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β-1,3/1,6-葡聚糖作为一种潜在的免疫调节佐剂,普遍存在于真菌、酵母及海藻中,主要由以β-1,3键构成的线性骨架为主链,以及以高度分支的β-1,6键为侧链组成,其特殊的键结方式和分子内氢键使其形成螺旋形的分子结构,这种独特的构型很容易被免疫系统识别,从而发挥免疫功能。β-1,3/1,6-葡聚糖是第一个被发现的具有免疫活性的葡聚糖,其作为一种生物性免疫调节佐剂,对免疫系统和疫苗免疫效果具有调节作用。由于β-1,3/1,6-葡聚糖具有生物活性高、热力低等性能,可作为脂肪替代品、功能因子、膳食纤维等广泛应用于医药开发、保健食品、动物饲养等行业中,是一种值得研究和开发的功能性饲料添加剂。作者在介绍β-1,3/1,6-葡聚糖的来源、作用机理和生物活性的基础上,重点论述了其添加在畜禽日粮中对畜禽肠道的发育、生产性能、免疫功能的影响,同时对其应用时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阐述,旨在为β-1,3/1,6-葡聚糖在畜禽日粮中的应用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燕麦β-葡聚糖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就β-葡聚糖及其保健功能和影响燕麦籽粒β-葡聚糖含量的因素、燕麦β-葡聚糖的提取工艺、测定方法及燕麦保健食品的市场现状作了简述,旨在为深入研究和全面开发利用燕麦资源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短期内单独及混合添加高水平燕麦β-葡聚糖和微晶纤维素(MCC)对小鼠生长性能、器官指数、粪便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选取36只健康的体重为(17.95±0.95)g的BALB/c小鼠,按体重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CON组),饲粮不含燕麦β-葡聚糖和微晶纤维素;葡聚糖组(G组),饲粮含28%燕麦β-葡聚糖;MCC组(M组),饲粮含20%M CC;混合组(GM组),饲粮含14%燕麦β-葡聚糖和10%M CC。试验期为21 d。结果显示:1)各组小鼠全期(第1~21天)平均日增重(ADG)差异不显著(P0.05),而全期平均日采食量(ADFI)则差异显著(P0.05),表现为G组M组GM组CON组。2)各组小鼠脾脏指数差异不显著(P0.05),各纤维添加组(G组、M组、GM组)与CON组小鼠附睾脂肪垫指数差异不显著(P0.05),但G组和M组小鼠附睾脂肪垫指数均显著低于GM组(P0.05)。3)试验第4天和第7天,G组小鼠粪便细菌香农-威纳指数显著低于CON组(P0.05)。聚合酶链式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CR-DGGE)图谱聚类分析显示,试验第13天、第17天时,各组小鼠粪便细菌群落结构差异明显,各组样品在进化树上各自聚类。由此可见,在小鼠饲粮中短期单独或混合添加高水平燕麦β-葡聚糖和MCC均可降低小鼠的ADFI,但不影响小鼠的ADG和脾脏指数;燕麦β-葡聚糖和MCC混合添加比单独添加更能促进小鼠附睾脂肪的沉积;高水平燕麦β-葡聚糖可降低小鼠粪便细菌的多样性;燕麦β-葡聚糖和MCC的添加均可改变小鼠粪便微生物区系,暗示小鼠后肠可能存在特异性利用这2种纤维的核心菌群。  相似文献   

4.
一、饲粮类型 根据不同的饲粮类型,选用不同的酶制剂。Friesen等(1992)在含35%的大麦、燕麦、黑麦的肉用雏鸡饲粮中分别添加β-葡聚糖酶,发现大麦、燕麦组的日增重和饲料转化率显著提高(P<0.01),而黑麦组效果不明显。分析测定表明,大麦、燕麦中的β-葡聚糖含量较高,而小麦、黑麦中主要是阿拉伯木聚糖。因此,在含小麦、黑麦的饲粮中应添加木聚糖酶,而在含大麦、燕麦的饲粮中应添加β-葡聚糖酶。  相似文献   

5.
β-葡聚糖酶可提高麦类作物饲粮营养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麦、大麦、燕麦等麦类作物是畜禽的重要能量饲料之一。小麦的营养价值近似于玉米 ,而其余几种因含有抗营养因子而使其有效能值偏低。Burnett(1 966)认为 ,限制大麦、燕麦有效能值的主要因素是其中含有高粘性并具有水溶性的 β -葡聚糖。许多研究进一步证实了这一观点 ,并对大麦、燕麦等麦类饲料作物中 β -葡聚糖的结构、含量等方面进行了研究 ,同时也探索了一些消除 β-葡聚糖抗营养作用的方法。β -葡聚糖酶的应用就是其中的一种 ,这种酶也是最早使用的一种酶。当前 ,通过 β-葡聚糖酶的开发应用 ,大大提高了麦类饲粮的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6.
<正> 本书由19名北美燕麦专家编著,Francis H.Webster主编。正如Webster本人所说:这是一本有关燕麦的最新专著。全书共433页,分十四章:一、燕麦生产及其价值和利用;二、食用及饲用燕麦育种:常规及新型技术以及育种材料;三、燕麦籽实的形态学及化学构成;四、燕麦中的糖及非淀粉类多糖;五、燕麦中的淀粉:生理、生化及结构特性;六、燕麦中的β—葡聚糖:  相似文献   

7.
为了分析日粮添加燕麦干草对肉牛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肌肉氨基酸、脂肪酸以及组织学特性等的影响,将15头体重420 kg左右的西门塔尔牛与秦川牛杂交F1代公牛,随机分为3组(n=5),分别饲喂日常饲草(80%青贮玉米+20%麦秸,对照组)和不同比例(20%和40%,燕麦干草1组和燕麦干草2组)燕麦干草。试验预试期7 d,正试期90 d。结果表明:(1)饲粮中添加燕麦干草不影响全期总增重和平均日增重(P>0.05)。(2)燕麦干草1组和2组牛血清中肌酸激酶、球蛋白、肌酐的含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燕麦干草1组中谷丙转氨酶、白蛋白、尿素、葡萄糖、总胆固醇的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燕麦干草2组中谷草转氨酶、葡萄糖、总胆固醇的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燕麦干草2组中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白蛋白、尿素、肌酐、葡萄糖的含量均显著高于燕麦干草1组(P<0.05)。(3)燕麦干草1组牛肉L值、b值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燕麦干草2组滴水损失、失水率、剪切力、L值、b值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燕麦干草2组失...  相似文献   

8.
燕麦粉作为一种谷物,加工后可广泛应用于饮料体系。应用快速黏度仪研究燕麦粉的淀粉糊化特性,同时,通过面筋蛋白醇溶指数法及稀乳酸法分别研究燕麦粉的面筋蛋白质特性,探讨不同工艺条件对淀粉糊化特性及面筋蛋白质黏度特性的影响,测定燕麦粉中β-葡聚糖含量。结果表明:β-葡聚糖含量对燕麦粉的快速黏度仪稀酸法面筋蛋白质黏度特性的测定无明显影响。另外,稀乳酸法中峰值黏度及最终黏度与醇溶指数法中最终黏度间分别存在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8103、0.8364,而与醇溶指数法中醇溶指数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β-葡聚糖酶的特性、功能及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β-葡聚糖是一类非淀粉性多糖(NSP),作为谷物类植物细胞壁成分之一,在大麦、燕麦、小麦等胚乳细胞壁中含量尤为丰富。因畜禽体内缺乏分解β-葡聚糖的酶,β-葡聚糖在消化道中吸水膨胀变得黏连等性质,使其成为限制麦类饲料营养成分有效利用的主要抗营养因子。研究表明,饲料中添  相似文献   

10.
β-葡聚糖酶在麦类饲料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玉米一直是主要的能量饲料 ,但玉米的供应日趋紧张。应用丰富的麦类饲料作能量饲料越来越受到重视。β -葡聚糖是限制麦类饲料有效利用的主要因素 ,国内外许多研究表明 ,在麦类日粮中添加 β-葡聚糖酶可消除 β -葡聚糖的抗营养作用 ,提高麦类饲粮的营养价值。1 麦类饲料中β -葡聚糖的含量及其影响因素β-葡聚糖与阿拉伯木聚糖、戊聚糖、纤维素、果胶等均属植物细胞壁中的可溶性非淀粉多糖(SNSP)。小麦、小黑麦中每千克干物质分别含 5和 7g/kgβ -葡聚糖 ,而燕麦、大麦、黑麦中含量较高分别达到 37 5、33、1 2g(Choct等 ,1 9…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讨酵母-β1,3/1,6-葡聚糖对断奶仔猪生产性能、血清理化指标的影响,试验选择品种一致,体重接近,公、母各半,日龄为(28±3)d的长×大二元断奶仔猪160头,随机分成4个处理组,分别连续添加(0、50、100和200mg/kg)的-β1,3/1,6-葡聚糖,试验期为28d。结果表明:断奶仔猪日粮中添加-β1,3/1,6-葡聚糖有提高血清总蛋白浓度的趋势(P<0.01),可极显著(P<0.01)提高血清球蛋白浓度,显著(P<0.05)降低血清总胆固醇浓度和LDL浓度,对血清甘油三酯浓度、HDL浓度和葡萄糖浓度均无显著影响(P>0.05)。同时也发现,断奶仔猪日粮中连续添加50mg/kg的β-1,3/1,6-葡聚糖,可显著提高日增重及改善饲料转化率,显著(P<0.05)降低腹泻发生频率,有提高日采食量的趋势,各处理组死亡率无显著差异。剂量太高有提高腹泻发生率的趋势。上述试验表明,断奶仔猪日粮中添加50 mg/kg的β-1,3/1,6-葡聚糖可调节其脂质代谢和蛋白质代谢,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从而显著提高其生长性能。  相似文献   

12.
<正>β-葡聚糖是一类非淀粉性多糖(NSP),作为谷物类植物细胞壁成分之一,在大麦、燕麦、小麦等胚乳细胞壁中含量尤为丰富。因为畜禽体内缺乏分解由β-葡聚糖的酶,β-葡聚糖在消化道中吸水膨胀,变得黏稠,使其难以被单胃动物消化利用,对饲料中各种养分的消化利用具有明显的干扰和抑制作用,成为麦类饲料中的主要抗营养因子。而β-葡聚糖酶属于外源性酶,虽然  相似文献   

13.
7个燕麦品种在甘肃二阴区的适应性评价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在甘肃通渭县华家岭二阴区对7个燕麦(Avena sativa)品种的生产性能和种子品质进行综合评价,筛选适宜在华家岭种植的燕麦品种.结果表明:供试品种的农艺性状对当地的适应性均较好,品种的平均生育期为107 d,在当地均能成熟.品种籽粒粗蛋白含量、β-葡聚糖含量及粗脂肪含量差异显著(P<0.05),籽粒β<葡聚糖含量和...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丁酸钠与β-1,3/1,6-葡聚糖合用对断奶仔猪生产性能和生理代谢的影响,试验选择日龄为(28±3)d的长×大二元断奶仔猪120头,随机分成3个处理,每个处理5个重复,每重复8头猪。3个处理分别为对照组、丁酸钠组和丁酸钠与葡聚糖合用组。结果表明:饲料中单独添加丁酸钠,可显著(P<0.05)提高仔猪后期(15~28d)和全期(0~28d)的日采食量、日增重并改善饲料转化效率,显著(P<0.05)降低腹泻发生率和升高血浆游离脂肪酸、甘油三酯浓度,显著(P<0.05)降低血清葡萄糖浓度,但对血清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胆固醇、尿素氮浓度均无显著影响(P>0.05)。丁酸钠与葡聚糖合用,显著(P<0.05)降低了血浆游离脂肪酸含量。  相似文献   

15.
万荣  谢木林 《饲料广角》2014,(20):32-35
本文旨在研究饲喂不同钙磷水平和添加燕麦β-葡聚糖日粮对断奶仔猪肠内促炎性细胞因子和单羧酸转运蛋白(MCT)基因表达及盲肠形态的影响。试验随机选取32头断奶仔猪,平均分为4组,每组8头,试验期2周。分别饲喂以玉米淀粉-酪蛋白为基础日粮配制成的低钙磷组(钙、磷含量水平达到正常营养需求的65%)、高钙磷组(钙、磷含量水平分别达到正常营养需求的125%、115%),以及在高、低钙磷组中分别添加8.95%的燕麦β-葡聚糖。试验结果显示:饲喂高钙磷水平日粮显著抑制十二指肠段白细胞介素(IL-1β)的基因表达(P0.05),降低盲肠的隐窝深度14%(P0.05);与对照组相比,添加燕麦β-葡聚糖的处理组仔猪盲肠段单羧酸转运蛋白-1(MCT1)和结肠段白细胞介素-6(IL-6)的基因表达水平分别升高40%、142%;MCT1(r=0.99,P0.001)、IL-6(r=0.84,P0.05)的基因表达水平与消化道中的丁酸和总挥发性脂肪酸(SCFA)浓度呈正相关。以上结果表明,燕麦β-葡聚糖和钙磷水平可以通过影响断奶仔猪肠内促炎性细胞因子等特定蛋白的基因表达,从而起到调节仔猪肠道健康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饲用燕麦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赵桂琴  慕平  魏黎明 《草业学报》2007,16(4):116-125
从种质资源、抗性、品质、产量等方面对国内外饲用燕麦的研究进行了综述,介绍了生物技术在燕麦研究中的应用。在对已有成果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就目前我国燕麦研究中亟待解决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探讨,以期为我国燕麦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为筛选出适宜西南山区冬闲田推广种植的功能型燕麦品种,本研究选取15份燕麦品种针对燕麦蛋白质、脂肪、淀粉、葡聚糖和氨基酸含量5个营养品质开展系统分析,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进行综合评价,研究结果与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世界卫生组织(FAO/WHO)等相关指标对比分析,深挖适用于不同功能型燕麦加工产品的品种资源潜力。结果表明:15个燕麦品种当中定莜5号的综合营养价值表现最好,较适宜大面积推广种植。定莜4号的蛋白质含量最高(170.2 g·kg-1),可作为燕麦乳、能量棒等高蛋白燕麦加工食品的原材料;定莜1号脂肪含量最高(64.8 g·kg-1),可作为燕麦片、燕麦饼干等高饱腹食品的加工原料,满足减肥人群的饮食需求;定莜10号淀粉含量最低(388.1 g·kg-1),可作为燕麦米、燕麦片等低血糖生成指数(GI)的燕麦加工食品的原料,满足消费者对于低GI食品的需求;香燕13号β-葡聚糖含量最高(4.33%),可作为保健品等保健型食品的加工原料,满足中老年人对于功能型食品的需求。与FAO/WHO中蛋白的必需氨基酸含量、全鸡蛋蛋白相比,研究品种中定莜5号必需氨基酸含量为67.04 g·k...  相似文献   

18.
内环1,4—β—葡聚糖酶的活力测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饲料工业中,卜葡聚糖酶不仅用于家禽,而且也用于猪饲料。卜葡聚糖酶可中和谷物饲料,如大麦、小麦、黑麦、燕麦以及次粉。鼓皮、米糠中非淀粉多糖(p一葡聚糖、木聚糖)的不利影响。这些非淀粉多糖能够降低日粮中所有营养物的消化与吸收,尤其是脂肪和蛋白质。p一葡聚糖是自然合成的多聚糖含量最多的糖类,它大量以1,4-p一葡聚糖存在。已经证实,卜葡聚糖酶,尤其是内环形式酶的部分水解,不仅可以降低p一葡聚糖的粘稠度,而且能改善禾本科谷物的营养价值。因此,建立内环1,4-p一葡聚精酶的定量分析方法,对研究卜葡聚糖的抗营养作…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猪源脑心肌炎病毒(EMCV)GXLC株对小鼠的致病性,将其接种4周龄健康BALB/c小鼠,观察临床症状,检查病理变化,测定心重/体重比值,检测心脏、脑、脾脏组织及血清中病毒含量,检测心脏、脑、脾脏组织中细胞因子IL-1β、TNF-α、IL-6 mRNA表达水平及血清中IL-1β、TNF-α蛋白含量。结果显示,感染小鼠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感染后第4天开始死亡,第5~7天死亡达到高峰;心脏、脑出现典型的大体病理变化和组织病理学变化,心重/体重比值显著升高、组织病理学炎症分值显著增加;感染后第1天即可在心脏、脑、脾脏及血清中检测到大量病毒,直至第14天仍能检测到病毒;血清中IL-1β、TNF-α蛋白含量显著升高,心脏、脑、脾脏组织中IL-1β、TNF-α、IL-6 mRNA表达水平显著上调,而且细胞因子表达的高峰期与出现明显临床症状、严重病理损害及死亡高峰期密切相关。结果表明,猪源EMCV GXLC株对小鼠具有高度致病性,IL-1β、TNF-α、IL-6等促炎细胞因子在EMCV对小鼠的致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旨在研究β-1,3-葡聚糖对凡纳滨对虾生长性能、体成分和生化指标的影响.选用640尾初体重为(0.43±0.01)g的凡纳滨对虾幼虾,随机分为4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40尾.Ⅰ组为对照组,饲喂基础饲料,Ⅱ、Ⅲ,Ⅳ组为试验组,分别饲喂在基础饲料中添加250、500、1 000 mg/kg β-1,3-葡聚糖的饲料,试验期为12周.结果显示,随着β-1,3-葡聚糖添加量的增加,凡纳滨对虾末重、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均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并均在Ⅱ组达到最高.与对照组相比,Ⅲ组的肝胰腺蛋白酶和脂肪酶活性显著升高(P<0.05);Ⅱ、Ⅲ组的肝胰腺淀粉酶活性显著升高(P<0.05);Ⅱ组的血清总蛋白、胆同醇、甘油三酯和肝胰腺糖原含量显著升高(P<0.05).肝胰腺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活性以及血清葡萄糖、肌肉糖原、胆固醇、甘油三酯含量各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Ⅳ组的血清过氧化氧酶和溶菌酶活性显著升高(P<0.05);Ⅲ组血清碱性磷酸酶活性显著升高(P<0.05).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在各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添加β-1,3-葡聚糖对凡纳滨对虾全虾水分、粗蛋白质、粗脂肪和灰分含量没有显著影响(P>0.05).由此得出:1)在饲料中长期添加250 mg/kg β-1,3-葡聚糖能够提高凡纳滨对虾的生长性能,促进营养物质代谢;2)在饲料中长期添加500或1 000 mg/kg β-1,3-葡聚糖能够增强几纳滨对虾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