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草业学报》2009,18(4):138-146
用SSR 标记对来自中国西南地区(四川、云南、贵州、重庆)的11份鸭茅种质的110个单株进行遗传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1)21对引物共扩增出多态性条带143条,平均每对引物扩增出6.8条,多态性条带比率(PPB)达90.7%;多态性信息含量(PIC)范围为0.17(A01F24)~0.45(A01E02),平均为0.33;Shannon多样性指数(I)范围在0.0463~0.3477,表明供试鸭茅种质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2)AMOVA 分析表明,63.93%的遗传变异存在于种质内部,种质间变异仅为21.93%,二倍体与四倍体鸭茅群体间遗传差异不显著。3)对各地理类群基于Nei氏无偏估计的遗传一致度可将11份鸭茅分为2 大类:来自重庆和贵州的3 份二倍体材料YA20063、YA20064 和YA02101聚为I类,其余8份材料聚为II类,来自相同或相似生态地理环境、相同倍型的材料基本聚为一类,呈现出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万刚  张新全  刘伟  谢文刚  周禾  彭燕 《草业学报》2010,19(6):187-196
为揭示鸭茅栽培品种与野生材料间遗传多样性的差异,本研究利用25对SSR引物对23份鸭茅材料(包括品种、四倍体、二倍体等)进行扩增,获得了251条清晰条带,平均每对引物扩增10.04个条带,多态性比率为100%,多态性信息含量(PIC)的变化范围为0.24(A01E14)~0.42(A01F24,A03B16),平均值为0.33。23份材料的遗传距离变化范围为0.1065~0.6061,平均遗传距离为0.3870,6个栽培品种的平均遗传距离为0.3088,低于所有材料遗传距离的平均水平。聚类分析将相似地理来源、相同倍性和品种分别聚类,主成分分析与聚类分析结果一致。AMOVA分析结果表明,类群内的遗传变异大于类群间的遗传变异;不同类群的遗传多样性比较表明,野生材料类群与栽培品种类群遗传多样性差异不明显,而四倍体类群较二倍体类群具有更丰富的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3.
 利用SRAP分子标记技术,对采自中国西南5省区的44份野生狗牙根及8份非洲狗牙根材料进行遗传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18对引物组合共得到扩增总条带236条,多态性条带数206条,平均每对引物扩增出11.4条带,多态性位点百分率为87.29%,材料间的遗传相似系数范围为0.569~0.929,平均GS值为0.723。聚类分析结果表明,52份材料可聚为5类;基于Shannon多样性指数估算了8个狗牙根生态地理类群内和类群间的遗传分化,类群内的遗传变异占总变异的63.81%,类群间的遗传变异占总变异的36.19%,表明这些抗源材料遗传差异较大,各生态地理类群间的遗传分化与其所处的生态地理环境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为分析鉴定鸭茅野生材料,本研究利用23对SSR引物对9份鸭茅材料进行扩增,共扩增出98条清晰可辨条带,其中78条多态性条带,多态性百分率为79. 6%。9份鸭茅材料间的遗传相似系数范围为0. 385~0. 871。最大的相似系数出现在野生材料"中谷"与野生栽培驯化品种"滇北"之间,表明野生材料中存在较高的遗传多样性。通过引物EST-SSR750构建9个鸭茅材料的指纹图谱中,野生鸭茅材料006、007具有明显的特异性条带,表明引物EST-SSR750可作为野生鸭茅材料006、007的特定鉴定引物。  相似文献   

5.
采用目标起始密码子多态性标记(SCoT)对目前国内种植利用的36个饲用燕麦品种进行了遗传变异结构及指纹图谱分析。结果显示,从80个SCoT引物中筛选出多态性较好、条带清晰且重复性高的引物15个,共扩增出146条条带,不同引物扩增出的多态性条带数为3~9条,平均为6.4条,多态性比率为65.75%,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Ne)为1.46,平均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为0.27,平均Shannon’s多样性指数为0.38。基于4个多态性较高的核心引物组扩增的14个位点,构建了36个燕麦品种的DNA指纹图谱,其能够将供试燕麦品种区分并准确鉴定。供试品种的DICE遗传相似性系数为0.7596~0.9507,平均值为0.8473;基于遗传相似系数的非加权组平均法(UPGMA)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可将36个品种分为四大类,聚类与其来源的关联性不高。群体遗传结构分析表明,国外引进品种遗传组成分布均匀,有32.1%的品种具有混合来源,而国内品种分布相对集中且仅有25.0%的品种有混合来源,表明供试的国内种植利用的燕麦品种遗传基础较狭窄,来源相对单一。结果为燕麦品种的鉴定、新品种的选育等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6.
采用目标起始密码子多态性标记(SCoT)对13个苇状羊茅品种进行遗传多样性、遗传结构及指纹图谱分析,以期为苇状羊茅种质资源鉴定、野生种质资源驯化及新品种培育提供理论依据。从80个SCoT引物中筛选出多态性较好、条带清晰且重复性高的引物15个进行扩增,13个苇状羊茅品种共扩增出181条条带,平均每个引物扩增12.07条。其中,多态性条带共176条,不同引物扩增的多态性条带数在7~16条之间,平均每个引物扩增多态性条带为11.73条,多态性条带比率(PPB)为97.24%;有效等位基因数范围在1.311~1.642之间,平均为1.511;基因多样性指数范围在0.184~0.357之间,平均为0.294;Shannon指数范围在0.276~0.518之间,平均为0.435。供试的13个品种间的遗传距离在0.0444~0.1401之间,平均值为0.1003;基于遗传距离的UPGMA聚类分析可将13个品种分为两类,与遗传结构分析结果一致。分子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总的遗传变异中有14%发生在品种间,有86%发生在品种内。引物SCoT10、SCoT56、SCoT80可以完全区分供试苇状羊茅品种,采用S...  相似文献   

7.
 利用SRAP标记,对来自亚洲的84份老芒麦种质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关系进行了分析。23个引物组合共产生337条扩增带,其中203 条为多态性带,多态性比率为60.24%。各种质间遗传相似系数的变幅为0.783~0.965,平均值为0.865。来自于青藏高原和蒙古的种质间的平均遗传相似性(GS)值最小(0.830),而来自于俄罗斯和蒙古的种质间的平均GS值最大(0.897)。对84份种质的聚类分析表明,供试种质可以划分成2大类,而且聚类结果与原始相似性矩阵间具有很高的吻合度(r =0.88)。同时,主向量分析(PCoA)也得到了与聚类分析类似的结果。方差分析(AMOVA)表明在总的遗传变异中有79.62%发生在地理类群内,有20.38%发生在类群间(ΦST=0.204),类群间和类群内的变异均为极显著(P<0.0001)。基于各地理类群间ΦST 值进行的聚类分析也表明青藏高原类群明显区别于其他地理类群。这种聚类模式可能依赖于种质地理来源赋予其的特殊生态地理适应性。本研究结果对于今后老芒麦种质的利用和品种选育提供了有益信息。  相似文献   

8.
中国西南区鸭茅种质遗传变异的SSR分析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用SSR标记对来自中国西南地区(四川、云南、贵州、重庆)的11份鸭茅种质的110个单株进行遗传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1)21对引物共扩增出多态性条带143条,平均每对引物扩增出6.8条,多态性条带比率 (PPB) 达90.7%;多态性信息含量(PIC)范围为0.17(A01F24)~0.45(A01E02),平均为0.33;Shannon多样性指数(I)范围在0.046 3~0.347 7,表明供试鸭茅种质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2)AMOVA分析表明,63.93%的遗传变异存在于种质内部,种质间变异仅为21.93%,二倍体与四倍体鸭茅群体间遗传差异不显著。3)对各地理类群基于Nei氏无偏估计的遗传一致度可将11份鸭茅分为2大类:来自重庆和贵州的3份二倍体材料YA2006-3、YA2006-4 和YA02-101聚为I类,其余8份材料聚为II类,来自相同或相似生态地理环境、相同倍型的材料基本聚为一类,呈现出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中国野生鸭茅遗传多样性的ISSR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范彦  曾兵  张新全  马啸 《草业学报》2006,15(5):103-108
以宝兴鸭茅和国外安巴鸭茅品种为对照,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四川、重庆、云南、贵州、新疆等地的32份野生鸭茅材料进行遗传多样性研究。试验筛选出引物12个,共扩增出多态性带88条,平均每个引物扩增的多态带数为7.3条,多态性条带比率(PPB)为83.18%,材料间遗传相似系数为0.692 0~0.926 0。这说明我国鸭茅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根据研究结果进行了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可将32份中国野生鸭茅材料分为五大类,同一地区的鸭茅品种(系)基本聚在同一类,呈现出一定的地域性分布规律。并对我国鸭茅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0.
结缕草属植物种间关系和遗传多样性的SRAP标记分析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通过SRAP标记技术对结缕草属植物5种1变种共96份种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1)结缕草属种质间存在丰富的遗传多样性,54对SRAP引物共扩增出362条清晰的用于多样性分析的谱带,其中多态性条带337条,多态性比率(PPB)为93.09%,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犎)为0.2409,Shannon信息指数(犐)为0.3746。2)应用Nei-Li相似系数法估算了96份材料间的遗传相似系数(GS),其GS为0.5939~0.9834,平均为0.7588。不同种之间,结缕草与中华结缕草、沟叶结缕草与细叶结缕草中的部分材料遗传相似系数较高,遗传距离较近。大穗结缕草Z010和长花结缕草Z122与其他结缕草的遗传相似系数都相对较低。同一个种内,结缕草、中华结缕草和沟叶结缕草种内遗传变异均较大,GS分别为0.5994~0.9834,0.6243~0.9807和0.6630~0.9475。3)通过UPGMA 分子系统聚类法,将96份种源分为7个大的类群,其中第1大类和第2大类均包含结缕草、中华结缕草和少量的沟叶结缕草种源;第3大类群主要包括4份美国引进的材料;第4大类主要包括沟叶结缕草和细叶结缕草;大穗结缕草Z010、长花结缕草Z122和结缕草Z115都单独聚为一类。从聚类结果可以看出,结缕草、中华结缕草和沟叶结缕草均有交叉聚类现象,并不是同一个种的材料完全相聚,个别种源自行一类,遗传基础与其他材料差异较大,从遗传聚类图可以很明确地看出96份种源间的遗传距离及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