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治疗对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不良情绪的影响.方法: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进行心理干预,以抑郁量表(HAMD)和焦虑量表(HAMA)作为抑郁、焦虑评价指标. 结果:研究组、对照组间及研究组治疗前后HAMD、HAMA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对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同时配合心理治疗,能使不良情绪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2.
薛漫清 《湛江医学院学报》2004,22(2):195-195,199
目的观察以心理干预法对老年颅脑损伤恢复期患者心理护理的效果.方法老年颅脑损伤恢复期8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40)和干预组(n=42),对照组正常护理,干预组实施心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的症状自评量表(SCL-90)、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的心理症状评分.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患者的抑郁、焦虑和恐惧症状得到明显改善(P<0.01).结论心理干预对老年颅脑损伤恢复期患者的心理护理具有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心理干预对子宫切除患者焦虑抑郁心理状况的影响。方法子宫切除患者53例随机分为干预组26例与对照组27例,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综合心理干预,对照组只进行常规护理。干预前后两组均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和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焦虑、抑郁程度。结果干预组进行心理干预后,出现焦虑、抑郁者分别为5例(19.2%)、3例(11.5%),对照组则分别为15例(55.6%)、10例(36.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干预组的SAS、SDS评分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心理干预可降低子宫切除患者焦虑抑郁的发生及严重程度,促进身心健康,提高生活质量,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护理干预对规律性血液透析并发不安腿患者焦虑、抑郁的影响.方法 将30例规律性血液透析并发不安腿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5例.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自评抑郁量表(SDS)对两组患者进行心理测试.对照组只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结合患者心理测试存在的心理问题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结果 护理...  相似文献   

5.
吴水群 《湛江医学院学报》2006,24(3):319-319,332
目的:分析首次住院脑卒中患者的不良心理及护理对策。方法:对92例首次住院的脑卒中患者的心理动态进行评估和分析,并进行护理干预。结果:首次住院脑卒中患者存在着抑郁、焦虑、恐惧、对环境不适应、孤独无助、不配合治疗等不良心理,经过护理干预后,多数患者情绪障碍、住院态度、配合护理等方面均得到改善,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首次住院患者的不良心理应进行正确的评估,并实施相应的护理干预对策,这对稳定患者情绪、配合治疗、促进康复等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心血管疾病患者抑郁状况调查分析及心理干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心血管疾病患者出现抑郁的原因,并采取针对性的心理干预对策。方法:运用问卷调查法,以症状自评量表(SCL-90)、抑郁自评量表(SDS)、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估94例心血管病患者的心理状态。结果:文化程度低的老年女性患者易出现抑郁;进一步分析表明,其原因依次为不正确认识疾病、外部支持不够、焦虑和性格内向等。结论:对因心血管疾病而出现抑郁的患者,护理人员应针对患者个体进行心理疏导,以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急诊科护士抑郁焦虑的情况。方法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对湛江、深圳两所综合性二甲医院的84名急诊科护士进行抑郁焦虑情况的问卷调查,结果与国内常模进行比较。结果发放问卷84份,回收有效问卷77份。77名护士中,出现抑郁症状的有30人(占39.0%),出现焦虑症状的有15人(占19.5%)。SAS评分为(42.82±13.27)分,SDS评分为(49.21±11.03)分,与国内常模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急诊科护士存在抑郁焦虑等不良心理,应加以心理干预。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估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三联手术术前的心理状况,并依据其特点采取相应的心理干预。方法 34例(40眼)白内障合并青光眼的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17例。两组患者入院时均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定其心理状态。两组均给予眼科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参照上述量表的评分结果,结合患者的实际采取相应的心理干预。于术前及术后采用上述量表再次重测两组患者,并进行比较。结果两组入院时SCL-90、SDS和S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采取心理干预,其术前及术后的SCL-90、SDS和SAS评分均较入院时低(P<0.01),且低于同期的对照组(P<0.01或0.05)。而对照组入院时、术前和术后的SCL-90、SDS和S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三联手术术前均存在较严重的焦虑和抑郁情绪,心理干预可有效降低患者的抑郁和焦虑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综合护理干预方案对颈椎病术后患者颈椎功能及疼痛的影响。方法 手术治疗的79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综合护理组40例及常规护理组39例,均给予颈椎病治疗常规护理措施,综合护理组在常规护理措施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措施。使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干预前后颈部疼痛情况,使用田中靖久颈椎病症状量表20分法评价干预前后临床症改善情况,使用颈椎功能障碍指数量表法(NDI)评价干预前后颈椎功能改善情况;向患者发放调查问卷,统计患者对疾病知识掌握情况、治疗依从性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干预前2组VAS、田中靖久颈椎病症状量表20分法及ND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干预后2组患者VAS、NDI评分较干预前下降(P<0.05),田中靖久颈椎病症状量表20分法评分较干预前提高(P<0.05);综合护理组干预后VAS、NDI评分低于常规护理组(P<0.05),田中靖久颈椎病症状量表20分法评分则高于常规护理组(P<0.05)。综合护理组护理满意度、治疗依从性、疾病知识掌握情况均高于常规护理组(P<0.05)。结论 颈椎病术后实施综合护理干预...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护理干预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抑郁焦虑的心理影响。方法: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85例随机分成2组.实验组(n=43)进行护理干预;(n=42)不干预。两组干预前后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做检测并作比较。结果:实验组患者护理干预后SAS、SDS和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可以减轻患者心理压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综合护理干预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睡眠障碍的改善效果。方法选取60例住院治疗且在治疗期间合并睡眠障碍的老年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综合干预组及常规干预组各30例,住院治疗期间给予综合干预组患者综合护理干预,给予常规干预组患者常规护理干预,干预1周后使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价患者睡眠质量变化,使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患者心理状态。结果干预1周后,综合干预组患者PSQI各项评分及总分改善均优于常规干预组(P0.05),SAS、SDS评分低于常规干预组(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方案可提高老年糖尿病患者睡眠质量,缓解患者不良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社会支持与遵医行为的影响.方法 对10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发放社会支持评定量表、遵医行为量表,根据调查结果制定并实施护理干预,1个月后再次发放以上量表,比较实施护理干预措施前后其社会支持与遵医行为有无差异.结果 实施护理干预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社会支持与遵医行为与实施护理干预前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均<0.01).结论 对血液透析患者实施护理干预,能提高其社会支持和遵医行为,减轻患者心理压力,提高治疗效果,延长患者生存期,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白血病患儿家长的心理健康状态,针对出现的心理问题提出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提高家长的心理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并有效促进白血病患儿的治疗和康复。方法:应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对患儿家长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估,应用儿童社交焦虑量表(SASC)比较对家长进行心理干预前后患儿焦虑情绪的变化。结果:白血病患儿家长存在着多种心理障碍,抑郁、焦虑、人际关系等因子得分显著高于正常人群。结论:白血病患儿的父母心理健康水平较正常人群明显下降,通过心理干预、音乐疗法和松弛疗法,减轻了家长的心理障碍,使患儿的焦虑情绪下降,促进患儿疾病的康复,提高了家庭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心理干预对宫颈癌术后患者抑郁状况的影响.方法 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对100例宫颈癌术后患者抑郁情绪状态进行评定,并与国内常模比较.10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集中的一般心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集中干预的基础上给予针对性心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心理干预后的抑郁状况.结果 宫颈癌...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健康信念模式教育对颅内动脉瘤患者介入治疗情绪的影响。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系统的健康信念模式教育,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抑郁焦虑情绪的情况。结果健康信念模式教育实施前两组患者抑郁焦虑情绪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健康信念模式教育实施后,观察组患者抑郁焦虑情绪较对照组明显减轻,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健康信念模式教育能提高颅内动脉瘤患者对疾病的认识程度,减轻患者的抑郁焦虑情绪。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在显微镜下脊髓髓内肿瘤合并高血压患者手术中的配合及护理效果。方法将50例行显微手术治疗的脊髓髓内肿瘤合并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综合性的护理干预。干预后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对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程度进行评定及对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干预后两组的SDS和SAS评分明显低于干预前(P〈0.01),且以观察组降低更为明显(P〈0.01);干预后观察组对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92%vs 64.0%,χ2=5.77,P〈0.05)。结论实施有效的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缓解显微镜下脊髓髓内肿瘤合并高血压患者手术中焦虑抑郁的心理状态,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查职业暴露护士心理状态,研究其动态变化趋势,为管理者实施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用自评抑郁量表、自评焦虑量表对职业暴露护士101例于暴露后第1天、3天、7天、14天的心理状态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四次调查时间点职业暴露护士抑郁、焦虑水平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暴露后3天抑郁、焦虑水平最严重。结论:职业暴露护士于暴露后不同时段存在不同的心理状态,管理者应针对各时段不同的心理状态实施有针对性的干预,缓解职业暴露护士负性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黛力新联合心理行为干预治疗高血压合并焦虑抑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合并焦虑抑郁的高血压患者10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及常规组各50例,均给予常规控压治疗,干预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黛力新口服并联合心理行为干预,比较2组治疗前后24 h平均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及血压晨峰(MBPS)变化;使用焦虑、抑郁自评量表(SAS、SDS)评价患者治疗前后焦虑、抑郁状态变化;并对比治疗前后生活质量变化。结果干预后干预组24 h SBP、DBP及MBPS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且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常规组干预前后24 h SBP、DBP及MBP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SAS、SDS评分较干预前明显下降(P0.05),并低于同期常规组(P0.05);常规组干预前后SAS、SDS评分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干预组WHOQOL-BREF评分较干预前明显提高(P0.05),且高于同期常规组(P0.05);常规组干预前后WHOQOL-BREF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合并焦虑抑郁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配合黛力新联合心理行为干预,可提高降压效果、改善生活质量及焦虑抑郁状态,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个性化心理护理联合病友互助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焦虑与抑郁的影响。方法: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参与研究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60例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在接受一般心理护理的基础上接受个性化心理护理与病友互助,对照组患者接受一般心理护理,干预时间为2周,干预前后对2组患者施测焦虑自评量表(SAS)与抑郁自评量表(SDS)以评价干预效果。结果:所有被观察患者干预前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和抑郁,以中度焦虑和中度抑郁为主,其中重度焦虑和重度抑郁分别占26.67%、10%,中度焦虑和中度抑郁分别占65%、61.67%,轻度焦虑和轻度抑郁分别占8.33%、28.33%;2组患者干预后的焦虑分数与抑郁分数均显著低于干预前(P0.01);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焦虑分数与抑郁分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在干预完成后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个性化心理护理联合病友互助能有效缓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焦虑与抑郁状况,且效果要好于一般心理护理。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实施“护理-心理干预模式”对脑卒中后焦虑患者焦虑状态的影响.方法 选择住院脑卒中后焦虑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予常规脑卒中和抗焦虑治疗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护理-心理干预模式”进行干预,并干预后应用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进行评估.结果 治疗后干预组HAMA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结论 实施“护理-心理干预模式”能明显改善脑卒中后焦虑患者的焦虑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