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殖激素在奶牛繁殖中的应用刘文国(黑龙江牡丹江市畜牧局157009)直接作用于生殖活动,并以调节生殖过程为主要生理功能的激素称为生殖激素。它可直接调节母畜的发情、排卵、生殖细胞在生殖道内的运行、胚胎附植、怀孕、分娩、泌乳,以及公畜精子的生成、副性腺分...  相似文献   

2.
正确使用生殖激素提高奶牛繁殖效率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正确使用生殖激素提高奶牛繁殖效率○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北京100094)张忠诚朱士恩1主要生殖激素的来源及生理功能直接作用于生殖活动,并以调节生殖过程为主要生理功能的激素叫“生殖激素”。生殖激素的种类很多,按产生部位和调节的关系,分为5类:神经...  相似文献   

3.
生殖激素与奶牛生殖机能关系密切,奶牛所有的生殖活动都离不开生殖激素的调节,它能保证母牛生殖器官正常发育,卵子生成/成熟与排出,妊娠,分娩与泌乳。规模化奶牛场为了更好地提高奶牛的繁殖性能、排除奶牛繁殖障碍,均会广泛地运用生殖激素。笔者介绍了奶牛场所用生殖激素的种类及其在生产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在奶牛生产中常用的生殖激素有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促卵泡素(FSH)、促黄体素(LH)、促乳素(PRL)、催产素(OXT)、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PMSG)、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雌激素(E)、孕激素(P)、前列腺素(PG)等。其直接作用于生于生殖活动,并以调节生殖过程为主要生理功能。对奶牛的性器官、性细胞、性行为等的发生、发育以及发情、排卵、妊娠、分娩和泌乳等生殖活动有极为重要的调节作用。在奶牛生产中,生殖激素及其类似物的药物制剂主要应用于繁殖障碍疾病的治疗以及诱导发情、同期发情、超数排卵、提高受胎率等繁殖技术。  相似文献   

5.
浅谈生殖激素在奶牛繁殖中的应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畜牧局(157009)刘文国生殖激素可直接调节母畜的发情、排卵、生殖细胞在生殖道内的运行、胚胎附植、怀孕、分娩、泌乳,以及公畜精子的生成、副性腺分泌等功能。1生殖激素的分类及其作用1.1释放激素1.促性...  相似文献   

6.
在奶牛饲养过程中,繁殖性能是决定奶牛能否发挥其最大生产性能的首要因素。在繁育过程中,经常遇到奶牛不能正常发情,甚至不能受孕等繁殖障碍。引起奶牛繁殖障碍的原因很多,常见的因素有奶牛生殖道疾病、内分泌紊乱等。1激素紊乱性疾病由于饲养管理不当,生殖道炎症、应激等使生殖系统功能异常、体内激素分泌紊乱而使母牛的生殖机能受到破坏,...  相似文献   

7.
<正>母猪的正常繁殖对猪群的扩繁非常关键,生殖激素对母猪发情周期的影响非常大,可以直接调节母猪的生殖活动,因此需要根据母猪的实际情况,进行必要的激素调节。母猪的生殖过程十分复杂繁琐,期间包括卵子的产生、卵泡的形成、卵子的排出以及母猪发情等多个方面,如此进行周期循环。而这些生殖现象均与母猪体内的生殖激素存在紧密的联系,它可以有效调节母猪的生殖活动,影响其生理机能。1生殖激素种类与作用  相似文献   

8.
动物的繁殖活动是一个复杂的生殖激素调节的过程。雌性动物产生卵子,卯胞发育、成熟和排卯以及整个生殖周期中发情表现、受精、妊娠、分娩和泌乳等一系列繁殖行为和繁殖器官、组织的相关变化,都受到众多生殖激素的调控。这里我们主要介绍与母猪繁殖密切相关的生殖激素及其在整个繁殖周期中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9.
<正>动物的繁殖活动是一个复杂的生殖激素调节的过程。雌性动物产生卵子,卵胞发育、成熟和排卵以及整个生殖周期中发情表现、受精、妊娠、分娩和泌乳等一系列繁殖行为和繁殖器官、组织的相关变化,都受到众多生殖激素的调控。这里我们主要介绍与母猪繁殖密切相关的生殖激素及其在整个繁殖周期中的变化规律。1生殖激素的类别和主要功能根据激素合成和释放位置的不同,可将生殖激素划分为以下四大类:1)来自于下丘脑的释  相似文献   

10.
奶牛由于饲养管理、产奶消耗、操作不当等原因易患繁殖障碍性疾病,这些疾病多与奶牛生殖系统内分泌机能障碍相关,因此正确应用生殖激素类药物对奶牛的生殖内分泌疾病进行控制,能提高奶牛的繁殖性能,促进奶牛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激素(荷尔蒙,hormone)是一种高效选择性的生物调节物质,由内分泌细胞和某些神经分泌细胞合成,释放到血液或淋巴液,通过体液循环传送到特定的靶器官,引起特异的生物化学反应。我们把与生殖过程有密切关系的激素称为生殖激素或性激素。生殖激素调节公、母猪繁殖的整个过程。当生殖激素分泌不足或过多时,猪生殖系统的功能将发生紊乱,引发产科疾病或繁殖障碍,此时就需要用药物治疗和调节。目前,由于在临床上滥用性激素的现象较为普遍,导致养猪生产中出现了一系列繁殖障碍的问题。现将几种常用的促性腺激素的药理、用途及正确使用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随着奶牛产奶量的逐年提高,奶牛自身的营养越来越不能满足奶牛的需要,奶牛的繁殖障碍也越来越严重,奶牛不发情、发情不明显、发情无规律、受胎率越来越低,美国在20年内受胎率每年下降0.45%,英国目前受胎率每年下降1%。对这些问题解决,除满足奶牛的营养外,生殖激素的合理运用具有重要作用。本文按生殖激素的来源分别介绍在生产中常用的生殖激素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3.
在畜牧业生产中,家畜的繁殖是最重要的环节之一,而家畜的整个繁殖过程都由生殖激素进行调节,搞清楚家畜生殖激素的调节机理及其关系,是正确应用生殖激素来提高家畜繁殖率、治疗家畜繁殖疾病必具的知识和技能。与家畜生殖活动关系密切的生殖激素及次发性生殖激素多达十多种,它们有的生理功能相互拮抗,有的相互协同,关系十分复杂,长篇大论的文字叙述很难用于指导生产实践。如能用一个通俗易懂、简单明白的方法表达它们之间的复杂关系,结合对单个生殖激素的生理功能的了解,这对指导生产实践一定具有很大的作用。笔者通过多年的总结和探索,绘制…  相似文献   

14.
繁殖障碍是制约奶牛正常繁育的重要因素。正确诊断奶牛所患疾病、合理有效地使用生殖激素是解决繁殖障碍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5.
随着对奶牛生产水平要求的提高,外源性生殖激素被广泛应用到治疗奶牛繁殖障碍方面的疾病中。在牧场实际操作中,如何使用好生殖激素,做到不乱用、不滥用,显得尤为重要。本文详细介绍了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in,HCG)在奶牛繁殖中的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6.
常用生殖激素的功能及其在奶牛生产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奶牛产业的迅速发展,奶牛的单产量也有了不断提高,因此奶牛的繁殖障碍也越来越严重,例如奶牛不发情、发情不明显、发情无规律、受胎率低。针对这些问题,除满足奶牛的正常营养外,正确合理运用生殖激素还非常重要。笔者根据多年从事奶牛生产的实践经验,将生殖激素的功能及在奶牛生产的应用介绍  相似文献   

17.
牛奶孕酮酶联免疫测定技术及其在奶牛繁殖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一) 引言孕酮是由卵巢上黄体分泌的类固醇激素。它参予母畜生殖内分泌机能的调节活动,故检测体液中的孕酮水平可以监测母畜的生殖生理状态。在生理或病理情况下,奶牛乳汁中的孕酮含量都显著高于血液中的含量。又因采集奶样比较方便,在奶牛繁殖中常根据奶样中的孕酮含量来监测母牛生殖生理状态。目前直接测定奶样中孕酮含量的方法有放射免疫技术(RIA)和酶免疫(EIA)技术两种。由于RIA要求严格的放射防护和较昂贵的仪器设备,在生产上推广  相似文献   

18.
母牛常用生殖激素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随着产奶水平的不断提高,在一些高产奶牛群中,因生殖激素失调而引起的繁殖障碍亦有所增多。在临床治疗内分泌紊乱的不孕母牛过程中,由于缺乏对生殖激素的全面了解,而使用不当,不能取得预期效果,甚至出现一些不良反应。现将本场近年来母牛常用生殖激素的临床使用方法简介如下。1母牛常用的生殖激素种类1.1来自下丘脑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其主要功能为:促进和调节脑垂体前叶的分泌和释放促黄体素(LH)、促卵泡素(FSH)。临床用药以LRH-A3(促排Ⅲ)为多。1.2来自垂体前叶的促性腺激素主要有两种:一是促进卵泡发育和成熟的促卵泡素(…  相似文献   

19.
奶牛循环系统中高浓度前列腺素F_(2α)(PGF_(2α))是导致早期胚胎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而早期胚胎死亡又是影响奶牛繁殖力降低的主要因素。最近,牛胚胎中PGF_(2α)受体的发现和定位及PGF_(2α)受体抑制剂降低PGF_(2α)对胚胎发育抑制作用等。研究结果表明,PGF_(2α)受体抑制剂在奶牛繁殖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Ghrelin作用在奶牛生殖过程的机理尚不完全清楚,但青年奶牛生殖器官、卵母细胞和早期胚胎中均能检测到Ghrelin、GHSR-1a mRNA及其表达蛋白等。一系列研究结果预示,Ghrelin在奶牛生殖过程中可能作为重要的代谢信号直接参加调控生殖激素的分泌、胚胎发育、生殖道营养物质的运输和生殖道功能的维持等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20.
生殖激素是家畜体内作用并调节生殖过程的功能性激素,在养猪生产中,合理使用生殖激素可以提高母猪的发情利用率、增加母猪产仔数和产仔胎次、控制集中分娩等,但如果滥用可能导致母猪生殖机能紊乱,造成繁殖机能障碍等问题。为了在生产中准确而有效地使用生殖激素,本文主要介绍了几种常用生殖激素应用原理及注意事项,以期为生产提供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