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已披露的药物不良反应报告显示,抗生素、解热镇痛药、中药已经成为药物不良反应的"三大祸首"之一.有关专家提醒,由于传统观念认为中药安全无毒副作用和有些企业广告的推波助澜,中药的不良反应问题往往被忽视.  相似文献   

2.
随着中药制剂品种的不断开发及临床应用逐渐增加,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ADR)也相应增多。据报道,中药制剂引起的ADR所占比例仅次于抗菌药物[1],有关中药注射剂的安全性问题引起了人们日渐广泛的关注。本文对我院2003年1月至2008年12月收集的中药注射剂所致的不良反应37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为合理使用中药注射剂提供参考。1对象与方法收集我院2003年1月至2008年12月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共194份,其中中药注射剂所致的ADR共37例,占ADR报告数的19.1%。我们对所有中药注射剂所致的ADR进行调查分析,对中药注射剂ADR相关患者的性别、年龄及ADR累及系统、器官及主要临床表现进行统计分析,并依据药品各中药注射剂的说明书核对给药方法、给药剂量、溶媒的选择、稀释液的浓度、联合用药情况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2结果2.1患者一般情况37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中,男性25例(占67.6%),女性12例(占32.4%),男女之比为2∶1。年龄3~86岁,平均年龄达48.9岁,其中60岁以上17例,占45.9%,18~60岁15例,占40.5%,小于18岁者5例,占13.5%。2.2给药方式、给药剂量、溶媒的选择、药物的浓...  相似文献   

3.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12):288-289
微生物在中药生物转化的作用是指我们在进行药物生产的过程中,使用微生物产生的酶系作用于中药的底物,用来定期的产生新的活性成分,以此来提高中药的药效,降低药物中不良反应。同时微生物也可作为除去中药成分中大分子杂质的方法之一,并且还能够有效的应用于对研究药物代谢机制的辅助手段。本文主要通过对微生物在中药生物转化过程中的应用,并对其中的机理进行简单的说明,由于利用微生物对中药成分进行转化是重要在利用过程中的一条新思路,这也符合当前药品生产的现代化和产品国际化发展的要求,所以这种方法的应用值得在将来的市场上进行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回顾性分析临床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的规律和特点,探讨合理用药方法.方法对146例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按照患者自然情况、给药途径、药物种类、累及器官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中女性占59.59%,高于男性患者;静脉给药是引起不良反应最多的给药途径;喹诺酮类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较多,也较为严重;在不良反应中最常见的是过敏反应,其次是胃肠道反应.结论应重视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检测体系的建立,针对患者在用药过程中易出现的问题找出合理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5.
《天然产物分离》2004,2(3):22-22
在2004年中医药国际科技博览会中药不良反应与临床前安全性评价专题报告上,国家中药制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沈平认为,中药制药必须走分离和纯化技术道路。  相似文献   

6.
罗丹 《长江大学学报》2010,(1):J0047-J0048
目的:观察甲氨喋呤(MTX)联合中药保守治疗未破裂型异位妊娠的效果,探讨联合治疗的适用条件。方法:MTX单次肌肉注射50g,联合中药治疗以活血化瘀,消积杀胚。治疗过程中监测生命体征,观察腹痛、阴道出血等临床自觉症状及药物不良反应,超声了解附件包块情况,监测血G—HCG水平。结果:81例患者中成功72例,失败9例,成功率88.9%。出现恶性呕吐等胃肠道反应5例,均予对症处理后好转;肝功能轻度异常2例,未行特殊处理。结论:甲氨喋呤联合中药治疗未破裂型异位妊娠,治愈率高,疗程短,副作用小,患者免于损伤性手术,是治疗未破裂型异位妊娠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7.
药酒浸制法     
用米酒浸泡中药,能使中药里的生物碱、甙类等多种有效成分得到溶解,增强药物功效。  相似文献   

8.
《天然产物分离》2004,2(4):20-20
香港中国医药学会永远会长黄炽雄最近在香港“如何运用纳米技术结合中药提高治疗疾病疗效”的讲座上指出,如果将药物加工成纳米级的微细粒子,病人服药时,药物就可有针对性的直达病灶,激活中药细胞活性成分,直接攻击病毒;细菌、重金属、毒质、细胞壁或细胞膜等障碍将不复存在,中药疗效将可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某院心内科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规律、特点,探讨ADR发生的可能原因及影响因素,以期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对该院2012—2015年上报的心内科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572例心内科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中,男性306例(53.50%),女性266例(46.50%);70~<80岁人群ADR发生率最高,有188例(32.87%);ADR发生率最高的给药途径为静脉滴注206例(36.01%),其次是口服给药205例(35.84%);新的ADR报告113例(19.76%),严重的ADR报告28例(4.90%);心血管药物所致的不良反应最多,有410例(71.68%),其次为中药注射剂73例(12.76%);以消化系统损害145例(25.35%)最为常见。结论 心血管药物(抗血小板、抗凝和调脂药物)、中药注射剂是心内科ADR监测重点药物类别,60岁以上患者是ADR监测重点人群,静脉滴注是ADR监测重点给药途径,消化系统损害是提示ADR发生的重要信号。  相似文献   

10.
炮制是我国一项传统技术 ,重视炮制以提出高药物临床疗效不可忽视 ,规范合理的中药炮制是临床用药安全有效的保障 ,但目前临床上出现一些炮制不规范药品配方 ,为引起重视 ,笔者浅淡中药炮制对临床疗效的影响。1 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性和副作用有的药物虽有较好的疗效 ,但因毒性或副作用太大 ,临床应用不安全 ,需要通过炮制降低其毒性或副作用 ,使用后不致产生不良反应。如草乌甘草、黑豆煮或蒸的处理 ,毒性大为降低 ;柏子仁具有宁心安神、润肠通便等作用 ,通过去油制霜炮制后即消降副作用。2 改变药物性能药物的炮制是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一…  相似文献   

11.
<正>根据猪只不同生长阶段的疫病流行特点,有针对性地选用药物进行药物保健(预防),全面提高猪只的非特异性免疫力(即抗病力),对某些病原体呈现出不感染状态,是中小型猪场猪病防治,收到事半功倍的好途径。药物保健(预防),要大力提倡多使用细胞因子产品、中药制剂、微生态制剂和酶类制剂等,尽可能少用抗生素类药物,以免出现耐药性和药物残留以及不良反应,提高动物产品的质量。药物保健(预防)的方法如下。1哺乳仔猪的药物保健  相似文献   

12.
误区之一:中药无毒副作用中药大多来自天然动植物,经过不同方法炮制,加之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通过适当的配伍,一般很少发生毒副反应。但就此认为中药无毒副作用则是错误的。俗话说得好:“是药三分毒”,中成药也不例外。如果长时间、大剂量服用同一种药物,也可能会同西药一样发生不良反应。误区之二:中成药药效慢不能用于急救其实中药不但可以治疗急性病,而且可以用于急救。“独参汤”、“参附汤”、“四逆汤”等都是古人用于抢救危重病人的良方。现在已根据古方制成了疗效更好、更迅速的中药制剂。所以,只要用之得当,中药也是可以治疗急性病…  相似文献   

13.
周富勇 《农村科技》2008,(12):59-59
现代中药药理学研究表明,许多中药具有不同程度的抗炎作用,而中药抑菌剂与西药抗生素配合使用在临床医学上起着重要的作用。中药具有成本低、毒副作用小等优点,且不易产生抗药性,随着细菌耐药性的增强,人们开始致力于从天然生物中寻找具有新抗菌谱和新作用机制的抗感染药物。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特点及发生原因,以促进中药注射剂在临床中的安全使用。方法:对某中医院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47例资料进行总结、归纳和分析。结果:在47例ADR报告中,60岁以上老年患者占比最大,有既往过敏史者、合并用药、溶媒选择不当因素各占一定比例。临床表现以皮肤损害和呼吸系统及心血管系统反应为主。结论:使用中药注射剂过程中,应特别注意相关危险因素,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临床用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5.
由上海药物所等单位承担科技部重大科技专项“创新药物与中药现代化”“新药筛选及关键技术平台研究”课题的国家新药筛选中心,应用先进的高通量和高内涵药物筛选技术,对我国特有的化合物样品库(包括中药在内的天然产物)实施大规模随机筛选。在对筛选发现的活性化合物进行结构优化改造的基础上,开发治疗肿瘤、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和代谢性疾病的原创新药。作为我国创新药物研究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6.
“有抗食品”就是指含有抗生素的食品。上个世纪20年代末,英国细菌学家弗莱明发现青霉素,并在临床应用中取得惊人的效果。这标志着抗生素时代的到来,人类的平均寿命因此得以延长。然而,我国药物不良反应监测中心记录显示,中国药物不良反应三分之一是由抗生素引起的。由于抗生素的种类越来越多,它引发的不良反应也越来越多。  相似文献   

17.
煎煮容器的选择。煎煮中药最好使用沙锅、瓦罐,切忌用铁锅、铜器。用沙锅煎煮中药受热均匀,可以避免中药有效成分发生化学变化,从而保证汤剂的疗效。许多中药含有鞣酸,而鞣酸遇上铁、铜或其他重金属,就会发生化学变化,生成鞣酸铁或其它鞣酸盐,使中药的鞣酸受到损失。中药的另一种有效成分生物碱,必须与鞣酸或其它有机鞣结合成盐,才能溶于水。如果鞣酸损失很多,就会降低药物的治疗效果,甚至产生有害物质。所以,煎煮中药最好使用沙锅或瓦罐。  相似文献   

18.
《天然产物分离》2004,2(3):27-28
美国FDA(食品药物管理局)对中药在政策上的开放,不仅有助于天然植物药产业的发展,也有利于促进其它西方国家对中药产品态度的转变。但从长远看,中药要想完全打开欧美市场,除了西方国家要降低门槛之外,中药也需要提高质量。  相似文献   

19.
中药经皮给药因避免肝、胃肠损伤的“首过效应”、患者可控制给药、维持稳定持久的血药浓度、减少给药次数、患者易于接受等优点,已成为现代制剂研究的热点之一。由于皮肤的独特解剖位置和结构以及对大多数药物的相对不渗透性,导致经皮给药领域进展缓慢,并限制了临床应用。而中药经皮给药制剂能够有效克服皮肤屏障,增大药物的渗透率,使患者得到有效治疗。文中就经皮给药中药制剂近年来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分别对近年中药制剂及其在疾病中的应用进行阐述,为经皮给药制剂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事件(ADR/ADE)的发生情况、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长沙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数据库,对长沙市2011~2013年各单位上报的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 共筛选出980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事件报告,占同期报告总数的6.15%。长沙市ADR/ADE报告数呈逐年增加的趋势,2012年是报告数急剧增加的一年。2012年、2013年严重ADR/ADE比例均在10%以上。 ADR/ADE累及系统-器官主要为皮肤及其附件、全身性损害,其次为呼吸系统、胃肠系统、心血管系统等。ADR/ADE涉及84个生产厂家的55个中药注射剂品种,有5个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的中药注射剂品种出现ADR/ADE频率居前10位。结论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事件具有客观性、多样性和一定的规律性,应当充分重视中药注射剂发生的ADR/ADE,进一步加强监测,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