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花卉盆景》1992年第3期中兰农先生《盆景作品命名浅议》中谈到“中国盆景在命名方面。存在着太直、太露、无回味余地的通病”。这一点我也有同感。然而其中以潘仲连先生的“听”为例,说该命名未能充分揭示作品本身所具有的壮美及深刻内涵,只取其形以迎合低层次的观赏意识。对于这一点,我不以为然。我觉得“听”这一命名同样具有深刻内涵。其一,以潘老先生开拓雄壮之风格,“听”这一命名决不停留于其表象,“听”能让观赏者通过寥寥两棵松,仿佛听到松涛阵阵,颇有  相似文献   

2.
气韵是“文章之风骨,书画之意境”。一件气韵生动的作品,就能读之有回味,观之能悦目,越看越美,百看不厌。盆景应与书画一样,必须气韵生动,才能给人以美的享受。盆景的气韵是体现在叶、枝、干、根之间的。在构思造型时,要把这四者之间的关系构成一个窈窕多姿的总体。为此,应该注意以下几个“协调”:  相似文献   

3.
优秀的盆景作品,不但要求景物匠心别具,盆钵、几架幽雅别致,搭配得当,而且命名必须富有诗情画意,发人遐想,以扩大对盆景意境的想象。好的命名恰如画龙点睛。闻其名就能吸引着人们,观后又能把人们带入景物之中,达到景中寓诗,诗中有景,景外有景的效果。盆景的命名常采用的形式有: 一、某些盆景艺术家喜爱用古代诗人名句来为盆景命名。如用唐代杰出的诗人和画家王维的著名诗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给表现冰天雪地北国风光的盆景命名。用古代诗词给盆景命名,必须深刻领会诗词的意境,使景诗贴切。二、亦有人用名胜古迹地名给盆景命名。如“漓江晓趣”意境深远,游览过漓江的人会忆起漓江两岸,  相似文献   

4.
当代中国盆景艺术流派纷呈,各具特色,其共同的气质是中华民族固有的刚毅的浩然之气、生机蓬勃的向上之气以及在社会变革中反映出的师法自然与天人合一的创新精神。其民族气质表现在作品中,恰如其分地将人生的伦理与盆景艺术的审美观念相结合,既有不完全的原始气息和书卷气,也有滚滚而来的具有鲜明时代感的优美与壮美的融合气质。集自然美、情操美、社会意识美于一体的盆景作品,总会给人以精神上的满足。  相似文献   

5.
山水盆景被誉为“无声的诗,立体的画”。它移山缩地,小中见大,在小小盆中能创作出“咫尺之内而看万里之远”的意境,给人以“盆中有景,景中有画”的艺术感染。艺术是相通的。您想制作有情趣的作品吗?如能经常面对自然山水画作品,认真钻研画理,吸取画家丰富的创作经验,那会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6.
在松类盆景中,长期以来人们偏爱五针松。其实我国松类资源丰富,用其它松树品种制作盆景,亦能虬根盘曲、碧郁青葱,给人以古、老、劲、秀之感。近年来,我们在松类盆景树种上做了一些尝试性工  相似文献   

7.
根是树桩盆景赖以生存的关键,如某部位缺根或根不露,就会降低观赏价值。一件好的树桩盆景作品,必然是粗根裸露,盘根错节,否则就缺少生气,给人以呆板,枯燥之感。如何弥补树桩盆景根的缺陷?笔者介绍几种曾经采用过的方法供参考。一、刻皮促根法(图1):树桩某  相似文献   

8.
盆景艺术家赵庆泉近年来的作品,在国内外赢得了很高的声誉。他从中国古代山水画和自然界中吸取营养,在继承中创新,作品题材广,布局巧,画面美,意境深。创作师法自然,顺乎自然之理,巧夺自然之功,在平凡中蕴藏奇美。一、民族风格和时代特征融为一体:纵观近年来赵庆泉在各种刊物上发表的作品照图,构成了妙造自然,生气远出的画面。过目即给人以绘画般的艺术美感,品味起来具有诗歌般深远的意境。诗情与画意集于一身。更为可贵的是使盆景这一古老的传统艺术,满足了时代  相似文献   

9.
这盆桧柏盆景,高53厘米,长74厘米。为首届中国盆景评比获奖作品。电影科教片《中国盆景》以此为影视序幕。《中国盆景—佳作赏析与技艺》一书,也将此作为封面。作品立意新颖,主干桧柏横卧而栽,根爪裸露,就像风吹雷击之木。树干上剥去部分表皮,顶枝完全去皮,形成枯梢,先给人以枯残欲衰之感。然而,几丛新绿  相似文献   

10.
四川德阳市东湖山公园1989年春季花展中插花艺术的六副作品(图见《中国花卉盆景》第10期12页),各有特色,令人耳目一新。其中盆景式插花《大江东去》颇有新意,是一件有独特风格的佳作。整个作品富有诗情画意,给人以联想。它象一幅浓缩了的山水风景画,虽一勺之水却有江湖千里之感。浅白色的水石盆景盆象浩渺大江,片片丝叶兰(从照片上推断)似风帆林立。作者巧妙地把兰叶做成风帆,把固定插花用的花泥做成船身。作品的独到  相似文献   

11.
当我拜读了石华先生《精益求精可成佳作》一文后,很为石先生的敏锐眼光所折服。他能在陈先生的福建茶作品中发现到一些不足之处,并能提出行之有效的改进意见,使其作品一跃而成文中草图之效果。它苍古、挺拨、自然、雄伟,给人以超凡脱俗奋发阿上的感受。可是就在(贵刊92.2期)颜芬兰女士《盆景赏析宜立足原作》  相似文献   

12.
去年金秋,在首都地坛公园举办的北京市盆景展览中,有一件题为《漓江春晓》的山水盆景引起观众的青睐。拱桥、塔影,湖光、山色……它维妙维肖地展现了漓江两岸春来早的诗画情境;作品石料选用鹅卵石,色泽呈白色与深灰色,构图设计为中开合式,峰峦错落有致,给人以简洁明朗之感。这一作品,评为一等奖。它的作者并非名家,而是位名不见经传的青年人——北京市手扶拖拉机公司食堂炊事员刘天明。刘天明今年二十六岁。早在孩提时代,他就同盆景制作结下不解之缘。他父亲在世时是位盆景爱好者。  相似文献   

13.
人们往往把盆景比做“立体的画”,而绘制这些“立体画”,往往比平面绘画有更大的难度。它不能先有了构图再安排形象,而更多的是因势利导,树桩盆景更是如此。它们既要在原桩上施以刀斧,又不能给人以凿痕。总之,一件优秀的盆景作品应有神斧神工、天成地就之感,它的一树一石如自然生成,恰到好处。  相似文献   

14.
张大祥先生的《天趣》,神貌自然构思新奇,是树石盆景中比较有特色的作品。犹如一幅立体画:晶明亮丽的山川给人以生机勃发之感,浑厚灵动的树形,体现了雄伟端庄之美,神秘虚幻的古刹、古塔,似给人带入神话般的仙境,题名为《天趣》,比较贴切。  相似文献   

15.
我的恩师贺淦荪先生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提倡动势盆景,走树石、丛林组合多变之路,并留下了精辟的论述:“树石盆景能充分表现自然美、高度创造艺术美和意境美。一传自然之神,二传作者之神,两神于一体。融作品思想性、艺术性于一炉,既弘扬民族文化,又展现时代精神。”过去的盆景分类,忽视了树石结构的盆景类别简单地称为石上式、附石式,不是归类于树桩盆景,就是纳入山水盆景或水旱盆景。  相似文献   

16.
这是一盆经典的岭南附石盆景,曾多次在盆景大展中获最高奖。它树石相依,交相辉映,融为一体,石上树木曲伸有度,生长繁茂,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相似文献   

17.
盆景是造型艺术。点、线、面、体……是造型艺术作品的主要结构要素。在盆景构图中,线条是最重要最基本的因素。就树木盆景而言,树木的根、干、枝即线条组织。成功作品的线条安排组织乃至构图,总给人以自然舒展、协调适中的美感。一、线条的形式、性质及处理原则线条可表现为各种不同的形式和运动趋势。不同形式的线条具有不同的性质(即不同的性格表  相似文献   

18.
贵刊92年第三期兰农君的文章《盆景作品命名浅议》,认为潘仲连先生的一盆五针松盆景《听》的命名只能迎合低层次的观赏意识。笔者不敢苟同。据愚所知,潘  相似文献   

19.
盆景作品,仅有优美的外型是远远不够的,它必须是形式与内涵和谐统一,富有意境,才能给人以较高的艺术享受,让欣赏者产生共鸣,令人回味。三角枫盆景《中国结》具有浓郁的人情味,其艺术效果及趣味性,耐人寻味,是富有创意的成功之作。这是件异形桩材,它的形态有别于人们常见的作品。原坯在粗壮的根盘上萌生出多条枝干,它们相互穿插扭转编织在一起,构成一幅极似中国结的图案。这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功,也是作者发挥自己的想像力,巧妙的利  相似文献   

20.
树桩盆景爱好者在创作盆景作品中,若能正确把握树桩盆景艺术的某些特性,对指导实践,提高创作水平大为有益。一、桩坯自然美的发现性桩坯自然美的发现,在盆景创作中相当重要。发现一个好的桩坯,往往是一个好的盆景作品成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