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水产》2013,(10):56-56
10月份,随着气温水温的逐步下降,养殖生物病害的发生率与死亡率将逐步降低,但是由于多数养殖生物已经进入养成后期,加之昼夜温差加大,因此,仍要密切注意水质变化及养殖生物的生长情况,尽量减少因应激反应造成的损失。  相似文献   

2.
我国的海水养殖及其病害控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我国的海水养殖始于20世纪50、60年代,近50年来,走过了藻类养殖、双壳贝类养殖、甲壳类养殖、鱼类养殖的发展过程,目前,海水养殖已成为我国渔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称为“海洋世纪”的21世纪,展示在我们面前的将是一个以鱿类养殖为发展重点的海水养殖业,然而,随着海水养殖业的逐步发展,病害问题日益突出,制约着海水养殖业的进一步发展,能否有效地控制病害是关系到海水养殖健康发展的关键之一。本文就此提出了些看法和观点。  相似文献   

3.
“西菲利”活菌生物净水剂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西菲利”活菌生物净水剂可在鱼、蟹、鳖、鳗等水产养殖中推广使用,它能为其提供丰富的天然饵料,提高饲料的利用率,促进池塘物质的良性循环,保持良好的水质,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2.由于“西菲利”活菌生物净水剂能增强鱼虾类的抗病能力和忍耐力,减少药物的使用量或基本上不用防病药物,养殖产品成为了绿色产品,这和我国加入WTO后水产发展的趋势相一致,增强了产品的竞争能力,赢得更多更好的市场,为发展水产出口贸易创造了条件。3.在淤泥较深、…  相似文献   

4.
海水养殖病害的生物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随着海水养殖业的发展.各种病害也日趋严重.给海水养殖业造成了巨大损失。因此,病害防治成了当前国内外海水养殖界研究的热点之一。对于病毒性疾病,至今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只能以预防为主。对于细菌和寄生虫等引起的养殖业生物疾病,采用药物防治虽然能够奏效.但是过量抗菌素和其它药物的使用不仅影响生态环境.而且使致病菌产生耐药性。由于生物防治技术不污染生态环境,有利于海水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因而正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生物防治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培育优良养植品种,减少或减轻病害的发…  相似文献   

5.
本文主要介绍海洋生物技术在水产养殖生物病害防治中的研究与应用进展,内容包括应用海洋生物技术修复养殖生态环境;以单克隆抗体、核酸探针、PCR等海洋生物技术来诊断养殖生物的疾病;通过防止病毒的垂直与水平传播、免疫预防、转基因技术及破译病毒基因密码与开发基因工程药物等防治水产养殖生物疾病的海洋生物技术。  相似文献   

6.
水产养殖病害的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改善养殖环境,进行生态防治 改善水质通过注入清水来稀释养殖池中的有害代谢物。以改良水质。增强养殖对象的抗病能力;或注入其他水源。以改善生态环境,如注入粪水以促进浮游生物生长。通过清塘,不仅可以除去野杂鱼,清除竞食生物.而且可以杀灭病原体。有效改良水质。  相似文献   

7.
按照浙江省及舟山市水产技术推广站(总站)布置的水产养殖病害测报任务,舟山市普陀区开展水产养殖病害测报工作已有七八年,其中四五年由笔者负责。测报品种由最初的1个扩展到现在的3个,测报面积由1公顷扩大到目前的近300公顷,测报点由1个扩大到目前的12个。测报体系逐渐健全,参与人员逐步增多,规模逐步扩大。近两年测报规模稳定在300公顷左右,测报品种  相似文献   

8.
《内陆水产》2002,27(4):21-21
日前,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检疫与病害处在对我国17个省(区、市)水产养殖病害检测结果进行科学分析后,首次预测并发布了2002年我国水产养殖病害发生和流行趋势。据介绍,根据农业部的要求,2002年水产养殖病害测报工作要扩展至全国,以形成一个快速、准确的信息采集、传递、处理和决策反馈系统,逐步实现信息采集的科学化、传输网络化、数据处理现代化,使生产和管理部门及时掌握水产养殖病害发生的动态和趋势,为加强病害防治提供科学依据。2002年,我国水产养殖病害发生和流行趋势如下:鳗鲡病害种类将进一步增多,广东…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来,在水产养殖迅猛发展的背后,也出现了令人担忧的危机:水产养殖病害已连续多年呈现严重态势。鱼、虾、蟹、鳖等水产品病害频繁暴发,给养殖带来了较大经济损失。笔者通过多年的实践和大量的调查研究认为,欲控制水产养殖病害暴发,首先要治本,必须从预防人手,从冬春抓起。1、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1)清淤:通过一定时期的养殖生产,池底淤积了一定厚度的淤泥,其主要成份是大量残剩饲料和有机肥料、死亡的生物体以及生物的排泄物等。适量的淤泥对养鱼有利,但淤泥过多易恶化水质,夏秋季节容易造成鱼类缺氧浮头,甚至泛塘死亡。…  相似文献   

10.
入世与水产养殖检疫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处于世纪之交,世界人口爆长,自然资源匮乏,环境污染令人担忧,整个水域自然生态系统在超负荷运转,笔者前曾提出水产养殖面临的突出矛盾是养殖品种的退化,病害的蔓延以及饲料与渔药的质量等均影响波及到水产养殖事业乃至整个渔业的持续发展。既当前及今后相当的一段时间内,我国的水养殖业在可持续发展决策指导下有很多制约因素,养殖生产要稳步优质高产发展,品种质量是关键,病害防治是提高养殖产量的有力支柱,病害防治不定不容有丝毫忽视,而养殖对象病害的发生,发展均与适时按阶段进行认真的检疫休戚相关,密不可分,建国51年来,特别是近年来在市场经济的导向下,人民生活逐步又有新的改善,生活水平有了质的变化,对水产品的需求量与日俱增,不信论是淡水养殖的湖泊、水库、池塘、泡沼以及工厂余热养殖,还是滨海滩涂的圈养和池养以及工厂集约化养殖或是网养正在崛起,养殖品种不断扩大,由此引发的各省、区间相互调运苗、种,引种参战化工作从南到北也开展了起来,并不时自国外引进一些新的养殖对象,无形之中给区域性鱼病甚至国外的鱼病向各地传播、蔓延制造了条件,纵以世界各地水产养殖业,近年来病害频频发生,水产市场病害一直影响着我国的养殖业,据统计,全国每年有10-15%的养殖面积受到病害的扰,正如1994年Seattle会议上著名的鱼病教授Fryer的综述报告中明确提出20世纪40年代水生动物病多,在科技大量投入研究所,使病害渐渐减少,但20世纪80年代,病害又逐渐上升,且越来越严重,出现了许多新病。诸多原因中人为引种,鱼体携带病原到处传播,在新的地区遇有新的宿主,从而造成新的流行,纯属人类活动造成的后果,最近农业部渔 业是王洗亮同志指出,随着养殖生产规模、品种的日益扩大,许多新的养殖病害还会出现,今后在防治、检疫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11.
云斑尖塘鳢(笋壳鱼)的养殖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1998年以来笋壳鱼已成为广东大批量进口海鲜中的主要鱼类 ,目前批发价为 12 0~ 140元 /kg ,1992年广东曾试养此鱼 ,由于缺乏养殖技术 ,故一直未能推广。笔者于 1999年引进 3cm越南笋壳鱼苗在珠海市斗门县进行了试养 ,并数次赴越南、柬埔寨考察养殖情况 ,认为笋壳鱼是一种很有经济效益的淡水养殖品种 ,只要解决好前期的种苗培育技术以及后期的养殖方法 ,则可以大面积推广。目前国内、外市场需求量正逐步扩大 ,该鱼在我国南方、西南及华东地区极具养殖发展前景 ,对具有温室条件的养殖单位更可成为新的养殖对象。1 云斑尖塘鳢的主要生物…  相似文献   

12.
蔡雪峰 《科学养鱼》2005,(12):82-83
水质好坏关系到养殖的成败。因此,养殖过程中最重要,同样也是最困难的工作就是保持一个对养殖品种来说最佳的水质。要想做好这项工作,首先应该知道水质中可能对鱼、虾造成影响的因素,只有了解这些因素,才能够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去调控水质,才能逐步将调控水质的水平提高。影响水质的因素包括非生物因子和生物因子两大类。  相似文献   

13.
从池塘养殖草鱼的前期准备,包括清塘消毒、进水过滤,搭配套养品种等,到养殖全过程,包括鱼种免疫、鱼种消毒、水质调控(碱度调节、微生物制剂调控和生物浮床技术),药物防控等方面,综合形成池塘养殖草鱼全过程的病害防控技术。  相似文献   

14.
为规避水质污染及养殖病害带来的风险、提高产品质量、节能降耗,乐亭县姜各庄镇谢树田与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合作,于2007年7月在南海滨村南建成循环水工厂化养殖养殖场.开发循环水养殖青石斑鱼。养殖场面积3000m^2.车间净水面积1444m^2养殖过程中.利用地热水交换调节水温.泡沫生物包吸附过滤、蛋白分离器及紫外线杀菌消毒等处理水质.确保循环养殖用水质量。2007年8—9月从福建调入青石斑鱼苗6万尾,  相似文献   

15.
随着水产品生产量增长和养殖规模的扩大,国际、国内各地区间水产品交换日益频繁,水产养殖病害种类繁多,暴发和发病的严重程度也相应增加,尤其是春末夏初鱼类的指环虫、车轮虫引起的寄生虫病害,给养殖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按照“优化环境,增强体质,预防为主,科学用药”,水产养殖要逐步建立和完善渔药开发研究、  相似文献   

16.
王文彬 《内陆水产》2007,32(4):35-35
在当今大力提倡健康养殖的形势下,人们对水体中的投入品越来越谨慎。其实水体中的许多病害不一定非要用药解决,可以采取一些生物的方法予以防治。在养殖过程中,可以巧妙地利用各种鱼类的生活习性之间的互补性,在养殖水面中适当套养一部分生物,达到调节水质、防治病害、以鱼养水、以鱼养鱼的目的。现结合生产实际,谈几点生物防治病害的技巧。  相似文献   

17.
张祥 《内陆水产》2005,30(11):33-34
大通湖渔场现有养殖湖泊8270hm^2。因养殖优质鳙鱼而闻名省内外。自2000年年初分湖划块成立蜜蜂夹湖、大西湖和尼古潮后,成鱼养殖产量逐步提高。2004年4月通过体制转换.实行租赁承包.成立了3家水产养殖公司,鲜鱼产量再度攀升。经济增长效益十分明显.但是大范围、大水面流行性的鱼类病害已接踵而来.给渔业生产养殖带来了很大的影响与损失。2004年在“三家湖泊”经营养殖过程中.鱼病虽然没有蔓延开来.但鱼类发病迹象已有所凸现。越冬囤养和围养的鱼种因运输、机械攒伤、生物敌害及水霉病、  相似文献   

18.
华芳  钱华 《内陆水产》2005,30(5):14-14
近年来随着甲鱼价格的不断下跌.我所为适应新的市场形势,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逐步改变原来以甲鱼为主的养殖模式为小水产品种的养殖。包括乌龟、河豚、南美白对虾、泥鳅等等。现把经济效益最为显著的河豚、青虾混养模式的养殖过程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生物技术在水产养殖病害防治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进 《水产科技》2003,(2):26-28
水产养殖是我国农业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目前影响我国水产养殖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之一是病害问题。本就生物技术在养殖生物病害防治中的应用及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重点对病原的快速检测、疾病的有效防治及对环境的修复进行了讨论。旨在为相关科研及生产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20.
海水网箱养殖花鲈的主要病害与防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张璐  李静 《水产养殖》2004,25(2):28-30,25
花鲈Lateolabrax japonicus,俗称鲈鱼、七星鲈,在鱼类分类上属鲈形目,鮨科Serranodae,常鲈亚科Oligorinae。在我国开展海水网箱养殖已有多年历史,近年鲈鱼的海水网箱集约式养殖发展迅速,养殖技术日趋成熟。加上鲈鱼养殖周期短、肉味鲜美,经济效益高等特点,所以发展潜力很大。然而,随着海水网箱养殖鲈鱼规模的不断扩大,集约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以及受养殖环境污染、管理技术措施相对滞后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海水网箱养殖鲈鱼的病害频繁发生且日趋严重。病害已给鲈鱼养殖生产造成了极大的经济损失,严重阻碍了鲈鱼海水网箱养殖业的发展。因此,探索鲈鱼海水网箱养殖病害的防治方法已成当务之急,本文介绍了近年海水网箱鲈鱼养殖过程中发现的主要疾病及其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