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如果说,玉龙、哈巴雪山自然保护区是一块无瑕的白玉,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是北回归线上一个晶莹的明珠,那么耸立在我省中部地区的哀牢山自然保护区便是一块翡翠般的绿宝石。哀牢山保护区不仅以地貌、气候在全省占有特殊地位而著称,还以覆盖着全国罕见的大片湿性常绿阔叶林和有着种类繁多的珍稀保护动物而闻名  相似文献   

2.
南捧河省级自然保护区是以保护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及珍稀濒危动、植物为主的森林生态类型的保护区。介绍了保护区植物区系及特点、植被分布规律、7个植被类型及珍稀濒危植物。  相似文献   

3.
采用样线和样地相结合的调查方法,对阴条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植被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阴条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植被划分为10个植被型、28个群系组和56个群系。植被具有明显的垂直地带性,分布海拔范围最广的植被型是落叶阔叶灌丛、竹林和草甸,其后依次是落叶阔叶林、温性针叶林、寒温性针叶林、常绿阔叶林、温性针阔叶混交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和暖性针叶林。海拔1 600~2 400 m区域植被类型丰富,分布有39个群系。保护区温性针阔叶混交林分布面积最广,占保护区植被总面积的19.0%。  相似文献   

4.
安徽清凉峰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旅游开发构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安徽清凉峰自然保护区是至今保存较为完整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森林生态系统以及珍稀动植物物种和栖息地。本文在分析保护区内景观资源的基础上,提出了保护区开展森林生态旅游的基本思路、主题定位和和功能定位,在森林生态旅游开发建设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5.
阐述了建立舜皇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重要性及保护区的自然性、多样性、稀有性、脆弱性等自然属性,分析了保护区保护面积的适宜性、保护的科学价值、经济和社会价值以及管理水平;提出建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可行性结论;确定银杉、资源冷杉和南方红豆杉群落、原生性常绿阔叶林是保护区的主要保护对象。  相似文献   

6.
自然保护区建设已成为国家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有力措施。江西省乐安县老虎脑自然保护区属省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珍稀濒危物种云豹、华南虎等大型猫科动物主要栖息地,也是乐安县最大的天然次生林区,保护区内地带性植被主要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保护区物种多样性丰富,  相似文献   

7.
江西省三百山自然保护区森林植被类型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江西三百山自然保护区开展植被类型调查研究,结果表明三百山自然保护区区系成分复杂,以热带一亚热带植物区系成分占优势。保护区的主要植被类型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其组成的主要优势树种为壳斗科、金缕梅科、木兰科、山茶科和樟科等树种,体现了典型的亚热带森林特点。  相似文献   

8.
在调查大峡谷自然保护区植被和植物资源的基础上,对该区的植物区系和植被类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保护区的原生植被种类丰富,具有从南亚热带向中亚热带过渡的特点;区内植物区系成分复杂,组成以热带-亚热带和热带成分为主,热带性分布的植物类群甚多,使得区内沟谷常绿阔叶林具有某些雨林特征,小型板根、茎花现象、附生植物、藤萝密布等随处可见,而在其它中亚热带地区这种现象很少见;保护区内的植被有8个类型,包括具有雨林特征的常绿阔叶林、山地常绿针阔叶混交林、山顶常绿阔叶矮林、崖壁常绿矮林、亚热带针叶林、亚热带竹丛、亚热带灌丛草坡等,以及假苹婆、榕树林等18个群系;大峡谷自然保护区多样性植被类型具有与其独特的地形地貌相适应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随着长江中下游长臂猿的绝迹,唐代诗仙李白留下的绝句成为永不可复追的千古记忆。所幸,云南省景东县境内的无量山、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简称"两山")声声猿啼托起了"中国黑冠长臂猿之乡"的美名。打造生态"金名片"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立于1986年,于1988年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以保护亚热带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及各种珍稀野生动物为  相似文献   

10.
走进鼎湖山     
《森林与人类》2005,25(6):50-51
鼎湖山自然保护区位于广东省中部,面积1134公顷,它主要保护的是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及珍稀动植物。相对于其他保护区,鼎湖山自然保护区具有两大鲜明的特点:一是“资格老”,它是我国第一批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还被纳入了世界“人与生物圈”网络成员;二是距离城市近,保护区的东边距离广州市86公里,西边离肇庆市只有19公里。由于保护区与城市的亲密接触,自成立之初起,  相似文献   

11.
<正> 广东省车八岭自然保护区是以保护华南虎和中亚热带南部典型常绿阔叶林等珍贵动植物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内的四个瑶民村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如何建设和管理好四个瑶民村(生态村),对于整个保护区的发展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2.
走进鼎湖山     
鼎湖山自然保护区位于广东省中部,面积1134公顷,它主要保护的是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及珍稀动植物。相对于其他保护区,鼎湖山自然保护区具有两大鲜明的特点:一是“资格老”,它是我国第一批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还被纳入了世界“人与生物圈”网络成员;二是距离城市近,保护区的东边距离广州市  相似文献   

13.
二蹬岩林麝、猕猴自然保护区位于湖北省恩施市,是1个以保护林麝、猕猴为主的省级专类保护区。保护区共有维管植物121科309属504种。其中:包含国家级保护植物6种。保护区植物区系成分复杂,维管植物属的分布类型有14个。其中:温带属144种、热带属115 种。植物区系具温带特性,具有热带向温带过渡的性质。多心皮、古老孑遗植物的存在表明, 该植物区系起源古老。保护区的植被群落可以划分为5种类型: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常绿针叶林、灌草丛林及竹林,植物群落的多样性给林麝、猕猴的生存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相似文献   

14.
位于滇西南德宏州的省级瑞丽江自然保护区总面积73 500hm2,主要保护对象是季节雨林、石灰山季雨林、季风常绿阔叶林、珍稀濒危物种、水资源及自然景观。介绍了保护区丰富的资源、管理现状、存在问题,提出了今后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5.
不同气候区4种典型地带性植被土壤水文功能比较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以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长期定位观测的西双版纳热带季节雨林、鼎湖山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哀牢山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和长白山阔叶红松林为基础,分析比较4种森林类型土壤水文功能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土壤容重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增大,土壤孔隙度、有效含水范围、饱和含水量和月均含水量随土层深度增加而降低;鼎湖山地表径流量及其占总降雨量的比例最大,哀牢山蒸散量及其占总降雨量的比例最大;4种森林类型0~50 cm厚度土壤最大吸水能力为哀牢山>鼎湖山>长白山>西双版纳,蓄水量则为鼎湖山>长白山>哀牢山>西双版纳。  相似文献   

16.
等戛自然保护区森林景观格局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ARCGIS9和FRAGSTAT3.3软件支持下选取以下森林景观格局指标:斑块面积、面积百分率、斑块数、斑块密度、最大斑块指数、形状指数、平均斑块、平均最近距离、面积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蔓延度指数、优势度等来描述等戛自然保护区森林景观格局.结果表明:等戛保护区季风常绿阔叶林、山地雨林和中山湿地常绿阔叶林景观在总体景观中处于主导地位.农地、经济林景观破碎化严重,受人为影响大.等戛保护区森林景观多样性高,景观要素类型较丰富,物种的多样性受到较好的保护.景观类型所占比例差别较大,以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和季风常绿阔叶林景观占优势.  相似文献   

17.
神仙居景区景观林改造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对神仙居景区森林植被现状的调查,结合景区旅游观光的需要,模拟仙居县俞坑自然保护区次生常绿阔叶林的群落结构、树种组成、生活型组成类型进行景观林改造。采用渐伐针叶树、保留阔叶乔木树种、培育阔叶乔木树种萌蘖丛、保留有益灌木、林下补植和林间空地栽植常绿阔叶树、块状清理植被、块状整地造林、次生常绿阔叶林幼龄林的间伐抚育等营林技术措施,使原生植被得到有效的保存,促进植被演替过程,构建物种丰富、群落稳定、地域特色鲜明、景观优美的针阔混交林或常绿阔叶林。  相似文献   

18.
元江自然保护区还保留一定面积的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在群落植物区系的分析上,热带性质的属多于温带性质的属,显示该保护区的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在属的水平上具有较强的热带性质。从种的结构分析看,只有热带亚洲成分、中国-喜马拉雅成分及中国特有成分能够贯穿于群落各层次之中;其种的区系成分以中国-喜马拉雅和中国特有成分占优势,同时热带亚洲成分也占有相当的比例,说明该植物区系具有由亚热带向温带过渡的性质;而中国特有种的进一步分析,表明本保护区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的构成种类主要起源于云南和我国南方地区。群落中温带性质的种比热带性质的种多,说明在本区山地条件下,在该群落中形成和迁入大量温带的种类。  相似文献   

19.
吴宏道摄影报道 《中国林业》2013,(10):F0002-F0002,I0001-I0005
象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广东省博罗县境内,距惠州市区18公里,总面积10,697公顷,属自然生态类型保护区。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为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及其自然生态系统和珍稀野生动植物。保护区有5000多公顷保存完好的天然次生常绿阔叶林,被誉为北回归线上的绿洲。区内生物多样性十分丰富,有维管束植物1627种,野生脊椎动物377种,其中列入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有90种。保护区还发现两种特有植物小金冬青和博罗红豆,一个变种光果金樱子。象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山体雄伟,群峰峻秀,山崖陡峭,怪石嶙峋,森林莽莽,溪流潺潺,自然风光十分优美。最高峰蟹眼顶海拔1024米,经常云遮雾障,有“象山云海”之称,为惠州八景之一。  相似文献   

20.
美姑大风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四川省凉山州美姑县东北部,介于东经102°58′~103°20′,北纬28°32′~28°50′,主要保护大熊猫、牛羚和珙桐等珍稀野生动植物及其生态系统。保护区总面积1.595万hm2,最高海拔4042m,最低1240m,垂直高差2802m。保护区地处中亚热带地区,季风气候明显,区内年均降雨量1110mm,年均相对湿度80%左右,年均气温11.4℃,年最高温月为7月,平均气温19.5℃。保护区内植被类型多样,包括寒温性针叶林、温性针叶林、温性针阔混交林、暖性针叶林、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竹林、常绿针阔叶灌丛、草丛、草甸等。由于植被类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