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一、以崇敬心情了解陶弘景的历史地位和学术地位2011年11月,在国家图书馆查阅与核对有关中国人参史资料期间,曾到琉璃厂中国书店遍查中国医学史著述,惊喜发现《陶弘景转》,遂购下一册。在临时居所和旅途中,爱不释手,虔诚捧读。因为此期正在撰写《陶弘景在人参药用历史上的贡献》,已有3篇论文成稿,并在《人参研究》相继刊出。对陶弘景的传世本草著述,怀有十分敬仰的心情。尤其对人参的相关内  相似文献   

2.
陶弘景在人参药用历史上的贡献(一)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人参是伟大的中华民族首先发现的珍稀药用植物,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将人参作为“众药之首”而在临床上广为应用的国家。我国在人参方面的诸多历史之“最”,在本草(药物)古文献中都有详细而具体的记载。对人参药用历史作出系统整理与记述,其首功非陶弘景所莫属。  相似文献   

3.
1997年《中成药》第5期、第6期连载《古代人参基源再认识》一文,对在中药界,特别是在人参学术领域内早已解决的问题,即中国是世界上应用人参最早的国家,人参在中国具有悠久的药用历史,中国自古以来所用的人参是五加科人参PanaxGinseng C.A.Meyer,而决不是桔梗科党参Codonopsis Pilosula(Franch)Nannf等等,在学术上已有结论,然而这些问题在《古代人参基源再认识》一文(以下称“再认识”)中再度提了出来,而且强调对这类问题的讨论“已经持续半个多世纪,尚未定。”“论证古代人参是否即是今之党参,各执一端。”果真如此吗?非然。 其实,在本草文献和中医药经典论著中的记载,人参的药用与临床疗效早有定论,其功效与应用,党参和其他任何一味中药所不能取代的。世界公认的我国本草学的始源,秦汉时代形成的《神农本草经》,对人参的应用价值已有全面总结,谓“人参,味甘,微寒,主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气,明目,开心,益智,久服轻身延年。”这段经典论述,对人参多方面的补益作用,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全面调节作用,对多种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作用,以及抗衰防老、滋补保健等特有的功能,都有精辟的概括,即使是运用现代的药理研究和  相似文献   

4.
与本文题目相同的(一)、(二)两篇文章[1],对陶弘景对《本草经集经》的"小字",在"人参生上党及辽东"历史进程中称谓的变动,"今魏国所献即是"中所涉及三个魏国的理解,以及"高丽即是辽东"的考释,均以历史为据整理成文,在《人参研究》杂志上发表。  相似文献   

5.
<正>袁俊贤主任药师在《人参本草考证和中药检验研究》[1]中,占重要篇幅的是10篇有关人参本草考证的论文。对其中诸多文章,本文作者已写出12篇论文正式发表,进行了有针对性的揭露与批驳。现在,对袁氏搬弄的"人参就是党参"的谬论再做一番挖掘,以暴露袁氏在人参史上的恶劣作为及其根基。对陶弘景确立的中国人参经典袁氏所进行的篡改和作伪,已有初步披露[2],现将《人参本草考证和中药检验研究》中点睛之笔"前言"里,两段上海"老中医  相似文献   

6.
陶弘景《高丽人作人参赞》与《高丽人参赞》相比较,找出前者有作者,据“释家为偈,道家为赞,儒家为诗”可证“人参赞”即“人参诗”。根据陶弘景的生活年代,扶余、延边昔日不产人参,可推出集安新开河人参史有1500余年。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代人参绝非党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人参基源是五加科人参,绝不是桔梗科党参。唐代的《新修本草》相当我国第一部药典,具有很大的权威性,它所描述的人参是五加科人参,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王涛《外台秘要》中大量含人参的处方,所应用的人参无疑都是五加科人参。日本珍藏历史文物的“正仓院”收藏中国的野山参实物已达1260年之久。  相似文献   

8.
关于振兴抚松人参产业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斌  朴亮 《人参研究》2009,21(1):28-33
据史书记载,人参药用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随着人类的进步,科学的发展,人们对人参药用作用的认识更加深入,人参对人类的贡献也越来越大。《神农本草经》认为人参“味甘微寒、主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气、明目、开心益智,久服轻身延年”(卷一);明朝医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人参“能治男女一切虚症、发热自汗,眩晕头痛、反胃吐食、滑泻久痢,小便频数淋沥、劳倦内伤、中风、中暑、痿痹、吐血嗽血下血,胎前产后诸病”等二十多种疾病,载有以人参为主的医治若干病配方的例证(《本草纲目》草部目录第十三卷)。  相似文献   

9.
正在武汉科技出版社出版的《人参本草考证和中药检验研究》中~[1],袁俊贤认为:在《神农本草经》、《伤寒论》、《名医别录》、《本草经集注》、《肘后方》等经典名著记载和应用的人参,都是桔梗科党参;在"党参自传"一文内,假借拟人的手法,以党参之口说出:"我说上党人参自古只有党参一种,我从未听说过有一种五加科人参与我并存。"从根本上否认中国有药用人参之存在。这是袁俊贤在新浪网上连续发表10篇"人参  相似文献   

10.
<正>袁俊贤在《人参本草考证和中药检验研究》中[1],以"古之人参,即今之党参,上党人参即是党参"怪论,用于颠覆中国药用人参史。历史进程证明,违背史实的狂妄行径,在人间不会有立足之地,其下场必然可悲,走向消亡。热望人们今后勿踏上此种危途,提高警惕。古本草史籍中不见党参之名。党参还不是药物。至清代,吴仪洛于1757年在《本草从新》以药物的身份将党参收入书中。及至上世纪初,植物分类成果引入我国,才于"党参"名前冠以"桔梗科"的科名。受到"新学"教育的人群中,出现把现在植物命名(拉丁名、  相似文献   

11.
长白山人参栽培史考证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福顺 《人参研究》2003,15(2):45-47
198 3年 8月 1 3日吉林日报《人参史话》 :“长白山园参栽培当在嘉庆到咸丰这个年代里 ,至今已有 1 0 0多年的历史了”。2 0 0 0年 7月 1 8日吉林日报《黑土地》载《乾隆人参诗》 :“建国后 ,人工培植人参获得成功”。笔者认为以上两种观点 ,有待于商榷。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观点 ,历史是人民创造的。不论是新中国成立前或新中国成立后 ,概莫例外。上述二文有意无意地贬损了长白山人参的悠久历史和崇高声誉 ,同时也降低了中国人参的药用价值。因为人参的价格 ,在广大人民心中已形成心理定势。历史愈悠久 ,药用价…  相似文献   

12.
人参是药中珍品,因有奇效,特称之为“百药之长”,又称“神草”.在我国医籍和本草著作中人参居于特殊地位。《神农本草经》将人参列为上品,其经典论述,已得到世界公认。张仲景在《伤寒论》中,对人参的应用又有独到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人参的名字,可以说极其繁多。 《神农本草经》曰:“一名人衔,一名鬼盖。” 《吴氏本草》曰:“一名土精,一名神草,一名黄参,一名血参,一名久微,一名玉青。” 《广雅》曰:“地精,人参也。” 苏联有个叫布列贺曼的人参专家,写了一本《人参》书。他本来是根据中国文献译了玉精或土精、地精的,但是令人不理解的是中国译者不考虑中国文献,而把“玉精”译为“玉石精”,而把“土精、地精”译成“地球之子”,这的确是个有趣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人参产业与区域经济发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人参(Panax ginseng C.A.Mey),为五加科人参属植物,是我国传统中药,被誉为百草之王,东北三宝之首。它的功能和药效作用闻名遐尔,早已被古今中外医药所证实。我国人参的发现和利用早于世界各国,在西汉《急救章》一书中就对人参有明确的记载,人参的药用已经有四千多年的历史。现阶段人参在我国中药中用途非常广泛,在中国药典、中国国家部颁标准中出现的次数均排在第一位,中国药典2000年版80次,中国国家部颁标准中400余次。  相似文献   

15.
药王孙思邈临床用人参(一)——初读《备急千金要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东汉医圣张仲景(150~210年)是临床应用人参的大家,在《伤寒论》中载方113首(禹余粮丸仅有方名,实为112首),其中有21个方中含有人参,对各个组方的构成和分类情况,在拙文《东汉医圣张仲景与真人参》一文中有具体论述,用以对日本人参研究权威柴田承二教授在其著作中全面否定中国人参药用历史、亵读中国古代医学家的谬论进行系统的批驳。  相似文献   

16.
正近年来,鼓噪中国自古所用人参均为桔梗科党参,已在互联网上沉渣泛起,危害不可小视。对所见有关文章加以整理,汲取经验,防止误入歧途,还人参史的真面目,十分必要。本文有涉及"浙大"的内容。相信"浙大"在同学术不端与罪过的斗争中能有所作为。对《人参本草考证和中药检验研究》[1]中关于我国古代所用五加科人参均是桔梗科党参的种种诡谲谬说,本文作者已发表12篇批驳文章。内中第一篇《因特网上关于人参的诸多谬说需尽快清理》[2],属综合性  相似文献   

17.
茶树的核型及种的分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前言我国是茶树原产地。人工栽培茶树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据史书记载,公元前2700年的殷商时期,我国人民就把茶叶当作药用。春秋后出版的《尔雅》称茶叶为“槚”,《唐本草》采用了“茶”这个词。因此,无论从植物地理分布或人类对茶的饮用历史来看,茶树都是中国原产。1823年英人勃鲁士(R.B-ruce)在印度阿萨姆发现野生乔木  相似文献   

18.
再创吉林野山参名牌 牢牢占据国内外市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宋承吉 《人参研究》2001,(Z1):13-16
世界公认 ,中国是最早开发和应用人参的文明古国 ,人参的药用价值和重要地位 ,任何一种植物药不能与之相比。我国自第一部本草学专著《神农本草经》系统记载人参性味、功能主治、异名、生境为始 ,历代本草学著作中都将人参作为最重要的药物加以记载。在此 ,应突出强调的是 :各朝各代用于防病治病的人参 ,都是以野生人参 ,即当今商品人参中所称之野山参为主。可以准确的讲 :中国古代文献记述的有关人参的知识 ,都是来源于对野山参的认识。野山参是经过历史检验 ,具有特有的药用价值的物质基础 ,是从古到今本草学、药物学收载的人参正品 ;是久…  相似文献   

19.
正人们都知道,在清·乾隆年间问世的《本草从新》中[1],吴仪洛首次将人参、党参分列词目,即在本草典籍中于公元1757年时党参才有独立的记载。世人公认,人参首载于《神农本草经》,按《本经》成书于秦汉时代推算,人参在"本草"中记载比党参要早1900年。为什么党参被收载得如此之晚?应当严肃地加以阐释。  相似文献   

20.
我国人参不但有很多美丽的传说和神话般的故事,而且还以它卓越的功效博得了历代文人和帝王将相的赞誉,他们为此挥毫泼墨,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词载入史册。梁代的陶弘景(公元456—536年)在其所著的《名医别录》中载有“人参赞”一诗:三丫五叶,背阳向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