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深厚覆盖层中的倒垂孔施工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倒垂线是进行大坝挠度监测的重要方法,施工高垂直度的倒垂孔是保障测试精度的重要前提,结合四川华能冷竹关水电站倒垂孔的施工实践,探讨了在超深覆盖层中进行倒垂孔的造孔,纠偏及保护管制安等施工技术,总结了成功的经验及教训,为倒垂孔施工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2.
隧洞工程支护系统信息化设计的一个重要手段对围为形进行监测、分析,从而为设计、施工决策提供依据,实现监则信息对设计和施工的反馈。通过介绍盘道岭隧洞的围岩变形回归分析,阐述了回归分析的设计、应用方法。  相似文献   

3.
为了掌握地下工程施工期和运行期围岩的工作性态,验证设计参数,优化施工工艺,确保工程安全施工和正常运行,桐柏抽水蓄能电站在地下厂房开挖前和开挖早期,在围岩中埋设锚杆应力和围岩变形监测仪器,对开挖引起的围岩变形和锚杆应力状态进行监测,目前已取得较为完整的施工期监测资料,本文主要对围岩变形监测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对其它类似工程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贵州省务川县沙坝水电站碾压混凝土双曲拱坝坝体外部变形监测控制网布置情况,通过对工程下闸蓄水初期和运行期坝体外部变形监测资料的分析,初步掌握了建筑物整体位移变形情况和运行情况,为沙坝水电站的正常运行管理提供必要的决策信息。对于同类工程安全监测系统的设计、观测及监测数据分析均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锦屏一级拱坝左岸边坡开挖高度大,地质条件较复杂,加之施工工期紧,施工过程中不可预见的因素较多。因此,加强该边坡的施工期监测,是非常重要且必要的。变形是反映边坡稳定性最直观的物理量,选取依托工程坝肩槽A-A监测断面为分析的典型断面,通过布设在该断面的多点位移计实测的变形数据,及时地进行了边坡岩石变形的监测和分析工作,为指导边坡开挖的安全施工,优化施工方案提供了实测依据。在坝肩槽边坡的开挖过程中,根据反馈的监测信息分析成果,针对岩石变形超过安全预警值的情况,及时地采取调整施工进度和加强支护等措施,确保了施工的安全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6.
基于新奥法的基本原理,对东深供水改造工程凤岗隧洞越过广深公路的浅埋段的施工过程进行了有限元三维数值仿真分析,并和现场监测进行了比较。结论认为:有限元分析和隧洞围岩变形位移监测结果都表明隧洞设计的支护和施工方法是安全合理的;研究处于复杂地质条件下的浅埋隧洞的开挖和支护,对保证工程稳定,加快施工速度,节省工程投资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7.
一、农田节水灌溉工程农田节水灌溉工程的设计、施工等 ,主要包括 :1 平地、坡地、梯田等大田作物半固定式、全固定式和移动式喷灌工程的设计、施工及件料 ;2 大棚内作物滴灌、微喷灌工程的设计、施工及材料 ;3 经济作物滴灌、喷灌、微喷灌工程的设计、施工及材料等 ;4 果林滴灌、喷灌工程的设计、施工等。  二、微机农田节水灌溉测控系统系统由各类传感器 (如监测土壤水分、温度、相对湿度、水位等传感器 )、微机、打印机、控制机件及系统软件等组成。其主要功能 :监测农田灌溉环境指标 :土壤水势 (决定土壤是否灌溉 )、土壤含水量、瞬…  相似文献   

8.
深基坑工程稳定性问题是一个动态的施工力学问题,影响深基坑变形的因素非常多,各因素也很复杂.在平面应变条件下,结合具体深基坑工程实例,考虑了支护方式、地下水的渗流、施工过程和外荷载等因素对基坑变形的影响.运用有限元数值计算方法进行了相应的变形分析,计算结果表明基坑的变形规律与现场监测数据基本一致,对深基坑的设计和施工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布吉河截污箱涵施工与深圳地铁1、2、3号线交叉,且在地铁上部施工,为保障箱涵安全施工及地铁正常运营,在箱涵施工期间采用无人值守型全站仪极坐标自动变形监测系统对地铁及箱涵开展安全监测工作,实时准确的提供变形监测数据。本文详细阐述了采用自动化全站仪进行地铁变形远程监测的方法及实施步骤。  相似文献   

10.
为提高"三跨"施工的便捷性和安全性,缩短施工时间、提高机械化施工率,提出采用基于模块化设计的门型跨越架和形变监测技术。跨越架从构造上分为立柱和横担,将立柱和横担设计为标准模块法兰连结的格构式框架,跨越施工时跨越架按照高度、宽度和强度的要求选择一定数量的模块进行组装即可,可减少施工时间。同时应用基于拉线形变的监测技术对跨越架倾斜度、沉降、变形以及拉线、地锚的状态进行监测,保证封网及后续放线过程中跨越系统的稳固性。  相似文献   

11.
岗南水库新增溢洪道挑流坎下游的防冲连锁齿墙,深埋在具有软弱夹泥层的岩基中,是用以保护抗力体不受冲刷的重要工程措施。设计上通过有限元分析,确定其受力变形及混凝土浇筑的温度控制指标,施工上实行跳仓开挖,并合理选用普氏稳定平衡拱作为开挖断面。采用分段微差爆破、台阶开挖方式和设弹性垫层等爆破减震措施,实现了基本无需支护的安全开挖。仪器监测结果表明,施工爆破对邻近新浇筑混凝土无不利影响,质量符合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2.
深水高土石围堰塑性混凝土防渗墙应力变形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西部地区一些大型水利枢纽工程的兴建,需要在深水中填筑高土石围堰,其防渗墙的设计和施工对土石围堰安全运行至关重要。采用非线性有限元法,基于邓肯.张E-μ本构模型,结合工程实例,分析土石围堰应力变形规律,并根据施工过程和不同影响因素,进行多种方案比较,研究了塑性混凝土防渗墙在围堰施工运行过程中的工作性态变化,论证了围堰设计的合理性,为该围堰施工和安全运行提供了一定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吹填坝体和地基的孔隙水压力、垂直沉降和水平变形的原位监测分析,控制泥浆吹填速度及施工质量,保证了在淤泥质软土地基中吹填坝的施工安全。用非线性有限元分析坝体地基的应力应变规律与原位监测成果相吻合。原位监测分析结果表明此类软土中吹填法筑坝是可行的,坝体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4.
在设计单排钢板桩围堰时如果不设拉撑结构,设计成悬臂式钢板桩围堰,将导致钢板桩在软土地基中变形量大,甚至发生倾覆。基于华南地区某船闸工程实例,利用有限元软件建立三维可视化地质模型计算分析了施工垫层、搅拌桩施工时对地基土扰动和产生的超静孔隙水压力等因素对钢板桩围堰变形及受力的影响。由于当地软土具有压缩性高、抗剪强度低、固结时间长、灵敏度高、扰动性大等性质,深厚软土搅拌桩连续施工过程中存在土体强度因扰动降低的时段,施工荷载、水压力、土压力等综合因素作用导致钢板桩围堰产生大变形。结合监测数据及专家意见,提出围堰变形预警控制及加固措施。  相似文献   

15.
四分裂导线转角间隔棒安装卡具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解决四分裂导线引下线及跳线的弯曲变形及转角处间隔棒高效安装的问题,本设计从工程应用实际出发,设计开发了一种快速安装卡具,利用导线装卡系统、主调系统、微调系统等可实现四分裂导线0-90°及"S"型弯曲形变的精确调整和转角间隔棒的快速定位与安装,可进一步提高转角安装质量和安装效率,降低高空作业的工作量及作业难度,提高工作安全性,为四分裂导线间隔棒的标准化施工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6.
刘思宇 《湖南农机》2013,(7):142+144
文章针对建筑物、厂房的变形监测问题,简单介绍了一种用于电力工程中变电站自动监测建筑物沉降变形的系统。该系统主要包括了硬件和自动化数据采集系统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基本情况,对该工程管理模式和输水特点进行了说明,从工程安全监测的必要性出发,阐述了安全监测自动化系统设计思想,重点对系统功能、网络结构等内容进行了详细说明。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大坝安全监测目前常用的3种变形模型的优缺点和系统辨识的基本原理,在此基础上将系统辨识理高分子引入到拱坝监测变形模型研究中。以MatLab软件中的系统辨识工具包为平台,建立以水位、气温和时间为输入,坝体监测变形为输出的拱坝监测变形多输入单输出系统辨识模型,并应用损失函数和AIC准则等对模型的预测精度进行了分析判断,验证了系统辨识模型的方法的可行性和预测性的可靠性,研究工作对其它水工建筑物的安全监测变开模型的建立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根据Tatay面板坝的实际情况和工程特点,建立了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坝体及坝基的三维有限元模型。根据施工期、运行期测得的原型大坝沉降变形资料,用堆石体的时效分量模型对其进行分析处理,分离出自重、水压力引起的变形和时效分量。为了避免水管式沉降仪和电磁式沉降管的在监测过程中的监测缺陷,以减小反演误差,先依据电磁式沉降管测得的沉降变形,采用可变容差法反演得到堆石体的邓肯张E-B模型参数,然后以水管式沉降仪测得的沉降变形作为校核依据。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文明的高度发展,环境和资源问题日益突出,节能减排的压力越来越大。在我国社会总能耗中,新能源开发能耗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在新能源开发能耗中,寒区沼气工程加热增温能耗的问题尤为突出。为此,以寒区沼气工程加热增温节能标准、能耗监测技术导则为依据,在分析研究能耗监测系统体系的基础上提出了寒区沼气工程加热增温能耗数据存储与处理系统的设计思路,并在生产现场搭建了能耗监测系统的基础平台。该系统能够对寒区沼气工程加热增温的能源利用率和消耗水平进行统计计算,为下一步建立基于寒区沼气工程加热增温节能的能源环境最优控制模型提供基本依据和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