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观察前列地尔联合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厄贝沙坦对糖尿病肾病患者的疗效。方法 94例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7例,对照组单用厄贝沙坦治疗,观察组同时给予前列地尔及厄贝沙坦治疗,对比两组的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的血肌酐(Scr)、肌酐清除率(Ccr)、尿素氮(BUN)及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均有明显改善(P〈0.05或0.01);观察组各指标改善更为明显(P〈0.05或0.01)。结论前列地尔和厄贝沙坦联合应用对糖尿病肾病的肾脏保护具有叠加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脉血康胶囊联合替米坦对糖尿病肾病的治疗效果。方法将84例糖尿病肾脏疾病患者随机分成2组,每组42例。在给予控制饮食及降糖药物控制血糖的同时,对照组给予替米坦治疗,观察组在给予替米沙坦的基础上加用脉血康胶囊,疗程3个月,比较2组患者的24h尿蛋白定量、尿微量白蛋白、血清肌酐,估测肾小球滤过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2组患者治疗后24h尿蛋白定量、尿微量白蛋白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治疗组治疗后24h尿蛋白定量、尿微量白蛋白、β2-微球蛋白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血肌酐、内生肌酐清除率治疗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脉血康胶囊联合替米沙坦治疗糖尿病肾病疗效显著,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新生儿窒息发病率较高,是引起新生儿死亡和儿童致残的重要原因之一,肾功能受损是新生儿窒息主要并发症之一,早期发现肾功能损害并及早干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旨在探讨新生儿窒息血清胱抑素-C(Cys-C)和尿微量白蛋白(UMA)变化对早期诊断肾功能损害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足月新生儿窒息100例,轻度窒息和重度窒息各50例,选择同期本院分娩的健康足月儿50例为对照组。三组新生儿均于出生24h内抽取空腹静脉血2~4mL,测定血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及血肌酐(SCr),乳胶增强散射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Cys-C;48h内采晨尿2mL,免疫比浊法测定UMA。结果窒息后患儿血清CysC和UMA均高于对照组,重度窒息组高于轻度窒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清Cys-C和UMA水平可作为新生儿窒息后肾功能损害的早期诊断指标,早期检测可减少新生儿窒息早期肾功能损害的漏诊率,提高患儿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生化指标对重度脑外伤早期肾功能损害的诊断价值。方法:定量检测重度脑外伤患者26例尿微量白蛋白(mALB)、屎肌酐(UCr),计算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mALB/UCr)比值,同时测定血清尿素氮(BUN)、血清肌酐(SCr),以健康正常人30例作为对照。结果:重度脑外伤患者mALB/UCr、BUN、SCr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mALB/UCr对重度脑外伤早期肾功能损害诊断的阳性率高于BUN和SCr。结论:mALB/UCr诊断重度脑外伤早期肾功能损害优于传统检测项目BUN、SCr,三者联合检测对于脑损伤程度分型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提供中老年食蟹猴的体重及尿液指标的参考值。[方法]选取100只10~20岁食蟹猴,雄性21只,雌性79只,测定体重和尿肌酐、24 h尿液量、尿微量白蛋白、24 h尿微量白蛋白和尿液微量白蛋白与肌酐比值等尿液指标,并进行性别间比较。[结果]雌雄动物体重有极显著差异(P<0.01);尿液指标中尿肌酐有显著差异(P<0.05),24 h尿液量、尿微量白蛋白、24 h尿微量白蛋白和尿液微量白蛋白与肌酐比值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该研究提供了中老年食蟹猴体重和尿液指标的参考值,为其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提供基础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前列地尔联合厄贝沙坦对糖尿病肾病患者蛋白尿的影响。方法:将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在医院内分泌科治疗的糖尿病肾病患者46例随机分为两组,两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使用厄贝沙坦治疗,观察组使用前列地尔联合厄贝沙坦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肾功能各项指标变化。结果:观察组临床有效率为95.6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91%(P0.05);观察组治疗后BUN、UAER、SCr、24hUpro、β_2-MG较对照组下降更为明显(P0.05)。结论:前列地尔联合厄贝沙坦对糖尿病肾病有显著疗效,能有效改善肾脏微循环,促进肾功能的修复,减少尿蛋白的排出。  相似文献   

7.
多种尿蛋白联合检测诊断早期糖尿病肾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联合检测多种尿蛋白对早期糖尿病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用RIA法检测57例糖尿病患者(分为3组:I组28例,为正常白蛋白尿组;Ⅱ组22例,为微量白蛋白尿组;Ⅲ组7例,为大量白蛋白尿组)的24h尿蛋白、免疫球蛋白,β2微球蛋白、血肌酐内生肌酐清除率,并进行比较研究。结果:微量白蛋白尿组尿白蛋白与免疫球蛋白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尿β2微球蛋白与正常组差异无显著(P〉0.05),微量白蛋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肾功能不同损害期的肾病患者血清胱抑素C (Cystatin C,Cys-C)水平及其与血肌酐、内生肌酐清除率的相关性,评价血清胱抑素C在评估肾小球滤过功能中的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测定133例肾病患者的血清胱抑素C水平,并与血肌酐、内生肌酐清除率作相关性分析.结果血清胱抑素C与血肌酐之间呈高度正相关(r=0.774,P<0.01),与内生肌酐清除率之间存在高度负相关(r=-0.823,P<0.01).在肾功能损害早期血清胱抑素C改变较血肌酐更敏感(P<0.01).结论血清胱抑素C在肾病患者肾功能不同损害期均能准确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尤其能敏感提示早期肾功能损害,可成为判断肾功能损害程度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检测慢性肾炎不同临床分期尿渗透压和尿生化指标的变化,评价尿渗透压和尿生化指标在慢性肾炎诊断中的应用意义.方法 选取200例慢性肾炎的患者作为实验组,60例健康体检者为正常对照组,其中实验组根据血清肌酐fCR)分为肾功能不全代偿期组、肾功能不全失代偿期组、肾功能衰竭期组、尿毒症组,测定各组的尿渗透压、尿α1微球蛋白(尿α1-M)、尿β2微球蛋白(尿β2-M)、尿蛋白肌酐比值(UP/CR)、尿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的含量.结果 正常对照组和慢性肾炎组之间的尿渗透压、尿α1-M、尿β2-M、UP/CR、UA/CR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各亚组的比较中,尿渗透压随着肾功能损伤的程度增加而降低,尿α1-M、尿β2-M、UP/CR、UA/CR均随着肾功能的损害程度加大而升高,但UP/CR、UA/CR在慢性肾炎晚期(尿毒症期)反而降低.正常对照组和肾功能代偿期组的尿渗透压、尿α1-M、UP/CR、UA/CR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尿β2-M、血清肌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尿渗透压、尿α1-M、UP/CR、UA/CR比尿β2-M、血清肌酐对慢性肾衰竭的早期诊断更有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高脂饮食诱导健康Wistar大鼠的脂质肾毒性损伤及其氧化应激水平的变化,探讨氧化应激机制在其中的作用。方法:健康Wistar雄性大鼠16只,随机分为普通饲料组与高脂饲料组。普通饲料含热能308.98kcal/100g,高脂饲料在普通饲料基础上,添加20%猪板油,10%白砂糖,0.1%胆盐(w/w),含热能475.67kcal/100g。于实验第14周测定24h尿微量白蛋白、血脂、血糖并取肾组织检测羰基化蛋白和丙二醛(MDA)含量,并对肾脏病理形态学改变进行分析。结果:在14周时,高脂饲料组大鼠24h尿微量白蛋白、血脂以及肾组织羰基化蛋白和MDA含量明显高于普通饲料组(均P<0.01);病理形态学分析显示有肾小球球囊扩张、肾小球基底膜增厚、肾小球外系膜基质增生及肾小球局灶性节段性硬化;但2组大鼠空腹血糖、体质量及血清肌酐水平与普通饲料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均P>0.05)。结论:高脂饮食诱导的高脂血症可导致健康大鼠的脂质肾毒性损伤,氧化应激很可能在其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雷公藤甲素对早期2型糖尿病(DM)模型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方法 SD大鼠高糖高脂饲料喂养摘除左侧肾脏并建立2型糖尿病模型,随机分为糖尿病模型(M)组(n=15)和雷公藤甲素治疗(T)组(雷公藤甲素200μg·kg-1·d-1,n=15);健康对照(N)组15只,仅摘除左侧肾脏。T组初始造模后血糖与M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后每周监测一次血糖、血清胱抑素-C、24h尿微量白蛋白和肾肥大指数(KM/BM)即肾脏质量与体质量比值。结果 4周时T组KM/BM低于M组(P0.05),M组KM/BM较N组明显升高(P0.01),T组KM/BM与N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组血清胱抑素-C低于M组(P0.01),M组血清胱抑素-C较N组明显升高(P0.01),T组血清胱抑素-C与N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组24h尿微量白蛋白低于M组(P0.05),M组24h尿微量白蛋白较N组明显升高(P0.01),T组24h尿微量白蛋白与N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组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免疫组化评分均值低于M组(P0.05),T、M组MCP-1免疫组化评分均值较N组明显升高(P0.01)。结论雷公藤甲素对早期2型糖尿病肾脏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减少肾组织巨噬细胞浸润、下调MCP-1等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黄芪注射液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10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5%葡萄糖溶液250mL+黄芪注射液40mL静脉滴注,每天1次,10~15d为1疗程,测定2组患者治疗前后肾功能(尿素氮、血肌酐)、血糖、血脂、24h尿蛋白定量及血浆白蛋白。结果治疗组24h尿蛋白排泄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降低较对照组显著(P0.05),血肌酐、尿素氮显著下降,血浆白蛋白升高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黄芪注射液治疗糖尿病肾病可以降低尿蛋白,改善肾功能,调节脂质代谢,保护肾脏功能,预防和控制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3.
葛根素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葛根素注射液对糖尿病肾病的疗效。方法 :将 5 6例 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 3 6例 ,对照组 2 0例 ,对照组以常规治疗方法治疗 ,治疗组在常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加用葛根素治疗。分别测定两组治疗前后的血液流变学的变化、尿微量白蛋白 (UAER)、血 β2 微球蛋白 ( β2 MG)、内生肌酐清除率 (CCr)、平均动脉血压 (MAP)及空腹血糖 (FBG)、餐后 2h血糖 ( 2hBG)、总胆固醇 (TC)、甘油三脂 (TG)、空腹胰岛素 (INS)等指标。结果 :葛根素治疗组能使血粘度改善 (P <0 .0 5 ) ;尿UAER、血 β2 MG、MAP等明显降低 (P <0 .0 1) ;而FBG、2hBG、TC、TG、INS均无明显变化 (P>0 .0 5 )。结论 :葛根素具有降低血液粘滞度 ,改善微循环 ,保护肾功能的作用 ,对糖尿病肾病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硝苯地平缓释片联合厄贝沙坦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6例高血压合并2型DM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3例.在常规控制血糖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加服厄贝沙坦,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硝苯地平缓释片,连续治疗8周为1疗程,疗程结束后观察其疗效.结果 治疗8周后,两组空腹血糖均较治疗前有所...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厄贝沙坦联合比索洛尔治疗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纤颤患者的效果。方法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纤颤患者68例,经药物或电复律后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对照组给予比索洛尔治疗,每次5mg,每天1次;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厄贝沙坦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12个月。比较两组的房颤复发率和治疗后第6、12个月左心房内径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房颤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26.5% vs 52.9%,P<0.05)。治疗后第6个月,两组间左心房内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4.5±4.6)mmvs(45.4±4.4)mm,P>0.05];治疗后第12个月,观察组左心房内径明显短于对照组[(38.7±4.8)mmvs(44.6±4.5)mm,P<0.01]。结论厄贝沙坦联合比索洛尔治疗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纤颤患者可改善心房重构,降低房颤复发。  相似文献   

16.
前列腺素E1+充氧疗法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搪塞前列腺素E1(PGE1)_充氧)O2)闻法对糖尿病肾病(DN)的治疗作用。方法:146例DN患者分为4组:PGE1+O2组56例,对照组「PGE1、SVATE(蝮蛇抗栓酶)+O2、SVATE组」各30例,分别予不同方案治疗并比较其疗效;同时检测患者治疗前后尿素氮(BUN)、血肌酐、内生肌酐清除率、尿白蛋白、尿视黄醇结合蛋白及空腹血糖(FBG)的变化情况。结果;PGE1+O2组总有效率为9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初步探讨噻氯匹定对肾病综合征高凝状态的作用。方法:67例肾病综合征患者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33例采用噻氯匹定加强的松治疗,对照组34例单用强的松治疗,观察2组尿蛋白、血白蛋白、血肌酐、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极低密度脂蛋白、尿纤维蛋白降解产物、血小板最大聚集率等指标变化。结果:治疗组血清白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极低密度脂蛋白、尿纤维蛋白降解产物、血小板最大聚集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疗效。方法 76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予西医常规治疗方法,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中药治疗,治疗3个月后观察24 h尿蛋白定量、尿红细胞数、血肌酐、血尿素氮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2.1%,明显高于对照组65.8%(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及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24 h尿蛋白定量、尿红细胞数有明显降低(P<0.01);肌酐有明显降低(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清β2-微球蛋白、尿微量白蛋白、血清胱抑素C在高血压病早期肾损害诊断的意义。方法:选择医院门诊和住院部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之间收治的高血压病早期肾损害患者100例为观察对象,所有观察对象均经病理检查得以确诊,同时,选择健康体检者100例为正常对照组,两组观察对象均静免疫浊法进行血清β2-微球蛋白、尿微量白蛋白、血清胱抑素等指标检测,回顾分析两组观察对象的临床检查结果。结果:高血压早期肾损害100例观察对象的Cysc、β2-MG和UmAlB等指标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高血压早期肾损害患者血清β2-微球蛋白、尿微量白蛋白、血清胱抑素C等指标检查结果的Youden指数为0.85,临床诊断符合率为91%,假阴性率为1.1%,假阳性率为14.17%,特异性为86.3%,灵敏度为98.9%。结论:血清β2-微球蛋白、尿微量白蛋白、血清胱抑素C等均为较为可靠且准确的高血压病早期肾损害临床诊断依据,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以血、尿β_2-微球蛋白(β_2MG)及尿微量白蛋白(M-ALb)为检测指标,联合动态血压监测(ABPM),探讨其对预测高血压有早期肾损害的意义。方法:60例高血压患者分为2组,30例正常人为对照,行24h动态血压监测,并检测其血、尿β_2-MG及尿M-Alb。结果:血β_2-MG及尿M-Alb与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的水平及压力负荷显著相关(P0.01),尿β_2-MG只与DBP的水平及负荷相关(P0.05);肾脏早期损害组的SBP、DBP水平及压力负荷明显高于无肾脏早期损害组(P0.05)。结论:血、尿β_2-MG、尿M-Alb联合ABPM对预测高血压病早期肾损害简便易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