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总结多年的试验示范经验,探讨节水灌溉条件下,在开割胶园林下间作鹿角灵芝、竹荪、毛木耳、大球盖菇等林下菌的效益和促进胶园增产的效果。林下菌产值高达9万~150万CNY/hm2,利润6万~32.06万CNY/hm2,超过干胶产值数倍。林下菌产中灌溉和产后留在胶园的菌糠,起到了胶园增水和增施有机肥的良好效果,促进干胶增产15%~25%。单纯为胶园灌水,总成本虽只有637.6 CNY/hm2,但实现干胶增产需5 a回收成本;而配套林下菌后,胶园节水灌溉总成本虽高达3 420~7 200 CNY/hm2,但当年即可回收成本。开割胶园林下节水灌溉胶-菌间作的高产模式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龙江农场从1997年开始应用d/5(五天一刀)低频割胶制度,至2006年,累计推广面积达1222.533hm2,割株37.627万株.使用该割制后,1997~2006年共增产干胶1 339.11 t,10年累计新增产值1 552.146万元,新增利润42.944万元,节省用工开支92.490万元,合计经济效益302.984万元.干胶含量、胶树死皮率、树皮消耗量、树围增粗量、胶工技术等级等与对照相当.d/5割制由于降低割胶频率,提高了工效,胶工年平均工资1.078万元,比对照的0.907万元高,增幅达18.9%,深受胶工欢迎;农场也因此节省了大量的胶工及开支,有利企业节支降耗.  相似文献   

3.
正海南天然橡胶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白沙分公司位于海南省白沙黎族自治县境内,是一家以天然橡胶生产为主,年产干胶近4000吨的中型国有企业。分公司现有胶园面积5.81万亩,其中开割胶园4.46万亩、开割有效株数92.5万株,未开割胶园1.35万亩、43.3万株。分公司生产区域属南渡江流域,处于松涛水库上游,境内溪流纵横,居民点多傍水建立,现已创建文明生态生产队20个。橡胶林段多处于丘陵盆地区,海拔高度在200~300米之间,年均气温22.7℃,年均降水量1870毫米,成土母质以紫色砂页岩为  相似文献   

4.
为探索高割龄橡胶树高产栽培技术,采用相关、通径及线性回归分析,对海南省大丰农场23块21、23 a高割龄PR107胶园及其9个高产群体主要经济性状与产量进行统计分析。研究表明,在各主要经济性状中,对产量影响最大的是每公顷有效割株数,其次是年均割次株产干胶量,再之是年割胶刀数。生产中要以每公顷有效割株数为中心来合理安排割胶强度,对年割胶刀数进行合理的促控,保持适宜的高产群体,开割中后期注意刺激剂的施用,以既增加年均每割次株产干胶量,又不影响在割率才有利于高产。运用微机对三性状产量效应数学模型进行仿真模拟,得出高割龄PR107年产量≥1500 kg/hm2的栽培措施为:年均每割次株产干胶量79.82~85.26 g,年割胶刀数60.84~61.19,每公顷有效割株数393.52~422.37株。三因子取平均值时年单产预估为1988.10 kg/hm2。  相似文献   

5.
生产实践表明,番茄全膜垄作沟灌技术每次灌水975 m3/hm2,较番茄传统种植每次少灌水225 m3/hm2,全生育期总节水1 350 m3/hm2,节约灌溉水18.8%,节约水费405元/hm2;番茄平均产量可达到9.3万kg/hm2,产值达4.65万元/hm2,较传统地膜番茄增加1.05万kg/hm2,增加产值12.7%。全膜垄作虽多投入地膜30 kg/hm2,折合390元/hm2,但通过节水增产一般增效5 265元/hm2,增效12.8%。节水、增产增收效果显著,加之起垄机械化操作省工、省时,推广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6.
作物组合种植高效用水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山西省16个灌溉试验站,对30种作物间作套种组合种植形式进行了历时6年的田间小区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作物组合种植具有显著的节水增产增收效果,水分生产率达到1.3~2.0kg/m3,较传统种植提高0.1~0.5kg/m3;单位面积产量、纯收入较传统种植分别增加2400~8400kg/hm2和1950~5583元/hm2,达到了高产、高效用水之目的,是灌溉农业实现节水、增产、增效的一项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7.
世界第二大产胶国印尼在未来3年将投资5.26亿美元扩大橡胶种植面积增加干胶产量。扩种计划将于2013年开始,资金主要用于35万hm2老树和低产胶园的更新和提高产量。其中更新面积30万hm2,其余5万hm2加强管理提高单产。政府将为胶农免费提供种苗、肥料和农药。根据业内估计,2012年印尼天然胶产量将增产10%,达到265万t。  相似文献   

8.
天然橡胶是我国四大战略物资之一,因近年胶价下跌,单一栽培模式的植胶业受冲击严重。通过胶园林下间作稳定和提高胶园产值是重要的应对途径之一,对全周期模式胶园的温光特性和2014—2016年10种不同作物在全周期模式胶园林下间作的产量表现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全周期模式胶园林下光照强度相对常规胶园有较大改善,夏季(7月)全周期胶园间作区中间位置和间作区全天光照强度平均值均显著高于常规胶园,分别为裸地对照的72.3%和50%,而常规胶园光照强度为裸地对照的11%。全周期胶园/蔬菜间作模式中,胭脂萝卜、豌豆、生姜能正常生长,且产量优势明显;全周期胶园/粮食作物间作模式以凉薯表现最优,产量为12.7t/hm~2,与裸地对照单作凉薯的产量无显著差异;全周期胶园/中药材间作模式中,玫瑰茄植株能正常生长发育,新鲜花萼产量与裸地对照比降低57%,花萼总黄酮含量降低28.2%。全周期胶园从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常规胶园存在的光资源竞争问题,可基本满足一些作物的生长发育需求。  相似文献   

9.
为配合热研7–33–97的推广应用,探寻不同割胶刀次下的适宜激素,以热研7–33–97低割龄橡胶树为试验材料,研究0.5%乙烯利和0.3%茉莉酸刺激采胶与割胶刀次对橡胶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热研7–33–97用0.5%乙烯利刺激采胶时,第2刀次为适宜增产期,单株干胶产量高达72.59 g,净胶乳增产率达17.88%,净干胶含量增长率为3.28%;0.3%茉莉酸刺激采胶的情况下,各割次株产胶乳量均下降,仅2~5割次干胶含量增加,在此条件下未获得较高的干胶产量。综合分析,采用上述2种激素刺激割胶时,胶乳产量是影响热研7–33–97干胶产量的主要因素,干胶含量对干胶产量影响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玉米间作针叶豌豆在垄作栽培和传统平作栽培方式下,对土壤温度、水分、作物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垄作栽培5~25 cm土层的日均地温较平作栽培提高0.92℃,随土层的加深,土壤增温效果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垄作栽培土壤含水量及储水量高于平作栽培19.1 g/kg和315 m3/hm2。垄作栽培在灌水量比平作减少1200 m3/hm2的条件下,两种作物的混合产量为16895.3 kg/hm2,增产达14.97%;水分利用效率为26.61 kg/(hm2·mm),节水1268.4 m3/hm2。从增产节水的角度来看,玉米间作针叶豌豆垄作栽培模式明显优于平作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不同浓度乙烯利刺激割胶对橡胶树大丰95干胶产量及其相关生理参数的影响,为制定适宜大丰95的割胶制度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S/2d3割制对开割3年后的大丰95并涂施不同浓度(0、0.25%、0.50%和0.75%)的乙烯利,测定分析各处理胶树的干胶产量、干胶含量及胶乳硫醇、蔗糖、无机磷、镁离子含量、排胶初速度和堵塞指数等生理参数.[结果]在0.25%和0.50%乙烯利刺激下大丰95的干胶净增产率分别为15.3%和26.2%,乙烯利刺激浓度为0.75%时干胶产量随刺激浓度增大而增加的趋势不明显,干胶含量开始极显著下降(P<0.01),无机磷持续显著增加(P<0.05,下同),排胶初速度、堵塞指数及硫醇、蔗糖和镁离子含量均下降.采用乙烯利刺激割胶的大丰95干胶含量与乙烯利刺激浓度呈显著负相关(R=-0.8847),干胶产量与乙烯利刺激浓度呈显著正相关(R=0.9705).[结论]采用S/2d3低频割制配合采用0.25%和0.50%乙烯利刺激开割3年后的大丰95橡胶树可取得较好的增产效应,胶树死皮率未明显增加,对胶树生长的影响也较小,可在大丰95割胶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石羊河流域是甘肃省三大内陆河流域之一,位于河西走廊东部,流域总面积4.16万km2,总人口约230万人,其中农业人口约175万人,耕地面积约37.33万hm2,灌溉农田面积约30万hm2。属大陆性温带干旱气候,年均降水量不到200 mm。近年来,武威市围绕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项目建设,大力发展以日光温室为主的设施农业,探索出了一套适合石羊河流域的日光温室黄瓜高效节水生产技术,黄瓜年产量180~200 t/hm2,产值44万~54万元/hm2,年均节水1700~1800 m3/hm2。  相似文献   

13.
勐腊县民营橡胶产业建设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至2016年末,勐腊县有民营橡胶面积14.93万hm~2,其中开割面积10.8万hm~2,干胶产量16.8万t。橡胶产业已成为全县种植面积最大、经营范围最广、从业人数最多的农业特色产业,也是一项致富产业。但由于民营胶农割胶技术、胶园管理和病虫害防治等技术较差,从而影响了橡胶产业整体效益的发挥。一、不足之处(一)民营橡胶产业仍然停留在依靠出售胶乳的较低层次民营胶园管理差,胶农科技意识淡薄,重栽轻管、重割轻养思想突出,过度密植、品系混  相似文献   

14.
总结了东平农场4a来累计在197万多株中幼龄开割树上进行的橡胶死皮病综合防治的生产型试验。结果表明:对不同割制、割龄、品系的橡胶树施用“保01”,结合科学割胶和科学栽培管理综合措施,能有效地预防和控制橡胶树死皮病的发生和发展;对3级以下病株具有明显的治疗作用,干胶含量比对照高1~3个百分点;对减少和控制胶乳长流有明显效果;4a挽回干胶损失和增产干胶共353.433t,新增产值达323.36万元。  相似文献   

15.
为提高配方肥在云南植胶区的覆盖率和到位率,打破技术推广"最后一公里"的"坚冰",在云垦江城橡胶公司建立橡胶树配方施肥示范区7 220 hm2,通过3年的示范,干胶净增产率达22.5%,单位面积净增产干胶326.6 kg/hm~2,示范区增产干胶2 133.8 t,产生经济效益2 546.0万元。在云南主要植胶区的11个橡胶农场推广施用橡胶树配方肥8.61万hm~2,橡胶干胶产量平均提高9.74%,增产干胶9 756.07 t,共新增产值1.46亿元,提高了橡胶树对症施肥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为明确胶园林下间作疣柄魔芋的适宜播期,以疣柄魔芋(Amorphophallus virosus)为供试材料,分别以种植面积较大的常规胶园和光照条件更优的全周期胶园为间作林,研究2016年2月25日(SD1)、3月25日(SD2)、4月25日(SD3)三个播期对疣柄魔芋生育期、叶片性状、块茎产量、块茎可溶性糖、蛋白质和淀粉含量的影响。结果显示:全周期胶园林下疣柄魔芋生育期各播期差异不显著,常规胶园林下疣柄魔芋生育期随播期延后而缩短,SD1与SD3差异达显著水平。全周期胶园林下疣柄魔芋叶片数和叶柄基部直径随播期延后而显著增加,叶柄长度受播期影响不显著;常规林下不同播期疣柄魔芋的叶片数无显著差异,叶柄长度和基部直径随播期延后而降低,SD1和SD3差异达显著水平。全周期胶园林下间作疣柄魔芋的平均产量以SD1播期最高,为22.76 t·hm-2,但三个播期间差异不显著;常规胶园林下间作疣柄魔芋的产量随播期延后而逐渐增加,以SD3播期的产量最高,为10.90 t·hm-2,与SD1差异达显著水平。播期对胶园林下间作疣柄魔芋的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淀粉含量无显著影响。综上可知,全周期胶园林下间作疣柄魔芋在2月25日—4月25日间均适宜播种,适当早播有利于其产量形成;常规成龄胶园林下间作疣柄魔芋以3月25—4月25日之间为宜,适当晚播有利于其产量形成;全周期胶园林下疣柄魔芋产量显著高于常规胶园。研究结果可为橡胶园林下疣柄魔芋的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为明确胶园林下间作疣柄魔芋的适宜播期,以疣柄魔芋(Amorphophallus virosus)为供试材料,分别以种植面积较大的常规胶园和光照条件更优的全周期胶园为间作林,研究2016年2月25日(SD1)、3月25日(SD2)、4月25日(SD3)三个播期对疣柄魔芋生育期、叶片性状、块茎产量、块茎可溶性糖、蛋白质和淀粉含量的影响。结果显示:全周期胶园林下疣柄魔芋生育期各播期差异不显著,常规胶园林下疣柄魔芋生育期随播期延后而缩短,SD1与SD3差异达显著水平。全周期胶园林下疣柄魔芋叶片数和叶柄基部直径随播期延后而显著增加,叶柄长度受播期影响不显著;常规林下不同播期疣柄魔芋的叶片数无显著差异,叶柄长度和基部直径随播期延后而降低,SD1和SD3差异达显著水平。全周期胶园林下间作疣柄魔芋的平均产量以SD1播期最高,为22.76 t·hm-2,但三个播期间差异不显著;常规胶园林下间作疣柄魔芋的产量随播期延后而逐渐增加,以SD3播期的产量最高,为10.90 t·hm-2,与SD1差异达显著水平。播期对胶园林下间作疣柄魔芋的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淀粉含量无显著影响。综上可知,全周期胶园林下间作疣柄魔芋在2月25日—4月25日间均适宜播种,适当早播有利于其产量形成;常规成龄胶园林下间作疣柄魔芋以3月25—4月25日之间为宜,适当晚播有利于其产量形成;全周期胶园林下疣柄魔芋产量显著高于常规胶园。研究结果可为橡胶园林下疣柄魔芋的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南疆荒漠绿洲光热资源充足,但水资源短缺,严重制约了农业的发展,1999~2003年连续5年对香梨园进行了覆草节水试验.结果表明:覆草能显著提高香梨产量和品质,5年间年均增产幅度为15.2;~65.3;,节水幅度达到28.8;~36.1;,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25.6;~70.5;,速效氮、速效钾和速效磷的含量分别增加39.1~76.4 mg/kg、4.5~18.0 mg/kg和29.8~76.9 mg/kg,0~30 cm土层10.0 mm直径总根数增加幅度达到55;~122.1;.经济效益分析表明:以苜蓿生草覆草最宜,5年年均增产7 514.3 kg/hm2,年增收入达到5 008.85元/hm2,节水效益达到508.55元/hm2,省肥效益达到1950元/hm2,产投比为5.56.  相似文献   

19.
闻禄  杞华文  何忠兰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8):17211-17213,17216
为筛选陆稻玉米最佳间种植模式,2008年在普洱市进行了净作陆稻、每10行、12行陆稻间作2行玉米、14行陆稻间2行玉米、净作玉米5种处理的农户参与式认可度评价试验,并对试验进行了土地LER、RVT分析。结果表明,14行陆稻(模式F)间2行玉米实收复合产量5719.5 kg/hm2,产值8701.2元/hm2,较净种陆稻增产2163 kg/hm2,增产值3130.4元/hm2,增52.9%,模式FLER值1.37、RVT值达1.53,增产效果好;71.4%的农户认为陆稻间作玉米,虽然投入有所增加,但产量较单种陆稻高、效益好、劳动力投入不增加,愿意选择这种间作模式。  相似文献   

20.
榆中县在海拔1 800 m以下、年均气温7~9 ℃、无霜期大于130 d、≥0 ℃的活动积温3 200 ℃以上,且有灌溉条件的地区,开展了大棚西瓜采收后复种花椰菜栽培技术示范.目前已示范推广130 hm2,前茬西瓜产量达3.75万~4.50万kg/hm2,产值6.0万~7.0万元/hm2,后茬花椰菜产量达3.0万kg/hm2,产值2.7万~3.6万元/hm2,合计产值为8.7万~10.6万元/hm2,经济效益十分显著.现将其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