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山东省小麦品种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遗传变异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山东省 2 0世纪 6 0年代以来育成推广的 6 0个小麦品种的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的遗传变异进行了分析 ,并分析了亚基和面粉品质的关系。结果表明 :在所研究的小麦品种中 ,Glu -1位点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变异类型 ,共有 1 3种亚基类型和 2 2种亚基组成模式。各亚基出现频率不尽相同 ,A1位点上的 1亚基出现频率为 5 0 0 % ,B1位点上 7+ 8亚基出现频率为 4 8 3% ,D1位点上 2 + 1 2亚基出现频率为 6 5 0 %。亚基 1 ,2+ 1 2 ,7+ 8模式出现频率最高 ,同时出现了含有 2 + 1 0亚基的新的亚基组成模式。优质亚基 5 + 1 0仅在 80年代以后选育推广的小麦品种中存在 ,且 5 + 1 0亚基出现频率和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品质评分均呈现上升趋势。亚基 7+ 9、1 3+ 1 6、5 + 1 0均对沉降值和谷蛋白大聚体 (GMP)含量有显著的正向作用  相似文献   

2.
随机选取正常发育的30日龄绍兴母鸭和高邮母鸭各60羽,采集血液样本,置斜面上析出血清,采用聚丙烯酰胺垂直平板不连续电泳分离碱性磷酸酶。在计算机上进行条带分析并计算各泳道相对扫描灰度。结果表明:①在碱性磷酸酶电泳谱ALP-2位点上所检测的两品种鸭群中,未发现有带类型.即仅含有Alp-2。基因;②从60例30日龄绍兴鸭和高邮鸭血清样本中,在ALP-1位点上观察到F型(快带型)和S型(慢带型)2种碱性磷酸酶同功酶表现型,表现出明显的多态性;②在ALP-1位点上,高邮鸭碱性磷酸酶S型(慢带型)出现的频率显著高于绍兴鸭,但两品种鸭的基因频率(Alp和alp)无显著差异,ALP-1位点上高邮鸭基因杂合度为0.4118,绍兴鸭为0.5228;④另选取30、60、100、160日龄绍兴母鸭和高邮母鸭各32羽,取血清,聚丙烯酰胺垂直平板不连续电泳,发现其各日龄表现型和基因频率无明显变化,但其扫描灰度随日龄的增长而减弱,显示碱性磷酸酶活性随日龄的增长而下降。  相似文献   

3.
猪氟烷标记基因及基因型频率的品种间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采集了丹系长白猪55头、雅南猪51头和新荣昌猪50头,共156头猪的血样。测定了红细胞磷酸己糖异构酶(PHI)、6-磷酸葡萄糖酸脱氢酶(6PGD)和血浆后白蛋白-2(PO-2)三个氟烷标记基因位点的基因和基因型频率,分析了位点间的连锁不平衡性。结果表明:6PGD有AA、AB、BB三种表现型;PO2有FF、FS、SS三种表现型;PHI有AA、AB、BB三种表现型,但在雅南猪中仅有AA一种表现型。在基因频率差异上,丹系长白猪与雅南猪在PHI、6PGD、PO2三位点都达到了极显著水平(P<0.01);丹系长白猪与新荣昌猪在PHI、6PGD、PO2三位点都达到了显著水平(P<0.05);雅南猪与新荣昌猪在PHI、6PGD两位点上达到了极显著水平(P<0.01),在PO2位点上只达到了显著水平(P<0.05)。三个品种内的公猪与母猪间在PHI、6PGD、PO2三位点上的基因频率差异都不显著(P>0.05)。丹系长白猪与新荣昌猪在PHI与6PGD、PHI与PO2、6PGD与PO2以及雅南猪在PO2与6PGD位点间的连锁不平衡系数(D)都达到了极显著水平(P<0.01)。  相似文献   

4.
应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研究了北京鸭的血清前白蛋多态性,在2个位点观察到多态,Pam位点为单态,在Pas位点发现有5种表现型,它们的频率是:Pas2-2O 26.67%,Pas1-2为12%,Pas2-1为45.33%,Pas1-1为2.67%,Pas2-0为13.33%,在Paf位点发现有4种表现型,它们的频率是:PafF为29.33%,PafS为41.33%,PafFS为10.67%,Paf0为18.67%,并计算了它们的基因频率,群体平均杂合度和遗传距离,遗传分析表明,樱桃谷鸭和奥白星鸭遗传结构相似,而与B系北京鸭遗传结构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5.
以生长羽毛的羽髓组织为试材,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研究了朗德鹅的前白蛋白多态性。结果表明,用羽髓组织代替血清分析蛋白质多态性是一种较理想的方法,且对家禽无伤害。朗德鹅的前白蛋白区电泳图谱存在4-5条谱带,分为3个亚区。Paf和Pam区均为一条谱带,Pas区为多态,发现有Pas1-2和Pas1-1两种表现型,其中Pas1-2占83.33%,Pas1-1占16.67%。  相似文献   

6.
为筛选较易再生的菜用大豆品种,为遗传转化建立良好的再生体系,以‘春丰早’、‘浙农6号’、‘浙农8号’、‘沪宁95-1’、‘辽鲜1号’和‘台湾75’为材料,研究外植体类型、激素配比、接种时间、接种方式以及基因型对再生频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外植体类型中,子叶—子叶柄的再生频率最高;B5培养基+10 mg·L-1 TDZ+005 mg·L-1 NAA+50 mg·L-1 AgNO3为最佳培养基;种子发芽10 d为最佳接种时间;子叶—子叶柄垂直接种时再生频率较高;不同品种中,‘浙农8号’再生频率最高,达8089%;最佳生根培养基为1/2 B5+05 mg·L-1 NAA。  相似文献   

7.
对宁夏地区目前普遍饲养的七个品种560只商品蛋鸡血清酯酶-1(ES-1)、转铁蛋白(Tf)、白蛋白(Alb)和前白蛋白(Pa)多态性进行了遗传检测。结果表明:七个品种的商品蛋鸡血清ES-1、Tf、Alb、Pa诸位点均显示多态性,各鸡种的基因频率存在一定的差异,据基因频率计算出群体间标准遗传距离,海兰与北京红鸡的遗传距离最小(0.0075),亲缘关系最近;狄卡与亚发次之(0.0132);芦花鸡与海兰  相似文献   

8.
 为有效利用引自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的175份六倍体小黑麦材料,采用SDS-PAGE电泳方法对其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HMW-GS)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这些材料的HMW-GS类型丰富,在Glu-A1,Glu-B1和Glu-Rx三个位点上分别检测到3种、4种和7种不同的亚基类型;在Glu-A1位点Null 亚基出现的频率最高,为49.14%,其次为1和2* 频率分别为30.29%和20.57%;在Glu-B1位点13+16亚基出现的频率最高,为45.71 %;黑麦染色体编码的亚基主要是21*和22*。共检测到27种HMW-GS组合类型,其中(N,21*,13+16)、(N,21*,14+15,22*)、(1,21*,13+16,22*)、(N,21*,7+8)和(1,21*,13+16)出现的频率较高,分别为10.29%、9.14%、8.57%、6.29%和5.71%。  相似文献   

9.
利用SDS-PAGE的方法分析了我国北方麦区近年来育成的194份小麦品种(品系)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的组成。结果表明,供试材料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变异较为丰富,共检测出15种亚基类型,30种亚基组合。各位点出现频率最高的亚基为Glu-A1位点的1亚基(61.86%),Glu-B1位点的7+9亚基(46.39%),Glu-D1位点的2+12亚基(57.22%)。出现频次最高的亚基组合为(Null、7+9、2+12)(17.01%)。亚基组合数以及各优质亚基出现的频率地区之间的变化均不同,其中河北地区出现的亚基组合类型数最多(20种)。Glu-A1位点上,只有河北的品种出现了优质亚基2*,亚基1出现频率最高的为河南品种(70.83%);Glu-B1位点上,河北和河南品种出现频率最高的亚基均为7+9,而山东品种出现频率最高的亚基为7+8;Glu-D1位点上,优质亚基5+10在山东地区出现的频率最高。近年来,1亚基、7+9亚基和5+10亚基所占的比例明显升高,表明国外种质资源的利用频率在增加,各育种单位更加注重优质育种。  相似文献   

10.
标记硫酸铵和元素硫在稻田土壤中的转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的目的是测定标记硫酸铵{[(NH#-4)#-2]#+(35)SO#-4}和元素硫(#+(35)S#+0)在稻田土壤中的转化作用及其影响因素。在密闭嫌气介质中,施用的#+(35)SO#+(2-)#-4迅速转化为还原态的#+(35)S#+(2-),进而生成挥发态的(H#-2)#+(35)S。在整个培养期间,硫酸盐的硫[S#+(+6)]的还原速率变化在0.1~32.5μg·kg#+(-1)·d#+(-1)·#+(35)S#+(2-)的生成速率随施用田菁和稻草以及淹水而增加。Banauang砂壤土中的还原速率低于San Pablo粘土。San Juan粘土在半开放体系中淹水培养,施用的#+(35)SO#+(2-)#-4的消失先缓后快。试验结束时,在连续淹水条件下,土壤有机硫(S)、HI还原硫(S)和碳键硫(S)的生成率比在80%田间持水量条件下分别增加33.2%、43.4%和38.0%,但对于微生物同化硫(S),两种水分状况下的生成率相当。#+(35)S#+0的氧化受水分状况、土壤类型以及硫肥施用量的影响。在80%田间持水量的条件下,#+(35)SO#+(2-)#-4从#+(35)S#+0的释放速率在Banauang砂壤土和San Pablo 粘土中分别为2.9和1.5mg·kg#+(-1)·Week#+(-1)。在连续淹水条件下,其速率下降到0.6mg·kg#+(-1)·Week#+(-1)左右。#+(35)S#+0施用量以12.5增加至25mg·kg#+(-1) 土,硫的平均氧化数量由1.1增加至4.6mg·kg#+(-1) 。由此,水稻植株对施用的#+(35)S#+0平均利用率由6.9%增加至10.8%。  相似文献   

11.
在-0.3Pa和-1.0PaPEG胁迫过程中,大白菜幼苗根系膜透性,TTC还原能力和丙二醛含量的变化显示根受到的不同程度伤害.渗透胁迫处理下,根系对钙的吸收速率在[Ca2+]>0.75mmol/L时明显受到抑制.根系对45Ca2+的积累能力分别在-0.3PaPEG胁迫5h和-1.0PaPEG胁迫3h后受到抑制.而且大白菜各器官(根、茎、叶)对45Ca2+的吸收、转运能力在渗透胁迫下发生不同程度下降.其中叶对渗透胁迫反映最敏感.胁迫条件下,叶片各部位45Ca2+积累明显减少.其中叶缘反映最为敏感.  相似文献   

12.
桂花上柑桔全爪螨种群动态的主成分分析和模糊聚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从统一观出发,对柑桔全爪螨种群动态的三个组成成分进行了主成分分析和模糊聚类。桂花上柑桔全爪螨种群动态由数量动态和空间动态共同反映出来。当取隶属度F=0.800时,可将4~8月的种群动态聚为3类,即:种群高密度、低聚集的猖獗动态;种群由猖獗向凋落过度的动态;种群低密度、高聚集的凋落动态。  相似文献   

13.
息烽县褐家鼠形态特征、种群数量动态及预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夹夜法调查逐月捕获率,用捕获率表示种群数量,对贵州省息烽县1986~2009年褐家鼠种群数量进行系统监测。结果表明:褐家鼠是当地家栖鼠优势种,占总鼠数的47.68%,为监测和防治的主要对象。年均捕获率为(3.73±0.70)%,最高为(9.26±4.49)%,最低为(1.09±0.30)%。全年种群数量在3月、7月、10月出现3个数量高峰期,平均捕获率分别为(4.74±3.39)%、(4.67±4.33)%、(4.01±3.42)%;1月和12月为数量低谷期,平均捕获率分别为(3.36±1.54)%、(2.67±1.92)%。在不同季节,种群数量变化以夏季(6~8月)最高,平均捕获率为(4.33±3.71)%,冬季(12~2月)最低为(2.75±2.19)%。以此建立以捕获率为单因子指标的预测方程式为:Y1=0.508 2X1+2.459 5,Y2=1.017 1X2+0.849 6,Y3=1.315 8X3-0.263 4,Y4=1.055 7X4+0.866 3,其相关性极显著,可提前1~3个月对褐家鼠种群数量高峰期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14.
简要述评了关于崔-Lawson模型讨论中的各种观点。作者认为崔-Lawson模型的推导过程中隐含有严重错误,不能将Michaelis-Menten方程视为崔-Lawson模型的理论基础。本文依据Smith模型提出了一个适合于描述S形增长过程的、具有可变拐点位置的方程(dN)/(dt)=a_m((N_m-N)/(N_m+kN))N。  相似文献   

15.
栽培稻种间杂种不育是从非洲栽培稻向亚洲栽培稻转移有利基因及利用栽培稻种间杂种优势的最大生殖障碍,为克服栽培稻种间杂种不育障碍以充分、合理利用非洲栽培稻的有利基因,1999年至2001年在海南三亚用9个粳型亚洲栽培稻品种与2个非洲栽培稻品种杂交的17个F1组合,及与相应亚洲栽培稻回交的BC1F1为基本材料研究表明,F1所有组合均高度不育,回交一代花粉育性也很低,为0%—5.75%;在群体较大的BC1F1组合IRGC 102203/IRAT 216//IRAT 216中选育性最高的1株(32.10%)自交得76株BClF2,平均花粉育性为89.2%,之后种成76个BC1F3株系,每株系随机取1株自交至BClF5,BC1F5的花粉及小穗育性基本正常,再随机取23个株系与IRAT 216测交,BC2F1的花粉和小穗育性均表现为半不育。说明这23个株系均带有来自非洲栽培稻亲本IRGC 102203的不育基因,不育基因同时作用于雄配子和雌配子,杂种不育的遗传模式主要表现为“单位点孢子体一配子体互作不育”,经一代的选择和淘汰,育性基本恢复正常。大规模的回交转育育性基因及回交高世代QTL分析(AB—QTL)以更好地研究杂种不育的遗传规律及克服对策的研究工作正在进行中。  相似文献   

16.
红枣桃小食心虫发生规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明确红枣桃小食心虫发生规律。[方法]采用性诱剂诱捕的方法,研究红枣桃小食心虫成虫的发生消长动态。[结果]红枣桃小食心虫在陕西延川1 a发生1~2代,其中大部分1 a发生1代,个别的发生2代;越冬代成虫在6月中下旬开始羽化;有世代重叠现象;在枣树高度1.0~2.0 m范围内诱集到的成虫数量有一定差异,2.0 m处分布最多,在运用性诱剂诱杀红枣桃小食心虫成虫时,应尽量将诱捕器放置在枣树近2.0 m高处,以达到更好的诱捕效果;成虫活动时间主要在20:00~24:00和0:00~4:00时间段,其中在0:00~2:00时段活动更频繁、更活跃。[结论]试验结果为有效测报和防治红枣桃小食心虫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番茄分子遗传图谱构建和晚疫病抗性基因簇ph-3的QTL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挖掘番茄晚疫病抗性基因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为番茄抗晚疫病种质资源的利用及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方法】利用含番茄晚疫病抗性基因ph-1,2,3的L3708(Lycopersicon.pimpinellifolium)为父本,感病的优良品系04968(L.esculentum)为母本培育的260个F2单株为图谱构建群体,通过AFLP、SSR 2种分子标记进行遗传分析,构建分子遗传图谱。根据苗期接种番茄晚疫病病原菌生理小种T1,2的抗性反应,利用复合区间作图法,进行QTL定位。【结果】构建了包含12个连锁群的分子遗传图谱,其中包含3个SSR标记和149个AFLP标记。该图谱覆盖整个基因组总长度1 443.07 cM,平均图距9.50 cM。检测到了5个与抗性基因簇ph-3相关的QTL位点,其中Qph3-1位于第3连锁群上,可以解释的表型变异为26.59% 。Qph3-2位于第1染色体上,可以解释的表型变异为54.86%,Qph3-3、Qph3-4和Qph3-5,位于第9连锁群上,可以解释的表型变异分别为9.24%、10.27%和36.49%。QTL 遗传效应表现为加性和显性。【结论】所得5 个分子标记可作为选育抗晚疫病番茄品种的重要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工具。  相似文献   

18.
黑线姬鼠种群空间格局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黑线姬鼠(Apodemus agrarius Pallas)种群的空间格局属典型的聚集分布。集群在农田内为随机分布型。黑线姬鼠个体群具有明显的领域性和巢区范围,而同一家族或个体群内的个体之间却有相当的内聚力。黑线姬鼠种群的聚集强度是高密度,低聚集;低密度,高聚集。3-4月密度最低,聚集度最高,6-7月密度最高,而聚集度最低。  相似文献   

19.
 以抗黄萎病轮回选择基因库g2中的不育株为主体亲本,分别与高强纤维品系P7235、抗黄萎病种质P60182转Bt基因抗虫棉山西Bt(SHXBt)和中心Bt(ZHXBt)杂交后再进行聚合杂交,合成用于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的基础群体C0。随后进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和表型选择,共获得P1、M1、MP1、P2、M2和MP2等6个选择群体。分析C0群体中的3种分子标记,发现基础群体C0的遗传基础是平衡的。将C0、g2与对照SU12进行比较,C0群体的抗虫性和各纤维品质性状均显著或极显著优于g2和SU12,早熟性和产量性状不显  相似文献   

20.
鹞落坪半夏生境地主要草本种群生态位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研究鹞落坪半夏Pinella yaoluopingensis生境地主要草本种群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及对资源的利用状况,为保护和开发利用鹞落坪半夏资源提供指导性建议。【方法】对安徽省鹞落坪保护区特有种鹞落坪半夏生境地草本层进行调查,运用Levins和Shaanon-Wiener生态位宽度指数和Levins生态位重叠度指数,对生境地主要草本种群的生态位宽度及生态位重叠度进行定量研究。【结果】鹞落坪半夏生境地17个主要草本种群中,多数草本种群生态位宽度较大,其中,金星蕨Parathelypteris glanduligera、臭草Melica scabrosa、博落回Macleaya cordata生态位宽度居前3位,它们也是鹞落坪半夏生境地草本层的优势种,生态位宽度居最后3位的是荩草Arthraxon hispidus、待宵草Oenothera stricta、一年蓬Erigeron annuus,鹞落坪半夏生态位宽度居中下水平。主要草本种群的重要值(IV)与生态位宽度B_i、B_i'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07(Sig.=0.000)、0.707(Sig.=0.002)。生态位重叠值在0.4以下的种对占所有种对的83.46%,其中生态位重叠值为0的种对占38.60%,而生态位重叠值1.0的种对仅占总物种种对的1.10%,各种对间的生态位重叠指数并未与相应种群的生态位宽度呈现出相关性。【结论】鹞落坪半夏生境地主要草本种群生态学特性相似性不大,对资源的共享趋势不明显,主要草本种群能和谐地共生于群落中,但鹞落坪半夏生态位宽度并无优势,只处于伴生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