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人机界面优化目的的森林灭火手泵操作力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优化森林灭火手泵的人机操作界面,提高操作的舒适性和效率,该文通过最大操作力的测量,研究了森林灭火手泵的握持直径、握持长度和握持姿势对操作者操作力的影响。结果表明:①手泵握持直径、握持长度以及握持姿势对操作力的影响都很显著。② 手泵合理握持长度为450~800 mm,握持直径为32~35 mm,内筒直径取144 mm,握持姿势以采用出水方向偏离水平面向上为宜。   相似文献   

2.
基于心率和喷水效率的森林灭火手泵性能评价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森林灭火手泵的人机操作界面的优化设计极为重要,该文针对普遍应用的国内外3款典型手泵产品,从心率、喷水效率、主观评价等方面进行了性能评价。方差分析表明:手泵类型、握持姿势、喷水频率对心率的影响很显著,美国产手泵(S1)作业时的心率增加比率最大,加拿大产手泵(S3)最小。在背负手泵水箱(袋)步行时,S1水箱携带时的心率增加比率最大,中国产手泵(S2)水袋携带时最小。S3的喷水速率最大,S1最小;S1的射程最大,S2最小。主观评价结果表明S3最优,S1最差。综合分析上述结论认为,针对现有3款手泵,S3的水枪和S2的水袋相组合是最佳的组合模式。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影响射流泵吸气时间的12个因素的分析,结合现场施工实际情况,确定了配套离心泵射流泵的最佳几何形状和结构尺寸:喉管长度80mm,喉管直径50mm,喷嘴长度700mm,喷嘴锥度8,喷嘴最小直径30mm,扩散管长度200mm,扩散管锥度30度,扩散管最小直径50mm,吸入口长度100mm,吸入口位置为喉管的最左端,吸入口的直径为25mm,部件用车床加工,螺纹连接。投入应用后,使工作效率提高了将近3倍。  相似文献   

4.
针对自制油菜移栽机栽植机构作业质量差的问题,利用Matlab语言建立了栽植机构的运动模型,分析机构参数对作业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大、小曲柄的长度及2曲柄的夹角和摇杆的长度对机构的作业性能有重要影响。根据这些参数对作业轨迹曲线的影响趋势,寻找到一组较优化的机构参数。当轨迹高度为181 mm、株距为240 mm时,入土轨迹与出土轨迹的重合度好,出土轨迹基本保持竖直,在投苗点附近时,栽植器的最大速度为0.048 m/s,其姿态保持与水平面垂直,加速度的波动范围小,能满足油菜移栽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针对油菜钵苗移栽机的结构参数对栽植稳定性的影响及拖拉机田间作业时部分工作参数受载波动影响栽植性能等问题,采用ADAMS建立参数化模型,开展栽植机构结构参数(栽植臂、从动栽植臂、连杆)及作业参数匹配研究和轨迹分析,确定机组前进速度v(m/s)与栽植频率f(株/min)的匹配范围。结果表明:当栽植臂长度为300mm、从动栽植臂长度为305mm、连杆长度为95mm时,栽植轨迹高度为225mm,其中连杆长度对栽植性能有较大影响;在理论可行范围内,当f/v比值为200时,栽植轨迹达到最优,且随机组的前进速度增加,对应的可行栽植频率范围呈线性关系随之增大,栽植机构可适应株距范围为240~375mm。同时,应用高速摄像在线观察得出,栽植机构实际运动轨迹与理论分析基本吻合。田间试验表明:穴深合格率为90.7%,变异系数为7.1%,穴口长度合格率为84%,变异系数为6.6%,满足栽植要求。  相似文献   

6.
为了优化木工宽带砂光机调节操作人机界面 ,该文通过自制的操作扭矩虚拟测试系统 ,测试研究了定厚调节旋钮的操作人机界面参数对操作扭矩的影响 .结果表明 :旋钮形状和直径对操作扭矩的影响非常显著 ;旋钮形状C的操作扭矩最大 ,直径越大 ,其差别比较明显 ,其次是形状A ,形状B最不利于操作 ;操作扭矩随着直径的增加而增大 ,当直径超过 75mm时 ,操作扭矩反而下降 .在实验的旋钮中 ,形状C、直径 75mm的旋钮最佳 ;旋钮安装高度对操作扭矩影响显著 ,旋钮高 85 0mm和站立位置坐标为 (- 2 0 0 ,5 0 0 )时能获得最大操作扭矩  相似文献   

7.
为了得到可靠的套管插接节点设计参数,采用ANSYS有限元程序建立了非线性有限元模型,对考虑接触影响时套管插接节点承载力进行了数值分析,分析了相关结构参数对节点承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管节点承载力及刚度均随套管长径比和主、套管长度比的增大而增大;主管与套管厚度相等时管节点承载力最大;管间间隙0.5~2.0 mm范围内改变主、套管直径配合对管节点承载力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8.
制粒机是饲料行业重要设备之一,其结构参数影响饲料成型。为了进一步优化制粒性能,采用COMSOL有限元分析软件对物料的挤压过程进行分析模拟,设计L9(34)正交试验研究制粒机环模内径、模孔长度、压辊直径和模辊间隙对成型性能的影响,通过权矩阵分析确定较优的参数组合并加以验证。结果表明:①制粒机内部模型的仿真模拟能够有效地反映物料在实际工作时的运动状态;②对性能影响由大到小的结构因素排序为模辊间隙、模孔长度、压辊直径、环模内径;③制粒最优组合为环模内径425 mm、模孔长度54 mm、压辊直径178 mm、模辊间隙1.5 mm,制粒机的成型速率较优化前得到提升。上述结果表明,采取的仿真试验及优化办法具有一定的实效性,可为制粒机内部成型模拟分析以及后续的结构设计与参数优化提供方法借鉴。  相似文献   

9.
提出了卡环弹性结构弯曲成形计算模型.对弯曲成形工序进行分析,提出了成形内径、搭叠长度和弹性核高度的计算模型;对卡环弯曲成形工序进行了模拟,并结合实验讨论了成形内径、搭叠长度和弹性核高度的影响.研究表明: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较好.当内胎模直径从Φ87.5 mm增加到Φ95.0 mm,成形内径从Φ92.0 mm增加到Φ100.0mm.Φ98 mm卡环的搭叠长度建议为8.0~12.0 mm.  相似文献   

10.
对四川芦山生长发育进程中的慈竹秆形结构及物理力学性质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慈竹节间长度、直径在林龄1~3a间迅速增加;在林龄3~5a间,节间长度缓慢增加,直径变化幅度较小。林龄3a时,慈竹节间平均长度、直径、壁厚分别为:37.99cm,32.94mm,3.46mm,均达到慈竹平均用材水平。对株龄1~3a(林龄3~5a)慈竹材物理力学性质的研究得出,竹材基本密度、顺纹抗压强度、顺纹抗剪强度均在株龄3a时最大,分别为0.570g/cm3、69.475Mpa、18.833Mpa;径、弦向干缩系数在株龄1a时最大,为0.339、0.330;株龄为2a的竹材物理力学性质最小;株龄3a时,竹材物理力学性质已达到结构用材需求。  相似文献   

11.
油锯人机界面的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该文通过实验研究探讨了油锯人机界面几何参数对操作者主观施力及对其身体生理负荷的影响规律 .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回归得出了高把油锯和矮把油锯的人机界面几何参数与评价指标 (最大有效扭矩、力损耗因子、肌肉收缩强度 )之间存在的定量化方程 .建立了油锯的人机界面几何参数优化的目标函数 ,并求出了高把油锯和矮把油锯的最佳几何参数 .高把油锯的最佳几何参数 :把手横轴距为 5 40mm ;把手与地面垂轴距为 6 88mm ;把手与油箱后部纵轴距为 186mm ;把手直径为 30mm ;把手倾角为 33° .矮把油锯的最佳几何参数 :把手横轴距为 14mm ;把手纵轴距为 40 0mm ;把手垂轴距为 5 0mm ;把手直径为 2 8mm ;把手倾角为 2 3  相似文献   

12.
螺杆是挤压机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挤压机螺杆构型参数阻流环直径、轴头间隙长度、螺杆转速、螺纹升角为试验因素,以浸提玉米胚原油的碘值为考察指标,研究挤压参数对碘值的影响。通过四因素五水平二次正交旋转组合法设计试验,利用SAS9.1软件对试验数据进行响应面分析,得到最佳挤压膨化工艺参数为阻流环直径92 mm、轴头间隙长度16 mm、螺纹升角为7°06′、螺杆转速为180 r/min,在最优参数下碘值为78.56 g/100 g。  相似文献   

13.
土壤大孔隙结构对饱和导水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究土壤不同孔径大孔隙结构特征及数量对土壤饱和导水率的影响,为研究区域土壤水分—溶质迁移规律、水土流失治理与土壤污染防治提供理论参考。   方法   以京郊密云水库五座山林场水源涵养林为研究点,基于工业CT扫描技术,对土柱中土壤大孔隙三维空间结构重建后,探究不同孔径大孔隙结构特征参数密度及数量密度对土壤饱和导水率的影响。   结果   (1)除当量孔径大于4.30 mm以外的大孔隙,当量孔径越大,其数量密度越小,结构特征参数密度越小;(2)6个样地3个土层内当量孔径为0.31 ~ 2.30 mm的大孔隙占所有孔隙的比例均高于95%;(3)样地1、2、5和6中饱和导水率最大的均在0 ~ 10 cm土层,且除样地6外,均随深度增大而减小,样地4的饱和导水率随深度增大而增大;(4)除当量孔径大于4.30 mm的大孔隙体积密度外,5个径级所有其他的大孔隙特征值密度均与饱和导水率呈显著正相关。   结论   (1)在0 ~ 30 cm土层内,大部分样地的饱和导水率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减小,但也会出现随深度增加而增大的情况;(2)林地土壤的大孔隙当量孔径主要集中在0.31 ~ 2.30 mm,其占有率高达95%;(3)当量孔径越小的大孔隙,除大孔隙体积和表面积外的大孔隙结构特征参数密度越大;(4)除当量孔径 > 4.30 mm的大孔隙体积密度以外的大孔隙特征参数与饱和导水率均呈显著正相关,大孔隙数量对饱和导水率的影响要显著大于大孔隙结构参数。   相似文献   

14.
不同林分类型对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及有机碳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基于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对人工杉木林、马尾松林、桉树林、毛竹林、天然林5种不同林分下0~20cm、20~40cm土层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稳定性及各粒级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分布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0~20cm土层,土壤水稳性团聚体质量百分含量随粒级的减小先下降后上升,主要以0.5~0.25mm粒级最低;5种林分条件下各土层均以>0.25mm的大团聚体为主,随土层加深,大团聚体含量减少。2)各林分土壤平均质量直径(MWD)和几何平均直径(GMD)值变化趋势相似,均呈现为0~20cm土层大于20~40cm土层;林分间土壤MWD、GMD值则表现为天然林最大,桉树林最小;分形维数(D)在2个土层均以桉树最大,杉木林最小;3)5种林分各粒级团聚体中有机碳的含量均随土层的加深而减少;0~20cm土层,各林分有机碳含量随着团聚体粒级减小呈现先增大后减小再增大的趋势,最大值主要出现在5~2mm粒级,而有机碳贡献率则表现为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不同林分MWD、GMD差异分析结果表明,天然林土壤结构优于其他4种人工林,团聚体稳定性更高,而桉树林最低。随着土层深度变大,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稳定性下降;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含量表现为天然林最大、桉树林最小。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调控塞罕坝机械林场的林分密度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林龄39年、立地条件相似的5种林分密度(225、500、600、700和800株/hm2)下的华北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标准地调查法,研究人工林密度对林木各生长因子的影响。[结果]在225~800株/hm2的密度范围内,随着林分密度的增大,林木直径、冠幅、冠径比和单株材积逐渐降低,高径比和林分蓄积量逐渐增大,树高变化不明显。综合考虑林木生长因子的长势和林地生产力,当林木经营密度为500~600株/hm2时,各生长因子长势较好,林分蓄积量较大。[结论]塞罕坝机械林场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的合理经营密度为500~600株/hm2。  相似文献   

16.
对西南桦次生天然林中应力木拉应力区和压应力区的纤维长度、纤维宽度、纤维壁厚和壁腔比等纤维形态特征进行测试。结果表明,拉应力区纤维长度大于压应力区,纤维宽度、壁厚、腔径比均小于压应力区,纤维形态差异较大;但拉应力区、压应力区纤维长度均较长,长宽比大于35,腔径比小于1,均属于造纸优等原料。  相似文献   

17.
南方红壤区马尾松林冠对降雨雨滴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降雨是土壤侵蚀的主要影响因素,降雨动能是土壤侵蚀最重要的动力来源。降雨经过林冠层后,由于受到林冠的再分配作用,雨滴特性(雨滴大小、雨滴终点速度和雨滴动能)发生改变,进而改变林下土壤侵蚀特征。为探讨南方红壤区典型树种马尾松林冠对林下土壤侵蚀的影响机制,于2014年5—6月期间在福建长汀县观测了5场有代表性的天然降雨,采用滤纸色斑法对马尾松林内外的降雨雨滴同时进行观测,并汇总分析不同降雨条件下林内外的降雨雨谱,研究结果表明:1)与林外雨滴相比,林内雨滴数量增多,分布范围变大。林外雨滴数量为1 346个,林内雨滴数量为1 608个,比林外多19.5%;林外雨滴直径的大小分布范围是0.6~5.7 mm,林内雨滴直径的大小分布范围是0.4~6.1 mm。2)马尾松林下不同大小雨滴的分布呈双峰曲线,2个峰值对应的直径分别是1.5、3.6 mm,林外不同大小雨滴的分布呈单峰曲线,峰值对应的直径为1.8 mm,林内雨滴中数直径(3.2 mm)比林外(2.0 mm)高60.0%。3)雨滴直径(d)<2.0 mm时,林内外雨滴终点速度相似,d≥2.0 mm后,林内雨滴的终点速度开始低于林外,且二者间的差异随雨滴直径的增加由0.6%逐渐增加到2.0%。4)人工马尾松林是南方红壤区植被恢复与重建的一种可行途径,降雨经林冠层后,受林冠截留和林冠高度的影响,降雨动能减少了21.8%。该研究可为南方红壤区马尾松林下土壤侵蚀机理的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淮北土石山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团聚体组成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探索经济林发展对土壤性质的影响,以赣榆区西北部小流域为研究区,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三种经济林类型(板栗林、苹果林及山楂林,三者均为针阔混交林转变而来),并以无人为干扰的针阔混交林为对照,采用湿筛法研究了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团聚体状况和变化规律,并基于非度量多维尺度分析(NMDS)探究了其影响机制。结果表明:(1)0~10 cm和10~20 cm土层上,随着粒级的增大,各土地利用方式团聚体百分含量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整体而言,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团聚体组分的差异主要表现为针阔混交林和经济林间的差异,团聚体百分含量存在差异的粒级主要为0.25 mm和1 mm的团聚体。(2)平均重量直径(MWD)在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差异性显著,0~10 cm,针阔混交林土壤MWD显著大于板栗林; 10~20cm,板栗林和山楂林土壤MWD显著大于苹果林; 20~30 cm,山楂林土壤MWD显著大于苹果林,几何平均直径(GMD)变化不明显。(3)NMDS轴分析显示土壤容重与NMDS1显著相关,土壤总有机碳、总氮和碳氮比与NMDS1略相关,土壤总有机碳与NMDS2略相关。研究表明经济林的营造影响了土壤团聚体状况,且主要表现为土壤中大团聚体比例的降低和微团聚体比例的上升,总体而言,经济林团聚体稳定性低于针阔混交林,其中苹果林土壤团聚体稳定性最差,土壤容重和土壤碳氮是影响土壤团聚体组分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