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1961—2010年海原县气温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本文利用海原县气象局1961—2010年逐月气温资料对气温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50年海原县年平均气温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中1961—1986年为相对偏冷期,1986—2010年为相对偏暖期,极大值为8.9℃,极小值为5.7℃,两者相差3.2℃;海原县平均气温年代际变化呈增加趋势,2001—2010年年平均气温最大,1961—1970年平均气温最小;近50年来海原县四季气温均呈逐年增加趋势,春季、夏季、秋季、冬季平均气温气候倾向率分别为0.324、0.261、0.352、0.406℃/10年,冬季增温幅度较显著,其次是秋季和春季,夏季最小。  相似文献   

2.
利用1971—2010年虎林市气象站气温、降水、总云量、低云量的观测资料,分析气温、云量的年际、年代际变化趋势及气温、降水与云量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近40年虎林市年平均气温呈波动上升趋势,1987年以后升温尤为明显;平均总云量、低云量呈逐渐增加趋势,但低云量增加趋势明显。相关分析表明,虎林市年平均气温与年平均总云量成明显负相关,年平均气温与春季低云量成显著负相关关系;总云量、低云量与年降水量成正相关。  相似文献   

3.
利用吉首国家基准气候站1961~2010年的日照时数实测数据,采用曲线分析法、滑动平均法等对吉首市50年日照时数的年代际、年际、各季节特征进行分析,并分析了日照变化对当地农业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近50年来,吉首市的年代际、年际日照时数总体呈减少趋势,春、秋、冬季日照时数呈曲线变化,夏季日照呈明显减少趋势。  相似文献   

4.
1956—2010年桓仁县气温变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桓仁县1956—2010年55年气温资料对桓仁县气温的年际、四季、作物生长季等时段的变化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桓仁县年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春季、生长季平均气温20世纪80年代变化显著,夏季平均气温各年代变化幅度不大,秋、冬季平均气温90年代变化显著。  相似文献   

5.
近40年新宾气温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畅  吴佳丽  张鹏  于浩  刘建平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3):16242-16243,16250
利用新宾1971~2010年气温资料对新宾县气温的年际、年代、四季、作物生长季等时段的变化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新宾年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春季、生长季平均气温20世纪80年代变化显著,夏季平均气温各年代变化幅度不大,秋、冬季平均气温90年代变化显著。  相似文献   

6.
利用塔城市1961~2007年地面气象资料,分析了47年来温度、降水、日照和风速的变化特征,结果显示,气温呈明显上升趋势,气温变化速率达0.50℃/10a,47年平均气温上升了约2.4℃。四季季平均气温整体上都呈上升趋势,冬季气温最为明显,线性增长率达0.85℃/10a;秋季次之,线性增温速率为0.58℃/10a;夏季线性增长速率为0.39℃/10a;春季线性增温速率最小为0.34℃/10a,年平均最高气温的年代际变化呈波动式上升特征,增温率为0.37℃/10a。春、夏、秋、冬的线性增温率分别为0.217、0.266、0.488和0.540℃/10a。平均最低气温年代际变化与平均最高气温年代际变化比较相似。近47年来,年降水量呈增加趋势,降水量倾向率3.49 mm/10a,年降水量变化的波动较为明显,春、夏季降水量变化不太明显,秋季降水量有明显的减少趋势,冬季降水量上升趋势最明显,对全年降水量上升趋势贡献最大,其次为春季。近47年来,平均日照时数有明显的下降趋势,其变化速率为-21.1 h/10a。年平均风速呈较小的减弱趋势,减少速率仅为-0.08 m/s.10a。  相似文献   

7.
利用1961—2010年淖毛湖站的气象资料,分析了50a来气温、降水、风速、大风日、沙尘暴的变化特征,结果显示淖毛湖年、冬季、夏季气温均呈上升趋势,20世纪80~90年代冬季增温强于夏季,进入21世纪夏季升温最为明显,冬季却降温最为明显,但总体平均来看,冬季增温强于夏季;降水总体趋势上升,90年代以后降水明显增多,但仍然比较干旱;风速及大风日数总体趋势下降,20世纪6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为多大风时段,90年代后年平均风速和大风日数明显减少;20世纪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沙尘暴日数呈现急剧增加趋势,80年代后沙尘暴日数呈现急剧下降趋势。表明淖毛湖气候正在趋向变暖,特别是2001年以来该区域气温急剧升高,使得高温、干旱、多大风成为淖毛湖气候的突出问题。  相似文献   

8.
大连市近60年气温变化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赵冬艳 《安徽农业科学》2011,(13):7790-7791
利用1951~2010年的逐月平均气温资料,采用线性倾向估计、累积距平等方法,分析了大连市平均气温的年代际、年际、各季节变化特征及年平均气温的冷暖阶段。结果表明,20世纪70年代以前气温明显偏低,从80年代开始气温明显偏高;年平均气温呈显著上升趋势;各季平均气温均呈上升趋势,春季和冬季上升趋势比较明显,夏季和秋季升温较弱;1951~1987年为偏冷期,1988~2010年为偏暖期。  相似文献   

9.
吴建梅  孙金森  陈林祥  马英洁  徐桂华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2):11341-11342,11379
[目的]分析1961~2010年山东诸城市气候变化特征。[方法]选用诸城市1961~2010年的气温与降水资料,采用线性倾向估计方法分析其年、季变化特征。[结果]诸城市近50年平均气温以0.383℃/10a的速度上升,各季平均气温均呈上升趋势,增温幅度为冬季>秋季>春季>夏季;近50年平均降水量以18.7 mm/10a的速度下降,春季、冬季略呈上升趋势,夏季、秋季呈下降趋势,且夏季下降最为明显,以20.9 mm/10a递减。近50年气温异常低温仅出现1年,异常高温出现了7年,均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近50年未出现降水异常偏少年份,降水异常偏多年份为6年,年总降水量呈下降趋势,说明降水量时空分布极为不均。[结论]该研究为提高气温和降水预报准确率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胡鲲  刘亚南  龙晓斌 《安徽农业科学》2014,(5):1370-1371,1381
采用昌邑1961~2010年气象资料,对蒸发量的年、季、月变化特征进行较全面的分析。结果表明,近50年来昌邑年际间蒸发量值的变化呈减少的趋势,下降趋势较明显;各季蒸发量均与年蒸发量的变化趋势一致,但变化幅度不同,其中春季最大,夏季最小;各季蒸发量年际、年代际振荡特征明显;其中盐业生产黄金期的蒸发量也呈现减少的趋势,进入90年代以后,下降趋势有所减缓。  相似文献   

11.
1961—2010年大连市金州区气温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1961—2010年大连市金州区的月平均气温资料,分析研究近50年气温变化、年代际及春、夏、秋、冬季各不同时期气温的变化趋势规律,结果表明:金州区气温变化率为0.323℃/10年,50年来金州区气温升高了1.615℃,50年来金州区气温经历了1次显著的波动,其突变点为1987年,前期为冷时段,1987年以后为暖时段。金州区气温的年代际变化,随年代呈上升的趋势,上升的幅度不同,20世纪80—90年代气温上升明显,在年代际的变化中,贡献突出。金州区气温四季变化,春季变化突出,冬季次之。  相似文献   

12.
基于抚顺市章党观测站1961—2010年的逐日平均气温、最低气温和最高气温资料,利用趋势分析和M-K突变分析对章党站的平均气温、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的气候变化特征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章党站年平均气温呈显著上升趋势,其气候倾向率为0.18℃/10 a;各季节的气温均呈上升趋势,其中冬季平均气温上升趋势最强,春季次之,夏季、秋季最弱;章党站的年平均气温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发生突变,1997年后平均气温上升趋势显著。  相似文献   

13.
利用1961—2010年青州市气温观测资料,采用线性回归、M-K突变检验等方法,分析近50年来该市年、季、月平均气温以及平均最高、最低气温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61—2010年青州市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其气候变化倾向率为0.35℃/10 a,近50年年平均气温上升约1.8℃;四季平均气温均呈增温趋势,其中冬季气温增温趋势最为明显,增温率大小依次为冬季、春季、秋季、夏季;年平均气温的突变年是1989年。近50年青州市平均最高气温20世纪60年代为一个高值区,70年代为近50年来最低值,自70年代以来气温逐渐回升,在90年代达到最高值;平均最低气温20世纪60年代为最冷期,自70年代以来气温快速回升,在90年代达到最高值。  相似文献   

14.
利用海口市1961~2010年日照时数实测资料,分析年代际、年际和季节的气候变化特征,同时与总云量、低云量、相对湿度和降雨量资料,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近50年海口市日照时数呈下降趋势,每10年偏少117.2 h,其中2001~2010比1961~1970下降了20%以上。海口市日照减少与低云量的增加有密切关系,与夏秋季节的降雨量也有关系。  相似文献   

15.
王晓 《安徽农业科学》2015,(25):222-223
基于甘孜州1961 ~2011年平均气温的日数据,选取了11个气象站点,研究近51年来甘孜州气温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51年来甘孜州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线性拟合增长率为0.236℃/10a;四季平均气温均呈上升趋势,其中冬季增温最为显著,秋季次之,夏季和春季较平缓;1961 ~2011年平均气温年代际变化趋势为持续增长.  相似文献   

16.
对和林格尔县1971-2010年的气温、降水、蒸发量、大风日数、无霜期日数等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得出和林格尔县近40年的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40年来,和林格尔县年平均气温呈波动上升趋势,每10年平均上升0.43℃;年降水量1971-1990年为下降趋势,1991-2010年呈波动上升趋势;年蒸发量1971-2000年为下降趋势,2001-2010年呈波动上升趋势;大风日数在1~38d;无霜期107~212d。  相似文献   

17.
利用1951-2011年重庆沙坪坝站的总云量、低云量、平均气温、降水量、日照时数和相对湿度等气象资料, 采用趋势分析、小波及相关等方法分析了重庆主城区总云量和低云量的变化特征及其与主要气象要素的关系,结 果表明:整个时间域内主城区年及春、夏、秋三季的总云量总体减少,其中秋季减少最为明显,而冬季则略有增加 的趋势;年及四季的低云量总体呈增加趋势,夏季和冬季增加相对明显.低云量的年际变化幅度大于总云量,但两 者年际和年代际变化趋势比较一致,阶段性特征大体上体现为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云量相对偏少,80年代至 90年代相对偏多,之后至今处于相对偏少的阶段.总云量年及各季节(除夏季外)均在20世纪90年代发生转折;而 低云量年及各季发生了2次转折,分别在1964年和2005年前后(夏季除外).总云量1月、2月、10月和12月较 多,8月最少;低云量最多的是12月,8月最少.总云量和低云量冬季最多,其次为秋季和春季,最少的是夏季.总 云量和低云量与平均气温、日照时数和相对湿度等气象要素关系显著,但与降水量的关系总体不太明显;冬季云量 和平均气温等气象要素的相关不太显著,其它季节云量和平均气温、日照时数及相对湿度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8.
1961—2010年抚顺地区气温变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根据1961—2010年章党、清原、新宾的逐年及月平均气温资料,采用年际变化平均气温折线图、趋势图以及气候变率等方法,对近50年来抚顺地区的气温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抚顺地区年平均气温、年平均最高气温、年平均最低气温及春、夏、秋、冬季平均气温的变化趋势均呈现上升趋势;各季变化幅度不同,冬季上升幅度最大,夏季最小。  相似文献   

19.
马骁颖  徐群 《现代农业科技》2013,(7):253-254,256
根据1961—2010年章党、清原、新宾的逐年及月平均气温资料,采用年际变化平均气温折线图、趋势图以及气候变率等方法,对近50年来抚顺地区的气温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抚顺地区年平均气温、年平均最高气温、年平均最低气温及春、夏、秋、冬季平均气温的变化趋势均呈现上升趋势;各季变化幅度不同,冬季上升幅度最大,夏季最小。  相似文献   

20.
选取甘肃省野马街、敦煌、玉门镇、酒泉、安西、兰州、靖远、临洮、定西、天水10个具有代表性台站1961~2005年的月平均气温资料,采用统计分析方法,对近45年甘肃省气温的不同时间尺度的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45年甘肃省气温年际和年代际变化均呈上升趋势;季节变化中,夏季气温波动中略有上升,冬季气温变化与年际气温变化一致;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包括甘肃省在内的我国西北部的气温变化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