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5 毫秒
1.
罕见的肺原发性富于T细胞的B淋巴瘤1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病例患者 ,女 ,64岁 ,发现左肺肿物 1 a,伴咳嗽、咳痰 1个月。据外院胸部 CT描述 :“左上肺近肺门处见一肿物影约 4cm× 3cm× 3cm,考虑为左上肺癌可能性大”入院。体查 :T37.0℃ ,P89/min,R2 0 / min,BP1 4 .0 / 8.0 k Pa,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 ,咽淋巴环未见异常 ,胸廓无畸形 ,左上肺叩诊稍浊 ,呼吸音粗 ,闻及少量干罗音 ,未闻及湿罗音 ,心率 89/ min,律齐 ,肝、脾肋下未及。纤维支气管镜示 :于左上肺叶开口处见一肿物 ,呈浸润性生长 ,致管口狭窄 ,粘膜不规则 ,触之易出血 ,考虑为左上叶中央型肺肿瘤。取活检病理示粘膜中见异型性改…  相似文献   

2.
胆固醇性肺炎属内源性类脂质肺炎,国内报道很少。罗馥芳报道的3例(1984)、刘景坤等报道的5例(1987)术前均误诊为肺癌或结核瘤,后经术后病理确诊。为提高诊断水平,现将笔者所遇2例报道如下。1病例介绍例1,男,65岁,因反复干咳2月余,经门诊抗炎治疗2周无效,胸片及胸部CT诊断为“右上肺癌”入院。入院后开胸探查,术中见右上肺叶后段肿物约4cmX3cm大,质硬,浸润下叶背段并与中叶粘连。上下肺叶与胸壁及隔肌广泛粘连,行肺叶楔形切除(含肿物)。手术诊断:右肺癌。病理诊断:胆固醇性肺炎。例2,男,64岁,因石胸痛Zd,无咳嗽、…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AIDS合并马红球菌肺炎的X线、CT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及诊断的准确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12例经临床、实验室检查证实的12例AIDS合并马红球菌肺炎的X线、CT表现.结果 所有病人的病变散在分布,单侧3例,双侧9例;肺上叶2例,下叶4例,中叶4例,左肺各肺叶、肺段病变1例,左侧胸膜腔1例.X线、CT表现团块或结节影6例,其中伴厚壁空洞5例,薄壁空洞1例;大片肺实变伴空洞形成4例,空洞内壁多光滑,常可见气液平面;斑片状肺实变2例.另外,肺门、纵隔淋巴结肿大6例,胸膜腔积液1例.结论 AIDS合并马红球菌肺炎的X线.、CT表现有一定特征性,有助于早诊断、早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5 6例中央型肺癌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结合手术治疗经验。方法:对5 6例中央型肺癌进行支气管动脉灌注ADM(阿霉素)、MMC(丝裂霉素)、CDDP(顺铂)或CBP(卡铂) 1个月,然后进行剖胸探查术,行肺叶切除或支气管肺叶袖状切除术切除癌肿及纵膈淋巴结。结果:介入治疗1个月后,胸部CT影像学上癌肿缩小4 0 %~5 0 %者2 8例(5 0 .0 % ) ,缩小2 0 %~39%者2 0例(35 .7% ) ,缩小<2 0 %者8例(14 .3% )。对5 2例(92 .9% )行肺叶切除或支气管肺叶袖状切除术切除癌肿及纵膈淋巴结。术后并发胸腔感染、切口感染、肺部感染各1例。术后2 a生存率为75 .0 %。结论:外科手术仍是治疗肺癌的首选方法。对中央型肺癌先行支气管动脉介入治疗,待肿瘤缩小后再进行手术,能提高手术的切除率,也能减少全肺切除,从而提高生活质量和生存率。  相似文献   

5.
青年人肺癌22例误诊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肺癌的发病率不断上升,青年人肺癌也并不少见[1,2],且常被误诊。我院自1987年1月至1997年12月共收治35岁以下经病理(纤维支气管镜或手术)证实的肺癌患者28例,其中误诊22例,误诊率达78.6%。本文就其误诊原因作一分析。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22例中男15例,女7例,年龄13~35岁,男女之比为2.1∶1,其中25岁以下者5例,占22.7%,最小者13岁。1.2 首发症状本组首发症状依次为:咳嗽12例(54.5%),血痰11例(50%),胸痛8例(36.3%),气促5例(22.7%),头痛、发热、吞咽困难、颈部肿块各1例。健康体检胸片发现肺部肿物1例;首发症状至确诊时间3周~…  相似文献   

6.
肺结核的好发部位以观上肺野多见,下肺野少见,且易误诊、作者遇38例现作一分析。1临床资料1.1本组病例均经X线检查确定病变在下肺野,结合痰结核菌检查,又经住院或门诊抗结核治疗3个月以上确诊为肺结核者。发病年龄:18~30岁老14例,31~40岁者10例,41~59岁者6例,60岁以上者8例。主要症状:起病急,病程缓慢,以咳嗽、痰中带血、胸痛、低热最常见。全部病例无阳性体征。1.2实验室检查血白细胞全部正常,痰涂片我结核菌:26例阳性,8例阴性,4例未查。痰PCR-TB检查:33例阳性,5例未查。1.3X线表现病变部位:右下肺野34例,左…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128层螺旋CT在肺动脉栓塞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1例经128层螺旋CT检查确诊的肺动脉栓塞患者的影像学资料。结果全部病例三维肺血管图像均能充分显示肺动、静脉的空间关系与解剖细节,不但能准确、直观地观察肺血管,而且能明确诊断肺动脉栓塞及有无侧支循环形成,41例患者累及74处肺动脉及其分支,其中右肺动脉栓塞8例,左肺动脉栓塞6例,叶肺动脉受累17例35支,其中左上叶动脉1支,右上肺动脉2支,右下肺动脉25支,左下肺叶动脉7支,肺段肺动脉14支,亚肺段11支。直接征象为部分性充盈缺损,附壁性充盈缺损,中心性充盈缺损即轨道征;间接征象为局限性肺纹理稀疏,肺动脉高压,右心扩大,胸腔积液,肺梗死灶。结论肺动脉CT造影(CTPA)具有快速、准确、无创等优点,可清晰显示肺栓塞的部位、范围及栓塞的肺动脉,应作为诊断肺栓塞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纤维支气管镜灌洗术在小儿难治性肺炎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将2009年3月~2010年3月吉林大学第一临床医院儿内一科收治的64例难治性肺炎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2例,给予抗感染、祛痰、对症及支持等常规治疗;纤维支气管镜组32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纤维支气管镜灌洗及注药.观察两组患儿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影像学恢复正常时间(包括胸片及/或肺CT)、平均住院日及留有肺不张等后遗症例数.结果:两组比较,纤维支气管镜组在上述各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纤维支气管镜灌洗术辅助治疗小儿难治性肺炎具有良好疗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胸腹联合伤伤情危急且复杂 ,常合并多系统多脏器损伤 ,且诊断多较困难 ,我院 1996年 1月至 1998年 9月收治胸腹联合伤 6例 ,现就其诊治体会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本组全部为男性 ,年龄 19~ 37岁 ,均以急诊入院 ;致伤原因均为穿透伤 ,其中刀刺伤 5例 ,铁棒刺伤 1例 ,全部为盲管伤 ;入院时伴休克 4例 ,呼吸急促 5例 ,胸痛 6例 ,腹痛 5例 ,气管移位 5例 ,伤侧肺呼吸音减弱 6例 ,腹部压痛与反跳痛 3例 ,胸穿6例均为阳性 ,腹穿 3例阳性 2例 ;经 X线检查 4例 ,均发现血气胸 (2例膈肌升高 ,2例因病情危急未行 X线检查 ) ;术前确诊5例 ,其中常规体…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肺部炎性假瘤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对34例肺部炎性假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结果:全组均行手术治疗,其中20例行肺叶切除,13例行肺楔形切除(其中2例在胸腔镜下完成),1例行肿瘤摘除术。全组术后无死亡a结论:肺炎性假瘤的临床症状和影像学检查与肺癌鉴别困难,术前的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和经皮穿刺肺活检有一定的误诊率。肺炎性假瘤的治疗应以手术为主,术中要以冰冻切片明确诊断,术式以胸腔镜下肺楔形切除为佳。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武汉地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novel coronavirus pneumonia, NCP)发病早期胸部CT影像表现与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30日-2月30日武汉科技大学附属普仁医院核酸检测确诊的82例NCP患者,所有患者均是发生临床症状(发热、咳嗽、肌肉酸痛、腹痛等)1周内或无症状初次就诊,且所有患者未经治疗,并在初次就诊时进行了胸部CT检查,由2名高年资影像诊断医师进行阅片,分析患者发病早期胸部CT影像特征,并试图发现临床各型NCP患者发病早期CT阳性病灶在各肺叶分布数量有无差异.结果:82例NCP患者中,男性38例,平均年龄(45.13±14.28)岁;女性44例,平均年龄(48.33±15.24)岁.首次胸部CT有6例NCP患者呈阴性表现,有76例胸部CT为阳性病灶.主要表现为肺内磨玻璃影(ground-glass opacity, GGO)70例(92.11%),分布于胸膜下及肺野外带58例(58/70, 82.86%),同时病灶内合并血管束增粗64例(64/70, 91.4%),阳性病灶累及各肺叶总数共224个,其中位于右下肺(70/224, 31.25%)及左下肺叶(68/224, 30.36%);斑片模糊影及其他6例(7.9%).轻型、普通型、重症及危重患者发病早期阳性病灶在各肺叶分布数量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317,p0.05).结论:武汉地区NCP患者发病早期CT影像主要表现为多发磨玻璃影,合并血管束增粗,部位以双肺、胸膜下及肺野外带多见.对于部分患者首次胸部CT呈阴性表现,应及时近期复查.轻型、普通型、重症及危重患者发病早期阳性病灶累及肺叶的数量与后期病情轻重没有关系.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周围型肺癌螺旋CT征象特征,以提高螺旋CT对周围型肺癌的影像诊断水平。方法:搜集100例经手术和(或)病理证实的周围型肺癌,对其CT征象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100俐周围型肺癌共有102个病灶,其中右肺叶病灶69个,右上肺叶病灶36个。病灶的主要特征性CT征象:(1)分叶征:89个病灶出现,出现率为87.3%;(2)毛刺征:71个病灶出现.出现率为69.6%;(3)胸膜凹陷或(和)胸膜牵拉征.63个病灶出现,出现率为61.8%。次要特征性CT征象:血管支气管集束征、空洞征、棘突征、空气支气管征(空支征)以及空泡征等。增强扫描瘤体均有强化。结论:CT影像检查发现肺内结节或肿块,并有包括2个以上主要征象在内多个CT征象应考虑诊断周围型肺癌、若合并肺门或(和)纵隔淋巴结肿大(且无钙化).要考虑肺癌向淋巴结转移。  相似文献   

13.
笔者采用脑室 -腹腔分流术治疗 2 5例脑积水患者 ,疗效满意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 2 5例中男 15例 ,女 10例 ,年龄 5~ 6 2岁 ,平均 4 5 .2岁 ,病程 1个月~ 4 a。临床表现 :头痛 16例 ,呕吐 12例 ,昏迷 3例 ,痴呆 5例 ,肢体运动障碍 15例 ,所有病例均经药物治疗无效。术前均行腰穿并测压 ,其中 4例脑脊液压力在正常范围 (侧卧位 ,80~ 180 mm H2 O) ,2 1例压力升高 ;脑脊液细胞数及细菌培养均正常 ,脑脊液蛋白定量 <3.0 g/L。头部 CT或 MRI检查均证实为脑积水。 4例脑脊液压力正常者经 CT或 MRI追踪 3~ 6个月 …  相似文献   

14.
超选择性肝动脉插管是肝内病变造影诊断和栓塞治疗的关键 ,是影响肝癌介入疗效的主要因素 ,因此 ,提高其插管成功率是至关重要的问题。本文是 2 3例肝动脉超选择插管的临床体会 ,着重讨论插管失败的原因 ,旨在引起基层医务工作者对肝动脉超选择插管的重视 ,进一步提高插管的成功率。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本组原发性肝癌 2 3例 ,其中男 1 6例 ,女 7例 ,年龄 2 8~ 69岁 ,平均 52岁。全部病例术前均行 CT、B超及血 AFP、肝功能等检查确诊。肿瘤最大直径 5.5~ 1 5.2 cm,平均 (8.9± 2 .5) cm。1 .2 方法常规 Seldinger技术经股动脉穿…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以下简称MS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对肺部小结节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32例肺结节行MSCT引导下穿刺活检,对活检标本行病理学检验.结果 32例患者中17例为恶性肿瘤,穿刺确诊15例,与手术病理相符14例;15例良性病变,穿刺确诊15例.对恶性及良性病灶的灵敏度分别为88.24%和100%.结论 对肺部小结节病变,MSCT引导下经皮经肺穿刺活检是一种安全、准确的诊断肺结节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肺癌的误诊误治文献已有不少报道,但以肺外表现为首发症状的肺癌误诊,文献报道不多。我院近8a经纤维支气管镜(以下简称纤支镜)或开胸手术诊断原发性肺癌862例,其中以肺外表现为首发症状而误诊为其它疾病者30例,为总结临床经验,现作一分析报道。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30例中,男24例、女6例,年龄31~70岁,平均500岁;以首发症状至确诊时间1~24个月,6个月以内者6例,7~12个月者20例,13~24个月者4例。12 分型 30例中属中心型肺癌21例,周围型肺癌9例;属鳞癌17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周围型小肺癌的影像学特征.方法:收集并分析27例病灶在2cm以下的周围型小肺癌的术前胸片和CT薄层扫描影像资料,所有病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结果:27例周围性小肺癌早期在胸部平片表现为:肺内结节影19例,浸润影6例,条索状影2例;CT片病灶的表现有分叶征、血管集束征、细毛刺征、空泡征、胸膜凹陷征等,其中有5例做过1年1次的常规胸片体检,其中1例3年前胸部平片已有病灶出现,4例1年前已有病灶出现,但均未及时发现.结论:上述结果提示熟悉肺癌早期的X线表现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肺癌肺切除术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措施。方法对我院155例肺癌患围手术期采用的术前、术后等护理措施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病例中,出现心律失常7例,肺不张3例,死亡1例,其它并发症5例,余均康复。结论加强肺癌切除术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和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9.
胸腹贯穿伤是胸部创伤中较严重的一种,临床不多见。因其均为锐器伤,且多为一个创口而受损脏器少则2个,多则数个,因而给诊断造成一定困难。我科自1900~1996年共收治12例,现将诊治结果作一分析。1临床资料1.1病例本组胸腹贯穿伤12例,其中男11例,女1例,年龄16~43岁,平均年龄26岁;受伤原因,刀刺伤11例,枪伤1例;创伤脏器,右肺下叶、肝右叶裂伤5例,肝右叶贯穿伤并右肺下叶裂伤2例,左肺下叶、脾裂伤并胃痛穿透伤2例,左肺下叶、肝左叶裂伤2例,左肺下叶、肝右叶、脾裂伤并横结肠穿透伤、十二胸难粉碎性骨拆1例;并发症:失血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预行肺段切除术患者术前应辨别、评估受累肺血管,探讨320排CT与64排CT评估受累肺血管的效能。方法 56例预行肺段切除术患者术前均行320排CT和64排CT扫描,重建肺血管CT三维图像,识别受累肺段肺动脉和肺段间静脉。2名放射科医师采用5分法独立评估受累肺血管的可视性情况,Kappa检验评估观察者间的一致性。Wilcoxon秩和检验比较320排CT和64排CT评估肺血管可视化效能。此外,由2名胸外科医师术中最终决定受累肺血管的情况,ROC曲线分析CT辨别、评估肺血管情况的效能,继而采用McNemar’s检验比较其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结果 320排CT评估肺血管的可视化评估效能明显高于64排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受累肺动脉、受累肺段间静脉均P0.001);ROC曲线下面积发现对于辨别肺血管评估64排CT和320排CT检查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320排CT评估肺段间静脉的特异性和准确性高于64排CT。64排CT和320排CT检查观察者间的一致性均相当满意。结论对于行肺段切除术的患者而言,320排CT对肺血管的评估较64排CT效能更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