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我国大白菜生产机械化水平较低,除耕整地、播种、基肥撒施、灌溉、植保、采后冷藏环节在部分区域实现机械化作业外,收获以及采后加工环节机械化生产技术装备基本为空白。大白菜生产具有面积大、产量高、单价低的特点,其机械化作业装备市场远未饱和,应当得到更多关注。本文通过分析目前我国大白菜生产典型种植模式及关键环节机械化水平,从土地流转、农机农艺融合、产学研推结合等方面提出推进大白菜机械化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符桂华  田新平 《蔬菜》1996,(4):35-36
配方施肥在大白菜生产中的应用新疆乌鲁木齐县农技站符桂华,田新平大白菜是我国北方地区主要冬菜之一。它生长期短,而产量高,需要大量的肥料,目前,大白菜生产中存在着盲目施肥、偏施、重施氮肥的问题,造成减产和软腐病害加重。因此,不断改进化肥的施用技术,确定一...  相似文献   

3.
<正>针对露地大白菜传统生产中用工多、劳动强度大、生产成本高、比较优势减弱等问题,创新了关键环节轻简高效生产技术措施,包括品种筛选、集约化育苗、田间水肥一体化精量施肥、起垄、移栽环节农机农艺融合等轻简化管理。我国大白菜年播种面积约266.7万hm~2,约占全国蔬菜总播种面积的15%,产量逾4000万t,产值逾600亿元,在蔬菜周年供应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我国大白菜优势产区主要分布在东北和黄淮流域秋大白菜产区,长江流域平原地区秋冬大白菜产区,  相似文献   

4.
随着高温季节人们对大白菜需求的增加和耐热大白菜研究成果的推广应用,耐热大白菜生产面积逐年迅速发展,已成为高温季节和我国南部地区主要蔬菜之一。由于耐热大白菜生育特性导致其种株抽薹早,结荚率低,亲本种子繁殖困难,杂交种生产更困难,很难收到高质量的杂交种,...  相似文献   

5.
<正>大白菜起源于我国,栽培历史悠久,在我国蔬菜生产中,种植面积和上市量居蔬菜之首,其产量直接影响我国北方广大群众的冬春吃菜问题和蔬菜市场价格。大白菜含有B族维生素、维生素C、钙、铁、磷,其中微量元素锌的含量也非常高。中医认为,大白菜性微寒无毒,经常食用具有养胃生津、  相似文献   

6.
大白菜是我国北方漫长冬季供应市场的骨干蔬菜,也是广大消费者的冬季保健蔬菜。在我国和东亚其重要地位和生产面积是其它蔬菜作物难以相比的,所以对大白菜的研究也不乏其人。在我国自解放以来曾有《大白菜栽培》(蒋名川,1981)、《中国的白菜》(李家文,1984...  相似文献   

7.
大白菜种植面积在我国蔬菜中位居首位,也是我国北方地区冬季储存量最多的蔬菜,在农业生产中占据重要地位,为我国农业市场的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本文从我国大白菜生产现状出发,分析了大白菜生产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发展对策,以期促进我国大白菜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正我国大白菜生产机械化水平较低,除耕整地、播种、基肥撒施、灌溉、植保、采后冷藏环节在部分区域实现机械化作业外,收获以及采后加工环节机械化生产技术装备基本为空白。大白菜生产具有面积大、产量高、单价低的特点,其机械化作业装备市场远未饱和,应当得到更多关注。本文通过分析目前我国大白菜生产典型种植模式及关键环节机械化水平,从土地流转、农机农艺融合、产学研推结合等方面提出推进大白菜机械化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大白菜在我国居民的蔬菜消费量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长江流域各省栽培面积占秋冬蔬菜栽培总量的15%左右,北方几省占秋冬菜总量的50%左右。大白菜是一种高产出的叶菜类植物,耗肥量大,有关大白菜根部施肥对主要养分氮、磷、钾的吸收量及根外叶面施肥对大白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 以氮肥为材料,进行长期定位施肥条件下大白菜吸收氮素及氮肥的利用率研究;以相同氮、磷、钾含量,配以不同的其它营养元素生产的复混肥为材料,对大白菜产量和品质影响的研究;大白菜的主要营养成分均已有较详尽的报道。本研究旨在筛选大白菜最佳的氮、磷、钾施肥…  相似文献   

10.
宁夏引黄灌区季节分明,昼夜温差大,十分有利于秋晚熟大白菜的生产。但由于近几年来保护地蔬菜的快速发展,加之区域间的市场调控和人们消费水平的逐步提高,宁夏的蔬菜市场日趋丰富,过去关乎菜篮子兴衰的大白菜生产遇到了入市难的问题,因此,及时进行生产结构调整,生产反季节白菜,成为保持大白菜品种优势的必然选择。为此,经3年的实验总结,在宁夏引黄灌区进行春夏反季节生产早熟大白菜,667m2产量3000kg以上,效果较好,现将该技术介绍如下。1选择耐热、生育期短、净菜球较小的品种反季节生产大白菜,先决条件就是要克服…  相似文献   

11.
针对峄城区大白菜的生产概况,指出大白菜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误区,并为大白菜今后的健康发展提出了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2.
<正>大白菜起源于我国,栽培历史悠久,品种类型丰富,是我国重要的蔬菜作物之一,全国各地均有种植,其消费习惯地域特色明显。大白菜为高产蔬菜,因此能以低廉的价格大量供应,其营养丰富,柔嫩适口,品质佳,耐储存,是秋季生产、冬季上市最主要的蔬菜种类。黑龙江省有得天独后的自然资源优势,是我国四大大白菜生产省份之一,年种植面积占大白菜种植面积的1/10左右。人们要想获得高产、优质大白菜,就必须不断地提高适  相似文献   

13.
随着韩国泡菜加工出口的增加,加工主料大白菜的需求越来越大,对其品质需求也越来越高。淮安市盱眙县淮河镇是久负盛名的大白菜生产基地,仅蛤滩、淮河两村就有近万亩的大白菜,原来主要生产鲜销大白菜,主要品种为改良青杂3号和87—114。为了适应市场需求,近两年引进了一批大白菜新品种,主要是针对韩国泡菜市场,  相似文献   

14.
大白菜亲本异地加代繁殖试验初报王绍林彭识(云南省丽江地区农科所674100)我国南方大白菜亲本繁殖及制种一般秋季播种,翌年5~6月份收种。而北方必须待春季解冻后方能播种,夏秋收种。因此,大白菜杂种一代种子生产一般头年繁殖亲本种子,第二年制种,需要两年...  相似文献   

15.
大白菜根肿病是一种普遍性的十字花科真菌性病害,目前在我国各地均有发生。青岛地区由于近年来春夏季播种大白菜面积逐渐增加,加之从国外频繁引种,使得根肿病的发生日益增多,发生严重时,产量损失可达40%以上。根肿病还会加剧大白菜细菌性软腐病的发生,使防治难度加大,因此在生产上要密切关注。[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有机肥对大白菜产量、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白菜是我国秋冬季节食用的主要蔬菜,施用有机肥具有培肥地力、改善品质和提高养分利用率的作用。本研究采用总氮量相同,配施不同比例有机肥进行大白菜生产试验,旨在探讨施用有机肥对大白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探索并建立大白菜高产优质施肥模式,为大面积生产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范例。  相似文献   

17.
张宁 《吉林蔬菜》2009,(4):29-30
大白菜是秋菜中的主要蔬菜,也是北方地区冬、春食用的主要蔬菜之一,为种好秋大白菜,确保优质高产,根据多年生产实践,结合当地大白菜生产情况,现把秋季大白菜播后田间管理技术总结如下,供生产者参考。  相似文献   

18.
大白菜是我国最重要的蔬菜之一,每年全国的播种面积在400万亩左右,约占我国人民常吃的17种蔬菜总播种面积的26.7% (根据中国种子公司1982年的资料)。在我国北方,大白菜“种一季吃半年”,它的丰歉对人民群众的菜篮子影响极大。我们自1982年以来,“即注意了优良大白菜遗传资源的筛选,以供大白菜生产和作为育种材料利用 大白菜原产我国。山东、河北、河南、北京、天津等省(市)是大白菜的集中产区;山西、广东、福建等省也有一些著名的大白菜地方品种。我们从上述地区先后征集到大白菜地方品种500余份,经试种并陆续从小青口核桃纹,房山翻心黄,李…  相似文献   

19.
大白菜黑斑病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明远 《中国蔬菜》2006,1(7):49-50
大白菜黑斑病是一种世界性的重要病害(图1)。据研究,在北京大白菜黑斑病病原以芸薹链格孢[Alternaria brassicae(Berk.)Sate.]为主,甘蓝链格孢[A.brassicicola(Sehw.)Wilt]和萝卜链格孢(A.raphani Groves et Skoloko)偶尔也为害大白菜。芸薹链格孢最早于1836年在甘蓝上发现,我国最早于1919年在广东省的甘蓝上发现,1937年江苏报道为害大白菜。至20世纪40年代,黑斑病在我国分布已较为普遍,但对生产影响不大。70年代末该病在我国大白菜上的发生开始严重起来。北京自1934年开始即有芸薹链格孢为害大白菜的记载,1982年后发病逐渐严重。据记载1988年黑斑病大流行,有1500hm^2大白菜严重发病,每株叶片枯死8片以上,菜心裸露;发病中等以上的田块达3500hm^2,全市减产约20%。进入2l世纪该病又有间歇性的流行,已成为北京地区大白菜的主要病害之一。  相似文献   

20.
大力发展大白菜生产和消费新模式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大白菜是我国栽培面积最大的蔬菜作物之一,2006年全国播种面积262.37万hm^2,占蔬菜总播种面积的14.5%,居各种蔬菜作物之首。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蔬菜种类日趋丰富,与过去相比,不但传统秋冬季大白菜消费量逐年减少,而且大白菜的栽培季节、栽培区域、生产和消费模式都发生了重大改变,出现了一些新的生产和消费模式——苗用大白菜、娃娃菜和小型大白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