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日,从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获悉,含油量高达49%以上的油菜新品种中双11号(原代号P4099)刚刚通过了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成为我国通过品种审定的含油量最高的油菜新品种。该品种由以中国农科院油料所王汉中研究员为首的育种团队经过8年多的努力而育成。在2006~2008年国家冬  相似文献   

2.
全国冬油菜品种生态区域试验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从区试组织管理,试验设计和试验布局等方面综述全国油菜品种生态区域试验研究概况,通报1998-2000年通过全国冬油菜品种生态区域试验推荐上报国家审定的品种,对今后区试工作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3.
国家冬油菜区试新品种SSR指纹图谱构建与遗传关系分析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采用从200对SSR引物筛选中获得的18对多态性好、带纹清晰的引物,对2005~2006年度国家区试 102份冬油菜新品种PCR扩增,获得88条谱带,平均每对引物4.9条,多态性比率平均达到86.36%,PIC平均值为 0.64,构建了该年度国家区试102份冬油菜新品种DNA指纹图谱。聚类分析表明,所有参试品种在相似系数0.725 处被划分为A、B、C、D、E、F、G7个簇。其中A簇包括81份品种,其他21份参试品种分布在余下的6簇。聚类分 析表明,A簇内华中农业大学与湖南省品种有相近亲缘关系,聚成一组;而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所、贵州油料 作物研究所以及陕西地区部分品种相似系数高,聚成另一组,分别拥有37和42份材料。聚类分析同时显示,同一 单位的育成品种遗传背景相近。  相似文献   

4.
选育高含油量双低油菜品种的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27,自引:1,他引:27  
含油量作为油菜生产最终目标性状产油量的组成因素,与油菜生产效益的提高息息相关。在目前我国 油菜产量水平已得到相当程度提高的前提下,培育高含油量油菜品种是进一步发展油菜产业的必由之路。根据油 菜含油量的遗传特点,结合培育高含油量杂交油菜品种中油杂8号和中油杂11的体会,提出了除了利用黄籽以 外,培育大粒和适宜植株形态性状的品种也是提高油菜含油量的重要途径。初步构建了高含油量油菜品种的形态 组成,并基于近年来参加和通过国家区域试验的冬油菜品种含油量变化情况,展望了我国高含油量油菜育种的发 展前景。  相似文献   

5.
BuchiB—811与YG—2含油量测定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采用BuchiB-811脂肪测定仪与YG-2脂肪抽提器比较分析油菜、大豆、花生等油料种子含油量的测试差异,结果表明BuchiB-811与YG-2测定的油料种子含油量一致,符合国家标准方法的要求,测试简便,快速准确。  相似文献   

6.
油菜籽芥酸、硫甙、含油量中日比对检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8年和2001年中日双方油料质检机构对油菜籽芥酸、硫甙、含油量等品质指标进行了比对检测。中国农业部油料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采用中国国家标准方法和国际标准方法测定芥酸、硫甙的结果与日本油料检定协会采用日本国家标准方法和美国油脂化学协会官方方法检测的结果一致,测定结果的差异均在方法允许的误差范围以内,为开展中日油菜品质检测双边认证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4月21日,中国农科院油料所草绿花香,专家云集,由油料所、华中农业大学、山东花生所共同主办的“十一五”国家863计划与科技支撑计划油料课题启动会在这里隆重举行,正式启动了国家863计划和科技支撑计划的共6个油料课题。科技部农村科技司蒋茂森处长、农业部科教司陈彦宾副处长、湖北省科技厅黄国斌副厅长及武汉市科技局负责人出席了启动会。油料所李光明副所长主持会议,王汉中所长作了总结发言,中国工程院院士傅廷栋、官春云、陈焕春及油料界知名专家和代表近百人参加了启动会。  相似文献   

8.
河南省是全国油料生产大省,在国家油料生产和油料安全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近年来,河南省油料生产出现种植面积不断萎缩和产量徘徊不前,以及油料加工产业相对滞后的局面。本文结合河南省油料生产的资源优势,总结了2008—2010年期间河南省食用植物油生产倍增计划的实施范围和预期目标,概括了食用植物油生产倍增计划种植类和加工类两大项目的落实进展情况,以及当前所取得的阶段性成果。食用植物油生产倍增计划有力地推动了河南省花生、芝麻、油菜等优势油料作物生产和油料加工产业的发展,有利于河南省将油料生产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保障河南以及国家油料生产稳定发展和食用植物油战略安全,  相似文献   

9.
为提高三熟制地区油菜育种效率,本文研究了三熟制地区不同熟性油菜农艺性状对产量的影响。以2016-2020国家冬油菜品种区试中衡阳和宜春地区试验结果为基础数据,利用相关分析及通径分析研究了两个区域的油菜品种产量构成特点。结果发现,中熟组和早熟组株高、有效分枝数、菌核病发病率、病情指数、单株有效角果数、每角粒数、千粒重、密度、全生育期、含油量及产量差异显著。中熟油菜每角粒数、密度、菌核病抗性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菌核病发病率、病情指数、生育期与产量极显著负相关,密度对产量的直接影响最大。早熟油菜株高、有效分枝数、单株有效角果数、每角粒数、密度、含油量与产量极显著正相关,菌核病发病率与产量显著负相关;对产量直接影响最大的是有效分枝数。认为育种策略中,两种油菜都应选育抗菌核病和适合高密度种植的品种,中熟油菜应提高单株有效角果数,而早熟油菜要增加有效分枝数。  相似文献   

10.
受日本国际协力事业团 (JICA)派遣 ,日本国家油料检定协会 (横滨 )品质分析专家高桥重幸先生于2 0 0 2年 4月 9日~ 17日再次访问了农业部油料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 ,这是湖北省油菜籽生产技术开发现地实证调查项目实施以来高桥先生第二次访华。双方就 2 0 0 1年度油菜籽品质比对检测结果及 2 0 0 2年度比对检测计划等方面进行了交流 ,并达成比对检测协议和备忘录。中日专家交流了 2 0 0 1年油菜籽品质比对检测结果与检测技术 ,双方对 2 0 0 1年度进行的油菜籽硫甙、芥酸、含油量等品质指标的比对检测结果均表示满意。芥酸和硫甙…  相似文献   

11.
生态穿梭育种在油菜品种选育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筛选广适性早熟高油品种,在不同生态环境条件下穿梭选育甘蓝型油菜,通过对多年(2001-2013年)生态穿梭育种在品种选育中的成效进行总结,结果表明育种材料平均含油量呈现上升趋势,而且随着穿梭育种时间的推移,表现为张掖试验点含油量高于大荔试验点,到2013年选育出含油量达63.8%的新特高油种质材料,在所审定的油菜品种中均突出了高含油量的特点;而且育种材料的生育期也较穿梭育种之前缩短;在对冬油菜的穿梭选育中,选出了适应于春油菜区的油菜品系;部分细胞质雄性不育系表现出了生态型雄性不育的特点,有利于安全制种。因此利用不同生态区的环境条件穿梭选育油菜育种材料,可有效创制出优良种质资源,特别是对甘蓝型油菜的高含油量资源创制、早熟性材料的选育、广适性品种选育等方面有明显效果,同时可利用"高油种质+化学杀雄"的模式测配杂交组合,选育高油强优势油菜品种。  相似文献   

12.
甘蓝型双低油菜品种沪油15的选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甘蓝型双低油菜品种沪油15系采用品种(系)间的双方方法育成,种子含油量42.43%,芥酸含量0.38%,硫甙含量19.01μmol/g。上海市油菜区域试验平均产量2147.3kg/hm^2,比对照汇油50增产31.3%,上海市油菜生产试验平均产量2700.0kg/hm^2,比对照汇油50增产12.6%。沪油15适于我国长江下游冬油菜区种植。  相似文献   

13.
为了提高油菜品种指纹检测的精确性及未来构建大规模油菜新品种指纹数据库的需求,应用SSR荧光标记毛细管电泳检测法构建国家冬油菜区试指纹鉴定平台。以40对荧光引物对2012-2013年度163份国家冬油菜区试参试品种(系)进行分析。结果共检测到42个等位位点和131个等位变异。其中A基因组(n1~n10)检测位点25个,C基因组(n11~n19)检测位点17个。每个位点等位变异数从2到6不等,平均为3.02。42个检测位点的PIC值变化范围在0.10~0.69之间,平均值为0.36。其中引物BRGMS171的杂合度、PIC值分别高达0.67、0.70,可考虑作为以后区试杂交种纯度鉴定的核心标记。SSR位点的纯合度分析得出本年度18份常规种平均纯合度为81.9%,145份杂交种为57.9%。以131个等位变异计算品种(系)间DICE相似系数,163份品种(系)间平均遗传相似系数变幅为0.607~0.765,变幅最大的为品种(系)FC03(0.438~0.879),变幅最小为品种(系)宜油21(0.611~0.806)。  相似文献   

14.
正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优质食用植物油及其制品的需求也日益增长。但是,近年来我国油料生产出现了面积和单产双徘徊局面,目前植物油自给率仅35%左右,油料产品进口量不断攀升。因此,大力发展我国油料生产,提高油料作物产油量,是保障国家食用油供给安全的重大战略需求。为此,《中国油料作物学报》编辑部邀请学报编委华玮研究员为专刊客座主编,组织"油料作物产油量相关性状的功能基因鉴定及调控机理解析"专刊,旨在汇聚我国油料作物含油量相关领域最新科研成果,促进学术交流与成果转化,服务油料产业需求。本专刊拟在2021年第3期正刊出版。  相似文献   

15.
根据农业部粮食油料生产局1980年《关于组织北方冬油菜考察活动》函,委托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负责同冀、晋、苏、皖、鲁、豫、陕、甘八省的农业行政部门和科研单位,组成北方冬油菜协作考察组,分别在越冬前、后及收获前分省组织考察。于七月下旬在安徽省阜阳地区召开了考察总结汇报会,现将结果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16.
利用核磁共振方法测定油料种子含油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徐玉书 《大豆科学》1990,9(2):177-182
本文介绍用核磁共振方法测定油料种子含油量的基本原理,讨论了测定油料种子含油量三种方法:萃取重量分析法,近红外反射光谱法及核磁共振法的优缺点。与其它两种方法比较,核磁共振法更为准确,重复性更好。 宽线核磁共振技术测量种子中与油分和水分有关的总的氢含量,而与非油物质中的氢无关。如果种子干燥后再进行测量,则仪器的响应正比于种子中油含量。 而脉冲核磁共振方法,种子不需要干燥和称重。它是测量油料种子的固相(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和液相(油)的自由感应衰减(FID)信号。固相横向弛豫时间T_2远比液相短,这使我们有可能将两种信号分开,从而确定种子含油量。 与宽线核磁共振方法相比,脉冲核磁共振方法测量速度更快,更准确,它已用于种子的快速,非破坏检测,这一方法的推广有助于改进油料作物的选种和育种工作。  相似文献   

17.
为指导河北等地冬油菜的水分管理,明确冬前灌溉对河北冬油菜产量形成的影响,选用12个白菜型冬油菜及9个甘蓝型冬油菜品种(品系),进行冬灌处理,统计越冬率,测定叶片及角果的氮、磷、钾含量,考察产量及产量构成等指标。试验结果表明:冬灌可以有效预防油菜冻害、提高越冬率,有利于油菜返青后的生长、农艺性状的改善及产量的形成。与对照(不进行冬灌)相比,冬灌处理对冬油菜生育期无明显影响;但供试油菜品种的越冬率均可达90%以上,显著高于对照;且分枝部位高度、株高等农艺性状及产量均显著提高,分别较对照增加33%、90.3%、14.5%;6个供试冬油菜叶片中的氮、磷含量与果皮中的钾含量均高于其它器官。  相似文献   

18.
花生品种蛋白质含量、含油量及脂肪酸组成的分析/姜慧芳(中国农科院油料所),段乃雄∥作物品种资源,-1994,(4)-29~31对“六五”和“七五”期间收集的4000多份花生品种资源的蛋白质含量、含油量及脂肪酸组成进行分析的结果表明,种子蛋白质含量平均...  相似文献   

19.
正大力发展我国油料生产,提高油料作物产油量,是保障国家食用油供给安全的重大战略需求。《中国油料作物学报》编辑部邀请学报常务编委华玮研究员为专刊客座主编,统筹组织"油料作物产油量相关性状的功能基因鉴定及调控机理解析"专刊,于2021年第3期正刊出版,旨在从遗传学、生理学、功能基因组学等多个角度探讨油料作物含油量、光合生理和株型等调控途径,解析油料作物产油量相关调控机理,为提高单位面积产油量,促进我国油料产业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0.
高含油量双低甘蓝型油菜新品种浙双72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用高产品种宁油七号为母本,双低品种马努为父本,杂交育成高产、高含油量、油用和菜用双低油菜新品种浙双72。浙江省油菜区试平均产量2059.4kg/hm^2,比对照九二58系和浙优油2号增产12%以上。原种芥酸含量0.67%,硫甙含量22.73μmol/g,含油量43.5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