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养蚕大棚桑园养鸡提高蚕桑综合效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蚕桑生产具有极强的季节性,每年4月中旬~10月中旬为生产期,其余半年的时间养蚕设施及桑园均为闲置期.在养蚕之余再利用桑园、大棚进行综合经营,可大幅度提高养蚕大棚及桑园利用率.嵊州市三界镇养蚕大户吴石炯开发桑园养鸡,实现了桑园与养蚕大棚、人力资源的综合利用,达到以桑促副、以副增收的综合效果.  相似文献   

2.
桑园养鸡是蚕桑资源综合利用的重要内容,全国主要蚕区都有相关的报道。但对于桑园养鸡的发展前景、发展意义和发展方式、技术要点,各地认识不同,影响了相应的工作进展。1发展桑园养鸡的作用1.1充分利用桑园空间,增加蚕农收入我国桑园面积维持在79.2万hm2以上(2010年),主要为养蚕提供饲料原料桑叶。但蚕桑  相似文献   

3.
谢中伦  干群 《四川蚕业》2007,35(4):52-52,58
金堂属成都平原边缘丘陵县,也是四川省优质蚕茧基地县之一,现有桑园近4万亩,金堂蚕业历经茧丝绸市场几起几落,在稳定中有所发展。近年来,随着其它农副产品和劳动力价值大幅度攀升,单一的栽桑养蚕模式已难以有效提高桑园比较效益以维系蚕业生产的稳定。金堂县2007年起通过探索发展桑园养鸡,桑禽互补,实现蚕桑产业增长方式的转变,现已出栏桑园土鸡10万余只,存栏20余万只,比照单一的栽桑养蚕模式,亩桑收入实现了翻番,达到5600元/亩。1开发模式主要做法分两种:一是引进家禽养殖龙头企业(如成都金福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承包桑园,直接养鸡并对口链接…  相似文献   

4.
桑园养鸡效益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兴化市周奋乡谭堡村蚕户董永明,1984年开始,在桑园边空地搭起鸡舍4间,用聚乙烯网作鸡栏将桑园四周栏好,利用桑园养鸡,蚕桑综合效益显著提高,为长期、稳定地发展蚕桑生产走出了一条新路子。一、桑园养鸡的经济效益董永明全家3口人、两个劳力,承包桑园1.7亩(因建鸡舍、蚕室和种蔬菜,实有桑园1.5亩),粮田2亩。1987年养蚕6张,  相似文献   

5.
利用养蚕大棚每期养蚕结束后的间隔期饲养肉鸡,实行蚕与肉鸡套养,每年除养蚕的正常收入外,每平方米大棚还可增加养鸡收入120元左右。  相似文献   

6.
利用蚕室每期养蚕结束后的间隔期饲养肉鸡,实行蚕与肉鸡套养,每年除养蚕的正常收入外,每平方米蚕室还可增加养鸡纯收入180元左右。一般40平方米的蚕室每年共可多获得养鸡收入7500元左右。蚕与肉鸡套养的具体做法是:  相似文献   

7.
在粤北地区,晚秋蚕的饲养一般都不被人们所重视,甚至认为“得不偿失”就乳源县的情况来说,1986年以前,9月20日后出库,发种量即急剧下降,9月30日出库饲养量亩平达不到0.1张,至11月上旬,养蚕即全面结束。(以乳源的气候情况,我们把饲养时间要跨入11月,即9月30日出库起发的蚕种称为“晚秋蚕”)晚秋蚕产量只占全年总产量的1.55%左右。从1986年起,我们开始对秋季桑园管理和  相似文献   

8.
《四川蚕业》2009,37(1):32-32
利用养蚕大棚每期养蚕结束后的间隔期饲养肉鸡,实行蚕与肉鸡套养,每年除养蚕的正常收入外,每平方米大棚还可增加养鸡收入120元左右。  相似文献   

9.
晚秋养蚕结束后至来年5月中旬春蚕养殖开始,蚕农可利用闲置的蚕室、蚕棚养3-4批肉用仔鸡。在生产上应注意以下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0.
秋季桑园的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锡潮  程嘉翎 《中国蚕业》2009,30(3):106-107
1 秋季桑树的生长发育 在春蚕壮蚕期伐条收获后生长的新梢,至晚秋期再进行收获的桑园,称为春秋兼用桑园。我国农村大多数桑园是多次养蚕,都应属春秋兼用桑园。春期桑树生长发育后,在壮蚕期进行夏伐收获,树干失去了枝叶。在伐条后10d左右,桑树的潜伏芽利用贮藏的激素和营养物质开始发芽生长。从叶片展开到最大叶面积约需15~20d。7月下旬至8月下旬,  相似文献   

11.
牧业新举措——桑园养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近几年来,随着种桑养蚕业的现代大生产的发展,其配套的砖瓦结构或钢架塑料大棚式的育蚕室和其他的辅助生产生活用房等设施也大量增加。可是养蚕1年只有春(5月1日-28日)、秋(9月1日-26日)两季,桑园及其辅助设施利用率不高。若在非养蚕季节利用育蚕室养鸡,在桑园中放养,就能充分发挥桑园的生产潜能,额外增加养殖收入。为此,我市在桑园养鸡方面做了一些探讨与推广,现将这方面的经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2.
云南桑园间套种技术及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桑树是落叶树种,一年中采叶养蚕的季节不长,晚秋蚕10月下旬采叶结束,翌年清明前后萌发春芽,抽生新枝,从当年10月到翌年3月是桑园的冬闲期。利用桑园越冬阶段通风透光条件较好的有利条件,在桑园内开展间套种,可改变桑园单产模式,是提高桑园综合经济效益的有效措施。桑树行间套  相似文献   

13.
《四川蚕业》2020,(1):11-11,14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陈义安副研究员:高标准桑园建设进程中,合理计划养蚕大棚位置和规模有利于降低养蚕成本、防止病虫害集中暴发。建议以30-50亩桑园(2.0-3.33hm2)规划一个养蚕大棚,批养蚕规模控制在20-30张。  相似文献   

14.
刘金凤  柳芹 《蚕学通讯》2021,41(1):50-52
省力高效、轻简化、集约化是现代养蚕业的发展方向,其中大棚养蚕就是一条有效的途径[1 ].相对室内养蚕来说,在旷野桑园地头建棚饲养原蚕受外界气候条件影响很大.为了使原蚕饲养取得好成绩,需要把握好棚内的小气候的变化规律,给蚕儿的生长发育营造一个相对稳定的气候环境.  相似文献   

15.
祁正浪 《北方蚕业》2003,24(2):43-43
滨海县是经济欠发达地区,栽桑养蚕有着悠久的历史.近几年,随着蚕桑生产技术不断更新、创新,塑料大棚条桑饲育大蚕已逐步展开,是养蚕中省工、降本、增效的重大举措.一般每2000~3340m2桑园搭建一个大棚,晚秋蚕10月下旬出棚售茧,还有6个月左右时间闲着,也是养蚕专业户劳动力闲置时期.如果拆除,来年再搭费工费时,而且材料不便保管,损耗较大.利用蚕前、蚕后的空闲时间套种反季节蔬菜,增加土地使用率和产出率,可以收到很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6.
蒙自市冷泉镇蚕桑产业在退耕还林、农业开发项目及相关政策的支持下,从2002年到2008年共发展桑园1 460 hm~2,但2010年因农民弃蚕毁桑又锐减至333 hm~2,2018年仅维持在133 hm~2。为了更好地促进当地蚕桑产业的发展,分析了冷泉镇蚕桑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弃蚕毁桑现象严重,桑园面积锐减;桑园规划布局不合理,桑叶产量低质量差;气候环境适宜,桑树病害多;桑园管理粗放,养蚕比较效益低;养蚕劳动力老龄化,蚕桑产业持续发展的后劲不足;省力化养蚕推广不足,规模效益难以提高。提出了发展冷泉镇蚕桑产业的建议:统一思想,提高对蚕桑产业的认识;因地制宜合理布局,选择适宜的桑、蚕品种;加强蚕业技术培训,做好小蚕共育工作;加强桑园管理,提高单位面积桑园收入;改进饲养方式,推广省力化养蚕模式;强化扶持力度,提高蚕桑产业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7.
通过调整养蚕布局,全年饲养6期蚕,使桑园单位面积饲养蚕种增加20%以上,提高桑园、蚕室、蚕具利用率,增加单位产值,促进了蚕农增收,稳定蚕桑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18.
我们广东省丝绸公司蚕桑考察组于1992年9月23日至10月8日先后到印度、泰国和香港考察蚕桑生产及丝绸市场情况。在印度访问了萨氏贸易公司、卡纳塔克邦蚕业发展研究中心和一些主要蚕区,在泰国访问了许明发有限公司、泰国丝绸协会、泰丝公司和蚕桑主产区呵叻府,在香港访问了粤海丝绸有限公司。现将主要情况介绍如下: 一、印度,泰国蚕桑生产概况 1.种桑养蚕情况印度现有桑地面积28万公顷,其中水田桑园19万公顷,早地桑园9万公顷。在全国20个邦中,有15个邦种桑养蚕。主要蚕区分布于南方,一般位于北纬10~20°地带,届热带季风气候,适于全年多次养蚕。目前全国约有5万个乡、村,550万人从事  相似文献   

19.
冬季桑园间种套种其他作物,安排得当可以提高桑园的经济效益。最近我们调查了容县容城镇东光下壤村蚕农,他们利用桑园冬伐前后至来年养蚕前这一段时间来间种套种冬季经济作物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现把调查情况介绍如下: 东光下壤村是一个老蚕区,桑园面秘4.5公顷,养蚕户数65户,地处容城镇的边缘,近年来78%以上的蚕户充分利用村近城镇的优势,开发利用冬季桑园土地,利用晚秋落叶后到春节前后的一段时间,间种套种冬菜,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增加了桑园的经济效益。同时,桑园的桑叶产量质量均有所提高,饲养成绩比不套种的好。  相似文献   

20.
嘉兴市秀洲区是全省的重点蚕区,蚕桑生产历来是蚕农的经济重要来源之一.目前秀洲区拥有一批养蚕大户,每户饲养春蚕种达5~9张,全年饲养蚕种达13~20张.由于养蚕数量大,出现了养蚕房屋不足的问题,特别是缺少大蚕期的饲养场所.针对这个问题,笔者和蚕农一起,通过实地调查研究、自行设计,主要利用农户房前庭院内的水泥场地、围墙等建成一座可拆卸的庭院式简易蚕棚.通过使用,蚕农都认为该蚕棚不但成本低,适宜大蚕饲养,并能取得蚕茧高产优质,很实用.下面就把庭院式简易蚕棚的建造与应用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