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作物根系入侵滴头造成堵塞是影响地下滴灌系统运行的一个重要原因,目前国内外解决根系入侵堵塞的主要方法有:生产专用滴头和过滤器,滴头包括从结构上改进以防止根系入侵以及从滴头材料中添加缓释的除草荆氟乐灵来避免根系向滴头附近生长两种方式;专用过滤器是在过滤器内部安装放置除草剂氟乐灵的密封装置,过滤时氟乐灵随水进入滴头,起到防止根系入侵滴头的作用;向地下滴灌系统注入化学物质来杀死滴灌周围的根系;合理控制系统运行状况,避免出现水分胁迫等。  相似文献   

2.
通过小麦盆栽试验,研究向地下滴灌系统施加氟乐灵的排根效应。结果表明,地下滴灌不施药时滴头所在的竖直方向根密度较大,而施加少量氟乐灵后,滴头所在位置处根密度有不同程度降低,说明氟乐灵有抑制小麦根系向滴头附近生长的趋势。施药时间、施药浓度和施药量均对药物排根效应显著影响,其中施药时间为极显著。施药时间越晚,排根范围越小,出苗后50d施药的平均排根范围仅为3.03cm2;施药浓度越小,排根范围越小,浓度为1.5g/L及1.2g/L的排根范围接近,而浓度为0.9g/L的平均排根范围最小,为6.0cm2;施药量越小排根范围越小,施药量为0.023g/滴头的平均排根范围为8.37cm2。  相似文献   

3.
地下滴灌是一项较先进的灌溉技术,但根系入侵滴头堵塞是制约其发展的重要因素。通过小麦盆栽试验,研究向地下滴灌系统施加除草剂氟乐灵对缓解根系入侵滴头的影响效应。研究表明,施药时间、施药浓度和施药量对小麦根密度降低的影响都显著,不同施药处理驱根的范围和程度有较大不同,在滴头周围较小范围内,施药处理与对照相比根密度降低幅度较大,按照影响根密度的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施药时间、施药量和施药浓度;而在滴头所在区域以外,施药后根密度降低幅度较小,影响根密度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施药量、施药时间和施药浓度。按照氟乐灵防根入侵效果以及驱根范围综合考虑,最优的施药方案为:施药时间在出苗后40d、施药浓度0.9g/L、施药量0.046g/滴头。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实时控制灌溉系统中温室黄瓜的土壤水分传感器合理埋设位置,将传感器距滴头水平距离与距滴头垂直距离结合后设定6个处理,采用相同的水分上下限,根据水分传感器测定的土壤含水率指导控制灌溉,分析了不同处理黄瓜的生长指标、光合指标、灌水指标、产量及品质指标,系统研究了土壤水分传感器合理埋设位置。结果表明,传感器埋设位置为距滴头水平距离10cm,距滴头垂直深度10cm时较合适。  相似文献   

5.
通过小麦盆栽试验,研究在地下滴灌系统中注入少量除草剂氟乐灵,采防止作物根系侵入滴头造成堵塞.通过施药与不施药对比,发现施药时滴头周围的根密度降低,表明氟乐灵有抑制小麦根系生长的作用.通过正交试验分析,得出施药时间、施药浓度和施药量对小麦根密度降低的影响都是显著的,其中影响程度由主到次的顺序分别为施药时间、施药量和施药浓度,最优的方案组合为出苗后25~40 d、施药浓度为0.9 g/L、施药量为0.046 g.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究在灌溉系统中水动注入式滴灌施肥机灌水与施肥的分布特征,在整个灌溉施肥周期进行测试,对各滴头进行连续取样,并采用光度比色法作为检测肥液浓度的方法,从而分析灌水和施肥均匀性。结果表明:施肥机的灌水和施肥均匀性良好,各项统计指标均在98%以上,且各滴头的灌水流量与施肥量受滴头到支管进口与毛管进口的距离影响。  相似文献   

7.
1978年末,国际标准化组织委员会为制定灌溉设备和灌溉系统的国际标准,成立了第23技术委员会的第18分委员会。从那时起,制定了有关灌溉与微灌部件(如喷水器、滴头、滴管、聚乙烯灌溉管道、管件、过滤器、压力调节器及各种型式的闸阀)的建议草案和其它文件。这篇文章介绍了有关微灌国际标准化的活动情况及他们在确保灌溉设备质量方面的重要性,并提出对今后工作的设想。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实时控制灌溉系统的基质培水分传感器埋设位置对温室番茄生长特性的影响,以番茄圣尼斯红果7846为试验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即将水分传感器距滴头水平距离(5、10、15 cm)和距滴头垂直距离(10、15 cm)结合后埋设,分析了不同处理对番茄的生长指标、光合指标、品质、产量、干物质及灌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T3处理(距滴头水平距离10 cm,距滴头垂直距离10 cm)生长指标较好,根系发达,根冠比最大,净光合速率较高,蒸腾速率较小,干物质积累最多,果实VC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T4处理(距滴头水平距离10 cm,距滴头垂直距离15 cm)净光合速率和光能转化率均最高,糖酸比较高,但是,T4处理水分生产效率显著低于T3处理。综合分析,基质培水分传感器距滴头水平距离10 cm,距滴头垂直距离10 cm埋设较合理。  相似文献   

9.
温室专用高效节水施肥灌溉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设施农业生产中,实现作物水、肥一体化可人为调控水肥的配比量,根据作物的要求,在苗期、开花、坐果等不同时期通过精量控制达到节水增肥的目的,有效降低温室内的环境湿度及病虫害的发生率,本文介绍了温室专用高效节水施肥灌溉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及推广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0.
小管出流灌溉系统的设计方法步骤与滴灌系统大致相同。但由于小管灌水器的出流量比滴头大得多,系统设计的许多问题又具有特殊性。本文论述了设计均匀度的确定,适宜毛管直径和长度的确定,以及田间管网水力学计算等问题。  相似文献   

11.
为了将草坪灌溉理论应用于实践指导灌溉,结合专家知识对草坪灌溉研究成果进行了系统集成,设计了基于PDA和移动数据库的草坪节水灌溉决策支持系统.同时,阐述了系统的组成内容以及各功能模块的实现方法.本系统实现了草坪灌溉研究理论向草坪灌溉生产实践的转化,在合理制定草坪灌溉制度,实现节水灌溉方面能够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基于BP神经网络的黄河下游引黄灌区引水量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介绍了神经网络的基本原理及其 BP算法 ,建立了引水量预估的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实例分析表明该方法可行、预估结果可靠 ,为引黄灌区的引水分析预估提供了具有实用价值的基本理论和实施技术。  相似文献   

13.
西北现代生态灌区建设理论与技术保障体系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灌区是我国粮食安全和现代农业发展的基础保障,同时也是区域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基石。然而西北地区独特的气候、地貌及社会经济状况导致了灌区生产能力和生态服务功能难以满足现代生态农业发展的需求。通过系统分析西北灌溉农业发展中面临的水资源过度开发、土壤盐碱化严重、生态环境功能低下等方面的问题,阐述了西北现代生态灌区的内涵与特征,并基于农业生产“功能水分”来源,将西北灌区划分成了灌溉依赖型灌区、灌溉主导型灌区、灌溉补充型灌区和灌溉提质型灌区4类。以灌区农业生产系统、物能输配系统、生态环境系统为建设对象,提出了灌区生态服务功能优化配置、灌区农田物能调控和灌区生态系统安全评估三大核心理论,构建了灌区系统控污与景观价值提升技术、灌排系统管控技术、作物生境要素综合调控技术三大关键技术,从而形成了西北现代生态灌区理论与技术保障体系,为我国西北灌溉农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与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一种基于迭代学习控制算法的苹果园灌溉系统。硬件电路由MSP430F149单片机、TR-5型土壤水分传感器、太阳能供电模块及灌溉控制电路组成。迭代学习控制算法应用于苹果园灌溉这种具有重复运动性质的控制过程中,利用本次的灌溉信息,通过迭代学习律修正下一次的灌水量,实现在有限时间区间上的果园最佳土壤含水量精确控制。解决因苹果园地表灌溉水需经较长时间才能渗透到苹果树吸收水分根系的主要分布区,所造成的实时控制系统无法及时准确获取果园土壤含水量反馈信息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论述了环境工程与排灌事业的历史渊源,环境工程中的水体污染,水源保护,排水系统,污水处理,污水灌溉,水污染综合治理等问题,并探讨了新兴学科分支“环境水力学”和“环境水利学”的内容概要。  相似文献   

16.
权变理论是当前西方管理学中一种较流行的理论。在介绍了权变理论基本思想的基础上,探讨了权变理论在灌区产权制度改革、经营管理模式、水费计收、用水管理等领域的应用,强调灌区管理水平的高低取决于灌区管理与其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7.
节水灌溉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及趋势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张兵  袁寿其  成立 《排灌机械》2003,21(2):37-41
论述了自动化技术在灌溉管理中的重要性,详细介绍了以色列、美国、澳大利亚及我国自动化技术在灌溉中的应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讨论了一些新技术,如模糊控制、神经网络、专家系统等在节水灌溉控制中的应用,并对节水灌溉控制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引入信息融合理论,通过在系统输入变量上叠加"干扰流量",基于对灌区用水模糊特征分析估计其不确定性,实现分散且孤立的实时监测数据之间的关联,使系统保持必要的信息冗余,进而实现灌区水情信息融合。该方法可用于建立具有跟踪和预测能力的灌区实时仿真系统,克服了信息融合理论用于非线性时变系统的诸多限制,扩展了信息融合理论在系统关系确定的民用领域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新疆是全国最大的优质商品棉生产基地,灌溉在棉花生产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目前,兵团多地传统的变频调速系统大多采用经典的PID控制或模糊控制,适应性不强、控制精度较低,且参数整定、调试麻烦。为此,基于模型参考自适应理论提出了一种变频恒压调速系统的控制方法,根据变频调速系统的结构(包括PLC、变频器、电动机、水泵、流量计等),建立了该系统的数学模型,详细论述了采用李雅普诺夫稳定性理论实现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的过程,并求解自适应控制器和相应的控制率。最后,利用MatLab/Simulink软件对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下的系统进行仿真分析,并与经典PID控制系统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控制对象输出信号yp能够很好地对参考模型信号yr进行跟踪,并具有更好的响应速度、运动精度及抗干扰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