酸对叶片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幼苗在不同浓度对-羟基苯甲酸(0.1A、1A、10A)处理下的叶片光合性能指数(PIABS)、捕获的激子将电子传递到电子传递链中QA-下游的其他电子受体的概率(Ψo)、用于电子传递的量子产额(φEo)和单位面积有活性的反应中心数目(RC/CSm)较对照均有所下降;PSⅡ最大量子效率(φPo)、单位面积有活性的反应中心数目(RC/CS0)几乎没有变化;而PSⅡ受体侧的电子受体库容量(Sm)则高于对照,且呈"上升-下降"趋势。天线色素吸收的能量(ABS/RC)在低浓度下有小幅升高,反应中心捕获的能量(TRo/RC)、用于电子传递的能量(ETo/RC)及用于热耗散的能量(DIo/RC)则无明显变化。可见,对-羟基苯甲酸对东北山樱桃叶片光合结构的不同部位产生影响,进而降低光合性能,影响光合作用。  相似文献   

6.
感、抗病杨树种类接种溃疡病菌后酚类物质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杨树对溃疡病的抗病机制,用溃疡病菌Botryosphaeria dothidea接种抗病毛白杨Populus tomentosa和感病北京杨P.beijingensis,测定2种杨树感染后酚类物质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两树种间及同树种内接种溃疡病菌前后酚类物质含量变化存在很大差异。抗病毛白杨接种后没食子酸、儿茶酸、对羟基苯甲酸、阿魏酸含量迅速积累达到高峰值,苯酚、邻苯二酚和香豆酸的含量积累相对较慢,苯甲酸含量变化不明显;感病北京杨与之相反,邻苯二酚、阿魏酸、苯甲酸变化幅度相对较大。经方差分析,两树种间8种物质差异分别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同树种内,毛白杨接种溃疡病菌后苯酚、香豆酸、阿魏酸含量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对照;北京杨接种后香豆酸、阿魏酸的含量显著低于对照。根据这些含量变化及差异性分析,认为没食子酸、儿茶酸、苯酚与杨树对溃疡病的抗性密切相关,香豆酸、对羟基苯甲酸、邻苯二酚、阿魏酸次之,苯甲酸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7.
氮磷亏缺条件下杨树幼苗根系分泌酚酸的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循环收集装置收集杨树幼苗根系分泌物,采用超高压液相色谱法(UPLC)对根系分泌物中的酚酸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在正常、缺N、缺P处理下杨树幼苗根系均能分泌对羟基苯甲酸、香草醛、苯甲酸和肉桂酸等酚酸类物质,养分缺乏显著促进杨树根系分泌酚酸。在缺N条件下,杨树幼苗较正常培养条件下酚酸分泌增加量为对羟基苯甲酸125%~263%、香草醛201%~316%、苯甲酸230%~332%、肉桂酸138%~188%,且根系分泌的各酚酸量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呈明显增加趋势,但3个培养时间段内(0~5天,6~10天,11~15天)酚酸分泌量差异未达显著水平(P>0.05);在缺P条件下,杨树幼苗较正常培养条件下酚酸分泌增加量为:对羟基苯甲酸96%~124%、香草醛58%~156%、苯甲酸222%~734%、肉桂酸99%~328%,其中,苯甲酸和香草醛的分泌量随胁迫时间的延长呈明显增加趋势,而苯甲酸和肉桂酸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缺N、缺P处理下,杨树幼苗根系分泌酚酸的平均速率也存在一定差异,对羟基苯甲酸和香草醛在缺N条件下的平均分泌速率高于缺P培养,而苯甲酸和肉桂酸的平均分泌速率低于缺P培养。杨树幼苗在N,P缺乏条件下根系分泌酚酸...  相似文献   

8.
以高沸程石油醚代替1,1,2,2-四氯乙烷为溶剂,对焦性没食子酸合成2,3,4,4'-四羟基二苯甲酮的经典方法——三氟化硼催化法进行改进。在常温下快速搅拌和加热,使原料和溶剂体系由混悬液转变成棕色油状溶液,一定时间后瞬间产生大量黄色油性结晶产物沉淀,完成合成反应。采用正交试验法优化反应条件为:焦性没食子酸0.05 mol、对羟基苯甲酸用量0.055 mol、催化剂用量0.16 mol(20 mL)、反应温度110℃、反应时间1 h,在此条件下,2,3,4,4'-四羟基二苯甲酮产率达83.24%,产品纯度为97.83%。该方法与传统方法的产率相近,生产过程中比1,1,2,2-四氯乙烷的毒性小、成本低,改进的合成反应还具有时间短、后处理简便、催化剂可回收等优点。对提纯到99.53%的产物,通过红外吸收光谱、核磁共振谱、质谱等方法进行鉴定和表征,确定了产物为2,3,4,4'-四羟基二苯甲酮。  相似文献   

9.
采用外源施入的方式,研究酚酸类物质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旨在为揭示酚酸类物质的化感作用机理提供科学参考。结果显示:浓度为0.1~1 mmol·L~(-1)的对羟基苯甲酸、香豆素及其混合酚酸类物质对土壤中多酚氧化酶、过氧化氢酶、蔗糖酶和脲酶的活性具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浓度为10 mmol·L~(-1)的对羟基苯甲酸、香豆素及其混合酚酸类物质对土壤中多酚氧化酶、过氧化氢酶、蔗糖酶的活性呈抑制作用;与香豆素相比较,对羟基苯甲酸的化感作用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0.
几种杨树树皮中酚甙和酚酸类化合物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毛白杨等四种树皮的热水浸提物中分离出二种酚甙结晶,经熔点测定、元素分析、薄层色谱、红外光谱、质谱等手段鉴定为水杨甙(Salicin)和杨属灵(Pop-ulin)。对树皮中的酚酸也用高效液相色谱进行分析,发现上述树皮中含有对-羟基苯甲酸等五种酚酸。  相似文献   

11.
对江山市2003~2011年降水常规监测数据及环境空气自动监控数据进行了分析,探讨了江山市酸雨现状及发展趋势,确定了酸雨的年际分布情况和酸雨类型,并针对其特点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2.
八角是我国特色林产品,除可以提取茴油外,还含有合成"达菲"的重要成分——莽草酸。本文介绍一种从八角中提取莽草酸的生产新工艺,主要利用离子树脂交换、树脂吸附法、溶剂法等分离提纯方法制备莽草酸,莽草酸纯度达99%以上,得率大于3.5%。  相似文献   

13.
酸雾会对人体、建筑物等造成伤害, 酸性较高的酸雾还会抑制植物生长, 导致森林衰退。文中主要介绍了当前国内外对酸雾形成、消散和减少及其影响因素, 酸雾化学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以及酸雾对植物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指出酸雾化学特征、酸雾与森林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和酸雾的控制对策等是未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4.
尿素包合法富集橡胶籽油亚麻酸的工艺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初步探讨了橡胶籽油亚麻酸富集的工艺条件。研究了反应温度、时间及脂肪酸与尿素的比例等对包合效果的影响。最佳工艺条件:温度为70℃,脂肪酸和尿素比例为1∶4(质量比),包合时间为12h。  相似文献   

15.
姚镇  梁丽红 《绿色大世界》2012,(11):153-154
采用玻璃纤维滤筒采集电镀废气中的硫酸雾,采样后用离子色谱法进行了测定。实践表明:当采样体积为400L时,硫酸雾的检出限为o.08mg/m2,实际水样的加标回收率为95.3%~104%。方法操作简便快速、准确、灵敏度高,完全满足环境监测对电镀废气中硫酸雾的测定。  相似文献   

16.
续:任豆在酸性土壤上的生长表现和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总结了任豆在酸性(pH值3.5~5.0)土壤的生长表现和栽培技术,实践表明,任豆栽培措施中增施生石灰、煤渣、火烧土等肥料则林木生长良好,这为在酸性土壤上栽培任豆提供了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7.
概述了左旋海松酸的单离工艺及化学性质,综述了近几年来左旋海松酸及其衍生物的研究进展。左旋海松酸的单离提纯主要采用胺化、重结晶及毛细管柱分离等方法。根据左旋海松酸的结构特点,通过对其单离纯品进行羧基酯化、双烯加成等,可合成一系列用途广泛的精细化学品,如耐热导电材料、表面活性剂等,也可以被作为一种很好的手性原料用于选择性合成具有生物活性的化合物。  相似文献   

18.
指出了清洁生产分析是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重要内容,依据国家环保部发布的《清洁生产标准铅蓄电池工业》,从生产工艺与设备水平、资源能源利用指标、产品指标、污染物产生指标、环境管理5个方面对某生产规模为34.56万kVAh/年的密闭免维护铅蓄电池项目的清洁生产水平进行了分析评价,得出了清洁生产分析结论,并提出了进一步提高项目清洁生产水平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不同产地油茶籽油脂肪酸组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气相色谱技术分析了河南、湖北、湖南及广西地区产茶籽油脂肪酸的组成。结果表明:茶籽油中油酸、亚油酸、亚麻酸含量及不饱和脂肪酸总含量与产地纬度有关。其中,油酸、亚麻酸含量及不饱和脂肪酸总含量随产地纬度的降低呈现出升高的趋势,而亚油酸的含量随产地纬度的降低呈现出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  相似文献   

20.
樟树籽油合成脂肪酸二乙醇胺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樟树籽油为原料与甲醇进行了脂交换反应得脂肪酸甲酯。其甲酯在催化剂(NaOH)存在下与二乙醇胺作用得脂肪酸二乙醇酰胺。经分析脂肪酸二乙醇酰胺含量大于94%,甲酯含量小于0.5%。实验测定了产品的亲水亲油平衡值(HLB值)为12.22。用傅里叶红外(FTIR)分析方法定量分析脂肪酸二乙醇酰胺,其速度快,足以满足工业生产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