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培育氢氰酸含量极低、综合农艺性状优良的高丹草新品种,利用ISSR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对散穗高粱与黑壳苏丹草、白壳苏丹草、棕壳苏丹草、红壳苏丹草4个杂交组合后代进行选育研究.首次选育出综合农艺性状优异、鲜草氢氰酸含量极低(株高约100cm时,鲜草氢氰酸含量仅为2.58~4.77mg/kg)的散穗高粱—黑壳苏丹草、散穗高粱—白壳苏丹草、散穗高粱—棕壳苏丹草、散穗高粱—红壳苏丹草新品系.散穗高粱—黑壳苏丹草、散穗高粱—白壳苏丹草杂交组合的新品系分别含有与超低氢氰酸含量相关的ISSR特征片段H-1、H-2、H-3和B-1、B-2、B-3,利用分子标记技术所选择的目标性状准确、可靠、遗传稳定.  相似文献   

2.
高梁11A与3种苏丹草杂交新品系的AFLP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AFLP分子标记技术,对4个高丹草新品系11A-黑壳苏丹草、11A-白壳苏丹草、11A-棕壳苏丹草、11A-黑壳苏丹章晚熟型与对照品种蒙农青饲1号、蒙农青饲2号、蒙农3号及乐食高丹草的遗传差异性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用筛选出的24对适宜引物共扩增出3986个AFLP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3546个,多态性位点比率高达88.96%;各供试材料的遗传距离(GD)变动在0.6905~0.8089之间,以GD值0.74为基准,8个材料聚为3类,第一类为蒙农青饲1号、蒙农青饲2号、蒙农3号、11A-黑壳苏丹草、11A-白壳苏丹草、11A-黑壳苏丹草晚熟型;第二类为乐食;第三类为11A-棕壳苏丹草.  相似文献   

3.
散穗高粱与苏丹草杂种的ISSR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为明确散穗高粱(Sorghum bicolor(L.)与黑壳苏丹草、白壳苏丹草、棕壳苏丹草、红壳苏丹草4个种间杂种F1在DNA分子水平上的差异程度,利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散穂高粱与4种苏丹草(S. sudanense(Piper) Stapf)杂种F1及其亲本间的多态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4个ISSR适宜引物共扩增出41条带,其DNA片段长度为200~2000 bp,多态性条带416条,多态性条带百分率为92.2%;9个供试材料间的遗传距离(GD)变幅为0.1818~0.7838,平均为0.6892;散穗高粱与红壳苏丹草GD值较大,而与白壳苏丹草GD值较小;以GD值0.44为基准,9个材料聚为3类:第一类为散穗高粱、棕壳苏丹草、黑壳苏丹草、白壳苏丹草,第二类为散穗高粱×黑壳苏丹草F1、散穗高粱×白壳苏丹草F1、散穗高粱×红壳苏丹草F1、散穗高粱×棕壳苏丹草F1,第三类为红壳苏丹草.  相似文献   

4.
选用100个RAPD 引物和95对SSR 引物进行PCR 扩增,旨在构建42份高粱和苏丹草品种资源及2份国审品种高粱-苏丹草杂交种的DNA 指纹图谱。结果表明,从100个RAPD 引物中筛选到9个多态性高、重复性好的引物,多态性条带比率为64.06%,利用4个核心RAPD 引物可以为每份品种构建1张特定的数字指纹,并通过其中1个引物F 01构建了1张能鉴别2个杂交种的RAPD 指纹图谱,不过该图谱不能区别皖草3 号与其父本Sa。从95对SSR 引物中筛选出多态性丰富的引物73对,多态性条带比率为86.06%,通过3对核心SSR 引物就可以构建42份高粱和苏丹草的SSR 数字指纹,同时利用其中1对SSR 引物狋狓狆18,寻找到2个杂交种的互补带,从而构建了2个高粱-苏丹草杂交种的SSR 指纹图谱,这张SSR 指纹图谱不仅能鉴别皖草2号和3号,还可以把杂交种与其亲本区别开来。  相似文献   

5.
高丹草幼苗抗旱和耐盐性的品种间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25%PEG中度干旱胁迫和1.0%、2.0%的NaCl—Na2SO4复盐溶液胁迫下,通过测定细胞膜相对透性、游离脯氨酸(Pro)含量、表观生长状况3项生理指标,对高丹草品种幼苗的抗旱性和耐盐性差异进行了研究。各品种抗旱能力强弱顺次为:蒙农青饲2号=蒙农3号=白壳苏丹草=乐食高丹草〉佳宝高丹草〉蒙农青饲1号=黑壳苏丹草〉健宝高丹草;耐盐能力的强弱顺次为:蒙农青饲2号=蒙农3号=白壳苏丹草=佳宝高丹草〉蒙农青饲1号=黑壳苏丹草=健宝高丹草〉乐食高丹草。  相似文献   

6.
季杨  张新全  马啸  初秀娟  李芳  蒙宇 《草业学报》2009,18(4):260-265
 以多花黑麦草12个杂交组合的亲本与后代共70个材料,采用SRAP 分子标记技术研究杂种与双亲之间的扩增谱带多态性,以甄别真假杂种。结果表明,1)用10 对引物组合共得到多态性条带101 条,平均每对引物扩增出10.1条多态带,多态性位点百分率为77.1%。表明供试材料在DNA 水平上多态性较高,能够很好的揭示材料间的差异,利用SRAP进行品种和杂种鉴定是可行的。2)所鉴定的62个后代中SRAP扩增电泳带型表现出同父、同母、综合和不同于亲本的新带型等多种类型。结合多对引物综合分析所鉴定的62 个后代中,有48 个后代具有父本的特征带,这48个后代可以鉴定为真杂种。  相似文献   

7.
 芒属种质资源是芒属能源作物新品种育种的基础。为了给开展芒属的相关遗传分析提供基础,本研究以中国芒属植物全部7个种类为材料,对382对玉米SSR 引物和100对甘蔗EST-SSR 引物的通用性进行研究以筛选有效的微卫星分子标记。筛选分前期筛选以获得初步有效的引物和后期使用这些初步有效的引物对全部供试材料进行扩增2个环节进行。结果表明,在全部84份供试材料中都能实现稳定PCR 扩增且条带清晰、有多态性、能准确判读的玉米SSR 引物和甘蔗EST-SSR 引物分别为39对(10.21%)和13对(13.00%)。这52对引物在所有供试材料中扩增总共得到250条带。其中在芒属中产生220条带,而多态性条带为206条(93.64%),平均每对引物获得3.96条多态性条带。在扩增条带中,出现了不少特异性条带。基于全部250 条带计算得到的遗传相似度(GS)为0.588~0.988。采用非加权类平均法聚类的结果表明,在GS=0.68水平上,中国芒属植物分为两大类:第一类由尼泊尔芒、双药芒、红山茅构成,第二类由芒、五节芒同荻、南荻组成;在GS=0.82水平上,芒与五节芒同荻与南荻分开;在GS=0.88时,芒与五节芒分开。结果初步表明中国芒属植物遗传多样性比较丰富。其中,芒、五节芒、荻和南荻的相似性较高,相似度为0.780~0.988,说明它们之间的遗传距离较近,而尼泊尔芒、双药芒、红山茅同这四者的遗传距离却较远。因此建议在中国芒属植物的遗传改良和新品种选育时,亲本选配可以适当考虑这三者,以拓宽杂交种的遗传基础。  相似文献   

8.
高丹草是根据杂交优势原理,用高粱和苏丹草杂交制成,由第三届全国牧草品种审定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于1998年12月10日最新审定通过的新牧草。高丹草综合了高粱茎粗、叶宽和苏丹草分孽力、再生力强的优点,杂种优势非常明显。4~11月生长期中一次播种多次刈收,亩产鲜草总量0.8~1.0万公斤,肥水条件充足,总产量可达1.4~2.0万公斤。干草中含粗蛋白15%以上、粗脂肪均高于双亲,含糖量较高,适宜青贮。可以用来养牛、羊、兔、鹅、鱼等多数畜禽,特别适于奶牛饲养,对产奶量的增加有明显效果。高丹草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对11份高丹草新品系(品种)进行了SSR多态性分析.用筛选出的9对SSR适宜引物对高丹草各材料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得到318个多态性位点,多态性位点比率达95.78%.引物Xtxp13及Xtxp67扩增的SSR指纹图谱差异明显,可作为11个高丹草新品系(品种)鉴别的分子依据.11份高丹草材料间的GD值变动在0.4286~0.7226之间,以GD值0.61为基准,可将11份材料分为3类:第一类包括SLCN01、SLCN02、SLCN03、SLCN09、SLCN10和蒙农青饲3号高丹草;第二类包括SLCN04、SLCN05、SLCN06、SLCN08;SLCN07单独为一类.  相似文献   

10.
刘颖  王显国  张巨明  刘芳 《草业学报》2012,21(5):325-330
 采用正交试验设计,以山野豌豆叶片DNA 为模板,从Mg2+ 、dNTP、引物和TaqDNA 聚合酶4种因素3个水平,对山野豌豆SRAP-PCR 反应体系进行优化,并比较了不同浓度模板DNA 对扩增效果的影响,建立了山野豌豆的SRAP-PCR 最佳反应体系。结果表明,山野豌豆SRAP-PCR 最佳反应体系为:2μL10×PCRbuffer(不含Mg2+ )、30ng的模板DNA、引物2.0μmol/L、Mg2+ 2.0mmol/L、TaqDNA 聚合酶1.5U、dNTP0.2mmol/L,总体积为25μL。各因素对扩增反应结果均有不同影响,其中以引物浓度影响最大,dNTP 浓度的影响最小。运用该体系对3份山野豌豆种源进行验证,证明该体系稳定可靠,并从98对SRAP 引物组合中筛选出扩增条带清晰、多态性丰富的20对引物组合。这一体系的建立及多态性引物组合的筛选为SRAP分子标记技术进行山野豌豆分子遗传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