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湘南冬闲稻田小黑麦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小黑麦高产栽培技术试验研究表明,通过选用良种,适时早播,加强肥水管理等措施可明显提高小黑麦产量。通过3年试种,筛选出产草高,抗性好,生育期适中,耐寒耐瘠薄,适应湘南冬闲稻田大面积种植的小黑麦品种OH1621和H1881,OH1621适时早播(10月29日播种与11月18日播种比较)可使小黑麦增产鲜草19386kg/hm^2,增幅为115.2%;有机肥、无机肥配合(NPK+M)比单纯化肥(NPK)10765.5kg/hm^2,增幅49%.比单施有机肥(OM)增产鲜草11605.5kg/hm^2,增幅55.0%。  相似文献   

2.
1989年田间播施颗粒剂和混合颗粒剂小区试验结果表明:(1)涕灭威和稻棉磷颗粒剂处理区防治苗蚜效果极显著,相对防效达到71.5%~100%,且35天内未出现卷叶;兼治地老虎效果明显.相对防效分别达94.8%和79.3%;兼治棉蓟马相对防效分别为95.4%和90.8%;兼治棉叶螨防效为94.4%和80.6%;涕灭威和稻棉磷的有效用量每公顷均为0.9千克(有效成分),防治棉苗害虫的效果明显好于相同剂量的呋喃丹。(2)呋喃丹士甲拌磷或伏螟混合颗粒剂对苗蚜、地老虎、棉蓟马和棉叶螨的防治效果均好于单用呋喃丹,但与单用甲拌磷或伏螟的效果相当。(3)试验剂量下呋喃丹颗粒剂的防蚜残效期不超过30天、且对棉叶螨基本上没有控制作用。(4)播施各种颗粒杀虫剂对棉花苗期天敌的自控作用无明显影响,且试验剂量下对棉苗生长发育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3.
对中综3号玉米群体格子混合选择效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格子混合选择法完成了对中综3号玉米群体6轮的产量性状的选择,兼顾抗性、株型、早熟性等性状。经1995~1996年在北京、安徽、河南2年3点联合试验,结果表明,6轮群体子粒产量每hm^2增加了1155kg(24.05%),平均每轮每hm^2增加192.45km(4.01%),与线性回归响应(b=187.8kg)相吻合。子粒产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单株穗部性状发生了变化。穗长每轮增加1.8cm(12.7%),每行粒数增加4.1粒(10.9%),千粒重增加27.2g(12.5%),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同时,株高、穗位也有所提高。经6轮选择后,株高增加29.2cm。抗倒性、抗青枯等显著提高,倒伏率从C0的22.7%减少到C6的12.1%,青枯病株率从C0的18.1%减少到C6的9.6%。  相似文献   

4.
对沿海地区种植苏棉8号的适宜密度和最佳施肥量进行了复因素试验,结果每公顷的适宜密度为60000株,最佳施肥量的纯氮22.5kg/hm^2。若劳力紧张,则以密度52500株/hm^2,肥料300kg/hm^2为好。  相似文献   

5.
Sr18生物杀线虫制剂防治黄瓜根结线虫病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利用生防菌株Sr18研制的生物杀线虫剂,于2003—2004年在山东省济南的日光节能温室内进行了防治黄瓜根结线虫病的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发酵工程及生化分离手段制得的生物杀线剂1,2,3号均有显著的抗线虫括性,其中以2号浓缩水剂效果最为显著,可明显降低土壤内根结线虫2龄幼虫的数量,虫口减退率94.68%,收获期对黄瓜根结线虫病的防效高达80.27%,显著高于对照化学药剂益舒丰(65.84%)和生物药剂灭虫灵(52.44%)。另外,该制剂还具有促进植株生长和提高产量的效果,杀线剂2号处理区的平均株高和单株鲜重极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分别增长16.32%和20.43%;杀线剂2号的黄瓜增产率为28.28%,优于益舒丰(19.8%)和灭虫灵(17.43%)处理。  相似文献   

6.
皇草高产配套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试验用田间试验和定量分析的方法研究皇草高产与主要栽培因子之间的数量关系,建立了有关数学模型并作了增产效应分析。在试验条件下,皇草产量要达到216345kg/hm^2,种植密度应为39724窝/hm^2,配施纯N为572.25kg/hm^2,K为187.75kg/hm^2,P为269.48kg/hm^2,达到皇草高产目的。  相似文献   

7.
安徽省沿江棉区皖棉13号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2次回归旋转组合设计,对影响棉花产量的氮磷钾和密度等因素进行了优化组合研究,建立了适合0安徽沿江棉区的高产、优势、高效综合栽培措施数学模型。确立了皖棉13号在沿江棉区的高产栽培措施决策方案,在施用氮182.25~216.9kg/hm^2、2O586.04~101.28kg/hm^2、K2O236.25~261.9kg/hm^2,密度为2.74~2.95万朱/hm^2的条件下,可获得5625kg  相似文献   

8.
1997~1998年在贵州省毕节等12县(市)实施农业部丰收计划项目—玉米地膜覆盖及配套增产技术,项目以玉米地膜覆盖为主,配套推广育苗移栽、杂交良种、绿肥聚垄、配方施肥、综合防治病虫害等实用技术,实施两年。共完成有效面积8.772万hm^2,其中1997年4.31万hm^2,1998年4.456万hm^2,项目平均单产371.4kg/667m^2,新增产97.9kg/667m^2,增幅35.8%,  相似文献   

9.
镁肥在湘南红壤旱地作物上的增产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红壤区不同旱土作物、土壤条件对各种作物增产效益,分别在第四纪红土红壤、砂岩红壤、板页岩红壤种植花生、高梁、黄豆、红薯四种作物。试验结果表明:⑴施且镁肥能促进旱土作物的生长发育,黄豆、花生生育期提早2 ̄3d成熟;有利于旱土作物高产。黄豆施用镁肥比ck增产227.7kg/hm^2,增幅25.5%;结实率提高2.7%;百粒重增加1.5g。花生增产500kg/hm^2,增幅25.0%;饱果数增加4.  相似文献   

10.
津效潮土磷素组成及其演变规律的定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79-1993年研究了长期定位施肥对天津效区潮土磷互组成及其演变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潮土磷素组成以无机磷为主,其中又以酸钙盐最多,其次是闭蓄态磷酸盐,而磷酸铝盐和铁盐所占比例很少,长期定位施肥对潮土速率磷影响显著,变幅也最大,其中化肥的影响高于有机肥,平均每施入28kg/hm^2或亏缺磷素45kg/hm^2,土壤速效磷约升或降1mg/kg。潮土速效磷 累积与下降呈阶段性,开始1-2年变幅大,  相似文献   

11.
陇油2号是以里金特为母本,奥罗为父亲杂交,经多代定向选择育成的集优质与丰产于一体的双低(低芥酸,低硫甙)高产甘蓝春油菜新品种,含油率45.32%,芥酸含量0.35%,硫甙含量27.05μmol/g,每667m^2产200.81kg,最高每667m^2产量达到403.9kg,中晚熟,抗寒性强,较耐菌核病,适应范围广,在甘肃,内蒙及青海等省,区均表现十分突出,1995年种植面积已愈1.4万hm^2。陇  相似文献   

12.
1990 ̄1995年黄河下游地区引黄灌溉面积已达222.3万hm^2,引黄水量达107.8亿m^3,引黄灌区粮棉统算年增产粮食可达65亿kg,年增效益可达45.5亿元。90年代,黄河每断流一天,工农业经济损失可达4408亿元。2010年黄河下游地区引黄灌溉水量可以增加78.7亿m^3。  相似文献   

13.
掖单22生理特性及配套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掖单22是山东省莱州市农科院1983年用488作母本,5237作父本杂交育成。1998年经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997年农业部黄淮海夏玉米新品种筛选试验,平均单产7581kg/hm2,较鲁玉2号增产14.3%;1996年山东省区试单产9337.5kg/hm2,较掖单13增产10.2%。1997年山东省“三○”工程玉米高产示范20hm2,平均单产11250kg/hm2。烟台市1.7hm2平均单产11700kg/hm2,其中海阳市发城镇芦头泉村0.14hm2,平均产量12765kg/hm…  相似文献   

14.
陡坡果桑垄槽栽培开发治理模式及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陡坡果桑垄槽栽培法在25度以上应退耕地地实施综合开发治理,每公顷产桑椹汁与蚕茧分别为可达6435kg和480kg以上,较对照高5.38倍和6.64倍,土壤侵蚀模型对照(11.99~162t/hm^2.a)低,无侵蚀;50cm与100cm深土壤全氮含量分别为对照的90%或相当;全磷含量高2.9%和26.2%,全钾含量高3.18%和8.01%,水解氮均为对照的61.5%,速效磷高39.02%和97.  相似文献   

15.
冬小麦喷施叶面肥增产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建友  姬虎太 《小麦研究》2000,21(1):17-18,28
冬小麦返青期、拔节期、孕穗期、灌浆期喷施叶面肥,使冬小麦拔节提前,叶片厚而浓绿旗叶功能期延长,次生根增加,叶面系数提高。且其产量构成三要素;成穗数、千粒重也都有相应的提高。但各种叶面肥的效果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试验结果表明:惠满丰效果最好,产量为7081.5kg/hm^2,增加841.2kg/hm^2,增幅13.48%。  相似文献   

16.
氮磷钾硼不同配方对油菜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结果表明,氮磷钾硼4种肥料不同用量和配方比例对油菜植株生长发育,产量及经济性状有很大影响,以每667m^2施尿素28.1kg,钙镁磷肥42.3kg,硫酸钾3.8kg,硼肥0.75kg配方效果最好,667m^2产油菜籽148kg。  相似文献   

17.
辣椒是呼图壁县蔬菜市场的拳头产品,不仅满足本县需要,而且大量运销外地。自1985年以来,辣椒因疫霉病开始大面积死亡,栽培面积由333.3多hm^2降到不足20hm^2(1993年)。采用综合措施防治辣椒病害,即种植抗病品种-新椒2号、加强栽培管理、培育壮苗、用“浙农抗毒增产剂”增强辣椒抗病性,取得显著成效,辣椒种植面积已由1994年的13.3hm^2增加到1999年406.7hm^2,大大提高了菜  相似文献   

18.
麦后棉花育苗移栽工程化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山西南部棉区,小麦收获后移栽棉花,每hm^2收获皮棉904.5~1126.6kg,一般为1070kg左右,较直播棉每hm^2增产375kg以上。麦后移栽棉花的增产机理,主要是从本田以外的苗床获得(1000~1300)℃的总积温和40d左右的生育期,从而有效地弥补了麦后直播棉积温和生育期不足的缺陷。工程化栽培技术主要是机制土钵、机械移栽、双株留苗、优种配套和仲早管理为一体的综合技术。  相似文献   

19.
采用4因素二次饱和D-最优设计,通过微机模拟计算,建立了大豆产量与大豆专用肥中氮、磷、钾、褐煤等主要成分用量的数学模型。对参试因素及其产量进行了较系统的分析,获得了最高产量施肥量;筛选出大豆产量1200 ̄1800kg/hm^2时,以150kg/hm^2为间距的5组专用肥主要成分优化组合方案;当大豆产量≥1800kg/hm^2时,专用肥中主要成分最佳用量为:氮肥(N)38.95 ̄88.23kg/hm  相似文献   

20.
湖北省荆州农科院选育的杂交棉新品种鄂杂棉4号(即荆1029)2000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高产、稳定经多年多点试验示范, F1平均皮棉 1667~2245kg/hm2,比鄂抗棉 3号、9号和湘杂棉2号等增产21,87%~52.78%,杂种优势表现极显著。F21998~1999年湖北省杂交棉区试平均皮棉1201kg/hm2,比鄂棉18(CK1)增产3.7%,比湘杂棉2号(CK2)增产8.11%。在特大洪涝和虫灾的1998年皮棉1089kg/hm2,比两对照分别增产6.99%和14.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