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氯前列烯醇诱导牦牛同期发情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研究用氯前列烯醇分别对青海大通牦牛(n=12)两次注射;对天祝白牦牛(n=17)和天祝黑牦牛(n=21)一次注射进行同期发情处理。三批处理结果为,一次注射后的发情率分别为:青海大通牦牛(9/12),75.0%;天祝白牦牛(10/17),58.8%;天祝黑牦牛(12/21),57.1%;平均一次性注射发情率为(31/50)62.0%。青海大通牦牛在第二次注射后的发情率为(12/12)100%,注射后发情的时间分别为:24h内发情的占8.0%、24~36h的占20.0%、36~48h的占30.0%、48~60h的占4.0%、60~72h的占0%。结果表明:氯前列烯醇对繁殖季节牦牛进行同期发情处理效果明显,二次注射处理后的发情率高于一次注射,处理后牦牛发情时间集中24~48h之间。  相似文献   

2.
氯前列烯醇诱导绵羊同期发情试验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用氯前列烯醇1次注射法和氯前列烯醇2次注射法对两组空怀绵羊进行了1次同期发情对比试验。其结果表明,氯前列烯醇1次注射法和2次注射法的诱导发情率分别为68.8%和80.0%,差异显著(P<0.05);绵羊1次肌肉注射0.1mg或0.2mg氯前列烯醇均能起到同期发情作用。  相似文献   

3.
氯前列烯醇诱导奶牛同期发情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应用氯前列烯醇对300头荷斯坦奶牛进行诱导同期发情的试验。结果表明,肌注1次氯旬烯醇0.4mg或肌注1次氯前裂烯醇0.4mg,隔11d再肌注0.4mg,其供试牛的同期发情率均以空怀牛效果最佳,育成牛次之,带犊牛最差。且处理2次的供试牛,其同期发情率均高于处理1次的供试牛,用氯前列烯醇处理2次或1次的供试牛,其受胎率均以育成牛效果最佳,空怀牛次之带和犊牛最差,且处理2次的供试牛,其受胎率均高于处理1  相似文献   

4.
为了提高绵羊人工授精效率,减少绵羊配种过程中试情环节及抓羊的劳动强度。试验将100只绵羊分为2组,采用氯前列烯醇一次注射法和阴道栓+PMSG法进行同期发情处理,处理结束后48 h第1次定时输精,间隔约12 h第2次输精。结果表明:受胎率分别为62.50%和68.33%,说明秋季采用氯前列烯醇和阴道栓+PMSG同期发情、定时输精技术方法可以在规模化养羊企业(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在夏季应用氯前列烯醇诱导黄淮山羊发情的效果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选择1~5岁繁殖正常、体况中等的黄淮山羊母羊272只,根据年龄和胎次均衡原则按2×2×4试验设计方案分组,主要比较在夏季肌肉注射和子宫内注入、一次应用与两次应用以及4种氯前列烯醇应用剂量的诱导发情效果.结果表明,肌肉注射或子宫内注入氯前列烯醇均可诱导55.30%山羊、平均在处理后59.50h±4.23h发情(P>0.05),而对照组试验期间无一只发情.一次处理与间隔9~12天二次处理的山羊发情率和异常发情率差异显著(P<0.05或P<0.01)).二次处理的发情率比一次处理高22.30%,且异常发情率较低.肌肉注射二次氯前列烯醇的羊在处理后96小时内发情率达87.0%,优于肌肉注射一次和宫内一次注入甚至二次注入的效果.在处理次数相同的条件下,发情间隔时间随剂量增加而下降.综合分析诱导发情的效果,认为最好的处理方式和剂量为二次处理,即在先肌肉注射0.15mg/只或宫内注入0.05mg/只,间隔9~12天后再肌肉注射0.10mg/只.  相似文献   

6.
用氯前列烯醇对鲁北白山羊进行同期发情处理效果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氯前列烯醇对鲁北白山羊进行同期发情处理,结果表明:采取氯前列烯醇处理空怀母羊588只,发情371只,同期发情率达63.10%,说明用氯前列烯醇对鲁北白山羊进行同期发情处理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7.
于黄牛发情季节应用国产氯前列烯醇 2次处理黄牛具有明显的同期发情效果 ,96小时内母牛同期发情率可达 80 %~ 92 .5% ,母牛于第 2次药物处理发情后发情率、卵泡发育率无明显差异 ,3mg氯前列烯醇剂量的人工配种情期受胎率与自然发情情期配种受胎率相比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8.
氯前列烯醇诱导奶牛同期发情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氯前列烯醇对3组84头荷斯坦奶牛进行诱导同期发情,结果表明:用氯前列烯醇诱导奶牛同期发情是成功的;用氯前列烯醇处理2次的奶牛,比用氯前列烯醇处理1次的奶牛,其同期发情率、受胎率明显提高;同时,氯前列烯醇对奶牛持久黄体也有很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9.
氯前列烯醇诱导黄牛同期发情效果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氯前列烯醇是PGF2α的类似物,在目前常用的PGF2α及其类似物中,其活性最高。本试验应用氯前列烯醇对农牧民分散饲养的母牛进行同期发情效果观察。结果表明在24~72 h内92%的母牛发情,经直肠检查发情母牛排卵率为86%,情期受胎率为62%。说明氯前列烯醇对诱导母牛同期发情处理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探讨氯前列醇诱导牦牛同期发情的效果。[方法]选择夏河县桑科种羊场母牦牛为试验牛,采用氯前列醇注射液诱导牦牛同期发情。通过统计阶段发情率及产犊率来判断生殖激素不同处理方式对牦牛辅助繁殖的影响。[结果]首次氯前列醇注射液肌注2 mL处理后,牦牛发情率及产犊率大于第2次氯前列醇注射液肌注3.2 mL处理及第3次氯前列醇注射液肌注3.2 mL处理。[结论]通过氯前列醇处理牦牛同期发情,提高首次处理的发情率可有效提高整体产犊率,生殖激素调控藏区牦牛同期发情来提高牦牛繁育率。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药物对贵州白山羊同期发情效果,笔者借助贵州省岩溶山区肉羊杂交组合筛选和生产模式研究课题的开展,应用氯前列醇钠对164只贵州白山羊进行了同期发情试验,结果表明:在注射药物后的24~72h内共发情85只(其中:24~36h内23只,36~48h内36只,48~72h内26只),同期发情率为51.8%,情期配种受胎率为78.6%。  相似文献   

12.
应用氯前列烯醇对鲁北白山羊进行同期发情处理,结果表明:采取氯前列烯醇处理空怀母羊588只,发情371只,同期发情率达63.10%,说明用氯前列烯醇对鲁北白山羊进行同期发情处理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13.
应用中草药催情剂结合PGF2α和PGF2α二次注射法处理受体牛均可获得较好的同期发情效果。其中中草药催情剂结合PGF2α处理组在48~96 h同期发情率可达到95%,PGF2α二次注射法处理受体牛的同期发情率可达到90%。两组处理受体牛同期发情时间主要集中于处理后的48~72 h。其中以PGF2α二次注射法处理受体牛成本较低。  相似文献   

14.
不同处理方法对山羊同期发情效果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氯前列烯醇(PG)、孕酮栓对山羊进行同期发情处理,0-72小时同期发情率平均为88.0%,其中PGF2a组为88.9%,孕酮栓组为87.5%,PG组与孕酮栓组无显著差异(P>0.05);处理羊发情时间,PG组主要集中于注射后的24-48小时,发情率为80.6%,孕酮栓组主要集中于撤栓后的0-48小时,发情率为84.7%;孕酮栓处理方法对处于非繁殖季节和繁殖季节的羊均可获得很好的同期效果,而PG处理方法只对处于繁殖季节的羊有效。  相似文献   

15.
从两年的人工授精配种记录中,分别随机抽取用三合激素,氯前列烯醇处理及自然发情配种的母牛80头追踪调查其产犊情况。结果是:三合激素处理组产犊率6.25%(5/80);氯前列烯醇组产犊率36.25%(29/80);自然发情组产犊率40%(32/80),经统计分析,三合激素组明显低于氯前列烯醇和自然发情组,而氯前列烯醇组与自然发情组差异不显著(P>0.05)。表明在牛人工授精中,采用同期发配种技术时,选用氯前列烯醇可以获得与自然发情相同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氯前列烯醇控制受体黄牛同期发情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氯前列烯醇对103头次经直肠检查确认有功能黄体的健康、未孕成件母牛进行周期发情处理,发情反应率为95.1,从注射到发情平均间隔时间为50.5h,在38-62h范围内发情母牛为88.3,对74头母牛注射氯前列烯醇后排卵及黄体形成情况进行观察,结果72头排卵,其中8头没有形成功能黄体,占发情母牛11.0%,氯前列烯醇处理的受体黄牛移植成功率与自然发情受体牛没有差别。  相似文献   

17.
对屡配不孕奶牛在发情周期第11天肌注PMSG,第13天肌注氯前列烯醇,发情后输精.可有效提高情期受胎率,另对产后60天以上未配过的奶牛作同期发情处理,在第11肌注PMSG,第13天肌注氯前列烯醇,发情后输精,也明显可提高情期受胎率。结果显示:在屡配不孕牛组中A1组的受胎率40%(4/10),A2组的受胎率10%(1/10);同期发情组中B1组的受胎率43.8%(7/16).B2组的受胎率30.8%(4/13)。以上结果显示应用PMSG可明显提高奶牛情期受胎率。  相似文献   

18.
利用氯前列烯醇2次注射法在8家牛场228头黑安格斯繁殖母牛群中实施了同期发情处理,共发情166头,平均同期发情率72.81%,发情母牛全部进行了冻配,第一情期受胎率平均为74.70%,试验取得了良好效果,彻底解决了牛场空怀母牛的难题。  相似文献   

19.
为提高母水牛情期受胎率,促进安化县水牛品种改良工作的开展,文章就氯前列烯醇不同处理方式对本地水牛同期发情效果进行了比较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灌注一次PG、注射一次PG、灌注两次PG和注射两次PG的同期发情发情率分别为55.56%、63.64%、60.00%和76.92%,总体受胎率分别为22.22%、27.27%、33.33%和38.46%;一次PG处理组同期发情率为60%,二次PG同期发情率为69.56%,总体受胎率分别为25.00%和34.78%;灌注组的同期发情率同期发情发情率为57.89%,显著高于肌注PG组的57.89%,总体受胎率分别为33.33%和26.32%。利用PG进行滨湖水牛同期发情处理时,子宫内两次灌注法能得到较好的发情率和受胎率。  相似文献   

20.
应用氯前列烯醇处理3~4周岁母山羊90只,诱导其同期发情进而形成同期黄体。试验结果显示,以接受试情羊爬跨为准,第一次用药后参试羊发情率达到86.7%;第二次用药后发情率达到97.8%。剖检结果表明,形成的黄体达到可移植胚胎水平的占92.3%。胚胎移植成功率69.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