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苦参杀虫抑菌生物活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对苦参提取物杀虫抑菌活性的研究表明,在同等浓度下苦参除对蚊子幼虫( 孑孓) 外,对美洲棉铃虫、舞毒蛾、烟草天蛾等幼虫均无毒杀作用,而对10 种供试真菌、细菌抑制作用明显。作者认为苦参的抑菌作用应比其杀虫作用更要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2.
为治理小地老虎的危害,研究了Bt杀虫蛋白对小地老虎幼虫的控制作用.室内生物测定结果表明,Cry2Ab杀虫蛋白对小地老虎初孵幼虫的致死效果高于Cry1Ac杀虫蛋白.取食含有Cry2Ab杀虫蛋白人工饲料的小地老虎幼虫体内的中肠总蛋白酶和类胰凝乳蛋白酶活性高于对照,当人工饲料中Cry2Ab杀虫蛋白含量达到12μg/g时,小地老虎幼虫中肠氨肽酶活性显著升高;而取食含有Cry1Ac杀虫蛋白人工饲料的小地老虎幼虫中肠蛋白酶活性无显著变化.此外,小地老虎幼虫取食含有Cry2Ab杀虫蛋白的人工饲料后,体内谷胱甘肽-S-转移酶活性显著升高,而取食合有Cry1Ac杀虫蛋白的人工饲料后其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3.
嗜线虫致病杆菌北京变种Xenorhabdus var.pekingensis CB6菌株是本研究室自主分离的新菌株,其代谢物对棉铃虫具有很强的拒食和抑制生长活性.为了进一步明确代谢物中杀虫蛋白的生物活性,作者用饲料染毒法和叶碟法测定了杀虫蛋白对棉铃虫不同龄期幼虫取食和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杀虫蛋白对棉铃虫幼虫有很强的抑制生长作用,用64μg/g含杀虫蛋白饲料饲喂初孵、1、2和3龄幼虫5天的生长抑制率分别达95.37%、92.73%、87.15%和88.64%,并明显延长幼虫发育历期,影响幼虫的化蛹及蛹的羽化.杀虫蛋白对5龄棉铃虫幼虫拒食效果明显,幼虫饲喂经1.6mg/mL杀虫蛋白处理的叶片24h,选择性拒食率和非选择性拒食率分别为76.22%和85.42%.当蛋白浓度为0.32mg/mL时,24h选择性拒食和非选择性拒食率分别为68.39%和74.75%.  相似文献   

4.
沙蚕毒素类药剂防治玉米螟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沙蚕毒素类药剂系有机氮杀虫剂,除具有一般胃毒、触杀作用外,不少品种有很强的内吸性,对害虫选择性强,能使害虫产生拒食作用,药效时间长,可作为防治对有机磷产生抗性害虫的杀虫剂。最近我们用83.3%杀虫环晶体、19%杀虫璜晶体(以上由南开大学元素所提供)及杀虫双颗粒剂对玉米螟幼虫进行了毒力测定和田间药效试验。据室内带毒食料培养测定和击倒性测定,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当食料中含3—5ppm 浓度的杀虫环和杀虫璜时,对玉米螟幼虫产生作用,可诱使不食而导致中毒体软瘫痪死亡。  相似文献   

5.
杀虫真菌对草地贪夜蛾不同虫态的室内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J.E.Smith)是一种联合国粮农组织预警的全球重大害虫。为了评价杀虫真菌对草地贪夜蛾的生防潜力,在室内条件下测定了杀虫真菌金龟子绿僵菌CQMa421、球孢白僵菌ZJU435对草地贪夜蛾不同龄期幼虫、蛹、成虫和卵的杀虫活性以及对卵孵化率、蛹羽化率等影响。结果显示:26℃条件下,菌株CQMa421和ZJU435对草地贪夜蛾低龄幼虫具有杀虫活性,接种10 d后对1龄幼虫的校正死亡率分别为35.6%和50.5%,但随虫龄增大杀虫活性降低,其中菌株CQMa421对4龄幼虫几乎没有杀虫活性;菌株CQMa421和ZJU435都引起草地贪夜蛾蛹黑化,降低其羽化率50%以上;但对成虫没有杀虫活性,也不影响成虫的产卵;卵接种菌株CQMa421和ZJU435后,孵化率分别为82.8%和90.7%,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的100%,并极大地降低新孵化幼虫的存活率,分别为20.8%和0.0%,而空白对照为79.4%。结果表明,杀虫真菌CQMa421和ZJU435对草地贪夜蛾低龄幼虫、蛹和卵具有杀虫活性,同时降低卵的孵化率、新孵化幼虫存活率和蛹羽化率,对草地贪夜蛾种群控制极具潜力。  相似文献   

6.
荔枝害虫群落结构及其动态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栽培品种NC89为对照,通过室内饲养和组织切片,系统研究了转双基因抗虫烟草对烟夜蛾和小地老虎幼虫的抗性表现。结果表明,转双基因抗虫烟草对烟夜蛾幼虫具有稳定的杀虫作用,取食后2-3d死亡,死亡率达100%,不同龄期间表现一致;对小地老虎幼虫个有一定的杀虫作用,其抗性随龄期的增加而减弱,1龄死亡率为48%,2龄为28%,3龄以后死亡率为0,但对各龄幼虫的生长发育均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7.
苦参杀虫抑菌活性成分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苦参(SophoraflavescensAit)为豆科槐属灌木,分布广泛,是我国历史悠久的传统药物之一,主要功效清热、杀虫、利尿、祛湿[1]。苦参在农业上的应用,近几年引起人们的重视,有1.1%苦参碱醇溶液等几个产品获得登记。但多数研究只是停留在苦参的粗提物直接用于病虫害防治上,对苦参的生物活性与其成分的联系研究甚少。本文以生物活性追踪试验为指导,从苦参提取物中分离到2个主要杀虫抑菌活性化合物,参考文献报道的波谱数据,确定其结构分别为苦参酮(Kurarinone)(I)和槐属二氢黄酮G(SophoraflavanoneG)(II)。I R=OCH3  II R=H1 结果与讨…  相似文献   

8.
通过原核表达及亲和层析获得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中肠类钙黏蛋白Cry1A毒素结合区MPR及其在Cry1Ac抗性玉米螟中的突变体MPR-r2多肽片段。采用饲料混合法测定了MPR和MPR-r2及其分别与Cry1Ac毒素混合对亚洲玉米螟幼虫的杀虫效果。结果表明,MPR和MPR-r2多肽片段对亚洲玉米螟幼虫都有一定的杀虫作用;当MPR多肽片段与Cry1Ac毒素混合时,杀虫活性具有加性效应,而MPR-r2多肽片段与Cry1Ac毒素混合的杀虫效果则没有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和阐明杠柳新苷类杀虫活性化合物对东方黏虫的杀虫活性及作用靶标,采用载毒叶片饲喂法测定比较了6个杠柳新苷类化合物 (PSA、PSD、PSE、PSF、PSP和PST) 对3龄东方黏虫Mythimna separata Walker幼虫的毒力;应用MgCl2沉淀差速离心法制备东方黏虫中肠细胞刷状缘膜囊泡 (BBMV) 基础上,测定了6个化合物对东方黏虫幼虫中肠细胞BBMV中3种特征酶——氨肽酶、碱性磷酸酶及V-ATP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杠柳新苷P (PSP) 和T (PST) 对3龄东方黏虫幼虫表现出较高的杀虫活性,其24 h的致死中浓度(LC50值) 分别为1.60和1.23 mg/mL,杠柳新苷A (PSA)、D (PSD) 和F (PSF) 仅表现出微弱的杀虫活性 (LC50 > 20 mg/mL),而杠柳新苷E (PSE)则无明显杀虫活性。酶活性测定结果表明,6个杠柳新苷类化合物对氨肽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均没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高杀虫活性化合物PSP和PST则可浓度依赖地抑制V-ATP酶活性。推测杠柳新苷类杀虫活性化合物的作用靶标与V-ATP酶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0.
抑太保(Atabron)是由日本石原产业株式会社研制的一种苯基甲酰基脲类新型杀虫剂,作用机制是抑制几丁质合成,阻碍昆虫正常脱皮,使卵孵化、幼虫脱皮及蛹发育畸形而发挥杀虫作用;对食叶性的鳞翅目,直翅目,鞘翅目,双翅目及膜翅目等害虫有极高的杀虫活性,对人...  相似文献   

11.
杀虫植物颗粒剂对地老虎诱杀效果初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对地老虎幼虫具诱杀作用的夹竹桃叶植物颗粒剂在棉花苗期进行诱杀试验 ,结果表明 :杀虫植物颗粒剂在棉田对地老虎幼虫有较强的诱杀效果 ,平均死亡率达 83.3% ,显示了一定的实用性 ,为植物源杀虫剂的开发利用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不同昆虫病毒对斜纹夜蛾和甜菜夜蛾的联合增效作用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测定了多种病毒组合对斜纹夜蛾和甜菜夜蛾的联合增效作用。结果表明:八字地老虎颗粒体病毒(XcGV)、银锭夜蛾质型多角体病毒(McCPV)可明显提高斜纹夜蛾核多角体病毒(SINPV)对斜纹夜蛾的杀虫速度,其中及XcGV可使SINPV对斜纹夜蛾3龄幼虫LT50缩短了0.5—2.5d;McCPV可使其缩短0.6—2.9d,但未提高其杀虫毒力。XcGV亦可提高SINPV和XcNPV对甜菜夜蛾的杀虫速度,分别使甜菜夜蛾2龄幼虫LT50缩短1.3和1.7d。  相似文献   

13.
双氧木脂素E(haedoxane E)是从杀虫植物透骨草Phryma leptostachya L.中分离出的一种对多种农林害虫和卫生害虫具有杀虫活性的化合物。本研究以东方粘虫Mythimna separata为供试昆虫,对双氧木脂素E对其幼虫杀虫作用部位进行了初步研究。电镜观察表明,双氧木脂素E对东方粘虫幼虫体壁肌具有致毒作用,能使肌细胞发生明显病变,细胞核皱缩变形,染色质浓缩,线粒体肿胀、大面积空泡化,肌质网扩张,肌原纤维排列紊乱,胞质内出现大量多泡体。酶活力测定结果也显示,双氧木脂素E能不同程度抑制Na+-K+-ATPase和Ca2+-ATPase活力。因此推测双氧木脂素E是一种作用于东方粘虫肌肉组织的肌肉毒剂。  相似文献   

14.
一株对金龟子类幼虫具有杀虫活性的苏云金杆菌新分离株   总被引:19,自引:4,他引:15  
从河北省土壤中分离获得一株苏云金杆菌新分离株HBF-1,对其基本生物学特性和知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菌株对黄褐丽金龟幼虫具有特异高杀虫活性,对铜绿丽金电幼虫也表现出较高的杀虫活性。但对棉铃虫和玉米螟等鳞翅目幼虫,以及鞘翅目叶甲科的柳叶甲无杀虫活性。该菌株不产生β-外毒素。其生长对氨基酸需求的测定结果表明,异亮氨酸可抑制缬氨酸和亮氨酸的生物合成代谢,在异亮氨酸的存在下,该菌株对缬氨酸和亮氨酸具有  相似文献   

15.
雷公藤总生物碱对几种昆虫的生物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进一步确定雷公藤总生物碱的杀虫作用谱和作用方式,评价其应用前景,采用室内生测法研究了对小菜蛾、菜青虫、棉铃虫、黏虫、玉米象、桃蚜、山楂叶螨、家蝇的生物活性。结果表明,雷公藤总生物碱对小菜蛾3龄幼虫、黏虫3龄幼虫、菜青虫5龄幼虫、桃蚜无翅成蚜、山楂叶螨雌成螨和棉铃虫3龄幼虫48 h的毒杀活性LC50分别为228.28、306.39、307.61、0、435.90、622.17、653.00 mg/L,72 h后LC50分别为136.67、216.12、238.18、309.67、485.36、463.00 mg/L;对家蝇成虫也有较好的毒杀作用;对棉铃虫幼虫生长有明显抑制作用;对玉米象有较强的种群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6.
载球孢白僵菌松毛虫赤眼蜂能够显著提高对亚洲玉米螟的防控效果,为了明确其对亚洲玉米螟卵期及幼虫期可持续防控的作用机理,采用松毛虫赤眼蜂吸附绿色荧光蛋白(GFP)标记的球孢白僵菌分生孢子,进行赤眼蜂载菌情况,以及亚洲玉米螟卵和幼虫的寄生、侵染过程观察。结果表明,赤眼蜂羽化后能够吸附柞蚕卵表面粘附的白僵菌分生孢子,并将其携带至亚洲玉米螟卵块表面,并吸附于未被赤眼蜂寄生的亚洲玉米螟卵孵化的幼虫体表,实现侵染并致死,幼虫带菌率达60.00%,网室内杀虫生物测定僵虫率达27.00%。本研究表明,载菌赤眼蜂在提高杀虫效率的同时实现害虫可持续防控,该方法为其他载菌天敌的应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7.
根据已报道的昆虫毒素结合区钙黏蛋白片段对Cry1Ac蛋白有增效作用,本文以3龄小菜蛾幼虫为研究对象,选取其钙黏蛋白相同功能区的两个片段,将两个片段进行克隆。通过pGEX-6p-1载体,在大肠杆菌中表达了功能区片段PxCAD1及PxCAD2。使用致死中浓度剂量的CrylAc蛋白(1μg/mL)及较高浓度的PxCAD1(556μg/mL)与PxCAD2(551.25μg/mL)对小菜蛾幼虫进行体外复配生测,结果表明,PxCAD1可使小菜蛾幼虫的致死率上升为85.56%,PxCAD2则不能增强CrylAc蛋白的杀虫活性;而PxCAD1与PxCAD2本身对于小菜蛾幼虫并无毒性。研究结果为筛选有效的协同片段提供了理论依据,对于揭示Bt杀虫蛋白的毒理机制和害虫对Bt杀虫蛋白的抗性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虫酰肼对苜蓿银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的增效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以甜菜夜蛾为靶标害虫时,昆虫生长调节剂虫酰肼对苜蓿银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AcNPV)的增效作用.结果表明:虫酰肼在作用于甜菜夜蛾时对AcNPV有显著增效作用,不仅可提高杀虫毒力,而且也能提高杀虫速度.作用于3龄和4龄幼虫时,6.67 mg/L虫酰肼对AcNPV的增效比分别是1.31和3.62,使害虫因表现感染病毒症状而死亡的LT50(致死中时)分别缩短10.8%和6.5%,使害虫因病毒和虫酰肼作用而死亡的LT50分别缩短25%和20.4%.虫酰肼和病毒协同作用还显著抑制了幼虫的生长发育,在协同作用1天后,幼虫体重即显著低于单用病毒或对照,并且随着作用时间的延长,协同作用组幼虫体重与病毒单剂组及对照组的差异越来越大.但6.67mg/L虫酰肼和2.7×105PIB/mL AcNPV协同作用于幼虫期时,其对存活幼虫发育为成虫后的繁殖力无影响,成虫产卵量、交配率、卵孵化率以及卵孵化幼虫数等均与病毒单剂及虫酰肼单剂无显著差异,也与对照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9.
在室内用生测法研究了表达Cry1Ab杀虫蛋白的Bt玉米MON810和Bt11小苗和心叶对粘虫Mythimna separata (Walker)初孵幼虫以及玉米叶片对暴食期4龄和5龄幼虫的杀虫效果.结果表明,2种Bt玉米小苗及心叶对粘虫初孵幼虫都具有很好的控制效果,取食MON810和Bt11小苗的粘虫初孵幼虫第1 天的存活率分别为69.44%和86.11%,到第3 天时,取食Bt11小苗的幼虫全部死亡,此时取食MON810小苗的幼虫存活率仅为4.17%,到第7 天全部死亡,而此时在各自相对应的对照玉米DK647和NX4906小苗上幼虫存活率分别为91.66%和88.89%.取食MON810和Bt11心叶的粘虫初孵幼虫第2 天时幼虫存活率急剧下降,分别为13.89%和19.45%,到第7 天时,取食两种Bt玉米心叶的初孵幼虫全部死亡,而取食对照玉米心叶幼虫存活率分别为94.45%和97.22%,差异极显著.两种Bt玉米对粘虫4龄幼虫有很好的杀虫效果,取食的第11天 4龄幼虫全部死亡,对照幼虫存活率均为100%;在Bt11和MON810叶片上取食的粘虫5龄幼虫也不能存活,分别在取食的第11天和12天全部死亡,对照存活率分别为96.00%和98.00%,差异极显著.表明Bt玉米对粘虫初孵幼虫和暴食期的4龄和5龄粘虫都具有显著的致死作用.  相似文献   

20.
雷公藤总生物碱对粘虫的生物活性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为进一步评价雷公藤中主要杀虫活性成分生物碱的杀虫活性及其应用前景,采用室内生测法研究了雷公藤总生物碱对粘虫Mythimnaseparate(Walker)取食、存活及生长发育等的影响。结果表明,雷公藤总生物碱对粘虫幼虫具较强的拒食活性,3、4、5龄幼虫24、48h的拒食中浓度(AFC50)分别为37.92、50.23、119.53mg·L-1和42.39、60.47、122.91mg·L-1;具有一定的胃毒活性,对粘虫3龄幼虫4、5天的LC50值分别为157.18mg·L-1和129.92mg·L-1;对粘虫幼虫的生长发育有明显抑制作用,表现在体重、体重增加量和相对生长率均显著降低,60mg·L-1处理组幼虫第2天体重、体重增加量、相对生长率比对照分别下降26.13%、42.74%和22.26%,幼虫龄期延长,存活率、化蛹率和成虫羽化率均明显下降,成虫产卵量减少;此外,还具有一定的杀卵作用,卵孵化率和初孵幼虫存活率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