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43 毫秒
1.
为了解滇中地区3个主要造林树种旱冬瓜、华山松和云南松树皮的热解特性,在10、20、30℃/min 3种不同的升温速率下对这3种树皮进行热重试验,计算了动力学参数并建立了动力学方程。结果表明:在25~800℃的温度范围内热解,失重率从小到大排列顺序依次为旱冬瓜、华山松、云南松;3种树皮的TG曲线十分相似,都遵循相同的热解机理。3种树皮的热解过程均可以用一级动力学方程描述,活化能从小到大依次为:华山松、云南松、旱冬瓜,说明旱冬瓜的树皮具有良好的防火性能,华山松树皮的防火性能差。  相似文献   

2.
烟是火灾致人伤亡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烟密度对火场能见度、灭火人员生命安全产生重要的影响。为比较不同种树皮烟密度大小差异及含水率、质量对树皮烟密度等级的影响,采用烟密度测定仪对不同含水率、质量的云南松(Pinus yunnanensis)、华山松(Pinus armandii)、直干桉(Eucalyptus maideni)、云南油杉(Keteleeria evelyniana)、栓皮栎(Quercus variabilis)5种树木的树皮进行了热解和燃烧的烟密度测定。结果表明:在质量、含水率相近的情况下,5种树皮在试验期间热解和燃烧平均产烟量由大到小依次为云南松、华山松、云南油杉、直干桉和栓皮栎,针叶树种树皮的热解和燃烧烟密度明显高于两阔叶树种树皮。在质量相近的情况下,随着含水率的增加,华山松、云南油杉、直干桉、栓皮栎树皮的烟密度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云南松呈现下降趋势;在含水率相近的情况下,云南油杉、栓皮栎、直干桉树皮的烟密度均随着质量的增加而增加,云南松、华山松树皮的烟密度随着质量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  相似文献   

3.
华山松树干耐火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森林防火戒严期,用自行设计的装置对云南主要造林树种华山松(Pinus armandii)进行了不同温度、时间作用下的树干耐火性试验,用红四氮唑对高温作用后的树干韧皮部进行了染色,经勾绘、扫描后用Photoshop软件将死亡的韧皮部处理成易于计算机识别的纯色,用Visual Basic 6.0编写的程序计算了树干韧皮部的死亡率,初步分析了华山松树干耐火性率与树干直径、树皮厚度、受热温度、受热时间的关系,据此提出了相应的森林消防措施.  相似文献   

4.
华山松挥发性物质与华山松木蠹象危害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方法提取华山松健康木和衰弱木树皮挥发性物质,而后用"Y"型嗅觉仪实验室内测试华山松木蠹象对挥发性物质的趋性。在此基础上采用GC/MS方法对华山松健康木和衰弱木树皮挥发性物质成分进行分析,从而了解华山松树皮挥发性物质与华山松木蠹象危害的关系。结果表明:健康华山松树皮中所含挥发性物质对华山松木蠹象具有很强的引诱作用,树势衰弱的华山松树皮中所含挥发性物质对华山松木蠹象有拒避作用。提取的健康华山松树皮挥发性物质中共65种成分,其中相对质量分数最大的是柠檬烯(29.27%),苯(17.81%)次之;树势衰弱的华山松树皮中所含挥发性物质共66种,其中相对质量分数最大的成分为3-蒈烯(26.97%),β-蒎烯(20.22%)次之。  相似文献   

5.
云南松、华山松是西南地区的主要用材树种。为了研究林木密度与林木生长之间的关系,更好地经营管理好云南松林和华山松林,在引进国内外编图的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我们编制了滇中地区、南盘江林区的云南松和广元林区的华南山松人工林林分密度管理图。按典型选样法所设置的样地,基本能代表该地区云南松和华山松的生长情况,其中,滇中地区云南松林内设置样地493块,南盘江林区云南松林内设置样地305块,广元林区华山松林内设置样地252块。本文不仅在数据惧和整理方法上做了说明,而且以数表的形式了说明了数学模型的选择以及最大密度线、等树高线、等直径线、等疏密度线和自然稀疏线的绘制方法。成图后进行了理论和适用精度检验,其理论精度均在91%以上,适用精度均在85%,证明本设计适用于该林区。该图可用于抚育间伐、资源清查、生长量预测及造林设计等。  相似文献   

6.
楚雄腮扁叶蜂产卵寄主选择偏好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成伶翠  闫大琦  刘凌  祁荣频  闫争亮 《湖北农业科学》2014,53(18):4316-4319,4323
研究云南松(Pinus yunnanensis Franch)、华山松(Pinus armandii Franch)、滇油杉(Keteleeria evelyniana Mast)、云南拟单性木兰(Parakmeria yunnanensis Hu)树叶提取物对楚雄腮扁叶蜂产卵雌蜂选择的影响.趋向试验表明,楚雄腮扁叶蜂产卵雌蜂对云南松和华山松针叶提取物表现显著的趋向反应,而对滇油杉表现出较弱的趋向反应,对云南拟单性木兰树叶挥发物则表现忌避反应;产卵选择试验表明,楚雄腮扁叶蜂更偏好在云南松、华山松上产卵,而不选择滇油杉,云南拟单性木兰的树叶提取物可明显抑制楚雄腮扁叶蜂在云南松、华山松、滇油杉上的产卵.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来自云南4个华山松疱锈病典型发病区的122份华山松针叶样本的解剖结构研究,发现华山松的感病组与健康组之间在针叶表皮结构上有显著差异,其中主要差异为表皮细胞厚度和角质膜厚度,有抗病特性的植株具有显著加厚的针叶表皮结构,抗病的健康组比感病组的角质膜和表皮分别增厚达30.5%和8.0%.而气孔数量和内皮层厚度上差异不明显.结果支持疱锈菌感染华山松是通过主动侵入机制从表皮进人针叶,角质膜厚度和表皮厚度对华山松抵抗疱锈菌感染有重要作用.这一结果为弄清疱锈菌侵人华山松的途径提供了实验证据.  相似文献   

8.
根据云南松(Pinus yunnanensis)的耐火性和受火害后遗留下来容易获取的信息建立火烧死亡预测模型,可以为林火熄灭后短时间内进行火灾损失评估、迹地植被恢复方案设计等提供理论依据。在安宁2006年“3·29”森林火灾火烧迹地上对发生过树冠火的云南松死活情况、火烧状况进行了调查,测定了286株云南松的树高、胸径、胸高处树皮平均厚度、树干烧黑高度、树干表面圆周烧黑宽度、树干基部树皮平均炭化深度,记录了受害木的流脂状况。以树高、胸径、胸高处树皮平均厚度、树干纵向最大烧黑率、树干弦向最大烧黑率、树干基部树皮径向平均炭化率和流脂状况7个指标作为预测依据,运用学习向量量化人工神经网络建立滇中云南松火烧死亡预测模型,并用C^++实现了该模型。经检验,该模型的平均准确率达81.12%,对死树的预测正确率达93.72%,对活树的预测正确率达48.10%,可以用于云南松火烧后第一年死亡的判别和预测。  相似文献   

9.
华山松是中速生针叶果材兼用树种。近年来,会东县依托林业重点工程建设,大力营造华山松林,华山松籽已成为会东县一大特色林业产业,但其林分栽植密度高、林木生长缓慢、林内可燃物载量大等问题,严重制约着华山松在林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因此,会东县华山松森林亟待进入提升质量阶段。全面阐述了四川省会东县华山松森林质量状况,剖析了当前制约其发展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华山松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对策。  相似文献   

10.
云南松脂瘿蚊,1973年首次在江边林业局发现,寄主是云南松(Pinus yunnanen-sis)。受害林木的枝条呈现瘿瘤,树势衰弱,针叶枯黄卷曲,影响寄主正常生长,严重时林木枯死。目前全局受害面积已达十万余亩,严重受害林区受害株率达79.6—100%,并有死株出现。云南松是云南省的主要用材和造林树种,若现在不着手解决这个虫害问题,让其自然蔓延,势必带来难以估计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1.
通过分析云南松、华山松和油杉3种针叶水源涵养林对林下土壤的水源涵养性能及土壤的理化性能的影响,得出松花坝水源涵养人工林是最优的林分。结果表明:油杉的土壤容重显著小于云南松和华山松,而总孔隙度和饱和持水量又显著大于其余二者;三种针叶林的pH值、有机质大小顺序均为油杉>华山松>云南松,总体上看,N、P、K的速效含量也是上述的大小关系;N、P、K总量与N、P、K速效含量在3种林分类型中变化不一致,即养分总量与速效含量不具有相关性;pH值与各种营养物质含量呈较好的正相关。3种林分的水源涵养功能依次为油杉>华山松>云南松,混交林优于纯林,其中功能最佳的林分结构是油杉和华山松的混交林,混交比例接近1∶1。  相似文献   

12.
云南松人工林与天然林群落结构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根据样地调查数据,对云南松人工林与天然林的群落结构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1)天然林的物种丰富度明显高于人工林,人工林中云南松的重要值高达294.7,而天然林中伴生有较多的阔叶树种。(2)人工林中针叶树的枯落物占90%以上,而天然林中阔叶树的枯落物占40%。(3)云南松属于衰退种群,而滇油杉、黄毛青冈属于增长种群。(4)天然林中的云南松个体绝大多数树干通直,而人工林中1/4以上树干弯曲。  相似文献   

13.
滇中云南松和华山松林林窗与林缘主要易燃植物的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分析滇中地区云南松和华山松林火灾危险的基础上,提出了林窗、林缘易燃植物的辨识标准,调查和记录了云南松和华山松林林窗主要易燃植物28种,分属于12科,25属,提出了在林窗和林缘种植难燃植物、封山育林、修枝和可燃物的安全利用等森林防火措施。  相似文献   

14.
岳锋  杨斌 《西北农业学报》2011,20(8):190-193
云南松与藏柏、樟树、滇青冈等3种非寄主植物枝梢按块状、带状、行间、株间4种混合方式排列,分别观察10、40、120 min时,云南松枝梢上云南纵坑切梢小蠹头数和云南松平均每梢着虫数。结果表明,混合排列后对云南纵坑切梢小蠹嗅觉行为均有显著影响,3种非寄主植物之间无显著差异。株间混合时,云南松梢的着虫数最少,平均每梢着虫数最低;其次分别为行间混合、带状混合、块状混合。云南松梢着虫数、平均每梢着虫数随时间增加而增加,株间混合中着虫数增长速度较慢。说明株间混合对云南纵坑切梢小蠹嗅觉行为的影响最大,行间混合次之,带状混合、块状混合较小。  相似文献   

15.
混交林对云南松纵坑切梢小蠹的抗虫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岳锋  冯丹  周希伟  杨斌 《广东农业科学》2011,38(1):85-86,110
在云南省纵坑切梢小蠹危害严重的地区,通过调查云南松与板栗、油杉、华山松、旱冬瓜、麻栎等树种以块状混交、行间混交、株间混交的混交林,研究纯林和不同混交林对纵坑切梢小蠧的抗虫性.结果表明:与纯林相比,混交林对纵坑切梢小蠧的抗性强;云南松与板栗、华山松混交林抗虫性好;不同混交方式的抗虫性,株间混交最好,行间混交次之,块状混交较差.  相似文献   

16.
滇池流域石漠化地区植被恢复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骏  阚丹妤  沙敏  尹江  杨志勇  王飞  杨云丽  宋升治 《安徽农业科学》2014,(33):11782-11783,11807
选用云南松、华山松、云南油杉、旱冬瓜、川滇桤木、滇青冈、麻栎、冬樱花、球花石楠、黄连木、三角枫、藏柏、墨西哥柏、滇合欢、刺槐、清香木、火棘、车桑子、马桑、苦刺、金银花、野蔷薇、地石榴23种乔、灌、藤树种,2年苗龄容器苗,按照乔-灌-藤点状不规则混交模式,并采取大穴深栽、适当密植、客土、滴灌、树盘覆盖等技术提高造林成效.  相似文献   

17.
滇池西岸森林公园4种针叶林土壤酶活性与养分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梅  韩智亮 《安徽农业科学》2011,(13):7656-7660
采用实地调查与室内试验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位于高原湿地滇池西岸的森林公园现存4种针叶林下土壤肥力特征及酶活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4种针叶林中,华山松+油杉混交林土壤具有较适宜的容重及孔隙状况,其土壤表层有机质、速效氮以及速效钾都大于其他纯林;华山松+油杉混交林表层土壤蔗糖酶、脲酶活性均大于其他纯林,而油杉林蛋白酶活性和柏树林过氧化氢酶活性均达到最大;相关性分析表明,4种酶与土壤容重均呈负相关关系,与总孔隙度呈正相关关系,蔗糖酶、过氧化氢酶、脲酶与有机质、速效钾和速效氮存在0.01水平显著正相关关系,蛋白酶与速效氮有较显著正相关关系,而与有机质、速效钾相关性不明显;蔗糖酶与过氧化氢酶、脲酶存在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关系,说明各种酶在促进土壤有机质的转化及参与土壤物质转化和能量交换中,不仅显示其专有特性,而且存在着共性关系;4种针叶林中,华山松+油杉混交林具有明显优势,可以明显地改善林地内土壤肥力状况和酶活性,改善林地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8.
预防华山松树冠火的最低修枝高度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确定可以阻止华山松林地表火向树冠火转化的最低修枝高度,测定了华山松针叶的着火点,在自行设计的燃烧床上对不同载量的华山松林细小可燃物进行了5次燃烧试验.通过分析可燃物地表火过程中垂直方向上的温度变化,将燃烧区域垂直方向上最高温度等于着火点处的高度确定为华山松的最低安全修枝高度.经推算,可燃物载量为1.77 kg/m2、2.37 kg/m2、2.96 kg/m2、3.55 kg/m2、3.84 kg/m2时,华山松人工林的最低安全修枝高度分别为0.82 m、0.92 m、1.13 m、1.20 m、1.22 m.讨论了风、可燃物层的密实度、立地条件对最低安全修枝高度的影响,并分析了不同气象和立地条件下最低修枝高度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9.
与云南松和华山松比较,五针白皮松叶的生态解剖特点更接近云南松,具有更多的阳性叶特征,如表皮细胞大小、表皮和下皮的厚度等;叶肉组织致密度介于云南松和华山松之间;五针白皮松的气孔器大小是3 种松树中最大者,可能意味着五针白皮松适应更加湿润(降水量更大)凉爽的气候.五针白皮松对光、温度和水分的要求表明它可能更加适应高海拔生态条件,目前生境可能不是它最适宜的生活环境.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华山松健康树皮、感疱锈病树皮中矿质元素含量的差异,为深入了解该病害对华山松的影响机理、探索水肥控制该病害的新途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CP-OES)测定华山松感染疱锈病(Cronartiu mribicola)后树皮矿质元素含量的变化。[结果]从华山松健康树皮中检测出矿质元素45种,从感染疱锈病树皮中检测出矿质元素46种。这些矿质元素中植物生长必需矿质元素均为14种,其他矿质元素31种(感病后为32种)。华山松感病后矿质元素总量降低了15.77%,其中,植物生长必需元素降低了15.54%,其他元素含量降低了17.07%,其中Ca含量减少最多,减幅约达75%。含量大小顺序也发生了变化,健康树皮中为Na〉Ca〉B〉K〉Si〉Mg〉S〉P,而在感病树皮中为Na〉B〉K〉Ca〉Mg〉P〉Si〉S。[结论]该研究结果为施用矿质元素控制疱锈病病害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