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种业导刊》2014,(4):33-33
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研制转基因抗虫棉,1996年首次获得抗虫棉基因的发明专利,2002年由位于安阳的中国农科院棉花研究所(我国唯一一所国家级棉花研究机构),成功培养出国产转基因抗虫棉。截至目前,中国农科院棉花研究所已培育转基因棉品种300多个。  相似文献   

2.
赣棉杂11号是江西省棉花研究所将M610(赣棉47系×中间材料)×K158配育而成的非转基因抗虫杂交棉新品种。高产、多抗,2006-2007年参加江西棉花区试.2008年3月通过江西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品种审定编号为:赣审棉2008001。  相似文献   

3.
高进 《中国种业》2015,(10):91-92
<正>中棉所66是由中国农科院棉花研究所和生物技术研究所选育的转基因杂交棉花品种,该品种以常规陆地棉品系中9018为母本、中棉所45为父本杂交配组而成。2007年获得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农基安证字(2007)第150号〕,2008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国审棉2008020)。该品种具有结铃性强、吐絮畅、纤维品质较优、丰产稳产  相似文献   

4.
中棉所63系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河南省棉花科学研究所)培育的丰产优质抗病转基因抗虫杂交棉新品种,2007年通过国家品种审定,审定编号:国审棉2007017,适宜河南南阳,湖北全省,湖南北部,四川盆地,江苏、安徽淮河以南(盐城除外),浙江沿海长江流域棉区作春棉种植。  相似文献   

5.
国产转基因抗虫棉种子产业化现状与发展战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近几年,我国转基因抗虫棉研究取得了跨越式发展,不仅先后人工构建了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Bt杀虫基因和双价基因(Bt+CpTI),并成功导入主栽棉花品种中,育成了国抗棉1号、国抗棉12号、SGK321、中棉所38、中棉所41等一系列国产转基因抗虫棉新品种,在生产上推广应用。但随着国际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国外大型种子公司如美国岱字棉公司凭借先进的生物技术、雄厚的经济实力、灵活的管理机制和丰富的营销策略,以转基因抗虫棉为拳头产品,进入我国棉种市场,短短几年时间就迅速占领大部分转基因抗虫棉的市场份额,并保持强劲发展势头。我国棉花民族…  相似文献   

6.
冀棉958是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棉花研究所以抗病、高产为目标选育而成的转基因抗虫棉新品种,2006年8月通过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准予在黄河流域棉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7.
鄂杂棉28号(原代号荆01—801是湖北荆州农科院选育,2003—2004年参加湖北省杂交棉区域试验,2005—2006年参加长江流域区域试验,2007年参加长江流域生产试验。在各级试验当中该组合均表现为丰产性较好、纤维品质较优、抗虫性好、耐枯萎病、耐黄萎病等特点。2005年获得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2007年3月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定名为鄂杂棉28号。  相似文献   

8.
不同类型陆地棉品种对棉大卷叶螟的抗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6年对长江流域国家棉花区域试验的31个棉花品种(系)的棉大卷叶螟发生为害情况进行了调查,另外还研究了叶片茸毛密度性状与棉大卷螟发生为害的关系。结果表明,品种(系)间对棉大卷叶螟的抗性有极显著的差异,棉花对棉铃虫的抗性与对棉大卷叶螟的抗性有极显著的正相关;与转基因抗虫棉相比,不抗虫的常规棉百株卷叶螟数、百株卷叶数、卷叶株率分别是转基因抗虫棉的11.1,7.2和4.6倍;品种(系)间叶片茸毛密度差异明显,对棉大卷叶螟来说,光叶与叶片密生茸毛都是一种形态抗性。  相似文献   

9.
冀优768是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棉花研究所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和常规育种方法结合,通过陆地棉、海岛棉、中棉与野生棉之间的远缘杂交和外源抗虫基因的导入培育而成的转基因抗虫棉品种,2006年通过河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冀审棉2006017号。  相似文献   

10.
荆杂棉142(原代号荆142)是湖北省荆州农业科学院用鄂抗棉9号为母本.荆079为父本组配的杂交棉新组合.2001年组配杂交组合:2002—2003年参加组合比较试验:2004年参加湖北省棉花品种筛选试验:2005—2006年参加湖北省棉花品种区域试验:2006年参加湖北省棉花品种生产试验:2007年7月获农业部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生产应用).农基安证字(2007)第007号:2008年3月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1.
《科学种养》2008,(12):50-50
国丰棉12国丰棉12是2007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转基因抗虫杂交棉花新品种。该品种生育期124天,早熟性好;株高中等,植株塔形;出苗好,苗期长势强,叶片大小中等;结铃性强,不早衰;大铃,正常年份单铃重6克以上,铃卵圆形,吐絮畅,品质优,衣分42.3%;抗虫抗病性好。2005年参加国家区试产量居第一位,2006年同步进入生产试验,  相似文献   

12.
<正>中棉所72(原代号中696)为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和生物技术研究所共同培育的双价转基因抗虫杂交棉新品种,2009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近3年在湖北、湖南、安徽、江苏等省广泛试验,多点示范,中棉所72表现为出苗好,苗期生长势强,蕾期长势稳,后期不早衰;生育期125d,桃  相似文献   

13.
中国棉花品种和种子市场现状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分析了2003-2010年全国审定棉花品种数量及棉花品种和种子监测数据,结果表明:在品种数量上,全国审定的品种和生产上种植的品种基本上都是逐年增加;在品种比例上,常规品种逐年降低,杂交棉品种逐年提高,优质专用棉品种也有较大幅度的降低;在种植面积比例上,常规品种逐年上升,杂交棉品种近两年迅速下降,优质专用棉品种也有较大幅度的降低;在种子技术水平上,生产用种使用毛种子的比例逐年下降,包衣种子比例逐年上升;在供种方式上,农民自留种已降到10%以下,统一供种的比例也明显降低,市场化程度约60%.转基因抗虫棉品种数量、占品种总数的比例、占种植面积的比例均逐年增加,美国培育的转基因抗虫棉品种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小.  相似文献   

14.
中棉所45号(原名:中221,ZGK9822)是中国农科院棉花研究所和生物技术研究所最新培育的双价转基因抗虫棉.它是将Bt CpTI双价抗虫基因导入晋95-1选系961027选育而成,具有高产、优质、抗虫和抗病等优良特性.2003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在河南、山东、河北南部、江苏北部和安徽北部棉区作麦棉两熟春套品种种植.  相似文献   

15.
<正>近日,记者在河北省永年县采访了解到,双价转基因抗虫棉"中棉所60"试种示范表现出抗逆性好、成铃性强的特点。该县与中国农科院棉花研究所合作,实行棉田套种绿豆、西瓜、甜瓜等获得成功,探索出了一条棉花高产高效的路子。9月3日,中棉所与永年县科技局组织技术人员调查显  相似文献   

16.
了解转基因抗虫棉的稀土元素吸收分配特性对于稀土肥料的高效利用意义重大。应用ICP-MS测定了转基因棉花及其亲本苗期各个器官中稀土元素La、Ce和Pr的含量。结果显示稀土元素在转基因双价抗虫棉和常规棉对照中的分配规律一致:根系>叶片>茎部;每个器官中都是Ce>La>Pr。但是转基因抗虫棉与常规棉相比,在稀土元素的吸收分配比例上却表现出较大差别:转基因抗虫棉根系中稀土元素含量明显高于常规棉亲本;地上部(叶片和茎部)表现相反,常规棉含量大于转基因抗虫棉。转基因抗虫棉稀土元素吸收分配特性发生了明显变化,应当根据其特点制定稀土肥料使用办法。但是发生上述变化的机理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7.
开棉27是开封市农林科学研究院以自育品系开0422作母本,以GK12选系开抗028作父本通过有性杂交选育而成的高产、抗病、抗虫棉新品种。2007—2008年参加河南省棉花区域试验。2008年同时参加河南省棉花生产试验,2009年4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证书编号:豫单证字2009066。  相似文献   

18.
中棉所70是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研究的优质双价转基因抗虫棉,为了探求其在鲁西南棉区的推广价值,进一步提高全县棉田的植棉效益,金乡县农业局2009年引进了中棉所70,经过2年的试种示范表现为:苗期长势较弱,整个生育期生长较稳健。株型松  相似文献   

19.
湘杂棉11号(原名湘S-26)是湖南省棉花科学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北京中农种业共同选育.是著名棉花育种家周世象研究员继湘杂棉3号、湘杂棉8号之后选育出的又一高产、优质、多抗的杂交棉花新品种.也是湖南省选育的第1个通过国家审定的双价转基因抗虫杂交棉品种。该品种具有大桃、品质极优、高产稳产、抗虫抗病、中早熟易栽培、结铃性强且集中、吐絮畅易采摘、通透性好、抗逆性强、不早衰等特点。2006—2007年,虽然遭受强台风、暴雨高温干旱等不良气候条件的频繁袭击.  相似文献   

20.
由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等承担的高科技项目“棉花工厂化转基因技术体系”研究,日前通过专家鉴定。以该技术体系为支撑,已直接育成转基因棉花新品种8个,累计推广转基因抗虫棉3200多万亩,从而使我国在这一高科技领域占有了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