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聂督  丁玉川 《现代农业科技》2011,(6):293-294,297
采用土壤盆栽试验方法,研究不同镁肥对不同土壤大豆(Glycine max(L.)Merrill)生长发育和养分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硫酸镁和氧化镁肥对大豆植株地上部生长和养分吸收具有明显的影响,但对根系的影响相对较小。2种镁肥在不同土壤类型上的效果表现各异,在褐土和褐土性土上施用硫酸镁肥对植株地上部生长和养分吸收影响明显,而氧化镁肥在石灰性褐土上施用效果显著。研究结果表明,在合理施用氮、磷、钾肥基础上,在褐土和褐土性土上施用适量的硫酸镁或在石灰性褐土上施用适量的氧化镁对大豆植株生长和养分吸收都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大豆生育后期根外喷肥增产效果显著,与大豆吸肥特点及土壤供肥规律有关。大豆根系吸肥随植株生长发育向土壤深层推移,即大豆生育前期主要吸收土壤上层的养分,生育后期主要吸收耕层以下土壤中的养分。据测试,大豆根系对10厘米深养分吸收占总量的百分率为:  相似文献   

3.
<正>近年来,随着农业结构调整和一些高产大豆新品种的育成,人们重新对种植大豆产生了爱好。但是,由于很多农民没有把握大豆的生养特点、需肥规律和施肥技术,错误地以为大豆自身有固氮作用,不需再施肥,因而种植大豆治理粗放,广种薄收,导致产量很低。现笔者根据生产实际将大豆如何科学施肥,夺取大豆丰收技术要点总结如下。一、大豆的需肥特点1、大豆自身有固氮作用。大豆生长发育所需肥料由根瘤菌供给和从土壤中吸收。  相似文献   

4.
大豆生育后期的养分由根系从耕层以下土壤中吸收,而耕层以下土壤中养分转化释放能力远低于耕层,这就导致大豆需肥高峰期对养分的需求与土壤供肥能力之间存在不协调性。针对以上问题在大豆初花期采用全方位二次追肥技术进行试验,结果表明大豆生育后期根外施肥增产效果明显,这可能与大豆吸肥特性及土壤供肥规律有关。  相似文献   

5.
津津 《农家致富》2009,(22):25-25
一、需肥规律 大豆是需肥较多的作物。每生产100公斤大豆籽实及其相应的茎、叶、荚壳等,需要吸收氮5.3~7.2公斤、五氧化二磷1.0~1.8公斤、氧化钾1.3~4.0公斤。大豆吸收的氮、磷、钾比稻、麦要多得多。  相似文献   

6.
在大豆生长中后期,根系吸肥随着植株生长发育向土壤深层推移,即大豆生育前期主要吸收土壤上层的养分,生育后期主要吸收耕层以下的养分,而耕层以下土壤中养分转化释放能力远低于耕层以上,从而导致大豆在生育中后期的需肥高峰期与土壤供肥能力之间存在不协调性,并且大豆根系尤其侧根主要集中在土壤表层中,到生育中后期易出现营养不足而早衰,影响大豆的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7.
津津 《当代农业》2009,(22):25-25
一、需肥规律 大豆是需肥较多的作物。每生产100公斤大豆籽实及其相应的茎、叶、荚壳等,需要吸收氮5.3~7.2公斤、五氧化二磷1.0~1.8公斤、氧化钾1.3~4.0公斤。大豆吸收的氮、磷、钾比稻、麦要多得多。  相似文献   

8.
在大豆生长中后期,根系吸肥随着植株生长发育向土壤深层推移,即大豆生育前期主要吸收土壤上层的养分,生育后期主要吸收耕层以下的养分,而耕层以下土壤中养分转化释放能力远低于耕层以上,从而导致大豆在生育中后期的需肥高峰期与土壤供肥能力之间存在不协调性,并且大豆根系尤其侧根主要集中在土壤表层中,到生育中后期易出现营养不足而早衰,影响大豆的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9.
一、大豆根、茎、叶的形成大豆根是直根系,能从土壤中吸收较深层次的养分和水分,因此,有些农户错误认为,大豆比较耐旱,遇到干旱时不能及时采取一些补救措施,比如,及时进行铲地、耥地,来缓解干旱对大豆生长的负面影响。也有些农户认为,大豆的种肥可以进行一次性深施,提高肥  相似文献   

10.
《山东农业科学》2019,(7):60-66
现代农业中人工合成物质的大量使用,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我国有机肥资源丰富,充分利用有机肥是缓解当前环境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本试验以脱毒苍山蒜为材料,在长期有机肥养地的基础上以不施肥为对照,研究了不同有机肥(腐熟牛粪、腐熟兔粪、大豆发酵肥)处理对土壤养分、大蒜氮素吸收及产量等的影响。结果表明,腐熟牛粪处理对0~20 cm土层土壤有机碳、全氮、全磷、全钾含量改善作用更好,大豆发酵肥对20~40 cm土层改善作用较好。土壤碳通量表现为腐熟牛粪处理最高,表明土壤微生物最活跃。大豆发酵肥处理下大蒜植株体内的氮素积累量最高。4种处理对大蒜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差异不显著,CK(不施肥)表现仍较好,说明长期施用有机肥具有养地的重要功能。本研究结果可为生态农业发展提供有机肥效方面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长期施用含氯化肥对土壤养分和花生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微区定位试验的方法,研究了长期施用含氯化肥对土壤养分和花生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长期施用含氯化肥0~40cm土层的土壤24年累积氯残留率平均为5.86%,土壤中含氯量平均为77.55kg.hm-2,土壤pH值降低幅度为1.7%~16%,土壤有机质增加了1.1%~2.7%,全氮增加了1.1%~2.7%,全磷增加了2.1%~13.0%,全钾增加0.2%~2.5%,碱解氮增加30.5%~92.3%,速效磷增加了100%~203%,速效钾增加了23.6%~46.2%。施用含氯化肥对花生有增加产量的作用,增产幅度为37.60%~92.07%。  相似文献   

12.
运用已持续26年的湖南祁阳红壤站长期肥料试验的水稻植株样品研究长期施用含氯化肥对水稻的养分吸收和水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长期施用含氯化肥已显著减少水稻吸收P、Ca、Mn、Cu、Si,并抑制Cu、Zn、Si和P向籽粒运输,导致水稻结实率降低,倒伏率提高。  相似文献   

13.
The influence of long-term fertilization on plant development and soil properties was investigated. Soil samples were taken from a long-term field experiment which was conducted for 5 years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three treatments: control (non-fertilization), conventional (mineral fertilizers—NPK), and alternative (organic fertilizers—farmyard manure). The highest values of plant yield and soil properties were found in the alternative fertilization system after the thirty year of its utilization. Conventional fertilization showed positive effects until the second year of its utilization where enhanced soil fertility (total nitrogen and available phosphorous content) and plant development (plant yield, plant dry biomass, plant phosphorous concentration, and plant nitrogen concentration). After the thirty year the conventional fertilization system showed lower values for these studied variables compared to alternative fertilization system. Our findings suggest that inputs of organic matter source can change positively the wheat growth and soil fertility, and these results highlight the importance of considering the long-term effect of mineral and organic fertilizers on these variables.  相似文献   

14.
长期定位施肥对夏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持续进行了28年的长期定位试验为基础,研究了不同施肥条件对夏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对夏玉米不同时期生长发育指标影响明显,夏玉米高有机肥、高氮肥配施处理灌浆期平均株高、开花期茎粗、单株叶面积最高。  相似文献   

15.
The efficiency of new peat-humus fertilizers made by an original technology is studied on typical arable soils in the Far East region. A substantial increase in the yield of main vegetable and field crops is shown. A higher assimilation of mineral fertilizers added to the composition of the new fertilizers and, as a consequence, their higher ecologicity and economy are noted in all experiments.  相似文献   

16.
为促进含氯肥料的生产和使用,1987年在沈阳东陵粘壤质(?)壤上进行了氯对大豆营养生理及产量品质影响的研究。有关氯与大豆氮素营养的关系问题是试验的主要内容。盆(?)试验结果表明,土壤中高浓度氯(>500ppm)明显抑制根系对NO_3~-的吸收,不利于大豆体内氮素同化,降低蛋白质的合成速度及根瘤固氮活性,且明显降低大豆籽粒产量。而低量氯(>100ppm)对大豆根系的养分吸收、体内氮素代谢影响不大,有时还有促进作用,对大豆籽粒产量形成无不良影响。试验得出在大豆上施用含氯肥料,对氯适宜浓度应在100ppm以内。  相似文献   

17.
为解决实际生产中常规谷和杂交谷生育后期叶片早衰的现象,从植物生长调节剂和叶面肥入手,选用本所自育品种‘晋谷21号’和杂交种品系‘4A/H51’,通过测定喷施8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和3种叶面肥及清水对照后的叶绿素浓度值、光合速率及主要农艺性状等,研究不同药剂对不同品种的生理指标和农艺性状的影响变化。结果显示:喷施海绿素、植物动力2013和根旺三种药剂生育后期都能有效提高叶片的叶绿素含量、提高叶片的光合速率,同化物的运输和分配得到有效调节,根据和对照比较的增长幅度可以看出在对杂交种上的作用效果要优于常规品种,起到了有效防治早衰的作用。农艺性状方面,海绿素能使顶叶宽明显比对照宽、根旺、植物动力2013等能增粗鞘茎粗、植物动力2013等能降低株高等等,这些都符合当前谷子生产研究的方向。可见,植物生长调节剂和叶面肥的选择利用可以解决谷子生产上遇到的早衰问题,特别是对现在大面积推广的杂交谷子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8.
19.
为优化陇薯7号生产栽培技术,采用二次通用旋转设计,研究了陇薯7号产量与栽培密度、施氮量及施磷量的定量关系,建立了以陇薯7号产量为目标函数的数学模型,解析了各因子对产量的主效应及互作效应。结果表明:建立的回归模型达显著水平,且拟合性较好。各栽培因子对陇薯7号产量的影响为:栽培密度>氮>磷,各因子间交互作用较大。经模拟寻优,确定了陇薯7号在甘肃中部半干旱地区产量各栽培因子优化组合方案:栽培密度为43 980~47 190株.hm-2,施氮量122.85~163.65kg.hm-2,施磷量102.00~138.90kg.hm-2。  相似文献   

20.
不同品种硫肥对苋菜镉累积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选择适宜种类的硫肥来辅助苋菜修复土壤Cd污染,采用盆栽试验,以苋菜(Amaranshus mangostanus L.)为供试作物,在两种酸性土壤(黄棕壤、赤红壤)上施用硫磺、硫酸钙、硫酸铵三种不同硫肥,探究不同特性硫肥对酸性土壤上苋菜生长及其对硫和Cd的吸收以及累积的影响。结果显示,两种酸性土壤中施用硫肥均促进了苋菜植株对硫的吸收,且减轻了Cd对植株的毒害作用,苋菜的生物量显著提高。此外,三种不同特性硫肥施入两种Cd污染的土壤,苋菜地上和地下部Cd含量均显著增加。两种酸性土壤施用不同硫肥后,苋菜硫和Cd累积量增加,其中以施加硫酸铵效果最佳;黄棕壤和赤红壤中苋菜地上部Cd累积量分别比对照高1.45倍和2.39倍;施加硫磺后苋菜根部Cd累积量最少。硫酸铵作为含氮硫肥在黄棕壤和赤红壤上施用,可有效辅助苋菜修复土壤Cd污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