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7 毫秒
1.
雏鸡糊肛是由多种疾病或应激引发的一种症状,多发生于出壳后3~7天的雏鸡,其主要症状为精神萎靡,羽毛脏乱.不食或少食.粪便粘稠,黏着于肛门周围的绒毛上,甚至堵塞肛门。雏鸡常因肛门被堵,排便困难而发出尖叫声,后期可因衰竭而死亡。如果对本病的重视不够、防治不及时或防治措施不当.就会导致雏鸡生长缓慢,延长生长周期或降低雏鸡成活率.甚至造成雏鸡的大量死亡,在临床实践中这种病例屡见不鲜.给养殖户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2.
雏鸡糊肛是由多种应激引发的一种症状,多发生于出壳后3~7天的雏鸡,其主要症状为精神委靡,羽毛脏乱、不食或少食,粪便黏稠,粘着于肛门周围的绒毛上,甚至堵塞肛门。雏鸡常因肛门被堵排便困难,而发出尖叫声,如果堵塞肛门的粪便不能及时排除,最后可因衰竭而死亡。与传染病相比,其危害性相对较小,但如果对本病的重视不够、防治不及时或防治措施不当,就会导致雏鸡生长缓慢,延长生长周期,或降低雏鸡成活率。  相似文献   

3.
雏鸡糊肛是由多种应激引发的一种症状,多发生于出壳后3-7天的雏鸡,其主要症状为精神萎糜,羽毛脏乱、不食或少食,粪便黏稠,黏着于肛门周围的绒毛上,甚至堵塞肛门。雏鸡常因肛门被堵排便困难,而发出尖叫声,如果堵塞肛门的粪便不能及时排除,最后可因衰竭而死亡。它是雏鸡繁育过程的常见病症,与传染病相比,其危害性相对较小,但如果对本病的重视不够、防治不及时或防治措施不当,就会导致雏鸡生长缓慢,延长生长周期,或降低雏鸡成活率,甚至造成雏鸡的大量死亡,在实践中这方面的例子屡见不鲜。给养殖户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养鸡业的健康发展。现将雏鸡糊肛症的防治经验介绍如下。希望对广大养鸡户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4.
1发病经过本人于1998年2月3日从市场买回14日龄雏鸡35只,回来后经青霉素G钾饮水,但仔鸡食少,5日发现粪便中带有血丝,于6日夜死6只,剩下的仔鸡少食或绝食。2临床症状病鸡食欲下降,饮水增加,精神萎顿,缩颈、闭目、呆立一隅,羽毛松乱、肛门周围及身...  相似文献   

5.
雏鸡糊肛是由多种应激引发的一种症状,多发生于出壳后3—7d的雏鸡,其主要症状为精神萎糜,羽毛脏乱、不食或少食。粪便黏稠,黏着肛门周围的绒毛上,甚至堵塞肛门。雏鸡常因肛门被堵排便困难,而发出尖叫声,如果堵塞肛门的粪便不能及时排除,最后可因衰竭而死亡。它是雏鸡繁育过程的常见病症,与传染病相比,其危害性相对较小,但如果对本病的重视不够。防治不及时或防治措施不当,就会导致雏鸡生长缓慢,延长生长周期,或降低雏鸡成活率。甚至造成雏鸡的大量死亡,给养殖户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养鸡业的健康发展。现将雏鸡糊肛症的防治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雏鸡糊肛由多种疾病或应激引发,多发生于出壳后3-7天的雏鸡,其主要症状为精神萎糜,羽毛脏乱,不食或少食,粪便黏稠,黏着于肛门周围的绒毛上,甚至堵塞肛门。雏鸡常因肛门被堵排便困难而发出尖叫声,后期可因衰竭而死亡。雏鸡糊肛症是雏鸡繁育过程的常见病症,其危害性相对较小,但如果对本病重视不够、防治不及时或防治措施不当,就会导致雏鸡生长缓慢,延长生长周期,或降低雏鸡成活率,甚至造成雏鸡大量死亡,在实践中这方面的例子屡见不鲜,给养殖户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养鸡业的健康发展,现将雏鸡糊肛症的防治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雏鸡糊肛(就是肛门被粪便粘住)是各种应激的一种症状.主要是开水、开食不及时,饲料蛋白含量高,环境温度低以及疾病诸因素所引起.雏鸡糊肛主要发生在出壳后最初几天,易导致雏鸡消化不良,生长缓慢和成活率低.  相似文献   

8.
筱军 《饲料研究》2004,(10):31-31
鸡群在饲养过程中,如果饲料投喂和管理不当等,往往会使鸡产生一些恶癖,如啄肛、啄趾、啄翅、食毛、食蛋、食肉和异食等。啄肛癖,雏鸡发生较多,常常是一群雏鸡追啄某个雏鸡的肛门,造成肛门受伤或出血,严重时直肠脱出而死。啄趾癖和啄翅癖,多发生于幼鸡,它们相互啄食脚趾、翅膀、造成脚趾、翅膀出血,甚至把脚趾啄断,以致跛  相似文献   

9.
本县平田乡养鸡专业户××于一九八三年三月二十九日引进“罗斯”种鸡180羽,“来杭鸡”70羽。引进第三日开始发病,第七天雏鸡发病率高。其表现症状:拉白痢,肛门粘有湿白黄色粪便,病雏反应迟钝,食  相似文献   

10.
鸡白痢是常见传染病之一。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对雏鸡危害最大。近年来用等份白术、苍术,茯苓治疗成鸡59只。雏鸡231只,预防1369只,均取得满意效果,现简介如下: 1.症状精神沉郁;粪便呈白色或灰白色,肛门周围绒毛被粪便污染和粘连,严重时影响排便;羽毛蓬乱,两翅下垂;少食或废食;缩头闭眼昏睡,常挤在一起;有的出现神经症状最后消瘦,衰弱而死亡。  相似文献   

11.
1 临诊症状1.1 潜伏期 本病潜伏期很短,在感染后2~3d即出现临床症状。病程一周左右,于感染后第3d开始死亡,4~6d达到高峰,然后,逐渐减少,8~9d即停息。本症来的急,症状消失的快。1.2 症状 被感染鸡群早期症状是有些鸡有啄自己肛门的倾向,随后出现羽毛松乱,低头沉郁,采食减少或不食,嘴常插于羽毛内,畏寒发抖,排出浅白色或黄白色水样稀粪,肛门周围的羽毛被粪便污染,病鸡脱水,极度虚弱,最后死亡。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严重程度取决于年龄,病毒株类型、环境条件等多种因素。三周龄以下的雏鸡感染时,一般症状较为严重,并可…  相似文献   

12.
(一)临床症状本病常发生在雏鸡出壳后2~3d,病雏鸡精神萎顿,缩头颈,两翅下垂,昏睡,怕冷打堆绒毛松乱,似脑脊髓炎,初期病鸡仅表现食欲减少,继而不食;腹泻,排白色稀浆样粪便,有糊堵肛门现象;严重者因呼吸困难或急性败血症而死  相似文献   

13.
1鸡白痢 鸡白痢是由鸡白痢沙门氏菌引起雏鸡的急性败血性传染病。本病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是严重影响雏鸡成活率的原因。病鸡表现为不食、嗜睡,排白色稀便,严重时白色稀便粘住肛门。急性死亡的雏鸡病变不明显。病程长时间可见卵黄吸收不良,呈污绿色或灰黄色奶油样或干酪样。  相似文献   

14.
雏鸡啄食癖又称恶食癖,是由于雏鸡相互啄食而造成的恶癖。其种类很多,常见的有啄头、啄毛、啄肛、啄翅、啄趾、啄尾等恶癖。成鸡除上述症状外,还有啄蛋等恶癖。有的雏鸡肛门或腹部被啄破以后,肠脱出,被许多雏鸡争抢啄食。如在全群蔓延,其损失非常大。1 发生原因1.1 雏鸡饲料营养不全,缺少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矿物质等,是引起该病的主要原因。1.2 鸡舍管理不好,如舍内通风不良,温度过高,湿度过大,光线过强,垫料不合适,雏鸡饲养密度过大等,都是该病的诱因。1.3 雏鸡日龄不同,大小不一,养在同一群里,体弱者被啄食。如果…  相似文献   

15.
春季是饲养雏鸡的大好季节,但雏鸡出壳后若开水、开食不及时,饲料蛋白质含量过高,环境温度过低等,容易造成雏鸡糊肛,病鸡肛门被粪便粘住,生长缓慢,成活率低.  相似文献   

16.
雏鸡大肠杆菌病是由大肠埃希氏菌引起的一类急性致病性疾病 ,本病发病迅速、死亡率高 ,而且症状不明显 ,常常被误诊 ,拖延了治疗时间 ,给养殖场 (户 )带来损失。对本病进行正确诊治 ,能减少死亡 ,提高养殖经济效益。1 发病情况及临床症状某鸡场有 30 0 0只艾维茵鸡 ,均于 1日龄开食。补盐并接种肾型传支。 2~ 3日龄用乐美仙防呼吸道及消化道疾病。雏鸡于 2日龄开始发病 ,3日龄死亡 2 5只 ,病鸡精神沉郁 ,脐带吸收不良 ,拉稀严重 ,肛门附近附有多量白色稀粪。2 剖检病变共剖检 6只死鸡 ,肛门附近有多量白色稀粪 (5 / 6) ,十二指肠出血 (3/…  相似文献   

17.
1开食 鸡刚孵出的前50天为雏鸡。刚出壳的雏鸡体内有足够的卵黄,3-5天内可供给雏鸡部分营养物质,适时开食有助于雏鸡腹内蛋黄吸收,有利于胎粪排出,促进其生长发育,是育雏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开食过早会因消化器官脆弱而受到损害,过晚开食则会消耗体力和营养物质,不利于雏鸡生长发育。雏鸡开食多在孵出后12-24小时,这段时间开食的死亡率最低。雏鸡的开食,可在雏鸡充分饮水3小时之后,一但有6-7成的雏鸡可以随意走动,雏鸡群中有一半的雏鸡有啄食行为时,即可开食。  相似文献   

18.
雏鸡出壳后开水、开食不及时,饲料蛋白质含量过高,环境温度过低等,容易造成雏鸡糊肛,病鸡肛门被粪便粘住,生长缓慢,成活率低。 雏鸡糊肛多发生在出壳后最初几天,做好雏鸡出壳后的饲养管理工作能有效预防。通常应在雏出壳后  相似文献   

19.
<正>1临床症状鸡白痢沙门氏菌病多发于0~15日龄的雏鸡,病鸡精神沉郁、翅膀下垂、羽毛松乱、扎堆、振颤、食欲下降,继而不食;腹泻,排白色稀浆样粪便,有糊堵肛门现象;严重者因呼吸困难或急性败血症而死亡。3~12日龄期间死亡率最高。耐过鸡生长发育不良;育成鸡发病时精神不振,拉稀死亡。成年蛋鸡和  相似文献   

20.
近两年来随着养殖密度的增加,雏鸡的疾病也不断增加。雏鸡的糊肛症是由多种应激因素引起的一种雏鸡的病理症状。如:雏鸡开饮或开食不及时,饲料蛋白含量过高,环境温度低以及雏鸡白痢病等常导致雏鸡卵黄吸收不良,饲料消化不充分,生长缓慢或成活率低等,雏鸡糊肛主要发生在雏鸡出壳后最初的几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