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鲁西地区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为调查鲁西地区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病的流行状况,建立了检测胸膜肺炎线杆菌(Aetinobacillus pleuropnemunoniae,APP)的PCR方法。[方法]利用PCR方法对186头病死猪的病变组织及545头无临床症状健康猪群进行了APP的流行病学研究。[结果]186份病料中APP阳性率占43.0%(80/186),545份猪血清APP阳性占7.9%(43/545)。[结论]该PCR方法可作为APP临床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2.
试验选取60头生长猪(12.5kg),随机分成3组,饲喂玉米-豆粕型日粮。对照组日粮中添加0.8%磷酸氢钙(总磷0.56%、植酸磷0.26%),试验组分别以200g/t的植酸酶取代2/3和全部的磷酸氢钙(总磷分别为0.48%和0.42%,植酸磷均为0.26%),56d试验结果表明,用植酸酶(200g/r)取代2/3的磷酸氢钙、生长猪的日增重、饲料报酬和经济效益与对照组均无明显差异,但用200g/t植酸酶取代全部的磷酸氢钙,上述指标则明显下降。添加植酸酶后,粪中磷含量分别下降40.0%和51.2%。  相似文献   

3.
高洪 《农技服务》2004,(11):47-47
某养殖户引进70-80公斤二元杂交猪30头,在原种猪场内按正规程序进行猪瘟、猪丹毒、口蹄疫等疫苗的接种.引进10天后,4头猪发病,2头猪相继死亡。特征是皮肤发紫,耳朵及四肢尤为严重。  相似文献   

4.
为了摸清PWSD在国内集约化养猪场的发生情况。作者在4个集约化猪场中,采用兽医临床常规方法,对640窝28~35日龄断奶的仔猪6394头,从断奶之日开始至60日龄结束,进行了PWSD发病情况的调查,对患病和病死猪只,通过临床症状和病理剖检变化作出诊断。结果表明:(1)在4个养猪场的早期断奶仔猪群中,均有PWSD患猪发生,猪群发病率为100%;群体发病率分别为79.50%,73.17%,76.60%和54.25%;群体死亡率分别为15.07%,13.32%,12.61%和10.60%。(2)共调查早期断奶仔猪6394头,PWSD患猪4251头,平均发病率为66.48%,死亡786头,平均死亡率为12.30%,存活5608头,平均存活率为87.70%。(3)主要PWSD有NID,WDS,ODS,WSS,WPS和TB-ECS等6种。在调查的6394头仔猪中,NID和WDS发生2924头(占45.73%),死亡473头(占7.39%);ODS和WSS发生359头(占5.61%),死亡277头(占4.33%),WPS发生289头(占4.52%),死亡25头(占0.39%);TB-ECS发生679头(占10.62%).  相似文献   

5.
1998年1月信阳地区农科所畜禽公司猪场饲养的325头猪(其中母猪38头,仔猪227头,育肥猪60头),3天内相继发病,发病率100%;14日龄内的仔猪发病急,死亡快,13天内共死亡108头,仔猪死亡率为48%;母猪、育肥猪呈良性经过。根据发病情况调...  相似文献   

6.
昌宁县漭水镇某自然村生猪存栏生猪294头,2011年6月发生了以发热、咳嗽、气喘、呼吸困难,流鼻涕,畏寒,体温高达41~41.5℃,耳朵、四肢、腹部皮肤发红变紫为主要病征的猪高热病.发病114头,发病率达38.8%%,死亡27头,发病猪死亡率达23.7%.根据发病特点、临床症状、剖栓病理变化,蓝耳病的抗原检测(RT PCR),伪狂犬病的疫苗株与野毒株多重PCR检测,确诊是猪伪狂犬病与蓝耳病的混合感染.通过采取综合防控措施,把混感疫情控制在最小范围,把损失降到最低.  相似文献   

7.
猪附红细胞体病的流行规律及治疗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共调查不同年龄体重的猪3800头,其中体重10~30kg猪1500头,30~60kg猪1200头,60kg以上育肥猪800头,成年母猪300头,按20%比例耳静脉采血化验。选择红细胞感染率在50%以上的患病猪1171头,随机分为5个组,分别用附红细胞体注射液、长效土霉素、血虫净、血虫净配合长效土霉素和远征霉素进行治疗。同时将猪附红细胞体耳静脉感染家兔,并将感染兔的全血接种健康兔且同未接种健康兔同笼饲养,结果表明:猪附红细胞体的感染率达80%以上,发病率为47%,以小兔最高。应用血虫净配合远征霉素或长效土霉素治疗,治愈率可达80%以上,60kg以上成年猪治愈率量高。猪附红细胞体可以通过血液传染给家兔,同笼接触饲养也可传染。  相似文献   

8.
使用B超对75头妊娠44-108d的奶牛进行胎儿性别诊断,主要以形态学上脐带根部区域是否存在生殖结节为判定标准。除1头妊娠44日龄母牛因胎儿小和1头妊娠81日龄母牛子宫下垂没有取得诊断结果外,其余73头均取得了诊断和产犊结果。结果表明总的1次诊断准确率为87.7%(64/73),诊断结果为雄性的准确率(97.0%)显著高于诊断结果为雌性的准确率(80.0%)(P≤0.05)。在首次性别诊断后10d,随机挑选10头进行2次诊断,其准确率为100%(10/10)。台式(6/8MHz线阵探头)和便携式(5MHz凸阵探头)B超进行诊断的准确率无差异(P〉0.05),每头牛诊断平均需3min左右,但便携式B超使用更为简便。对诊断为雄性胎儿的6头奶牛进行了人工流产,均在流产10d后恢复到正常泌乳曲线,首次观察到发情的时间平均为流产后36.2d,平均配妊时间为流产后46.3d。研究表明奶牛胎儿性别诊断的最佳时间窗口为妊娠61-80d,其诊断准确率较高(2次检查准确率为100%)。人工流产后对奶牛的生产性能影响小。  相似文献   

9.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流行病学调查与RT-PCR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贵州省11个猪场出现的疑似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病原RT-PCR鉴定,结果表明,发病仔猪主要表现高热,死亡率为40.35%(642/1591);3个种猪场的待产母猪群发生繁殖障碍,流产率为8.11%(38/469);成年猪群发病率为24.47%(162/662),死亡率为4.35%(30/662);感染猪群PRRS血清抗体平均阳性率为28.12%(45/160)。对病死猪病料进行PRRS病原核酸鉴定,其平均检出率为84.44%(38/45),变异毒株试剂盒检测显示,11个临床发病猪场病例是由变异毒株引起的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  相似文献   

10.
以PCR、免疫荧光、细胞毒试验在DNA、表达、功能水平对转hDAF基因猪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转基因猪的整合率为19.35%(18/93);在14头转基因阳性猪中,有7头动脉肌肉层表达了外源hDAF基因,6头猪的外源基因表达产物可以抑制猪淋巴细胞的裂解。  相似文献   

11.
饲料中有效能是供动物生长发育的基础.不同动物所用的有效能体系不同,目前大多数动物采用消化能、代谢能体系,但随着研究的发展与深入,发现最能反映饲料有效能的是净能体系.无论哪种体系,采用合理的测定技术准确测定饲料中的有效能值显得尤其重要,通过对饲料有效能值的准确测定可以实现动物所需能量的精确供给,减少养殖成本,使经济效益最大化.文章综述了几种有效能评价体系的测定技术.  相似文献   

12.
采用L(934)正交设计试验,对山茱萸浸提液中山茱萸多糖的酶水解法提取工艺进行了优化研究,并对浸提液的中有效成分马钱苷含量进行了HPLC法分析。结果表明,山茱萸多糖浸提的最佳工艺为:液料比1∶5,浸提时间4 h,浸提温度80℃,果胶酶添加量0.55 g/L。用HPLC法测定出的山茱萸浸提液中马钱苷平均含量为0.512 ...  相似文献   

13.
为探明客源市场生态旅游消费的潜在特征,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就长沙市居民对湖南金洞生态旅游开发的意向等问题进行抽样调查.结果显示,生态旅游符合人们“回归自然”的旅游新时尚,有着极大的开发空间,指出生态旅游的开发要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开发的产品要以休闲度假类的大众产品为主,开发生态旅游都市客源市场还要多种渠道并用,尤其是要注重媒体的宣传.  相似文献   

14.
板栗属壳斗科栗属(Castanea mollisima Blume),其种子属于顽拗型种子,不耐贮藏。基于近年来板栗贮藏保鲜技术研究成果,从合理采收、贮前处理、贮藏方法等方面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5.
切花菊耐热性鉴定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8个切花菊品种为材料,通过对离体叶片进行50℃高温胁迫后,采用电导法、电阻抗图谱法测定电导率、电阻,并对大田栽培植株进行田间高温胁迫试验,比较品种间的耐热性。结果表明:电导法测得的50℃直接相对电导率、修正相对电导率和电阻抗图谱法测得的胞外电阻在品种间有明显差异,但与田间高温胁迫法测定的热害指数不完全一致。电导法和电阻抗图谱法都可以作为测定切花菊耐热性的方法,但需要结合田间耐热性观察。  相似文献   

16.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创刊年代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河北农业大学前身—直隶农务学堂诞生,经几易其名,于1958年更名为河北农业大学至今。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直隶高等农业学堂时期创办了《北直农话报》,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更名为《直隶农务官报》,中华民国七年(1918)改出《农学月刊》,中华民国十七年(1928)易名为《河大农刊》,中华民国二十三年(1934)更名为《河北通俗农刊》,中华民国二十四年(1935)易名为《河北农林学刊》,1948年更名为《河北农学院研究专刊》,1959年更名为《河北农业大学学报》至今。《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前身诸刊都与现时的《河北农业大学学报》有着一脉相承的历史渊源,各刊之间联系紧密,连续性、继承性强。因此,《河北农业大学学报》的创刊时间应追溯至1905年创办的《北直农话报》。  相似文献   

17.
郑艳霞  王永刚  李志忠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4):17075-17076
[目的]寻找开发啤特果产业的新途径,提高其附加值。[方法]采用水提醇沉法提取啤特果中的多糖,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以多糖的提取率为评价指标,对影响啤特果多糖提取工艺的因素进行研究。[结果]确定了提取啤特果多糖的最佳工艺参数为温度95℃,料液比1∶2,乙醇浓度67%。在该工艺条件下,啤特果多糖的得率为1.05%。[结论]该研究为开发利用啤特果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应用萄聚糖凝胶柱层析对水牛梭形住肉孢子虫包囊包溶性抗原进行了纯化。结果表明:纯化水牛梭形住肉孢子虫包囊抗原的最适条件为:选用萄聚糖凝胶G—100柱层析系统;洗脱液为03MPBS(pH72),床体积为10cm×165cm,上样体积为500HL;流速为12mL/h。纯化抗原可使琼脂凝胶双扩散试验的阳性检出率提高30%。  相似文献   

19.
利用已构建的过表达拟南芥(Arabidopsis)GEF7基因植株,在光照培养箱中进行培养,并与野生型植株进行对比分析,对GEF7基因过表达植株的幼苗表型进行了观察分析。结果表明,GEF7基因过表达植株幼苗的根长比野生型对照明显增加;其子叶形态、数目和幼苗形态等方面均有异常表型,表明GEF7基因的功能与根的发育有关,并参与调控植物的发育过程。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体外抗氧化体系比较黑豆不同部分馏油抗氧化性活性。[方法]通过正交试验优化索氏提取黑豆馏油的最佳工艺,提取黑豆不同部分馏油;研究黑豆不同部分馏油对羟基自由基(·OH)、DPPH自由基(DPPH·)的清除能力。[结果]在样品浓度为1.0 mg/mL时,黑豆不同部分馏油对·OH的清除率分别为全豆馏油83.9%、豆黄(黑豆去皮部分)馏油64.8%、豆皮馏油17.3%,对DPPH·的清除率分别为全豆馏油41.3%、豆黄馏油33.2%、豆皮馏油77.9%。[结论]黑豆不同部分馏油均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性,是良好的天然抗氧化剂。黑豆不同部分馏油对·OH的清除能力从大到小依次为全豆馏油、豆黄馏油、豆皮馏油,对DPPH·的清除能力从大到小依次为豆皮馏油、全豆馏油、豆黄馏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