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家禽传染性腺胃炎是一种多病因综合征,临床上以家禽生长不良、消瘦、整齐度差、过料等外观症状,剖检腺胃肿大,或腺胃乳头扁平甚至消失,腺胃黏膜出血溃疡、脱落、肌内金和肌胃黏膜面火山口样溃疡、肌胃糜烂等为主要特征。该病发生频繁、流行范围广、治疗困难、给养殖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1发病情况山东省龙口市某肉鸡养殖场7-20日龄起陆续出现肉鸡瘫痪现象(图1),该场8栋舍,每栋鸡舍饲养17000只肉  相似文献   

2.
肉鸡在饲养过程中传染性腺胃炎时有发生,给养殖生产带来了一定的影响,需要饲养管理人员在生产中发现疾病,了解临床症状,及早进行对症治疗,降低生产带来的损失。1肉鸡传染性腺胃炎的临床症状1.1羽毛蓬松凌乱羽毛的质量能够体现出禽类动物的健康情况,羽毛顺滑柔软有光泽的肉鸡生活质量高。反而,毛质蓬松凌乱不堪的肉鸡,身体健康情况不良,缺乏维生素往往也是肉鸡传染性腺胃炎的临床症状之一。但导致羽毛蓬松的原因有很多,在临床诊断时要结合其他特征。  相似文献   

3.
<正>鸡传染性腺胃炎是近几年出现的一种新型病,主要在20~80日龄鸡发生,以鸡生长不良、消瘦,整齐度差,腺胃肿大如乳白色球,腺胃黏膜溃疡、脱落,肌胃糜烂为主要特征。1发病情况2013年12月,辽宁省朝阳县某养鸡户2 600只33日龄肉鸡发病,每天死亡50、60只,经多次用药均无法控制死亡。最后诊断为传染性腺胃炎与大肠杆菌病混合感染。2临床症状病鸡精神沉郁,畏寒,闭眼呆立,给予惊吓安慰  相似文献   

4.
<正>1发病情况2006年12月,河北省抚宁县某养鸡户3000只38日龄肉鸡发病,每日死亡50~60只,经多次用药均无法控制死亡。最后诊断为传染性腺胃炎与大肠杆菌病混合感染。  相似文献   

5.
鸡传染性病毒性腺胃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长新 《中国家禽》1998,20(5):38-39
鸡传染性病毒性腺胃炎(Transmissible Viral Proventriculitis,TVP)为由病毒引起的传染性腺胃炎。全世界各地肉鸡普遍暴发腺胃肿大的疾病中至少部分病例的病变与TVP的病变一致,美国、荷兰和澳大利亚三国已有该病详细描述的报道。该病的其它特性包括全身苍白、生长迟缓、饲料转化率低、消化不良、粪便中可见未消化的饲料。 还没有全球TVP发生与分布的确切资料,五年的研究表明,显微病理诊断肉鸡腺胃炎中有49.5%的是非化脓性坏死性腺胃炎,这种腺胃炎的腺胃粘膜增生和肥大,未见有细胞核内包涵体。应用透射电镜检查5个病例的每个腺胃,发现病灶内有核内病毒,而正  相似文献   

6.
<正>2012年8月25日,寿光市某肉仔鸡饲养户养殖的10000羽25日龄肉仔鸡爆发以发烧和下痢为主要特征的疫病,而后继发传染性腺胃炎。饲养者多次来我处求诊,经解剖诊断为感染鸡痘并继发传染性腺胃炎。现将诊疗情况报告如下:该饲养户建有长55m、宽10m的肉鸡饲养舍2栋,全部网上饲养,有纵向通风、湿帘降温、自动饮水、半自动上料等饲养设施。育雏采用网下热水管供暖,饲养设施优良,每批可饲养肉仔鸡10000羽。该饲  相似文献   

7.
<正>家禽传染性腺胃炎是一种以生长不良、消瘦、整齐度差,过料等外观症状,腺胃肿大或腺胃乳头扁平甚至消失,腺胃黏膜出血溃疡、脱落,鸡内金和肌胃粘膜面火山口样溃疡、肌胃糜烂为主要特征的流行病。临床上以蛋鸡和肉鸡发病较为多见,近日笔者接诊了一例乌鸡病例,通过诊断确诊为传染性腺胃炎,用药治疗后效果理想。本文从发病经过、临床症状、剖检变化、诊断结果、治疗过程、治疗效果、诊疗体会几方面进行阐述。家禽传染性腺胃炎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是以季节  相似文献   

8.
<正>鸡传染性腺胃炎可在不同品种的蛋鸡和肉鸡上传染。该病目前在全国各个地方都可以看到,发病率在各个地方因地域上和饲养管理上出现不同。某些地方报道肉鸡在20日龄可见该病发生。在河南商丘某地有4日龄的大白羽肉鸡发生该病,该病一直伴着鸡的生长直到肉  相似文献   

9.
1989年,经本化验室诊断为鸡维生素K缺乏症的共5例。现将诊断和治疗情况报告如下。一、发病情况5例鸡维生素K缺乏症中、肉鸡(AA品种)4例,笼养蛋鸡(伊莎)1例,死亡率以2%至5%不等,本县某乡一鸡场,饲养肉鸡1200羽,20日龄起发病,每天死亡5—10只,到39日龄治疗好为止,共死亡161羽,病鸡的临床症状和死亡数各鸡舍之间没有差异,饲喂全价配合饲料。临诊特征为(1)鸡群营养状况尚好,(2)鸡只突然死亡,以体况好的为主,(3)个别鸡死前奔跑,死时  相似文献   

10.
肉鸡传染性腺胃炎是多发于15日龄左右肉鸡的一种高发病,发病鸡群精神沉郁、生长迟缓、苍白消瘦,粪便中有未消化或消化不良饲料,剖检以腺胃肿大呈"乒乓球"状,腺胃乳头充血、出血、溃疡,免疫器官萎缩为特征的疾病。  相似文献   

11.
2010年下半年来,本地肉鸡群大范围发生腺胃疾病,以肉仔鸡生长迟缓、苍白、消瘦、粪便中有未消化饲料为主要特征,因该病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表现不一,病原众说纷纭,有称是传染性腺胃炎,本  相似文献   

12.
1发病情况某鸡场饲养海兰褐蛋鸡5 000只,产蛋后开始出现瘫痪鸡,从开始3~5只,至后来每天出现20~30只,放在鸡舍单独饲喂并接受阳光照射,部分病鸡2~7天后又能行走。鸡群产蛋率上升缓慢,170天产蛋率不足60%,鸡零星死亡。笔者接诊该病例后诊断为非典型新城疫,由此产生的瘫痪鸡,经处理后恢复健康。  相似文献   

13.
最近两年在山东和东北地区的肉鸡养殖上出现了这样一种病,病鸡采食量和饮水量普遍低于正常,生长不良,长势参差不齐,扎毛,腺胃有的肿大如乒乓球状,有的腺胃黏膜糜烂渗出,肌胃糜烂,早期死亡鸡只极少,后期混感新城疫、大肠杆菌、支原体等病,死亡只数增多,没有继发感染的衰竭死亡,死亡鸡只极度消瘦,以此为发病过程和发病特点,被命名为传染性腺胃炎。给肉鸡的养殖带来了很大的损失。  相似文献   

14.
新城疫、禽流感可导致鸡腺胃黏膜乳头或乳头间出血,此类胃部病变在临床诊断中意义重大,本文另外介绍几种常见可引起肉鸡胃部发生典型病变的疾病以及其防控措施。一、传染性腺胃炎(一)流行情况当前对该病的说法不一,病原不确定。肉鸡发病多在10~30日龄,特别是15日龄前后,地面养殖发病高于网  相似文献   

15.
选用1日龄AA+肉仔鸡137 700只,分9个鸡舍饲养,每个鸡舍饲养15 300只。1、5、9号鸡舍作为试验组,共45 900只,2、3、4、6、7、8号鸡舍作为对照组,共91 800只。结果表明,肉鸡饮水中加入0.08%~0.1%敖众优健,可以抑制杀灭水线中细菌及大肠杆菌,减少肠道疾病及大肠杆菌病的发病率,降低鸡群的发病率,出栏成活率提高了1.63%;能显著提高肉鸡出栏体重,出栏体重平均每只鸡增加了0.206kg;提高了饲料的转化率,料重比下降0.09;促进机体免疫器官发育,增强鸡体的特异性抵抗力,35日龄鸡体内新城疫抗体平均提高了1.58个滴度;增加经济效益,平均每只鸡多盈利1.279元,显著提高鸡群的综合生产性能。  相似文献   

16.
正近些年来,传染性腺胃炎已成为危害肉鸡生产最为常见的疾病之一,主要临床症状为厌食、生长迟缓、体重均匀度较差、渗透性腹泻及排料便等。剖检特点为腺胃发炎、肿胀、壁变薄,以肌胃糜烂、溃疡及穿孔为主要特征。本病病程长,有的达20~50天,若有并发或继发其他疾病或各种应激都会加重病情。该病病原学复杂,真正病原尚未定论,笔者对肉鸡传染性腺胃炎的发病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防治措施,以供广大养殖场参考。  相似文献   

17.
1 流行特点 鸡传染性腺胃炎可水平传播,表现在某一个区域内发病很严重而另一个区域内没有该病的发生。传染性腺胃炎与品种和日龄无关系,无论是生长速度快的大肉鸡品种还是生长速度极慢的土鸡、野鸡、山鸡等都有该病的发生。各种日龄的鸡都可发生,肉鸡以25日龄的鸡群多,蛋鸡以开产期(即170日龄左右)的鸡为多,该病有垂直传染的现象。在同一鸡场中不同日龄、不同品种的鸡都有发生,但同一品种同一日龄饲喂不同厂家的饲料或饲料原料发病率和死亡率有较大差别。  相似文献   

18.
鸡传染性腺胃炎是一种病因复杂的传染性疾病,为揭示鸡传染性腺胃炎的发病和免疫机理,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对来源于山东省某肉鸡场21日龄患病鸡进行白细胞介素2(IL-2)和干扰素-γ(IFN-γ)水平检测。结果表明:患病鸡IL-2、IFN-γ的含量较健康鸡明显降低,说明细胞因子IL-2和IFN-γ参与了鸡传染性腺胃炎的病理损伤过程,其含量的高低对于判断病情可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并且其产生过多或不足对于机体的病理生理学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近期很多地区发生以采食量降低、饲料消化不良、鸡群生长严重受阻为特征的疾病,因病鸡腺胃肿大、肌胃角质层糜烂,诊断为传染性腺胃炎。  相似文献   

20.
2019年秋,笔者在大连庄河兰店乡诊断一例35日龄白羽肉鸡温和型新城疫。养殖户杜大明有三个鸡舍,每舍8000只,共有白羽肉鸡24000只。据他描述,这批鸡饲养至32日龄时采食量突然增加,按日龄推算此阶段每羽正常采食量应为175克左右,每舍日采食量约为2800斤,而连续两天实际采食量已达3100斤左右,至第34日晚间,1号舍鸡群出现咳嗽症状,紧接着其余鸡舍相继发病,采食量迅速下降,且开始出现零星死亡,当日1号舍死亡19只,2号舍11只,3号舍8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