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护理心理干预对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焦虑抑郁的影响。方法:将36例GDM患者随即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18人,比较两组在不同时间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及护理效果。结果:第2次评定干预组SAS、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护理质量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心理干预能明显缓解GDM患者的负性情绪,提高护理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护理干预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抑郁焦虑的心理影响。方法: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85例随机分成2组.实验组(n=43)进行护理干预;(n=42)不干预。两组干预前后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做检测并作比较。结果:实验组患者护理干预后SAS、SDS和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可以减轻患者心理压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心理干预对子宫切除患者焦虑抑郁心理状况的影响。方法子宫切除患者53例随机分为干预组26例与对照组27例,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综合心理干预,对照组只进行常规护理。干预前后两组均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和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焦虑、抑郁程度。结果干预组进行心理干预后,出现焦虑、抑郁者分别为5例(19.2%)、3例(11.5%),对照组则分别为15例(55.6%)、10例(36.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干预组的SAS、SDS评分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心理干预可降低子宫切除患者焦虑抑郁的发生及严重程度,促进身心健康,提高生活质量,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鼾症患者多导睡眠监测的心理状况和干预对策及效果。方法:在行多导睡眠(PSG)监测前.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对82例鼾症患者随机分成2组.进行心理状况评价并采取相应的心理干预。结果:经过心理护理和干预的患者在监测过程前的评定中.抑郁、焦虑的情况明显好于常规护理组(P〈0.05)。结论:鼾症患者存在一定的心理障碍,对其在监测前进行耐心细致的心理疏导和护理,取得病人的充分信任和配合.使之感到安全、舒适,减少紧张情绪,有利于患者的心理健康.促进患者的身心康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急诊科护士抑郁焦虑的情况。方法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对湛江、深圳两所综合性二甲医院的84名急诊科护士进行抑郁焦虑情况的问卷调查,结果与国内常模进行比较。结果发放问卷84份,回收有效问卷77份。77名护士中,出现抑郁症状的有30人(占39.0%),出现焦虑症状的有15人(占19.5%)。SAS评分为(42.82±13.27)分,SDS评分为(49.21±11.03)分,与国内常模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急诊科护士存在抑郁焦虑等不良心理,应加以心理干预。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心理护理在消化性溃疡并出血患者中的作用。方法选取93例消化性溃疡并出血患者,随机分成心理组(48例)与对照组(45例),两组治疗方法相同,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心理组在此基础上增加心理护理。入、出院时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定两组患者情绪状态,并观察其出血停止时间。结果两组患者入院时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心理。心理组经护理后SDS、SAS的评分结果较入院时及对照组的明显降低(P〈0.01),出血停止时间(2.95±0.78)d较对照组的(4.17±1.35)d短(P〈0.01)。结论对消化性溃疡并出血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可明显缓解其焦虑、抑郁心理,缩短出血停止时间,有利于患者的恢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支气管哮喘患者抑郁状态的分布及其对哮喘的影响。方法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自评量表)对正常者(n=112)及哮喘患者(n=101)进行评估;同时检测哮喘患者血清总Ig E、EO#(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以及FEV1%预计值(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的百分比),并分析这些指标与抑郁的相关性。结果哮喘患者中抑郁心理状态的发生率为40.6%;哮喘患者的血EO#、血清总Ig E均较正常人群高,而FEV1%预计值则低于正常人群(P〈0.01);性别差异对哮喘患者合并抑郁心理状态的发生率无影响,且抑郁心理状态对哮喘患者血清总Ig E、FEV1%预计值及EO#无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DS值与血EO#、FEV1%预计值相关(r=0.161,P〈0.05;r=-0.207,P〈0.01)。结论哮喘患者易引发抑郁情绪,且其抑郁状态会加重哮喘病情。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量化运动处方对2型糖尿病患者心理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58例38~88岁符合诊 断标准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运动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运动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 上给予运动干预,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和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简表测定两组 患者干预两个月前后的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结果:干预2个月后,与运动前比较,运动组的SDS、SAS评分 明显下降(P<0.05)、WHOQOL—BREF评分明显上升(P<0.05),而对照组的SDS、SAS、WHOQOL—BREF评 分无统计学差异。结论:量化运动处方能明显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估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围术期的心理状况,并根据其特点采取针对性心理护理。方法选择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患者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两组患者在入院时应用《医学应对方式问卷》(MCMQ)进行医学应对方式测量;在入院时、术前1 d、术后1周、出院时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及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测量其心理状况;比较两组患者监护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在术前1 d、术后1周、出院时SAS、SDS和SCL-90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监护时间及住院时间比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结论对围术期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根据其心理状况的特点采取针对性心理护理,能更好地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腰腿痛患者的心理状况及提出心理护理对策。方法:采用Zung氏焦虑、抑郁自评量表(SAS、SDS)对82例腰腿痛患者进行调查。结果:82例中.61例(74.4%)有自卑、挫折心理;54例(65.9%)有孤独感;49例(59.8%)存在焦虑反应;44例(53.7%)存在抑郁反应l45例(54.9%)敏感.猜疑心加重;39例(47.6%)依赖性增强。结论:腰腿痛患者存在不良的心理问题,应采取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对策.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促进健康。  相似文献   

11.
薛漫清 《湛江医学院学报》2004,22(2):195-195,199
目的观察以心理干预法对老年颅脑损伤恢复期患者心理护理的效果.方法老年颅脑损伤恢复期8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40)和干预组(n=42),对照组正常护理,干预组实施心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的症状自评量表(SCL-90)、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的心理症状评分.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患者的抑郁、焦虑和恐惧症状得到明显改善(P<0.01).结论心理干预对老年颅脑损伤恢复期患者的心理护理具有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孕妇产前抑郁心理干预护理对分娩质量的影响。方法将60例抑郁孕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干预。评估两组孕妇的分娩质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明显较低,疼痛程度较轻,顺产率高,经阴道助产率和剖宫产率则较低,第一、二产程时间缩短,产后2 h出血量亦少于对照组,而新生儿1min Apgar评分则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0.01)。结论孕妇产前进行抑郁心理干预能明显改善其分娩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在显微镜下脊髓髓内肿瘤合并高血压患者手术中的配合及护理效果。方法将50例行显微手术治疗的脊髓髓内肿瘤合并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综合性的护理干预。干预后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对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程度进行评定及对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干预后两组的SDS和SAS评分明显低于干预前(P〈0.01),且以观察组降低更为明显(P〈0.01);干预后观察组对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92%vs 64.0%,χ2=5.77,P〈0.05)。结论实施有效的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缓解显微镜下脊髓髓内肿瘤合并高血压患者手术中焦虑抑郁的心理状态,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躯体形式障碍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将符合CCMD-3诊断标准的50例躯体形式障碍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同一种药物帕罗西汀(乐友)治疗,剂量为40mg,时间为6周。观察组同时接受与疾病和康复相关的系统的健康教育,对照组只接受护士提供的健康指导。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两组进行效果评定。结果:观察组经系统药物治疗及系统健康教育后SDS、SAS及SCL-90各因子减分值(精神病性因子分除外)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躯体形式障碍患者提供系统的健康教育,能显著降低其负性情绪。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护理干预对规律性血液透析并发不安腿患者焦虑、抑郁的影响.方法 将30例规律性血液透析并发不安腿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5例.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自评抑郁量表(SDS)对两组患者进行心理测试.对照组只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结合患者心理测试存在的心理问题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结果 护理...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核磁共振(MR)检查患者的心理状况及自我效能,提供临床心理护理依据。方法随机抽取MR检查患者314例作为研究组,另选取314例正常健康人为对照组,采用焦虑(SAS)、抑郁(SDS)与自我效能(GSES)自评量表进行调查,对比两组的调查结果。结果研究组的焦虑、抑郁发生率分别为45.2%(142/314)、48.7%(153/31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7.3%和38.2%(P〈0.05或0.01)。研究组自我效能中、低水平者共251例占79.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6%(P〈0.01)。结论约有半数的MR检查患者存有焦虑和抑郁,且自我效能低下,因此应对MR检查患者加强临床心理护理,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循证护理对胸腔镜检查患者自我效能及心理状况的影响.方法 66例胸腔镜检查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3例;对照组按常规护理,实验组除常规护理外加用循证护理.采用自我效能自评量表(GSES)、抑郁自评量表(SDS)及焦虑自评量表(SAS)调查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各指标的评分变化.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自我效能评分...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综合干预对颈椎病患者疾病不确定感、焦虑和抑郁的影响.方法 对38例颈椎病患者发放疾病不确定感、焦虑和抑郁自评量表,根据调查结果制定并实施相应综合干预,1个月后再次发放以上量表,比较实施综合干预前后颈椎病患者疾病不确定感、焦虑和抑郁有无差异.结果 实施综合干预后,颈椎病患者疾病不确定感、焦虑和抑郁明显下降,与实施综合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颈椎病患者存在较高的疾病不确定感及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严重影响颈椎病患者身心健康.对颈椎病患者采取相应的综合干预,可提高其对疾病相关知识的认知水平,降低疾病不确定感、焦虑和抑郁水平,自觉调整不良的心理状态,促进疾病恢复,才能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白血病患儿家长的心理健康状态,针对出现的心理问题提出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提高家长的心理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并有效促进白血病患儿的治疗和康复。方法:应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对患儿家长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估,应用儿童社交焦虑量表(SASC)比较对家长进行心理干预前后患儿焦虑情绪的变化。结果:白血病患儿家长存在着多种心理障碍,抑郁、焦虑、人际关系等因子得分显著高于正常人群。结论:白血病患儿的父母心理健康水平较正常人群明显下降,通过心理干预、音乐疗法和松弛疗法,减轻了家长的心理障碍,使患儿的焦虑情绪下降,促进患儿疾病的康复,提高了家庭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个性化心理护理联合病友互助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焦虑与抑郁的影响。方法: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参与研究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60例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在接受一般心理护理的基础上接受个性化心理护理与病友互助,对照组患者接受一般心理护理,干预时间为2周,干预前后对2组患者施测焦虑自评量表(SAS)与抑郁自评量表(SDS)以评价干预效果。结果:所有被观察患者干预前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和抑郁,以中度焦虑和中度抑郁为主,其中重度焦虑和重度抑郁分别占26.67%、10%,中度焦虑和中度抑郁分别占65%、61.67%,轻度焦虑和轻度抑郁分别占8.33%、28.33%;2组患者干预后的焦虑分数与抑郁分数均显著低于干预前(P0.01);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焦虑分数与抑郁分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在干预完成后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个性化心理护理联合病友互助能有效缓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焦虑与抑郁状况,且效果要好于一般心理护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