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在西双版纳采集优良无性系RRIM600、GT1和IAN873开放授粉种子(花粉来源复杂),繁殖成3个家系用作砧木试验,对其实生苗木逐株编号,在嫁接前测量6个性状指标并进行变异分析。结果表明,在家系内株高、地径、每蓬叶数、大叶柄长、小叶长、小叶宽等6个性状变异系数为11.19%-27.17%;IAN873种子苗木平均株高为222.14cm,平均地径为22.48mm,显著大于RRIM600和GT1种子苗木的株高和地径(P〈0.01);3个家系苗木株高和地径基本符合正态分布,株高和地径与叶子4个性状相关密切。橡胶树的这3个家系间和家系内单株间都存在丰富的遗传变异。  相似文献   

2.
对空间搭载的夏大豆品种(系)合豆3号、蒙91-413和蒙9609-1的当代种子出苗率,及其SP1、SP2的性状变异情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空间搭载后,各品种(系)的出苗率均比对照降低,其中合豆3号降幅达显著水平;合豆3号的结荚高度显著大于对照,有效分枝数显著少于对照;蒙9609-1 、蒙91-413的单株无效荚数比对照显著增加,其它性状与对照没有明显偏离.在合豆3号的SP1群体中发现1个单株的多个性状发生变异,且在后代株系内无明显分离.在合豆3号SP2群体中获得矮秆、双茎、窄叶等变异植株共计236株,变异率为2.74%.蒙91-413的SP2群体中发现稀绒毛、晚熟、矮秆等变异植株共计66株,变异率为0.59%.还在合豆3号的SP2群体中,发现2个株系在叶形、成熟荚色、生育期多个性状上同时发生变异.  相似文献   

3.
一、选育经过泉糯101于1981年早季用~(60)Co-r射线2万伦琴照射[(科薏稻×珍汕97)×(IR_(24)×7-52)]F_1干种子,M_1F_2小本种植,种子成熟时混收主穗种子,晚季M_2F_3单本种植2880株,共选择变异单株71个。1982年早季种植M_3F_4,单本插,每小区48株,从入选的71个单株后代中选留12个株系,晚季单本种植M_4F_5,每小区96株,通过测产、考种、结合田间抗性表现,选留优良株系3个。1983年早季(M_5F_6)继续加代选择、测产,并进行多点搞瘟鉴定。其中以M11010-1-7-1产量最高,抗性较强,其主要性状  相似文献   

4.
吴秀红 《大豆科学》2012,31(5):858-860
为明确甲基磺酸乙酯(EMS)对大豆品种诱变的后代变异情况,利用0.5%EMS溶液处理7个大豆品种的种子,对M2、M3代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变异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各世代农艺性状均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异,与M2代相比,M3代株高、节数及百粒重的变异系数有所变小,其它性状的变异系数大致相当;M3代分枝数、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单株粒重和百粒重的广义遗传力大于M2代,由于M3存在一定的回复突变,使得M3代株高、节数的广义遗传力小于M2代;各世代都诱变出早熟或晚熟的变异株,M2代熟期总变异率为0.65%,其中早熟变异比例为0.28%,晚熟变异比例为0.37%;M3代熟期总变异率为0.31%,其中早熟变异比例为0.12%,晚熟变异比例为0.19%,M3代熟期变异率低于M2。  相似文献   

5.
征集山西和陕西具有代表性的11个野生大豆种群,在山西中部环境条件下对与进化相关的形态性状进行表现型分析.结果表明:质量性状形态相对单一;种群内个体间的数量性状值相差很大,种群间数量性状的平均差异大小有一定的地理分布性,但各性状差异表现不尽相同.利用综合变异系数,筛选出汾阳和沁源2个变异大的野生种群.综合变异系数分别为62.67%和54.33%,闻喜种群变异最小为13.33%,其它种群分布在21.33%~30.67%之间.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60)Co-γ射线辐射处理对郑麦9023的诱变效应,用200 Gy的~(60)Co-γ射线辐射处理郑麦9023干种子,对M_3代群体166个株系的籽粒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硬度、沉降值、高分子量谷蛋白(GMP)含量、脂肪氧化酶(LOX)活性和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共7个品质性状进行了遗传变异分析及高分量麦谷蛋白亚基(HMW-GS)鉴定。结果表明,M_3代群体籽粒的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LOX活性均值高于亲本,硬度、沉降值、GMP含量和PPO活性均值低于亲本。以超过群体均值±1.96×标准差[P(|u|≥1.96σ)≤0.05]为标准确定变异株系,蛋白质含量和湿面筋含量仅发生正向变异,发生变异的株系分别为5个和3个;硬度没有产生正向变异,发生负向变异的株系有7个。M_3代群体中发生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HMW-GS)变异株系6个,亚基组成从郑麦9023的Null/7+8/2+12突变为1/7+8/2+12,品质得分提高了2分。在M_3代群体中筛选出13个强筋小麦株系,无弱筋小麦突变体。说明~(60)Co-γ射线可以诱导蛋白质亚基发生变异,拓宽小麦的遗传基础。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不同生态类型大麦品种(系)杂交后代主要农艺性状的分离规律,以美国引进的优质啤酒春大麦品系ABI 18-152为母本、江苏主推冬啤酒大麦品种扬农啤7号为父本配制的杂种F1、F2群体及亲本为材料,测定株高、穗长、穗下节间长、单株穗数、主穗粒数、千粒质量、单株产量、粒长、粒宽、粒长宽比10个农艺性状,对各性状的杂种优势及分离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除主穗粒数和粒宽在亲本间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其余8个性状在亲本间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杂种F1的10个性状大多存在正向中亲优势和负向高亲优势,优势大小在性状间存在较大差异。株高类性状和单株产量性状在杂种F2群体内变异程度高,变异系数均在10%以上,单株产量的变异系数最大(58.65%);籽粒粒型性状在杂种F2群体内的变异程度较低,其变异系数在5%左右,粒长的变异系数最小(4.52%)。降低单株株高,对影响单株产量的性状加强选择,可实现矮秆高产品种的选育。  相似文献   

8.
玉米人工合成群体S2遗传变异SSR标记评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研究利用SSR标记技术分析2个玉米人工合成群体S2分子水平的遗传变异,为群体合成及自交后代的选择提供一定理论依据。结果表明,40对引物在2个群体S2中共扩增出420个等位位点,每个SSR座位的等位基因数目为3~25个,平均为10.5个。GP-5S2的多态位点数、多态位点比例、基因型数、变异系数、基因杂合度等均大于GP-4S2,表明GP-5S2入选株系的遗传变异较GP-4S2大。遗传距离比较表明,不同群体S2间平均遗传距离大于群体内株系间平均遗传距离,群体内株系间平均遗传距离又远远大于株系内个体间平均遗传距离。根据遗传距离,可将60个单株分为5个大类10个亚类,GP-4S2部分株系和GP-5S2部分株系聚在同一亚类,表明GP-4S2和GP-5S2的部分株系可能有相似的遗传背景。因此,玉米人工合成群体亲本材料的选择应将田间鉴定与SSR检测结合,并根据育种目标确定合成材料的多少,而在自交后代选择中则应侧重系间选择。  相似文献   

9.
樊超  柏锡  赵超越  林凡敏  才华  纪巍  朱延明 《大豆科学》2012,31(2):252-254,258
以非转基因受体绥农28为对照,对前期获得的耐盐碱转GsSAMS基因大豆的5个转基因株系SN28-SA-1、SN28-SA-2、SN28-SA-3、SN28-SA-4和SN28-SA-5的T3植株进行了产量性状、品质性状和形态性状的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在产量性状上,5个转基因大豆株系的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和百粒重与对照无显著差异;在株高、结荚习性、花色和叶型4个形态性状上,株系SN28-SA-1、SN28-SA-2、SN28-SA-3、SN28-SA-4与对照无显著性差异,但株系SN28-SA-5的株高与对照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同一品种的不同转化株系产生了形态性状变异;在品质性状上,5个转基因株系的蛋白含量高于对照1.42%~2.12%,差异显著,而油份含量差异不显著。因此,转GsSAMS基因大豆的5个转化株系并未在产量性状和品质性状上产生不良变异,同时蛋白含量还有显著提高,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具有相同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HMW—GS)组合的小麦品种间是否存在品质差异,采用SDS-PAGE电泳技术从200多份黄淮冬麦区新育成的小麦品种(系)中筛选鉴定出12个具有1/7+9/2+12HMW—GS组合的小麦品种(系),并对其主要品质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2个具有相同HMW—GS组合(1/7+9/2+12)小麦品种的面粉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和Zeleny沉淀值均存在差异,其中蛋白质含量和湿面筋含量差异不大,但Zeleny沉淀值差异较大(平均为30.2mL,变幅为23.3~45.9mL,变异系数为22.4%)。在面团流变学特性中除吸水率外,形成时间、稳定时间和评价值均有较大变异,形成时间平均为3.7min,变幅为2.2~7.4min,变异系数为36.9%;评价值平均为57.9,变幅为36~149,变异系数为53.0%;稳定时间变异最大,平均为3.7min,变幅为1.6~15、1min,变异系数为99.8%。表明具有相同HMW—GS组合的小麦品种的主要品质性状仍存在较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11.
小麦不同阶段产品品质性状的变异及其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给小麦籽粒、面粉和面团三个不同阶段产品品质性状的改良提供依据以来源于同一组合的48个小麦稳定品系为试验材料,2014-2015年分别在关中东部川道高肥区、关中西部塬区中肥区条件下,研究了小麦籽粒、面粉和面团的12个品质性状在品系间和环境间的变异及其性状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品系间,籽粒、面粉和面团分别以蛋白质含量、沉降值和最大抗延伸阻力的变异系数最大;在环境间,籽粒、面粉和面团性状则分别以硬度、沉降值和拉伸面积变异系数最大。性状变异在不同产品阶段和条件下表现为:面团>面粉>籽粒,品系间>环境间,品系和环境对大部分性状有极显著影响。籽粒含水量与面粉和面团的大部分性状呈负相关;籽粒硬度与面粉性状指标呈正相关,与面团性状指标相关不显著;籽粒容重对面粉和面团性状影响较小;籽粒蛋白质含量与面粉和面团的多个指标呈正相关。面粉湿面筋含量和面粉沉降值与面团延展性、抗延伸阻力、稳定时间、形成时间和拉伸面积均呈显著正相关;面粉吸水率与面团延展性呈显著正相关。籽粒对面团品质指标的决定系数为0.108 5~0.517 9,面粉对面团品质指标的决定系数为0.618 4~0.873 0。面粉品质较籽粒品质对面团品质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12.
烤烟品种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用12个烤烟品种(系),对烤烟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广义遗传力的估算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产量遗传力最高为97.54%,有效叶数遗传力相对较低为74.44%,各性状遗传力的大小依次为产是、叶宽、茎围、株高、节间距、叶长、有效叶数.表型变异系数均大于遗传变异系数.产量的遗传变异系数最大,为17.59%;而叶片的长度、宽度、有效叶数及茎围,都与产量呈正相关,只有节间距与产量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3.
以选自10-A/88-1643//川育12号的60个小麦异源(黑麦)重组系为供试材料,对籽粒蛋白质含量进行了检测,并分析了籽粒蛋白质含量与农艺及产量性状的相关性质与程度。结果表明,重组系籽粒蛋白质含量存在着明显的变异,超过高亲川育12号(15.0%)的后代品系占60%。蛋白质含量高达17.0%以上的高蛋白品系占被测品系的13.3%。蛋白质含量仅与株高呈显著正相关,而与小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和穗粒重等产量性状的相关不显著,说明在该三交组合中容易克服蛋白质含量与产量的不良相关。本文还对蛋白质含量的超亲遗传现象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
为探究核质互作杂交种不同性状间的遗传变异规律和杂种优势,用8种小麦同核异质、同质异核雄性不育系分别与恢复系R5174、R2726组配获得16个杂交组合,对其F1代及亲本的11个农艺性状和6个籽粒物理性状进行遗传变异、杂种优势、相关性、主成分及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F1表型性状的变异系数为3.00%~32.72%,农艺性状的变异系数大于籽粒性状;(2)不同性状间杂种优势差异显著,中亲优势和超亲优势分别为0.22%~12.50%和-13.51%~3.61%,其中正中亲优势组合最低比例为50%,正超亲优势组合最高比例可达81.25%;(3)粒形与旗叶面积呈显著正相关,与穗长、小穗数、穗粒数呈显著负相关;(4)从通过主成分分析得到的F1代综合得分看, P型和Y型细胞质背景下的AK58不育系与R2726的杂交组合F1表现最好;(5)通过聚类分析可将F1分为两大类,其中第二大类包含除AS细胞质背景的AK58异质不育系与恢复系R2726组配的杂交组合,其共同的特征是籽粒表面积大、千粒重高及旗叶性状较好,表型性状的综合表现优于第Ⅰ类群,说明杂交种的性状受恢复系和不育系核背景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5.
本试验对14个品种(系)的23个数量性状的遗传力、遗传变异系数以及诸性状与单株产量的相关系数进行了估算,对产量、株高(x_1)、块茎数(x_2)和单块茎重(x_3)散了通径分析。结果表明,该3个性状决定了产量变异的98.67%,而剩余通径系数仅为0.1153,说明该3个性状是影响产量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大豆每荚粒数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怡 《大豆科学》1998,17(2):115-119
应用四粒英比率高的长叶品种黑农36与遗传背景不同的5个圆叶品系(种)配制5个组合。对亲本,F1代和F2代群体的每荚粒数进行了调查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长叶品种以三、四粒荚为主,平均荚粒数为2.94。  相似文献   

17.
以86份澳洲坚果种质资源为试材,分析澳洲坚果种质叶片表型多样性,并根据其多样性进行数量分类。结果表明:8个描述性状平均变异类型3.8个,嫩叶颜色和叶片形状的变异类型最为丰富,各为5个;4个数量性状中,叶柄长度的变异系数最大为23.33%,叶片宽度的变异系数最小为13.59%;Q型聚类分析将86份种质资源在欧氏距离为6.85时分为光壳种及光壳种与粗壳种的杂交种2个组群;R型聚类分析将12个表型性状在相关系数1.16处聚为4组,多数性状表现两两相关;主成分分析结果将12个表型性状简化为5个主成分,解释的总变异为71.120 9%,更为直观展现了叶片表型特点,其结果与聚类分析基本一致。因此,澳洲坚果种质资源的叶片表型存在丰富的多样性,叶序、嫩叶颜色、叶尖形状、叶缘形状、叶缘刺、叶柄长度、叶形指数对数量分类起重要作用,基于叶片表型多样性的数量分类为构建澳洲坚果种质分类体系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对新选育出的高粱纯系品种--沈1347的典型的性状及与其产量的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沈阳地区种植,沈1347纯系的生育期在120d左右,株高1.6-1.8m,千粒重在27-31g,叶片直立,适于密植,经济系数高,在高密度下种植可获得高产,叶面积,叶夹角和穗粒重等性状的变异系数较大,且与产量间的相关密切,因而可采用适宜的栽培措施来调控。  相似文献   

19.
为了给高产、优质小麦育种和栽培提供参考依据,以50个小麦基因型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小麦基因型间灌浆中期旗叶黄化速率的差异及其与产量性状和部分品质指标的关系。结果表明:(1)不同小麦基因型间灌浆中期旗叶黄化速率差异极显著;(2)灌浆中期旗叶黄化速率与穗粒数、千粒重和穗粒重呈负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171、-0.405**和-0.369**;(3)灌浆中期旗叶黄化速率与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和沉降值的相关系数(R)分别为-0.085、-0.111和-0.045,相关不显著。  相似文献   

20.
吴秀红 《大豆科学》2011,30(5):760-763
利用0.5%甲基磺酸乙酯(EMS)溶液处理7个春大豆品种种子,并对M1和M2代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变异及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M1代主要是化学物质扰乱了植株生理而产生生理损伤发生了形态变异.M2代分枝数、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和单株粒重的变异系数较大.M2代各性状的广义遗传力以株高、主茎节数较高,而分枝数、单株粒数、单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