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生防芽孢杆菌与扑海因混配对番茄早疫病菌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生长率法试验研究了对芽孢杆菌(Bacillusspp.)B1、B2、B6、B8与低毒化学农药扑海因混配后对番茄早疫病菌(Alternaria solani)的抑制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芽孢杆菌B1、B2、B6、B8与低浓度的扑海因混配对番茄早疫病菌有良好的抑制作用.当扑海因浓度为0.6μL/mL时与4种生防菌混配对番茄早疫病菌的抑制率提高了8.0%-13.89%;当浓度为0.3μL/mL时混配作用的抑制率提高了23.02%-35.7%;当浓度为0.15μL/mL时混配作用的抑制率仅为56.56%-61.03%;当浓度下降到0.08μL/mL以下时,4种生防菌分别和扑海因混配对番茄早疫病菌的抑制率与仅使用4种生防菌对番茄早疫病菌的抑制率无显著差异.表明扑海因在低浓度(0.08μL/mL)下与4种生防菌混配达不到良好的防治番茄早疫病菌的效果.扑海因浓度为0.3μL/mL时与4种生防菌混配,两者协同作用增强了抑制效果,对番茄早疫病菌有很好的抑制作用,为适宜混配浓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筛选太白蓼提取物抑制新城疫病毒(NDV)及5种细菌的活性部位。【方法】采用细胞病变法和MTT法测定太白蓼提取物对NDV在鸡胚成纤维细胞(CEF)上增殖的影响,并用琼脂扩散和试管稀释法进行了抑菌试验。【结果】太白蓼乙酸乙酯部位(PTKE)及其分离物EB,对NDV在鸡胚成纤维细胞(CEF)上的抑制率分别为32.49%和66.31%(P<0.01);分离物EB药毒混合感作组对NDV的抑制率显著高于先给药后接毒组和先接毒后给药组(P<0.01),质量浓度在78.13μg/L以下时,先给药后接毒组对NDV的抑制率显著高于先接毒后给药组(P<0.01),当质量浓度为156.3μg/L以上时,2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药物质量浓度与病毒抑制率间存在明显的量效关系(P<0.05)。PTKE对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多杀性巴氏杆菌和无乳链球菌的最低杀菌浓度(MBC)分别为100,25,50,25和50 mg/mL;而PTKE的分离物EA、EB和EC对大肠埃希菌和巴氏杆菌无抑菌作用,EA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的MBC分别为2.5和5.0 mg/mL,EB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和无乳链球菌的MBC分别为1.25,5.0和2.5 mg/mL,EC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BC为2.5 mg/mL。【结论】太白蓼提取物具有体外抑制NDV和细菌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丙磺舒是ABCC转运蛋白抑制剂,用系列浓度阿维菌素和200μmol/L丙磺舒的食物饲喂棉铃虫,检测中肠组织中阿维菌素的含量。结果表明:与单独使用阿维菌素相比,混合使用丙磺舒后阿维菌素在中肠中的平均驻留时间(MRT)增加了13%,消除半衰期(t1/2z)增加了27%,药物峰值提高了2.8倍。细胞活力测定发现,亚致死剂量阿维菌素与400μmol/L丙磺舒混用后,棉铃虫细胞的活力降低了67.1%。表明抑制ABCC转运蛋白可以提高阿维菌素在棉铃虫中肠的驻留能力,提高药物对棉铃虫细胞的毒力。  相似文献   

4.
拮抗细菌R26发酵滤液对灰葡萄孢菌的抑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离体条件下,测定了拮抗细菌R26对灰葡萄孢菌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R26发酵滤液能抑制灰葡萄孢菌丝生长,EC50值为10.63μL/mL;经R26发酵滤液(40μL/mL)处理后,灰葡萄孢菌体形态发生明显变化;R26发酵滤液能抑制灰葡萄孢菌孢子萌发,并能抑制芽管伸长,当浓度达80μL/mL时,对灰葡萄孢菌产孢量的抑制率达57.51%。  相似文献   

5.
青葙根氯仿提取物对多种植物的生物活性及抑菌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水稻Oryzasativa L.等6种植物和油菜菌核病Sclerotinia sclerotiorum(Lib.)de Bary等4种植物病原菌为受试材料,采用生物测定的方法观察了青葙Celosia argenteas Linn.根氯仿提取物对植物的生物活性及抑菌作用。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在质量浓度为250~4000μg/mL时,提取物对水稻种子萌发的影响不显著,在4000μg/mL时,其相对抑制率仅为3.33%;在相同浓度范围内,提取物对丁香蓼Ludwigia prostrata Roxb.种子的萌发、烟草Nicotiana tabacum L.、醴肠Eclipta prostrateL.和丁香蓼幼苗的根长、水稻和三叶鬼针草Bidens pilosaL.幼苗的苗高均有显著抑制作用;对6种植物相对应的其它生长特性方面,只有在质量浓度高于250μg/mL时才受到显著抑制;在质量浓度为250~4000μg/mL时,提取物对小麦赤霉病Fusariumgra-minearum Schw.病菌的生长无显著抑制作用,在4000μg/mL时,其抑制率仅为10.30%;在相同的浓度范围内,提取物能显著抑制番茄早疫病Alt...  相似文献   

6.
为明确潞党参的抗突变作用,采用不同质量浓度(0.01、0.05、0.10、0.15、0.20 g/mL)潞党参水提液对30 mg/L环磷酰胺诱导的蚕豆根尖进行恢复培养,统计其微核数,并测定还原糖含量、根系活力、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结果表明,与阳性对照(30 mg/L环磷酰胺处理后蒸馏水恢复培养)相比,不同质量浓度潞党参均可降低30 mg/L环磷酰胺处理下蚕豆根尖的微核率,增加根尖还原糖含量,增强根系活力,提高SOD活性并降低MDA含量。当潞党参质量浓度为0.05 g/mL时,蚕豆根尖的微核抑制率为35.41%,还原糖含量最高,为2.81%,根系活力最高,为120.73μg/(g·h),SOD活性最高,为88.44 U/g,MDA含量最低,为13.75 nmol/g。因此,潞党参对30 mg/L环磷酰胺诱导蚕豆根尖细胞损伤有一定的抗突变作用,且以质量浓度为0.05 g/mL时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荆芥、委陵菜、啤酒花、翻白草、百部和虎杖6种中药体外抗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的作用,建立了Marc-145细胞模型,在研究其对Marc-145细胞最大安全质量浓度的基础上,结合细胞形态观察和MTT法,对PRRSV进行阻断、抑制、灭活3种作用方式的测定。结果显示,荆芥、委陵菜、啤酒花、翻白草、百部和虎杖对Marc-145细胞的最大安全质量浓度分别为0.25 mg/mL、1.25 mg/mL、0.63 mg/mL、0.31 mg/mL、1.56 mg/mL和0.47 mg/mL。在体外抗PRRSV作用的试验中,从细胞形态观察发现,委陵菜和虎杖药物组均未出现明显的细胞病变,其余4种药物组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细胞病变;从对PRRSV的抑制率来看,荆芥对PRRSV的阻断、抑制和直接灭活作用的最高抑制率分别为80.6%、52.2%和56.5%,委陵菜3种作用方式对PRRSV的最高抑制率分别为115.8%、93.0%和125.4%,啤酒花3种作用方式对PRRSV的最高抑制率分别为61.5%、32.0%和82.4%,翻白草3种作用方式对PRRSV的最高抑制率分别为15.6%、129.4%和57.7%,百部3种作用方式对PRRSV的最高抑制率分别为120.2%、61.8%和71.9%,虎杖3种作用方式对PRRSV的最高抑制率分别为110.4%、94.3%和130.8%。综合细胞形态观察和抑制率结果,委陵菜和虎杖抗PRRSV的效果最好,其次是荆芥和百部。  相似文献   

8.
红景天甙体外诱导人肝癌QGY-7703细胞凋亡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红景天甙(Salidroside)体外诱导人肝癌QGY-7703细胞凋亡的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以体外培养的人肝癌QGY-7703细胞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比色法检测红景天甙对QGY-7703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采用吖啶橙/溴化乙啶(AO/EB)荧光双染、琼脂糖凝胶电泳及流式细胞术,分析红景天甙对QGY-7703细胞凋亡的诱导作用;采用Western blot免疫印迹法探讨红景天甙诱导QGY-7703细胞凋亡的可能机制。【结果】MTT比色法试验结果表明,0.01,0.1,1,10和100μg/mL红景天甙对QGY-7703细胞生长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细胞生长抑制率分别为13.2%,21.9%,31.4%,46.8%和60.9%,半数抑制质量浓度(IC50)为18.56μg/mL;用10μg/mL红景天甙处理QGY-7703细胞48 h,AO/EB荧光双染后,可观察到个别QGY-7703细胞呈现亮绿色或橘红色,表明细胞发生了凋亡;琼脂糖凝胶电泳结果显示,10μg/mL红景天甙作用QGY-7703细胞24,48和72 h均可导致细胞核内DNA产生有序断裂,形成DNA梯形带;流式细胞术试验结果表明,10μg/mL红景天甙的加入量为100和200μL时,QGY-7703细胞凋亡数分别为178和331个,相应的凋亡率分别为1.8%和3.5%,阴性对照组(10μg/mL红景天甙加入量为0μL)凋亡细胞数为105个,凋亡率仅为1.1%;Western blot免疫印迹分析结果表明,红景天甙下调了Bcl-2和PCNA蛋白的表达量,而使凋亡活化基因Bax与肿瘤抑制基因p53的蛋白表达量增高。【结论】红景天甙对体外培养的QGY-7703细胞具有明显的生长抑制作用和诱导凋亡作用,其诱导凋亡作用与Bcl-2家族成员、p53、Bax和PCNA基因调控有关。  相似文献   

9.
MTT法检测金针菇多糖(FVP)在不同浓度(0,50,100,200,500,1 000μg/mL)及不同时间(24 h和48 h)对肝癌细胞HepG2增殖的影响;利用Annexin V-FITC/PI双染试剂盒检测FVP对肝癌细胞凋亡的影响; Hoechst33258荧光染色法检测细胞形态学变化;试剂盒法检测凋亡蛋白Caspase3、8、9活性变化。结果表明:FVP以剂效时效关系抑制细胞增殖,浓度在500,1 000μg/mL处理48 h后细胞抑制率分别为47. 2%和57. 1%。细胞凋亡率随着FVP浓度增高而增高,浓度为500μg/mL和1 000μg/mL时的凋亡率分别为33. 8%和40. 7%。FVP使细胞呈现致密、明亮、蓝色浓染的核固缩细胞凋亡变化,且镜下细胞数目随FVP浓度增加而减少。FVP能够同时使Caspase3、8、9活性蛋白表达增高,且呈浓度依赖性。FVP能抑制癌症细胞增殖并诱导细胞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涉及线粒体及死亡受体途径,具体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编号为GZUCCZY0012的青霉属内生真菌Penicillium sp.代谢产物中的物质A疑似为青蒿素类化合物,体外抗癌实验表明物质A对人前列腺癌细胞PC3和人非小细胞肺癌细胞A549具有中等的细胞毒活力。本实验以物质A的含量为主要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的考察,并结合PB和中心组合设计,优化确定了适合物质A积累的GZUCCZY0012液体发酵培养基和培养条件。研究结果表明:GZUCCZY0012发酵生产物质A的最优培养基为麦芽糖47.52 g/L、NH4Cl 14.82 g/L、K2HPO41.5 g/L、MgSO42.0 g/L、KCl 2.0 g/L、ZnSO40.5 g/L、CaCl20.5g/L、FeSO40.5 g/L,pH 6.0,接种量4%(V/V),于26℃下摇瓶发酵14 d,物质A的产量可以达到(144.61±7.56)μg/mL,比优化前的含量(32.30±2.28)μg/mL提高了3.48倍。  相似文献   

11.
绵羊卵母细胞孤雌激活及其随后体外发育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绵羊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培养和孤雌激活的影响因素作了初步研究.卵母细胞在TCM199培养液中培养24 h后,采用1.3 kV/cm、60 μs、0.1 mmol Ca2+和1.4 kV/cm、40 μs、0.1 mmol Ca2+2种处理对成熟卵母细胞进行电激活,卵裂率分别为76.1%和77.0%,2种处理差异不显著(P>0.05).发生卵裂的卵母细胞在SOFaaBSA培养液中培养(分换液和不换液2种处理)至7~8 d统计囊胚率,换液的囊胚率为12.2%,不换液的囊胚率为22.8%,二者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玉米赤霉烯酮(ZEN)对猪睾丸间质细胞(Leydig cell)的DNA损伤效应。[方法]以体外培养的猪Leydigcell为材料,用四氮唑蓝比色分析法(MTT法)测定ZEN对离体培养的猪睾丸间质细胞的半数致死浓度,选用0(对照组)、1、5、10和20μmol/L浓度的ZEN体外作用于猪Leydigcell,通过彗星试验观察了ZEN对猪Leydig cell DNA的损伤效应。[结果]ZEN浓度为0、1、5、10和20μmol/L时,所造成的细胞拖尾率分别为16.67%、34.00%、40.67%、52.00%和64.67%,各染毒组细胞拖尾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极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且存在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各剂量组对应的拖尾细胞尾长(Taillength)分别为57.60±4.78、57.75±6.25、78.97±5.83、100.50±6.94和146.83±12.31μm,尾部DNA含量(Tail DNA %)分别为21.29±2.25%、22.24±2.43%、31.21±6.27%、37.45±4.33%和60.68±9.83%,与对照组比较,5μmol/L及以上ZEN浓度染毒组的Tail length和Tail DNA %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随ZEN浓度增加呈上升趋势。[结论]ZEN对猪Leydig cell存在遗传毒性,可以损伤Leydig cell的DNA,且有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  相似文献   

13.
探讨了培养基中不同浓度血清情况下,分别添加不同浓度的表皮生长因子(EGF)、胰岛素(Insulin)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GF-I)对食蟹猴耳部成纤维细胞体外增殖的影响,目的是寻找这3种物质促进体外培养成纤维细胞的最佳浓度,改善细胞体外培养系统,为以后体细胞及干细胞培养提供参考。将处于对数生长期的10~15代细胞进行常规消化混匀,计数,接种,培养24h后分别向孔中加入含5%和10%的两种血清浓度、添加不同浓度的EGF、Insulin和IGF-I的培养基,6d后分别向孔中加入MTT,然后用酶联免疫检测仪测定各孔在492nnl处的吸光度值(0D)。血清浓度为10%情况下,培养基中添加10ng/ml EGF、10μg/ml Isulin、100ng/ml IGF-I时,食蟹猴耳部成纤维细胞增殖能力最好。  相似文献   

14.
从猪卵巢上获取的卵母细胞经体外培养成熟42~44 h后去除颗粒细胞,选取成熟的卵母细胞进行孤雌激活培养.试验采用不同的场强、脉冲时程和脉冲次数进行对照试验,并比较了细胞松弛素B(CB)辅助激活对孤雌胚胎发育的影响.结果显示:1)当场强为0.8 kV.cm-1,选取4个脉冲时程(80、100、120、140μs)参数分别进行1次、2次脉冲激活时,100μs、1次脉冲囊胚率最高,为(42.22±5.38)%,但同其他组无显著差异(P>0.05).2)脉冲时程为100μs,选取4个场强(0.8、1.0、1.2、1.4 kV.cm-1)参数分别进行1次、2次脉冲激活时,1.4 kV.cm-1、1次脉冲囊胚率最高,为(44.04±0.68)%,但同其他组无显著差异(P>0.05).3)场强为0.8 kV.cm-1和1.4 kV.cm-1,选取4个脉冲时程(80、100、120、140μs)进行1次脉冲激活时,1.4 kV.cm-1+80μs组囊胚率(54.60±2.86)%均高于其他组,且极显著高于1.4 kV.cm-1+140μs、0.8 kV.cm-1+80μs和0.8 kV.cm-1+140μs组(P<0.01).4)用1.4 kV.cm-1、80μs、1次脉冲激活卵母细胞后,使用CB辅助激活4 h的囊胚率为(54.07±3.12)%,极显著(P<0.01)高于不使用CB组.以上结果说明,电激活中脉冲次数对猪孤雌胚胎发育无显著影响,且在本试验条件下,采用1.4 kV.cm-1的场强、80μs的脉冲时程,并使用CB辅助激活4 h,能够得到较高囊胚率的猪孤雌激活效率.  相似文献   

15.
为揭示光皮桦光合特征,以浙江省的临安无性系、丽水无性系和广西壮族自治区的龙胜无性系3个光皮桦无性系幼株为试验材料,利用LI-6400P便携式全自动光合测定仪,于2010年10月测定了3种试验材料的光合日进程、光合-光响应过程、光合-CO2响应过程.结果表明,光皮桦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呈单峰和双峰2种类型,临安无性系存在光合“午休现象“,临安无性系、丽水无性系的净光合速率均与龙胜无性系存在显著的差异(P<0.05),而临安无性系与丽水无性系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丽水无性系的气孔导度显著高于临安无性系与龙胜无性系(P<0.05),而临安无性系和龙胜无性系之间的气孔导度值差异不显著(P>O.05);3个无性系的光饱和点变化范围在1 342.8~1 609.0μmol/(m2·s),光补偿点在18.1~27.2 μmol/(m2·s),表观量子效率在0.035~0.047;CO2饱和点变化范围在2 000.7~2 350.7μmol CO2/mol,CO2补偿点在61.5~76.7 μmol CO2/mol,羧化效率在0.027~0.040.逐步回归分析表明,临安无性系和丽水无性系净光合速率的主要影响因子是光合有效辐射,龙胜无性系则主要受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和胞间CO2浓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甄建伟  刘青  顾建红  袁燕  刘学忠  王捍东  刘宗平  卞建春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2):11302-11304,11424
[目的]观察玉米赤霉烯酮(ZEN)对猪睾丸间质细胞(Leydig cell)的DNA损伤效应。[方法]以体外培养的猪Leydig cell为材料,用四氮唑蓝比色分析法(MTT法)测定ZEN对离体培养的猪睾丸间质细胞的半数致死浓度,选用0(对照组)、1、5、10和20μmol/L浓度的ZEN体外作用于猪Leydig cell,通过彗星试验观察了ZEN对猪Leydig cell DNA的损伤效应。[结果]ZEN浓度为0、1、5、10和20μmol/L时,所造成的细胞拖尾率分别为16.67%、34.00%、40.67%、52.00%和64.67%,各染毒组细胞拖尾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极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且存在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各剂量组对应的拖尾细胞尾长(Tail length)分别为57.60±4.78、57.75±6.25、78.97±5.83、100.50±6.94和146.83±12.31μm,尾部DNA含量(Tail DNA%)分别为21.29±2.25%、22.24±2.43%、31.21±6.27%、37.45±4.33%和60.68±9.83%,与对照组比较,5μmol/L及以上ZEN浓度染毒组的Tail length和Tail DNA%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随ZEN浓度增加呈上升趋势。[结论]ZEN对猪Leydig cell存在遗传毒性,可以损伤Leydig cell的DNA,且有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  相似文献   

17.
在8口23.2 m2的池中,于水温12.5~17.7℃、盐度30的传统养殖模式下,研究饲料中定量添加Tαl螺旋藻喂养鲍苗的培育效果.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投放壳长(3.68±0.04)mm和(3.66±0.07)mm,密度(5 755±429)粒·m-2和(5 733±169)粒·m-2的鲍苗,经过133 d的养殖,鲍壳长...  相似文献   

18.
使用触角电位仪测定花椒窄吉丁两性成虫对10种寄主果实挥发物的触角电位(EAG)反应,使用Y型嗅觉计测定其对8种强烈EAG反应的挥发物的行为反应。结果表明:1)寄主果实的10种挥发物均可引起花椒窄吉丁不同程度的EAG反应,100 μg·μL-1时胡椒酮和正葵醛分别引起雌虫和雄虫最大的EAG反应绝对值,d-柠檬烯、月桂烯在100 μg·μL-1时引起雄虫最大的EAG反应绝对值;然而在10 μg·μL-1时引起雌虫的EAG反应绝对值最大。10种挥发物中,花椒窄吉丁对(±)-α-乙酸松油酯和罗勒烯的EAG反应相对较弱。2)配对T检验发现仅反式-2-己烯醛对两性成虫的EAG反应存在极显著的性别差异(P<0.01),而所测的其他挥发物对两性成虫的EAG反应不存在性别差异(P>0.05)。3)1~100 μg·μL-1的芳樟醇对雄虫驱避显著,10~100 μg·μL-1的正葵醛对两性成虫均驱避显著,1~10 μg·μL-1的胡椒酮、10~100 μg·μL-1的γ-松油烯对雌虫驱避显著(P<0.05),10~100 μg·μL-1的月桂烯、0.1~1 μg·μL-1的d-柠檬烯对雄虫引诱显著。雄虫对1~100 μg·μL-1的反式-2-己烯醛驱避反应显著;雌虫仅对10 μg·μL-1的反式-2-己烯醛驱避反应显著,反式-2-己烯-1-醇在0.1~1 μg·μL-1时对雌虫驱避显著;但在10~100 μg·μL-1时对雌虫引诱显著。说明一定浓度的月桂烯、d-柠檬烯、反式-2-己烯-1-醇对花椒窄吉丁具有引诱作用,一定浓度的芳樟醇、正葵醛、胡椒酮、γ-松油烯、反式-2-己烯醛、反式-2-己烯-1-醇对花椒窄吉丁具有驱避作用,可作为引诱剂或驱虫剂成分进一步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9.
以屠宰场牛卵巢为材料,研究了颗粒细胞单层(GCM)和培养微滴大小对牛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受精和培养后发育潜力的影响。试验1从卵泡抽取卵丘卵母细胞复合体(COCs),并根据卵母细胞外面卵丘细胞的层数将其分为3类,分别在体外成熟(IVM)和早期胚胎的体外培养(IVC)培养液中添加GCM,与不添加的对比;添加GCM对1级卵母细胞的卵裂率、6~8细胞发育率和囊胚率无明显影响,但添加GCM的2级、3级卵母细胞,受精后的卵裂率、6~8细胞发育率和囊胚率分别高于未添加组(P<0.05)。试验2将取自每头牛的约20枚卵母细胞,分别置于不同大小的微滴(30μl,50μl,100μl和200μl)中培养、受精,30μl和50μl组的囊胚发育率明显高于100μl和200μl组。  相似文献   

20.
山羊转基因克隆胚在体内和体外发育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探讨了体内/外成熟卵母细胞、体内/外培养系统、输卵管液和输卵管上皮细胞共培养系统对转基因克隆胚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体内/外成熟卵母细胞对转基因克隆胚各阶段发育率无显著影响。体内/外培养系统中,转基因克隆胚2~3-细胞、4-细胞、8-细胞发育率差异不显著;16-细胞和桑/囊胚发育率差异显著。对照组和20%输卵管液中,转基因克隆胚2~3-细胞、4-细胞、8-细胞发育率均显著高于50%输卵管液;在20%输卵管液中16-细胞的发育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50%输卵管液。转基因克隆胚在输卵管上皮细胞共培养系统和SOF培养系统中培养,2~3-细胞和4-细胞发育率无显著差异;8-细胞、16-细胞和桑/囊胚的发育率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