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探究毛竹扩张对土壤甲螨群落结构的影响,于2019年夏季,采用样方法对广州市流溪河国家森林公园的竹林、竹阔混交林、常绿阔叶林等3个竹密度梯度林地土壤甲螨群落进行了调查,通过室内Tullgren漏斗法对土壤甲螨进行分离并鉴别。结果表明:共捕获土壤甲螨9 259头,隶属于21科77属。竹林土壤甲螨中的优势类群为小奥甲螨属(Oppiella)和菌甲螨属(Scheloribates),竹阔混交林、常绿阔叶林样地土壤甲螨中的优势类群均为圆单翼甲螨属(Peloribates)。3种林分类型中土壤甲螨个体数量由多到少依次为竹林、常绿阔叶林、竹阔混交林,类群数由多到少依次为竹阔混交林、竹林、常绿阔叶林。3种林分类型的土壤甲螨群落Shannon-Weiner指数、Simpson指数、Pielou指数、Margalef指数4个指数变化规律一致,由大到小依次为竹林、竹阔混交林、常绿阔叶林,且3个样地间Margalef指数差异显著(P<0.05)。竹林与常绿阔叶林的群落相似性为中等不相似,竹阔混交林与另外2种林地为中等相似。MGP分析I、II结果表明,3种林地的MGP分析I均属O型,但MGP分析II分别...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宁夏土壤螨类的调查,提供宁夏土壤螨类名录:累积得到116种(亚种),隶属4目(亚目),革螨11科35属108种;叶螨2科3属4种;瘿螨1科2属2种;甲螨1科2属2种,进行分类,并指明地理分布,为研究宁夏螨类提供科学资料。  相似文献   

3.
1 997年对河北省曲周县中国农业大学实验站农田中的中气门目土壤螨季节性变化进行了研究 ,共收集 93 7个中气门目土壤螨 ,分属于 1 3个科。有机肥施肥区中气门目土壤螨 1年有 3个发生高峰 ,分别在5月份、8月份和 1 0月份。EM堆肥区土壤螨数量较大 ,化肥区土壤螨数量小 ,中气门目土壤螨 7月份后才出现  相似文献   

4.
田晔  李朝品  张明旭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3):18805-18806
从甲螨在土壤重金属有效性评估中的优势和甲螨评估土壤重金属有效性的方法2个方面,阐述了甲螨在土壤重金属有效性评估中的应用价值,为土壤重金属有效性评估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5.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技术,研究了土壤微生物、虱螨脲施用质量分数、土壤温度及含水量对虱螨脲降解的影响。结果表明,虱螨脲在土壤中的降解行为主要是微生物降解,非生物降解作用较小;虱螨脲在土壤中的降解速率随着初始质量分数的增大而降低;虱螨脲在土壤中的降解速率与土壤温度呈正相关;在一定的土壤持水量范围内,土壤水分含量越高,虱螨脲降解速度越快。  相似文献   

6.
棉叶螨又称棉花红蜘蛛,属株形纲,蜱螨目,叶螨科害虫,秋冬季节以雌成螨及其它虫态在杂草和枯草落叶下越冬,翌年2—3月开始活动,首先在早春寄主上危害,待棉苗出土后,再迁移至棉田危害,棉田的螨源主要来自于杂草,6月中旬为苗螨危害高峰,7月中旬-8月中旬为伏螨危害高峰。棉叶螨的发生与气候、土壤有一定关系,天气炎热、干旱,棉叶螨大面积发生,砂性土壤棉叶螨发生面积也较大。  相似文献   

7.
1990年在美国俄勒岗州科瓦利斯城郊家庭农场两块不同施肥条件的菜田中进行土壤螨群落组成及其变化的研究。结果表明,①中气门亚目螨在施有机肥田中(简称有机肥区OFS)全年发生较为均衡。无气门亚目螨在施化肥为主的田中(简称化肥区 CFS)全年呈现两个高峰。前气门亚目螨在两种田内均呈突发型。②土壤螨群落的丰富度是有机肥区高于化肥区。从时间系列上看,土壤螨的多样性指数,丰富度和均匀度的波动是化肥区高于有机肥区。③通径分析表明:中气门亚目是影响有机肥区螨类多样性指数的主要因子;无气门亚目是影响化肥区多样性指数的主要因子,在4个亚目的土壤螨之间,有机肥区比化肥区存在较多的相随关系。④根据一些科、属土壤螨食性的分析表明:有机肥区存在较多捕食土壤节肢动物的螨和取食土壤线虫的螨,而在化肥区中,存在较多的食菌性螨。  相似文献   

8.
采用室内模拟试验方法,研究了虱螨脲在3种土壤中的降解、吸附和移动特性.结果表明:25℃下,虱螨脲在江西红壤中的降解半衰期为101 d,属于中等降解农药;在太湖水稻土和东北黑土中的降解半衰期分别为74.5 d和55.5 d,属于较易降解农药.土壤有机质含量是影响虱螨脲降解速率的主要因素;3种土壤对虱螨脲具有较强的吸附性,且土壤有机质含量越高,对虱螨脲的吸附性越强;3种土壤对虱螨脲的吸附自由能变化均小于40kJ·mol-1,属于物理吸附;虱螨脲在土壤中不易移动,正常条件下不会造成地下水的污染.  相似文献   

9.
菜田土壤节肢动物类群结构与数量动态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系统调查表明,菜田土壤节肢动物类群包括昆虫9目18科35种;蜱螨目3种;真螨目1种;蜘蛛3科6种,优势类群主要是紫跳虫Hypogastura commubis Folsom、菜白棘跳虫Onychiurus folsomi Schaffer用甲螨。对不同层次土壤节肢动物多样性的变化分析表明,以5-10cm层次的物种数多,多样性指数较大。同时,不同季节和不同蔬菜种类土壤节肢动物多样性差异较大,其决定因素主要为优势集中性指数和物种均匀性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
采用人工气候箱培养方法,研究了霸螨灵、克螨特及其混剂速霸螨(霸螨灵∶克螨特=1∶3)对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在培养的第1d到第28d,对于低浓度处理(1mg.kg-1和10mg.kg-1),霸螨灵与克螨特及其混剂速霸螨对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均表现为先抑制后激发,最后恢复到与对照土壤一致;而对于高浓度处理(40mg.kg-1和80mg.kg-1),霸螨灵和混剂速霸螨对土壤过氧化氢酶的影响均表现为先抑制后激发,再抑制,最后趋于恢复。克螨特对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则一直处于被抑制状态。结果表明混剂速霸螨的两种有效成分对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没有产生明显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1.
1997年对河北曲周农大实验站不同施肥条件下农田中的土壤螨进行调查 ,共获土壤螨标本 3776个 ,分属于 4个目。通过对 3种不同施肥区 (EM堆肥区、传统堆肥区、化肥区 )土壤螨群落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分析表明 ,施用EM堆肥区土壤螨数量多 ,物种丰富 ,群落稳定性强。均匀度指数表明EM堆肥区土壤螨分布均匀 ,季节性波动平缓。EM堆肥区 1 0~ 2 0cm土层土壤螨数量比传统堆肥区、化肥区增多 ,EM堆肥区土壤螨垂直分布下限下移 ,EM堆肥区土壤有机层加深。  相似文献   

12.
土壤螨群落与土壤健康状况密切相关,农业土地利用方式会影响土壤螨的生存环境,进而影响螨的群落分布。在北方传统农业区研究了小麦玉米常规轮作农田,1年温室蔬菜大棚、4年温室蔬菜大棚和4年露天菜地下土壤主要理化指标和螨群落结构。研究结果表明露天菜地和温室大棚的利用方式均会提高土壤碱解氮和有机质含量,同时温室大棚的长期利用会增加土壤有效磷含量。螨群落分析显示常规农田中甲螨亚目为优势类群;常规农田转变为温室大棚后,由于施肥造成土壤营养物质含量增加,以及人类对土壤扰动程度的提高,无气门亚目取代甲螨亚目成为温室内螨优势类群。但随着温室年限的延长,螨多样性和粉螨科丰度都要有所下降,这可能是磷累积和强扰动效应的共同后果。常规农田转变为露天菜地后,加强的人类扰动也会降低甲螨亚目丰度,但与温室螨群落相比,4个亚目分布要相对均匀。温室在3种土地利用类型中对土壤螨的负面影响最为明显,从土壤功能的自我维持和修复方面来讲是十分不利的,温室内土壤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尤其值得人们关注和重视。  相似文献   

13.
乙草胺对中型土壤动物生物多样性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采用现场采集土壤样品,农药染毒的模拟试验方法,研究了乙草胺对中型土壤动物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经染毒处理的土样中,弹尾目和甲螨亚目计510只,与对照组比较,土壤动物个体数量显著减少,与乙草胺处理浓度呈明显负相关。染毒试验结果表明,土壤动物的数量随农药处理浓度的递增而显著减少,其中以弹尾目和甲螨亚目对乙草胺最为敏感。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干旱区土壤环境因子对土壤螨类群落多样性的影响,对鄯善县7种不同生境进行土壤螨类群落调查与环境因子测定。【方法】采用改良的Tullgren法分离收集土壤螨类,并用Pearson相关分析和典范对应分析方法对土壤螨类群落多样性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之间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共捕获土壤螨类成体标本26 637只,隶属于4目69科98属。7种不同生境之间土壤螨类群落多样性指标均有极显著差异(P<0.001),其中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依次为防护林>葡萄园>杏园>苜蓿地>草地>耕地>菜地。CCA分析结果表明,第一主轴和第二主轴分别解释了土壤螨类主要群落总变量的29.7%和17.1%,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系数分别为0.926和0.929,前两轴共解释了土壤螨类物种类与环境因素关系的92.9%。蒙特卡罗置换检验显示,10个土壤主要理化性质与第一排序轴(F=4.31,P=0.002)和全部排序轴(F=2.68,P=0.002)均存在极显著的相关性。【结论】鄯善县7种不同生境土壤螨类群落多样性与土壤含水量、有机质、容重及全氮含量呈显著相关(P<0.05),其中土壤含水量、全氮和有机质含量对螨类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15.
虱螨脲在土壤生态系统中的检测方法及持久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模拟土壤生态系统的方法,研究了虱螨脲在土壤中的消解动态,应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了虱螨脲在土壤中的残留量.结果表明,样品用甲醇提取,二氯甲烷萃取,用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样品前处理简单有效,方法检出限和灵敏度均能达到要求.虱螨脲在土壤中消解较快:2007年试验半衰期为2.51 d,土壤原始附着量为0.180 mg·kg~(-1);2008年试验半衰期为2.47 d,土壤原始附着量为0.209 mg·kg~(-1).  相似文献   

16.
戴轩 《贵州农业科学》2008,36(1):136-138
对贵州东北低山丘陵山区茶园土壤螨类进行了调查,共获标本4 253头,隶属4个亚目。其中隐气门类占个体总数的63%,分属38科。土壤螨类平均密度为1 833.4 ind/m2。土层(0~20 cm)的螨类优势类群Schelorbates latipes,Ros-trozetes ovulum,占土层螨类27.43%。凋落物层(L层)的优势类群S.latipes,Galumna curvum,Oribatella meridionalisBer-lese,R.ovulum,共占L层的42.73%。土壤螨类在L层和表土层(0~5 cm)所占整个土壤螨类的87.73%。一年中以3~5月和9~12月份出现较多。土壤螨类栖息层次出现较强的表聚性,冬季也不减弱。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秸秆还田对农田土壤甲螨群落结构的影响,于2014年6月和10月、2015年6月和10月采用改良的Tullgren漏斗法,采集东北黑土区秸秆还田4年(SR4)、秸秆还田10年(SR10)和无秸秆还田(CK)样地土壤,对土壤甲螨群落结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4个采样时期共捕获土壤螨类11 366只,其中甲螨8373只,占74%;SR4、SR10和CK中,甲螨的分布密度分别为13 774、11946、5871 Ind·m-2,分别隶属于15、12属和7属;秸秆还田(F=81.954,P0.001)、季节(F=56.649,P0.001)、秸秆还田和季节交互作用(F=11.289,P0.001)都对土壤甲螨个体数量有显著性影响,而对甲螨类群数影响不显著;秸秆还田能够显著影响甲螨群落的丰富度指数、均匀度指数、多样性指数、优势度指数和密度-类群指数;季节动态上,表现出秋季甲螨分布密度普遍高于夏季。聚类分析也表明,秸秆还田黑土农田系统中甲螨群落组成(SR4与SR10)与传统耕作(CK)显著不同,而SR4和SR10处理的差异不明显。以上研究表明,秸秆还田有利于提高土壤甲螨群落结构多样性和密度,对土壤甲螨具有重要的保育作用,有利于农田土壤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土壤肥力提升。  相似文献   

18.
玛纳斯河流域平原区土壤螨类群落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玛纳斯河流域平原区不同生境土壤螨类群落特征,为开展绿洲土壤环境质量的生物学评价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野外采样和改进的Tullgren法采集螨类,并对不同生境土壤螨类群落特征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获得土壤螨类共24 797只,隶属于4目67科88属,其中尖棱甲螨属、若甲螨属、全盾螨属、嗜粉螨属4属为优势类群,分别占总捕获量的11.49%、12.27%、15.83%和11.53%,而小奥甲螨属、洼甲螨属、三皱甲螨属、上罗甲螨属、礼服甲螨属等13属为常见类群,占总捕获量的37.91%。四奥甲螨属、珠足甲螨属、表珠甲螨属等71属为稀有类群,占总捕获量的10.97%。土壤螨类个体数和类群数在6种不同生境间均存在显著差异,其个体数大小顺序依次为人工林、灌木林、草地、葡萄园、菜地、耕地,类群数大小顺序依次为人工林、灌木林、菜地、草地、葡萄园、耕地。垂直分布表现为螨类主要集中分布于表层土壤,即0~5 cm土层最多,其次为5~10 cm土层,在10 cm以下的土层中土壤螨类数量急剧减少,不同土层间的个体数差异极显著。不同生境土壤螨类在不同季节均有显著差异,其个体数大小顺序依次为9月、4月、7月、11月。[结论]玛纳斯河流域平原区不同生境土壤螨类群落结构具有明显的生境和季节变化特征,植被、土壤和人为干扰是影响其群落结构及季节动态变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速螨酮在柑橘及土壤中的残留及消解动态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采用甲醇提取、氧化铝层析柱净化、GC—ECD测定的分析方法,研究了速螨酮在柑橘和土壤中的残留和动态。方法的回收率为80.98%~100.78%,变异系数为1.53%~4.51%。速螨酮在药后14d柑橘全果的最终残留量〈0.004mg/kg。速螨酮在橘皮中半衰期为7.17~10.31d,土壤中为5.16~11.55d。  相似文献   

20.
乌鲁木齐不同生境土壤甲螨群落特征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通过对乌鲁木齐不同生境土壤甲螨群落结构特征的调查研究,查明该区土壤甲螨群落结构特征.[方法]采用形态特征分类法、群落多样性、聚类及多维度排序分析法,对土壤甲螨进行分类及群落结构特征分析.[结果]共捕获土壤螨类3 753只,其中甲螨亚目为2 811只、中气门亚目为515只、前气门亚目为366只及无气门亚目为61只.所捕获的2 811只土壤甲螨隶属于24科28属,其中懒甲螨属(Nothrus)均为各生境共有的优势类群.多样性指数H顺序为自然林>耕地>路边绿地>工业用地,季节变化都表现为秋季>春季,垂直分布都表现出明显的表聚性(0~5 cm).MGP分析表明,自然林、耕地、路边绿地土壤甲螨群落均为O型,而工业用地为P型.对春秋两季4种不同生境甲螨群落的密度进行组间平均聚类分析,形成3组.[结论]在不同土地利用条件下,土壤甲螨群落结构及多样性均有不同,这也反应了土壤甲螨对土地利用方式的响应.不同生境甲螨无翅类和低等类的丰富度和个体密度对环境变化敏感,是较好的生物指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