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研究了香蕉内生菊欧氏杆菌(Erwinia chrysanthemi Burkholder,McFadden et Dimock)E353菌株对香蕉弯孢霉叶斑病菌新月弯孢霉[Curvularia lunata(Wakker)Boedijn]等4钟香蕉病原真菌的抑制效果.对峙培养法和孢子萌发悬滴法检测结果表明,E353菌株对新月弯孢霉具有良好抑制效果.E353培养液滤液明显抑制靶标菌菌丝扩展.形成的抑菌带宽0.6 cm;E353滤液使病原真菌芽管的生长点致畸膨大成串珠状,其半致死浓度EC50为4.48%(E353滤液的体积分数).E353滤液对香蕉枯萎病菌香蕉镰刀菌、香蕉炭疽病菌芭蕉炭疽菌、香蕉链格孢叶斑病菌番茄链格孢亦有良好的拮抗活性,其EC50分别为6.14%、4.57%、7.59%.  相似文献   

2.
旨在阐释黄麻链霉菌AUH-1拮抗植物病原真菌的作用机理。以水稻纹枯病菌为指示菌,采用平板对峙培养法和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了菌株AUH-1抗真菌粗提物对菌丝生长、菌核萌发、麦角甾醇合成和脂质过氧化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黄麻链霉菌AUH-1能显著抑制水稻纹枯病菌菌丝生长和菌核萌发,加剧电导率上升,抑制细胞膜麦角甾醇合成,显著提升细胞膜脂质过氧化水平。由此可见,黄麻链霉菌AUH-1通过作用于植物病原真菌细胞膜,干扰、破坏膜结构与功能,从而达到拮抗效果。  相似文献   

3.
5株拮抗细菌对香蕉枯萎病菌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从香蕉园或者其他果园的土壤中分离获得5株对香蕉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Cubense)具有抑制作用的拮抗菌,并对其抑菌效果和和机制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测试的5株拮抗菌d4、d5、d6、B3和P与香蕉枯萎病菌对峙培养5d后,在平板上产生明显的抑菌带,抑菌带宽度为16.5~20.5mm:培养10d后,仍然保持稳定的抑菌效果;5株拮抗菌发酵原液对孢子萌发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抑制率为90.49%~97.18%;拮抗菌对病菌的作用机制表现为对菌丝的消融、菌丝细胞的泡囊化、抑制病菌分生孢子的萌发、孢子芽管的扭曲。  相似文献   

4.
内生枯草芽孢杆菌B215对香蕉炭疽菌抑制作用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香蕉内生枯草芽孢杆菌菌株B215的对峙培养和菌体代谢物的活性测定。结果表明B215对香蕉炭疽病原真菌具有较强的拮抗作用,对峙培养明显抑制靶标菌菌丝向四周均匀扩展,抑菌带宽度0.4cm,菌株滤液的EC50值达4.99%。  相似文献   

5.
从健康胡杨的叶、皮、枝、干、根分离获得182株内生真菌,经形态观察分类鉴定属于4目5科25属。采用两点对峙培养拮抗试验、孢子萌发试验和人工接种试验,对杨树烂皮病菌(Cytospora chrysosperma)、松苗立枯病菌(Fusarium oxysporum)、豆角炭疽菌病菌(Colleotrichumsp.)、杨灰斑病菌(Coryneum populinum)进行抑菌活性测定。结果表明,所获内生真菌菌株对病原真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青霉属(Penicilliumsp.)和木霉属(Trichodermasp.)真菌的菌株抑菌效果表现最明显。青霉菌和木霉菌可迅速对病原菌菌落包围、覆盖,从而使植物病原菌生长受到抑制。孢子萌发试验中,青霉菌培养3d时的滤液可对病原菌孢子萌发产生抑制作用,表现出一定的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6.
为开发苹果病原真菌生防菌剂,采用稀释分离法、生长速率法、平板对峙法等从土壤中筛选出对苹果腐烂病(Cytospora mandshurica)、轮纹病(Botryosphaeria dothidea)、斑点落叶病(Alternaria mali)具有明显拮抗作用的菌株,并根据其形态、生理生化特征、16S rDNA序列分析等进行鉴定。结果表明,菌株HMQAU140045抑菌效果显著,对3种苹果病原真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均有显著抑制作用,经其无菌发酵滤液处理后,病原菌菌丝畸形,分支增多,局部膨大,分生孢子不萌发或萌发产生的芽管畸形肿大成球状泡。鉴定结果表明该菌株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相似文献   

7.
香蕉枯萎病拮抗菌的筛选及抑菌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香蕉园土壤中分离和筛选得到33株对香蕉枯萎病菌(Fusari um ox ysporumf.sp.cubense)有抑制作用的拮抗菌,对其进行了抑制病原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试验,结果表明:拮抗菌株G1、G3、F1、F3I、1发酵液对香蕉枯萎病菌的生长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在平板上产生的抑菌圈直径为10.33~48.33mm,抑菌效果持续稳定;对孢子的萌发抑制率为92.50%~98.22%,拮抗菌的抑制作用表现为抑制病菌分生孢子的萌发,致使孢子芽管扭曲。  相似文献   

8.
通过香蕉内生枯草芽孢杆菌菌株B215对峙培养及其菌体代谢物的活性测定结果表明,B215菌株对香蕉弯孢霉叶斑病原真菌具有很强的拈抗作用,其对峙培养能明显抑制靶标菌菌丝向四周均匀扩展,抑菌带宽度为0.4 cm;菌株滤液的EC50值达5.10%,主要是以代谢产物中的抗菌物质造成孢子和菌丝膨大成球状畸形,原生质外泄,孢子崩溃干瘪,致使病菌丧失侵染和繁殖能力.  相似文献   

9.
2株内生拮抗细菌对灰霉病菌的抑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对峙培养法检测了2株内生拮抗细菌对灰霉病菌菌丝生长的影响,并观察了其发酵液对灰霉病菌孢子萌发及病菌生长的影响,同时测定了其发酵液、细菌悬浮液以及高温处理的发酵液在离体黄瓜上对灰霉病菌生长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2菌株能强烈抑制灰霉病菌生长,其发酵液也能明显抑制病菌孢子的萌发和生长,且发酵液高温处理后仍具有较高的抑菌活性。在离体黄瓜片上检测菌株对灰霉病菌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2菌株发酵液及其细菌悬浮液均能较好地抑制灰霉病菌生长。  相似文献   

10.
放线菌菌株AH-1的分离鉴定与抑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具有农用抑菌活性的微生物,从采自安徽黄山山区的土壤中分离得到一株具有抑制真菌活性的菌株AH-1。通过对其形态和培养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和16SrDNA序列分析,确定其为卡那霉素链霉菌。室内活性测定结果表明,该菌株发酵液具有广谱、较强的抗植物病原真菌活性,其对小麦根腐病菌和苹果褐腐病菌的菌丝生长抑制率高达94.4%和95.7%。抑制孢子萌发生测结果表明,AH-1菌株发酵液抑制玉米大斑病和马铃薯干腐病菌孢子萌发的EC50分别为15.81mg/L和10.17mg/L。推测,该菌株发酵液中可能含有广谱农用抑菌活性物质,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1.
链霉菌R15菌株鉴定及作用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一株具有高效广谱的链霉菌R15进行了种的鉴定、拮抗活性测定以及抗菌作用的研究。通过对菌株的形态特征、培养性状、生理生化特征进行综合试验分析,鉴定该菌株为金色链霉菌(Streptomyce aureus)。采用平板对峙培养法测定R15抑菌活性、抑菌谱,结果表明R15对病原菌菌丝生长、孢子萌发均具有强烈的抑制作用,并且对小麦纹枯病菌、小麦根腐病菌、棉花枯萎病菌、烟草赤星病菌、烟草黑胫病菌、辣椒疫霉病菌、苹果轮纹病菌等植物病原菌都具有较强的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12.
为了快速获得大量高活性黑附球菌(Epicoccum purpurascens)XF1分生孢子,并探索XF1分生孢子的保存条件,为后续生防测试提供材料.本试验测试了5种不同培养基对黑附球菌XF1菌株分生孢子产生量与分生孢子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5种培养基中,黄豆浆培养基在3个测试指标(菌落生长直径、产孢量、孢子活力)中有2项(产孢量、孢子活力)均表现为最优,其余1项(菌落生长直径)也仅次于最优处于第2位.综合测评,黄豆浆培养基(12d长满全皿,其单位面积产孢量为47.93×105个/cm2,孢子萌发率平均值为96.02%)有利于黑附球菌XF1菌株分生孢子快速大量生成并且保持很高活力.经抽滤干燥的黑附球菌XF1菌株分生孢子在4℃黑暗条件下进行了1年的保存,其萌发率仍然能达到86.57%,是一种较好的分生孢子保存方法.  相似文献   

13.
内生芽孢杆菌LP-3对多种植物真菌具有抑制作用,为分析其分泌的抗菌物质的抑菌活性,分别采用5种有机溶剂对抑菌物质进行萃取,比较了抗菌粗提物与两种杀菌剂对梨黑斑病菌的抑菌效果,测定了粗提物对9种植物病原菌的毒力,结果表明,甲醇萃取物对梨黑斑病菌的抑制效果最佳,抑菌率可达68.4%,对病菌菌丝及孢子的EC50分别为1.18mg.L-1和3.61mg.L-1,介于腐霉利和异菌脲之间,显示出良好的抑菌活性,而且该物质抗菌谱广,对9种植物病原菌的EC50在1.18mg.L-1~67.93mg.L-1之间。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中性海藻糖酶在香蕉枯萎病菌4号生理小种(Foc4-37)致病和耐受不良环境中的作用,笔者构建了中性海藻糖酶编码基因敲除突变体Δnth1,并对敲除突变体的致病力、生物学特性和对氰烯菌酯的抗药性开展测定分析。结果表明:与野生型相比,Δnth1菌落生长缓慢、孢子萌发率下降,对巴西蕉苗致病力明显减弱,但产孢量没有显著差异,对氰烯菌酯的敏感性(EC50=6.07 mg·L?1)也无明显变化。由此推断NTH1基因参与调控香蕉枯萎病菌的分生孢子萌发和生长,参与细胞壁合成和氧化应激反应的应答,不参与FOC对渗透压力、高糖和高低温胁迫的应答。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哈茨木霉的广泛使用提供参考。[方法]测试5种常用土壤处理杀虫剂与生防菌哈茨木霉的菌丝和孢子的生物相容性。[结果]甲基异柳磷在田间使用浓度(200μg/ml)下对哈茨木霉的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有强烈的抑制作用,抑菌率为64.37%,抑制中浓度EC50为119.56μg/ml,孢子的萌发率仅为64.25%;其次为辛硫磷和辛.氯,两者在田间使用浓度下处理后,哈茨木霉孢子的萌发率分别为68.5%和72.08%,明显低于对照,对菌丝生长的EC50分别为285.63和251.51μg/ml。[结论]毒死蜱和杀虫双在田间使用浓度下与哈茨木霉的相容性较好,可在田间混用或同时使用。  相似文献   

16.
蜜环菌-菌材的适宜组合是保证昭通乌天麻高产的关键,为获得优质高产的“菌-材”天麻栽培组合,选取1株萌发菌、2种菌材、7株昭通本地蜜环菌和1株外地蜜环菌与鸟天麻进行组合栽培,测定天麻种子的萌发状况及产量与数量。结果显示:天麻种子的萌发效果不仅与萌发菌有关,还与蜜环菌有关,与SNA04菌株组合时萌发率最高。除“菌材IⅡ-SNA11”组合外,其余组合中,菌材Ⅱ(西南桦)发菌拌栽天麻的效果明显好于菌材Ⅰ(十齿花)。  相似文献   

17.
本文报告了三株木霉(TrichodermaharzianumT162;T.aureovirideT13;T.longibrachiatumT274)和一株绿色粘帚霉(Gliocladiumvirens)以及柑桔青霉(Penicilliumitalicum)和绿霉(P.digitatum)分生孢子萌发的比较研究结果。在柑桔皮汁滤液中,木霉菌株萌发的温度和绿色粘帚霉分生孢子萌发的温度,以25-35℃最好;而柑桔青绿霉分生孢子在10℃时萌发率为42.4%和37.3%;在高于40℃时仍有少量萌发。木霉和绿色粘帚霉分生孢子分别在pH4和pH5时萌发最好,柑桔青绿霉能在pH3的条件萌发,以pH5时萌发最佳。在15℃时,供试各菌在蒸馏水、自来,10%葡萄糖和10%土壤浸液中几乎不萌发;而在柑桔皮汁液中,除绿色粘帚霉外,其余各菌株的分生孢子均能萌发,尤其是柑桔青绿霉孢子萌发较好。  相似文献   

18.
为了揭示高温对球孢白僵菌分生孢子萌发的影响,进行不同温度下球孢白僵菌菌株分生孢子的耐热性测定。采用37、38、39、40℃温度针对不同的菌株,分别处理1、2、3、4、5 h,测定分生孢子的萌发率,研究其耐热性。结果表明:37℃高温处理时,随处理时间变化,各菌株分生孢子萌发率无明显差异,处于65%~98%之间;而在38℃、39℃、40℃处理,随着处理时间的变化,各菌株分生孢子萌发率变化明显,尤以39℃和40℃更为明显,最低仅为4%。CYT5和CYT10菌株39℃和40℃处理1 h,分生孢子萌发率为86%~90%,表明该菌株分生孢子对高温具有强的耐受性。总之,高温对球孢白僵菌的分生孢子的萌发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在前期筛选获得对草地贪夜蛾高效致病真菌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菌株GZSL-1和玫烟色虫草(Cordyceps fumosorosea)菌株IFCF01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2株菌株在草地贪夜蛾体表的侵染模式,为阐明菌株致病机理,提高昆虫病原真菌对草地贪夜蛾的防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扫描电镜观察草地贪夜蛾2龄幼虫分别接种菌株GZSL-1和IFCF01(孢子悬浮液浓度为1.0×107孢子/mL)后分生孢子在幼虫体表附着、萌发、穿透和增殖的过程。【结果】菌株GZSL-1和IFCF01萌发后均可形成附着胞,草地贪夜蛾幼虫体表结构对2株菌株分生孢子萌发、附着和穿透芽管长度有不同程度的影响。2株菌株在各结构区均有较高的萌发率(> 90.00%)和附着胞率(> 80.00%),在平缓结构区比瘤状突起结构区观察到更短的穿透芽管。在各结构区,菌株GZSL-1形成的穿透芽管长度均短于菌株IF-CF01相应的芽管长度,在平缓结构区,菌株GZSL-1的穿透芽管长度显著短于菌株IFCF01(P<0.05)。菌株GZSL-1和IFCF01分生孢子接种后分别在16和8 h内萌发,在24和32 h内普遍出现穿透结构穿透草地贪夜蛾幼虫体壁。2株菌株的初级和次级分生孢子分别在接种后72和96 h内出现。【结论】扫描电镜观察证实球孢白僵菌菌株GZSL-1和玫烟色虫草菌株IFCF01对草地贪夜蛾具有高致病性,揭示了病原真菌分生孢子在草地贪夜蛾虫体上的侵染过程,结果为后续2株菌株的改良及田间应用打下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