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对两优良核桃亲本漾濞核桃和引进的新疆早实丰产优株核桃云林A_7号及其6株杂种优株无性系植株的不同组织器官作了过氧化物同工酶分析。结果表明:核桃不同组织器官的过氧化物同工酶谱不同;在相同组织器官中,两亲本的酶谱差异明显;6个杂种优株无性系植株的酶谱也不尽相同,但都有来自亲本一方的酶带,其中树皮样品Ⅴ、Ⅵ和Ⅷ号优株出现了杂种酶带;顶芽样品中只有Ⅴ号为杂种酶谱;亲本的年龄不同有可能导致杂交后代的酶谱产生差异。  相似文献   

2.
猕猴桃雌雄植株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猕猴桃(Actinidia)雌雄植株叶片中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的电泳分析测定,结果表明,雌雄株之间同工酶的酶谱存在着明显差异。酶谱的变化与叶片生长量、植株的生育期、不同种类有关。其酶带变化的总趋势是,在开花期雌株在负极一端比雄株多1条酶带,植株进入结果期,其结果相反,雄株比雌株多1条酶带。中华猕猴桃(Actinidia chinensis planch)。同工酶的酶谱还表现出,靠正极,在结果期比开花期多1条酶带。同时用未开花植株进行测定,其酶谱变化与上述雌雄株有相似结果,在靠负极一端雌株多1条酶带,有时雄株靠正极端不出现酶带。  相似文献   

3.
过氧化物酶同工酶与银杏性别及年龄的关系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的方法对已知性别的银杏成年大树(树龄40年以上)、在形态上尚未分化出雌雄的实生苗(苗龄2~3年)、实生幼苗(苗龄40天)以及雌雄树叶诱导的愈伤组织进行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的测定。经重复实验,发现成年树雌雄株的酶谱存在着差异,雌株较雄株有较多的酶带,且有两条酶带的电泳迁移率相同,但活性不同。实生苗和实生幼苗酶带比成树的明显减少,且在不同株中的活性趋于相同。而对已知性别成年树叶片诱导的愈伤组织进行检测,其酶谱与成树、实生苗和实生幼苗的明显不同,但均出现了雌雄成树共同具有一条酶带,且活性极强。但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图谱能否作为鉴定银杏植株早期性别鉴定的生理生化指标,尚需进一步探索和研究。  相似文献   

4.
杉木种内杂交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酶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酶谱分析结果表明,杉木亲本因来源,表型不同,同工酶酶谱存在一定差异。不同杂交种F1代用工酶酶谱一倾向于母本,同时受双亲双重作用的影响。若在酶谱扫描曲线中出现峰值或峰面超双亲的酶带,有望得到优势杂交种。  相似文献   

5.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平板电泳,对接穗〔核桃(Juglans regia Linn.)〕、砧木〔枫杨(Pterocarya Stenoptera DC.)〕,以及核桃的嫁接植株叶片中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谱进行了研究。 试验结果表明,接穗与砧木的同工酶谱有明显的差异。这种差异不仅表现在酶带的数目多少、活性的强弱,而且也表现在酶带迁移速度的快慢上;同时在酶谱中也反映出两者共同具有的两条同源酶带。 嫁接植株的同工酶类型丰富,兼有接穗与砧木的酶谱特点,不仅表达了二者之间的酶带互补关系,而且还检测出了新的特殊酶带。所以,嫁接植株是一种有别于接穗与砧木的新类型。从而为核桃品种的改良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也进一步证明了嫁接是一项创造和培育新品种的重要措施。 在对试验结果分析的基础上,我们从分子生物学的角度,对嫁接中的一些理论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用三种电泳方法连续四年对银杏雌雄株及形态上尚未分化出性别的苗木进行同工酶的测定,实验规模达数百株次,发现雌雄株间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谱存在着有规律的差异,即雌株幼叶较雄株有较多的条带。形态上尚未分化出性别的植株幼叶中,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谱也有两种类型;一种与雌株中的相同,一种与雄株中的相同。酯酶同工酶谱在不同性别间,没有明显的稳定性差异。结果表明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谱可能成为鉴定银杏苗木性别的生理指标,值得在实践中进一步探索其应用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7.
泡桐丛枝病病健植株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泡桐罹丛枝病之后,病株、病株的健枝、健株的叶片和皮部过氧化物酶同工酶之间产生差异。罹病植株上健康叶片的PO同工酶的电泳带数有所增加,活性增强;病叶PO同工酶活性较低;枝条皮部PO同工酶活性较叶片低;随季节的不同PO酶活性不同。  相似文献   

8.
植物同工酶的发现,为鉴定杂种、选择杂交亲本、预测杂种优势提供了新的途径。近年来,很多作者研究了杂种及其亲本的同工酶酶谱,提出“杂种酶带”、“互补酶带”等来分析和阐述杂种所具有新的遗传特性。但在桉树方面,尚未见报导。  相似文献   

9.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板电泳法对西南桦(Betula alnoides Buch。-Ham.ex.D.Don)6个种源苗期酯酶同工酶,11个种源苗期过氧化物同工酶比较分析表明:西南桦不同种源间在酯酶、过氧化物同工酶谱带数、迁移率(Rf值)方面存在差异;同一种源内不同个体间在酶酶、过氧化物同工酶谱带数、迁移率(Rf值)方面存在明显差异。这一结果进一步表明西南桦在群体、个体上存在广泛遗传变异。  相似文献   

10.
千年桐、构树性别的同工酶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凝胶电泳分析方法,研究了千年桐及构树雌、雄株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图谱。所得结果表明,不同性别的植株各自具有不同的酶谱特征。这些特征不仅表现在酶带的数目多少,也表现在酶带的迁移率及其相对活性上。运用酶谱图式的差异,可以作为鉴定树木性别的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11.
肖晖 《福建林业科技》2003,30(4):35-37,41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平板电泳法对福建柏11个种源330个针叶样品进行过氧化物同工酶分析。结果表明:福建柏过氧化物同工酶有20条谱带,呈现出19种酶谱类型,不同产地的酶谱种类和数量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过氧化物同工酶的差异表明不同产地福建柏分子水平上的遗传多样性,而且酶谱变异最丰富的地区可能是福建柏的起源中心之一。  相似文献   

12.
应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对不同生长状况的二球悬铃木植株叶片中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的表达进行了测定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同工酶谱的酶带活性及其数目的变化,与植株生长状况具有密切关系.随着不良因素对植株伤害程度的加剧,酶带的活性及数目也随之提高与增加;当伤害程度达到极其严重程度时,酶带活性强而数目减少,酶分子改组,酶带迁移速度加快,移向阳极一端.  相似文献   

13.
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盘状电泳的方法对中华猕猴桃雌、雄株的叶片进行了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的测定。结果表明:雌、雄株之间在同工酶谱上有着比较明显的差异。雌株比雄株酶带多,酶带深、酶活强。雌、雄株都有其各自的特征酶谱。本文结果进一步支持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可以作为研究植物性生理、生化特征的一个重要的指标的观点。  相似文献   

14.
雷竹实生苗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雷竹是优良的笋用竹种,但近年来开花十分普遍,严重影响竹笋产量。解决这个问题的最好途径之一是培育雷竹实生苗并扩繁推广。在雷竹实生苗培育过程中发现植株间形态特征、生长习性差异显著。由于同工酶与形态特征、次生物质相比,是更为直接的基因产物,因此分析了过氧化物同工酶。分析结果可见:雷竹子代与亲本比较有53%植株表现出条带数量差异,快带区差异最显著,相似系数不尽相同;实生苗过氧化物酶活性强度总趋势是:慢带>中间带>快带;实生苗过氧化物同工酶活性存在显著差异,可见植株间发生一定的基因表达上的差异,在生产中应选择优良无性系繁殖推广。  相似文献   

15.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盘状电泳方法.研究了杂种兰大桉分离的两个类型及其亲本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的图谱.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6.
将“神舟”三号(SZ-3)飞船搭载的草地早熟禾品种纳苏干种子地面种植后,根据形态变化进行初步筛选,并通过分株扩繁出突变株系PM1、PM2和PM3。对这三个草地早熟禾突变株系的叶片解剖结构及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和酯酶同工酶进行观察。结果表明,与对照(CK)相比,三个变异株系由于细胞数目的增加使叶片宽度明显增加;叶肉细胞平均直径降低使叶片厚度减少;PM2、PM3株系叶片泡状细胞的增多,改变了叶片的形态。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谱带CK有11条,迁移率为4.63%~47.22%;PM1有21条谱带,迁移率为2.78%~68.52%;PM2有18条谱带,迁移率为2.78%~67.59%;PM3有20条谱带,迁移率为2.78%~63.89%。酯酶同工酶谱带CK有3条,迁移率为59.74%~94.81%;PM1有8条谱带,迁移率为38.96%~94.81%;.PM2有7条谱带,迁移率为48.05%~94.81%;PM3有8条谱带,迁移率为49.35%~94.81%。PM1、PM2和PM3三个株系与CK含有一部分完全相同的谱带,另一部分谱带发生了较大变化:分别出现了CK中没有的谱带和在CK中存在而三个变异株系没有的谱带。同时各谱带的强弱也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  相似文献   

17.
7属11种木兰科植物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应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分析了7属11种木兰科植物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结果表明:11种木兰科植物共分离出12条酶带,其中B带为共有带;不同属种的酶谱存在差异,可作为分类依据。  相似文献   

18.
<正> 植物同工酶的发现,为鉴定杂种、选择杂交亲本、预测杂种优势提供了新的途径。近年来,不少人对杂种及其亲本的同工酶酶谱进行研究,提出了“杂种酶带”、“互补酶带”等来分析和阐述杂种所具有的新的遗传特性。但在桉树方面,尚未见报道。桉树是我省平坝浅丘地区主要造林树种之一,种类繁多,异花授粉,容易产生自然杂种。兰大桉(Eucalyptus golbulus×E. robusta)就是其中的一种。由于杂种具有分离现象,因此,如何在其后代中,选择具有优良性状的类型,供造林需要,以提高林木生产量,实为当前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报道兰大桉杂种所分离出的两个类型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揭示了杉木雌、雄球花和叶片的PER(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在不同时期、产地、林分、个体及无性分株水平上的遗传变异规律.探讨了亲本PER酶谱点位和相对含量与子代生长的性状相关,提出了应用亲本PER酶谱变异,预测个体或群体F_1代生长表现的方法(简称“PG”法).  相似文献   

20.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对豆科槐属植物苦豆子和狼牙刺的过氧化物酶(POD)同工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POD同工酶酶带在苦豆子和狼牙刺的种子和芽中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芽中POD酶带总体染色比种子深;从两种植物POD同工酶谱的比较反映出,狼牙刺的抗逆性生理作用高于苦豆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