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亚洲柑橘木虱2株高致病力病原真菌菌株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筛选对亚洲柑橘木虱Diaphorina citri Kuwayama具有高致病力的真菌菌株,为其微生物农药的研发奠定基础。【方法】测定5株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菌株A~E)和5株玫烟色棒束孢菌Isaria fumosorosea菌株(菌株A~E)的生长速率、产孢量以及对木虱若虫的侵染致死率等,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5株球孢白僵菌培养10 d后产孢量存在较大差异,A菌株的产孢量最少(7.96×107mL~(-1)),E菌株的产孢量最多(3.78×108mL~(-1)),两者差异显著;在喷施球孢白僵菌孢子1×106mL~(-1)7 d后,对柑橘木虱低龄若虫的致死率与对照差异不显著,以A菌株的致死率最高(78.0%),E菌株次之(77.0%)。5株玫烟色棒束孢菌株培养10 d后,B菌株产孢量最多(6.04×108mL~(-1)),E菌株的最少(6.28×107mL~(-1)),两者差异显著;在喷施玫烟色棒束孢孢子1×106mL~(-1)7 d后,除D菌株外,其他制剂对亚洲柑橘木虱低龄若虫的致死率均显著大于对照,B菌株的致死率最高(81.0%)。【结论】综合考虑产孢量及致病力等指标,球孢白僵菌E菌株和玫烟色棒束孢B菌株是具有良好研发前景的柑橘木虱生物防治高致病力优良菌株。  相似文献   

2.
用来自法国农业研究所(INRA)的标准菌株KAT3(MAT1-1)和GUY11(MAT1-2)及来自国际水稻研究所(IRRI)的标准菌株2539w(MAT1-1)和6023(MAT1-2)对四川省长期保存的141个稻瘟病菌菌株进行了育性和交配型的测定,利用根据MAT1-1和MAT1-2基因全序列所设计引物5′-TCAGCTCGCCCAAATCAACAAT-3′和5′-ACTCAAGACCCGGCACGAACAT-3′(MAT-1),5′-GAGTTGCCTGCCCGCTTCTG-3′和5′-GGCTTGGTCGTTGGGGATTGT-3′(MAT-2)进行PCR扩增测定交配型,141个菌株可育率经测定为36.17%,其中有27个为MAT1-1,占可育菌株的53%,24个为MAT1-2,占可育菌株的47%;稻瘟病菌株在交配中可起雌性、雄性和两性作用,两性菌株占可育菌株的48.94%;不同品种、采样地点乃至同一田块均病菌群体内均可出现两个交配型。PCR检测结果与对峙培养结果吻合率为75%。  相似文献   

3.
经紫外线照射、亚硝基胍处理和药剂诱导,分别从灰霉病菌野生敏感菌株XY6-1S获得高抗腐霉利菌株XY6-1R052、XY6-1R140和XY6-1R202,其EC_(50)>100,μg·mL~(-1)、MIC>1 000μg·mL~(-1).在1~4μg·mL~(-1)药剂浓度下,敏感菌株菌丝呈现不同程度的形态异常,甚至细胞壁破损,而抗性菌株菌丝未有明显改变.在含20μg·L~(-1)以上蔗糖或1.25 g·L~(-1)以上NaCl培养基上,抗药菌株菌丝生长明显差于敏感菌株,表明前者比后者对高渗透压敏感.另外,抗药菌株菌丝相对电导率显著高于敏感菌株,显示抗药菌株细胞膜透性明显改变,因而导致电介质渗漏.在含药培养液中,敏感菌株菌丝甘油含量急剧上升,提高904.63%,而抗药菌株菌丝甘油含量仅增加20.54%~44.00%,因此对于高渗环境,敏感菌株具有较好的调节能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3.1487(T_1)、3.1772(T_2)、5494(T_3)、B01461(T_4)和BN339916(T_5)等5个蝙蝠蛾拟青霉菌株的优劣。[方法]通过比较5个菌株的菌丝干重与腺苷、甘露醇、粗多糖、蛋白质、灰分等含量,筛选优良菌株。[结果]菌丝干重以T_1菌株最高,比最低的T_2菌株高10%,但与其他菌株无显著差异;腺苷含量以T_5菌株最高,是药典标准含量的1.45倍,显著高于其他4个菌株(P<0.05);甘露醇含量以T_1菌株最高,是药典标准含量的1.54倍,但5个菌株之间无显著差异;粗多糖和蛋白质含量均以T_5菌株最高,T_2菌株最低;灰分含量以T_2菌株最高,T_3菌株最低。[结论]灰色关联度分析表明,T_5菌株综合表现最优,可作为企业生产的优良菌株。  相似文献   

5.
渭源县黄芪根腐病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从甘肃省渭源县采集到的黄芪根腐病病株进行了病原菌的分离、纯化和致病性检测,并对致病菌形态学进行了观察,结合核糖体DNA(rDNA) ITS序列分析的分子生物学鉴定,以明确引起黄芪根腐病的致病病原菌。结果表明:黄芪根腐病致病菌为半知菌亚门(Deuteromycotina)丝孢纲(Hyphomycetes)瘤座孢目(Tuberculariales)瘤座孢科(Tuberculariaceae)镰刀菌属(Fusarium)的4个种。共分离出16个菌株,经检测有5个菌株具有致病性,均属镰刀菌,其中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n)1株(9号菌株),腐皮镰刀菌(Fusarium solani)2种(12号菌株和16号菌株,其中16号菌株可能为腐皮镰刀菌的变种),锐顶镰刀菌(Fusarium acuminatum)1株(15号菌株),待定镰刀菌1株(14号菌株,与三线镰刀菌的同源性仅为88%)。  相似文献   

6.
该文对SDAY培养基上培养的球孢白僵菌tps1转基因工程菌株与原始出发菌株各自在菌落形态,菌丝生长速度,产孢量等方面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球孢白僵菌tps1转基因工程菌株与原始出发菌株的菌落形态有一定差异。且球孢白僵菌tps1转基因菌株菌丝生长速度更快,其菌丝生长速度为(3.73±0.05)mm/d而原发菌株菌丝生长速度为(3.45±0.52)mm/d。另外,重组菌株的产孢量(0.92±0.02)×10~8个,明显低于原始出发菌株(1.12±0.17)×10~8个。  相似文献   

7.
用重组大豆根瘤菌株HN01(102DL)、GR3(102DL)、TA11(PM5)、TA11(3QD)及出发菌株HN01、GR3、TA11、YC4,对照菌株HN32与8个大豆品种进行了"菌株-品种"的共生固氮试验.结果表明1、快生型出发菌株HN01、YC4与重庆1号大豆品种为菌株与品种最优组合,它们的侵染期早,结瘤总数最多,固氮性强;重组菌株HN01(102DL)、GR3(102DL)、TA11(3QD)、TA11(PM5)与自贡5号组合的固氮性均高;而GR3菌株与供试8个大豆品种的结瘤数、固氮量均较低,表明该菌株对本试验大豆品种的共生有效性差.2、重组菌株TA11(PM5)与重庆1号大豆品种产量比其它菌株高,与对照(不接种)相比,产量达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8.
采用混合培养的方法,研究3株茄子内生细菌巨大芽孢杆菌(Bacillus megaterium,FJAT-943)、血红鞘氨醇单胞菌(Sphingomonas sanguinis,FJAT-946)、乙酸钙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calcoaceticus,FJAT-964)与青枯雷尔氏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FJAT-1305)数量消长动态。筛选优化培养基配方为:葡萄糖5g.L-1,酵母膏5g.L-1,蛋白胨10g.L-1。混合培养条件下,各菌株生长数量均低于单独培养。菌株FJAT-943和菌株FJAT-1305混合培养体系中,菌株FJAT-1305不能生长;菌株FJAT-946与菌株FJAT-1305混合培养3d,菌株FJAT-1305生长数量为7.40×109 cfu.mL-1,显著低于单独培养的9.78×109 cfu.mL-1;菌株FJAT-964与菌株FJAT-1305混合体系中,生长数量与单独培养均无显著差异。菌株FJAT-943、FJAT-946对菌株FJAT-1305具有显著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采集海南昌江矿区的土壤样品,通过分离与纯化,筛选出4株对金属铜(CuSO_4)具有较高耐受力的菌株,其中,菌株Cu-6还对铅(C_4H_6O_4Pb)和镉(CdCl_2)具有较高的耐受力。Cu-6属于阴沟肠杆菌(Enterobacter cloacae),其最适生长条件是:温度34℃,pH6.0,0.5%NaCl。菌株重金属耐受能力检测结果表明,菌株Cu-6能在800 mg·L~(-1) Cu~(2+),1 700 mg·L~(-1) Pb~(2+)和150 mg·L~(-1) Cd~(2+)的LB液体培养基中生长,3种离子同时存在时,菌株Cu-6仍能较好生长,显示出该菌株对环境有较强适应能力,可能对土壤重金属的污染具有修复潜力。  相似文献   

10.
为从重金属污染的土壤中筛选出耐铅微生物,为土壤重金属生物修复提供参考,用Pb~(2+)浓度梯度筛选培养法得到耐铅菌株,16S rRNA测序以及系统发育树初步鉴定菌株。在不同温度、盐浓度、pH梯度下研究耐铅菌株的耐受性。多个Pb~(2+)浓度探究菌株在不同Pb~(2+)浓度下的吸附性。结果表明,通过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培养,得到一株能够耐铅离子浓度在1 200 mg·L~(-1)的菌株。16S rRNA基因序列系统发育树显示,菌株P15属于大肠杆菌属(Escherichia)。该菌株在铅离子浓度为200 mg·L~(-1)下的去除铅离子能力最强,达到80%。经过测定菌株P15的各项生理指标表明,菌株适宜的环境条件分别为温度30℃,pH6,盐浓度0.005 mg·L~(-1)。该铅耐受性菌株P15在生物修复重金属污染的土壤上有较高的潜在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利用新霉素作为筛选压力,筛选H+-ATPase缺陷的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自发突变株,筛选出一株突变菌株,命名为 KLDS1.9201-11.比较亲本菌株 KLDS1.9201与突变菌株 KLDS1.9201-11的生长情况,发现KLDS1.9201-11的生长活力较亲本菌株差且产酸能力弱;在pH 3.0的MRS液体培养基中经过3 h酸应激后,亲本菌株和突变菌株的活菌数分别降低86.98%和99.98%,酶活分别降低13.33%和21.15%;在冻干后,亲本菌株和突变菌株的活菌数分别降低76.71%和4.88%,亲本菌株的酶活降低4.27%,而突变菌株的酶活上升29.71%.结果表明,突变菌株较亲本菌株具有更强的酸敏感性和冷适应性,可以用于弱后酸化酸奶发酵剂的制备  相似文献   

12.
[目的]筛选酒精耐受型酿酒酵母菌最佳菌株。[方法]利用紫外线对酿酒酵母JL2008进行诱变处理,并结合氯化三苯四氮唑(TTC)进行筛选,对5株对酒精具有较强耐受性的突变株SC1~SC5的酒精耐受性进行比较,选择出2株酒精耐受性较强的突变株(SC1和SC5)进行酒精发酵,测定其生长速率和发酵性能。[结果]2株菌的酒精耐受能力远远高于出发菌株,均能在酒精体积分数为9%的培养基上生长;在含糖15%的培养基中,SC1的酒精发酵终浓度和发酵效率与原始菌株大致相同;在含糖30%的培养基中,SC1的酒精发酵终浓度和发酵效率分别是16.54%和85.2%,均高于原始菌株。[结论]突变株SC1在含酒精培养基中的生长和在浓醪条件下的发酵效果优于JL2008,是一株极具潜力的应用于浓醪发酵的酵母菌株。  相似文献   

13.
菌株耐受丁醇能力不高是制约提高传统丁醇发酵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选择并构建新的丁醇生产异源重组菌株并提高其耐受高浓度丁醇的能力是提高丁醇能力的有效途径。试验以丁醇耐受性为2.5%的发酵乳杆菌为出发菌株,对其进行微波-氯化锂复合诱变处理,然后经过初筛和复筛,得到丁醇耐受性提高的菌株。结果表明:当微波功率为800W,频率为2450MHz,微波处理时间为55s,氯化锂浓度为1.2%时,致死率达85.96%,突变菌株丁醇耐受性提高到3%,并且遗传稳定性实验证明其丁醇耐受性遗传稳定。  相似文献   

14.
采用NTG对杀虫真菌蜡蚧轮枝菌进行诱变选育,期望获得抗逆性显著增强的菌株,以提高其在田间应用的适应性。以VL-18为出发菌株,用4mg/mL的NTG诱变处理120min,得到耐热性明显提高的诱变菌株NTG-2。抗逆性研究结果表明,NTG-2菌株经40℃水浴处理20min,孢子萌发率比原始菌株提高了251.4%,0.5min内的紫外耐受力提高了145.7%,酸碱耐受力无显著变化。毒力测定结果显示,第5天突变菌株NTG-2对蚜虫的致死中浓度(LC50)比原始菌株降低了98.4%,表明突变菌株的杀虫毒力增强。经多代培养检测,突变菌株的抗逆遗传性能相对稳定。研究表明,通过NTG诱变获得的NTG-2菌株在抗逆方面较原始菌株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5.
水稻苗期耐盐性基因SST分子标记的筛选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水稻耐盐突变体sst为对照,对67个水稻亲本及突变体sst与水稻品种华占的F2群体进行耐盐性筛选,并结合分子标记结果,分析水稻苗期耐盐性基因SST分子标记ID27093、ID27101、ID27118、INDEL1和INDEL2的特异性和准确性.结果表明,分子标记ID27093、ID27101、ID27118和INDEL1的扩增多态性较低;而分子标记INDEL2的扩增多态性较高,为共显性标记,具有较高的特异性,能区分耐盐供体sst与85.07%的供试亲本,且筛选准确率高.因此,分子标记INDEL2标记可以直接用于耐盐性基因SST分子标记辅助育种.  相似文献   

16.
为分析编码多亚基钠/氢逆向转运蛋白Group 2型mrp(mrp2)操纵子耐盐碱能力,首先构建mrp2自杀质粒p K18mobsac B-mrp2-Nco I,电转化野生型菌株-松嫩盐单胞菌(Halomonas songnenensis)NEAU-ST10-39T,基于以上基因敲除原理获得mrp2敲除菌株。PCR验证及测序结果表明,成功获得mrp2敲除菌株,并将其命名为NEAU-ST10-39T-△mrp2。为进一步验证突变株正确性,构建重组穿梭载体p BBR1-MCS5-mrp2,转化敲除菌株NEAU-ST10-39T-△mrp2,获得转化子命名为NEAU-ST10-39T-△mrp2/p BBR1-MCS5-mrp2。耐盐碱测试显示,NEAU-ST10-39T-△mrp2/p BBR1-MCS5-mrp2表现出与野生型菌株类似耐盐碱能力,进一步证实敲除菌株NEAUST10-39T-△mrp2构建正确;随Na Cl浓度和p H升高,敲除菌株NEAU-ST10-39T-△mrp2生长受到抑制,表明mrp2对宿主菌NEAU-ST10-39T在高盐碱条件下生长具有重要作用。电转化方法可避免p K18mobsac B在三亲本接合过程中受体菌抗性筛选、突变株纯化弊端,简化质粒导入宿主程序;NEAU-ST10-39T-△mrp2成功构建为敲除盐单胞菌中其他耐盐碱基因和揭示该基因耐盐碱机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目的】克隆稻曲病菌(Ustilaginoidea virens)分生孢子高产突变菌株A2588的T-DNA插入突变基因,解析该基因在稻曲病菌分生孢子形成中的功能,为进一步揭示稻曲病菌的分生孢子形成机制提供理论基础。【方法】测定A2588的产分生孢子能力、孢子萌发率、菌丝直线生长能力和热敏感性等生物学特性,利用hiTAIL-PCR、RACE和半定量PCR等方法克隆T-DNA插入突变基因,并结合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T-DNA插入导致分生孢子产量提高的分子机理。【结果】与稻曲病菌野生型菌株70-22相比,突变菌株A2588在PS培养液中产生数量为10倍以上的分生孢子,在MM培养液中产生数量约20倍的分生孢子,其在PS培养液中培养的菌球较为致密;在PSA和MM固体培养基上A2588产孢周期较短,孢子萌发率较低,虽然菌丝生长速度无明显差异,但热处理后菌丝不能恢复正常生长速率。hiTAIL-PCR和RACE法克隆了A2588中T-DNA侧翼基因,并利用RT-PCR检测侧翼基因表达水平,结果表明T-DNA侧翼基因spo76表达水平下降,进一步分析发现T-DNA可能插入至spo76的启动子区域,从而破坏了该基因启动子的部分功能。【结论】稻曲病菌突变菌株A2588中,T-DNA插入导致spo76启动子功能部分缺失,spo76表达水平下降,可能使A2588产孢周期缩短,并产生更多分生孢子。  相似文献   

18.
低能离子注入诱变选育盐霉素高产菌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利勤  苗凤香  顾海科  尚宏忠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8):13734-13735,13764
[目的]研究N+离子注入对白色链霉菌的诱变效应,同时筛选高产盐霉素的变异菌株。[方法]利用不同剂量的氮离子对白色链霉菌S-11-04菌株进行诱变处理,研究低能氮离子注入对其存活率、菌落形状及产盐霉素能力的影响。[结果]低能氮离子注入对白色链霉菌的诱变效应显著,试验得到了13株盐霉素产量较高的突变菌株,其中N3-6菌株经连续传代4次,遗传稳定性较好,其摇瓶发酵水平较对照提高了41%,发酵生产后平均发酵水平提高了20.5%。[结论]离子注入诱变是获得高产盐霉素突变菌株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钙和IAA对番茄耐弱光特性的凋控作用,以耐弱光番茄(L.esculentum.Mill)品系W为试材,在桶栽条件下,分别以自然光(CK,实测光通量密度为1160~1340μmol·m~(-2)·s~(-1))和50%遮光(CKz,实测光通量密度为556.8~656.61μmol·m~(-2)·s~(-1))为对照,研究了50%遮光条件下全株喷27mmol·L~(-1)钙(Z+Ca~(2+))和钙+IAA(Z+Ca~(2+)+I)处理对植株生长发育及产量和品质的调控效应.结果表明:50%遮光的弱光胁迫下叶面唢施CaCl_2处理促进了番茄植株生长,与CKz处理相比,番茄株高、茎粗及干物质积累均显著增加,单果重、单株产量、果实内Vc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同形物以及糖酸比等均显著和极显著提高,其中糖酸比和Vc含量比CKz处理提高了17.8%和18.58%:且Z+Ca~(2+)+I处理的效果比Z+Ca~(2+)处理效果更明显.可见,Ca~(2+)可增强番茄植株对弱光胁迫的耐受性,对减轻弱光胁迫有积极的正凋控作用;而且IAA可增强Ca~(2+)的正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20.
牛种布鲁氏菌RpoE2蛋白部分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探讨牛种布鲁氏菌sigma因子RpoE2的功能,采用酵母双杂交技术对RpoE2蛋白与anti-sigma因子之间的互作进行研究;通过环境应激试验评价了rpoE2缺失株对强氧化环境、酸性pH、杀菌性阳离子多肽、铁缺乏环境的耐受能力;通过比较亲本菌株和缺失株在巨噬细胞感染模型和小鼠感染模型中的生存能力,研究了rpoE2基因是否与牛种布鲁氏菌毒力相关。结果显示:牛种布鲁氏菌的RpoE2蛋白可以与anti-sigma因子相互作用,牛种布鲁氏菌rpoE2基因缺失后,对各种应激环境的耐受能力均无影响,并且巨噬细胞和小鼠感染模型中毒力均不降低。牛种布鲁氏菌的RpoE2蛋白是一个ECF16家族的sigma因子,并且其与布鲁氏菌的毒力无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