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山东胶县在推广省柴灶的基础上,创制了一种新型壶,壶体呈细长圆筒状,称为节能快壶。具有如下明显优点: 1.制作简单。用镀锌白铁皮卷成直径为6厘米,长73厘米的封底圆筒,在开口端垂直方向焊接一个高13厘米直径6厘米的圆筒(如图),再做一壸盖,全壶做成,可盛水4斤。 2.使用方便。在灶门右侧凿一直径约7厘米的圆孔,将长圆筒壶体插入灶膛内,壶口在灶外便于装水和倒水。在烧火做饭时,便可同时燎水。待水开后,揭下壶盖,侧歪壶口,便可将开水倒入暖瓶,不必取出水壶,可续水再烧,甚是方便。 3.节能效果好。这种新型壶,因壶体圆而细长,又插入灶膛深处,受热面积大,热能利用率高,故节能效果明显。经实用测知,用八印锅的锅灶做饭,同时用  相似文献   

2.
在喜迎祖国五十华诞之际,由当代工艺美术大师徐秀棠、蒋蓉、汪寅仙、谭泉海、徐汉堂和吕尧臣联袂创制的紫砂陶艺精品《跨世纪壶》在陶都江苏宜兴出炉了,目前正在南京博物院举办的“99江苏陶艺展”上展出。此壶壶嘴作“2”字,三只壶脚由三个“0’’所组成,合为2000年。壶嘴又作成龙头样,以示2000年为龙年。壶盖顶端为“世纪”两字。壶体上凌驾着一个大半个圆形的提梁,含意跨越世纪之意。壶盖边上连续刻上一圈不同篆书的“禧’字,以表“千禧之年”的兆头。这只壶的底部刻有六位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的姓名。整个一只千禧壶浑…  相似文献   

3.
名壶有位老茶客,珍藏一把祖传名壶。此壶深褐色,其状扁平,正合名壶四字要诀:小、浅、齐(壶口、滴嘴、把柄三山相齐)、老(茶锈密结)。如此名壶,孤寡一人的老茶客只知祖传,不详何朝何代之物,平日视若珍宝,从不示人,常一人于内室执壶摩挲再三,说不清品还是品壶。相熟茶文亦只晓他藏一名壶,供春还是孟臣,不得其详。一天晚上,老茶客茶后熄灯上床,无意碰落壶盖,只听“啪”地一声。他立时大惊失色,脑袋“嗡”然作响,料定壶盖必破无疑。辗转反侧,越想越悔,盖已没有,见壶伤心,要它作甚?起身拿壶隔窗扔去,“哗啦”一响,再…  相似文献   

4.
闵正国 《农业考古》2001,(2):162-163
茶壶为圆桶形 ,高 1 3厘米 ,围 6 0 .5厘米 ,口径 1 1厘米 ,底径 2 0厘米。折肩部前后为凸起的双眼长方形系 ,上安有两根左右可活动的专制铜丝用作提手。壶口上为两长圆形下凹眼用以捏手的壶盖 ,盖与壶口连接得严丝合缝 ,便于盖严与保温。长条柱形流口上翘 ,流口与壶口平行 ,倾倒容易 ,使用方便。壶底外圈为沙底 ,中园部分施以白釉 ,上有一圆形红色楷书款 ,款分成五行排列 ,依次为“江西 景德镇 第六工业 合作社 出品”字样。壶之一侧为《雄鸡图》 ,只见草地上一只雄鸡自下窥视 ,眼睛圆睁 ,尾巴上翘 ,双爪扒开 ,翅膀微张 ,全神贯注地在…  相似文献   

5.
父亲与茶     
整整一年了——这把紫砂壶失去它的主人! 壶是父亲的,中等大小,样子很平常:扁圆的壶身,壶嘴、壶把和盖纽做成竹节形状,盖面上还贴着几片竹叶装饰;壶身上刻着一行字“何可一日无此君”,是套用文人写茶常用的话。父亲确是不可一日无茶的,但是平日工作繁忙,上班或晚上读书看稿,往往只在杯中泡茶。用这把壶,得在星期天的闲暇时光。每到星期天下午,父亲就把壶洗净,泡上一壶绿茶,在录音机里放上一盘我从南方带给他的评弹磁带,背对阳台坐在旧藤椅上,边品茶,边听曲,边看书。幽幽的茶香,绵绵的吴侬软音,  相似文献   

6.
广东茶楼为何不揭盅冲茶有机会到广东旅游、做客,如果登茶楼饮茶,您留心观察,便会发现一个奇特现象,那就是茶楼的服务员不为茶客揭茶壶盖冲水,如茶客要添开水,必须自己动手打开壶盖,架在壶上,服务员一看见,就心领神会过来取走茶壶并添上开水。这一现象与其它地方...  相似文献   

7.
一、建造地窖 1.窖址的选择与设计.葡萄窖应建在地势略高、通风良好的地方,最好在树荫下,利于前期降温.窖容为30立方米,半地下式.窖身东西方向,窖门设在西端,离窖底40厘米,高1.6米,宽70厘米.窖东端设一高、宽各为40厘米的通风口,便于贮藏初期通风降温.前后墙各设有30厘米×40厘米排气孔,窖顶设有高1米,长、宽各为60厘米的天窗,各气孔有窗扇铁网,以便通风排气及防鼠害.  相似文献   

8.
在香港茶具文物馆藏品中,有一把举世罕见的宜兴紫砂六瓣圆囊"供春壶",如把壶的底款用特写镜头放大,可见"大明正德八年供春"的刻字赫然在目,其端庄遒劲,工整秀丽的字体,非一般书法家所能及.捐赠此壶的香港罗桂祥博士,曾在他的著作中写到:"供春是士人吴颐山的侍童,作为一位侍童的供春教育水平自然不高,就是工整地写出自己的名字也或许有困难.因此他要请求其主人替他在壶底署款,而后由自己亲手刻上.从此,壶底秀丽的楷书刻款,就成为明代宜兴紫砂壶的特征之一".  相似文献   

9.
装进壶里的第一个故事江苏省盐城市王桂枝我有一把紫砂茶壶,带四只碎瓷紫砂茶杯。是六十年代初友人从宜兴购回送我的。壶是扁平形,容量约500毫升,熟褐带深红的颜色。壶嘴、壶把以及壶盖上的纽,合起来似为一桃枝造型,古朴典雅。壶把两侧各有两片叶和一枚果。壶嘴一...  相似文献   

10.
河北省石家庄市一古瓷收藏家存有民国时期毕伯涛所作的茶壶一件,壶高12.5cm,流口与把手间宽18.5cm。茶壶胎体厚重,胎坚质细,釉面光滑细腻,色彩柔和淡雅又鲜亮明快。茶壶造型稳定,线条流畅,画面生动,保存完好,是一件集观赏实用于一体的不可多得的艺术品。底款为红色竖式三行新魏书的“江西瓷业公司”字样,外无边框。壶盖上为旋读黑色的行书“清香远溢”字样,中间间以红色的“”纹。壶之主题图案用水彩没骨之技法绘出两只生动活泼,惹人喜爱的松鼠。松鼠似在觅食又似在嬉戏,头或扬起或下窥,眼睛炯炯有神,身子俯视下行,尾巴或上…  相似文献   

11.
用1对通用引物对采集自湖北省恩施市鱼塘坝独特富硒矿床土壤上的壶瓶碎米荠叶片DNA进行PCR扩增,然后对PCR扩增产物测序,获得了长度为852 bp的包含核糖体基因转录间隔区的DNA序列.将获得的多条碎米荠属不同物种的核糖体基因转录间隔区的DNA序列进行比对,拼接出"基准"序列,然后再比较不同物种核糖体基因转录间隔区的序列与"基准"序列的碱基差异.结果表明,壶瓶碎米荠与"基准"序列相比,碱基差异最多,达到17处,远远超过同属其他物种与"基准"序列的碱基差异,是平均数的3.3倍.据此推测,某种碎米荠长期生长于恩施市富硒地区,产生了能够适应高含量硒土壤逆境的遗传变异,形成了超强富硒的能力,进化出了壶瓶碎米荠这一新物种,从而提出了壶瓶碎米荠在高含量硒土壤逆境中加速进化假说.  相似文献   

12.
水稻身田要以施有机肥为主,一亩身田施腐熟优质厩肥2500公斤,随耕翻时施入土内。播种前亩施“豫马”牌复合肥15公斤,均为撒施后浅翻耥平,使肥与表土均匀混合,减少肥种接触机会,以防烧种。播后覆3厘米-3厘米厚细土。  相似文献   

13.
<正> 采用人工催肥乳鸽,方法简单易行,效果明显,能迅速增加乳鸽体重,缩短亲鸽繁殖周期,提高养殖效益。一、育肥设备 1.育肥笼。育肥笼的设计要求便于饲养操作。笼脚高60~70厘米,笼身四边高30厘米,宽60厘米,长度视鸽舍条件而定,笼中用纱  相似文献   

14.
一、特征特性 "金冠"属晚熟品种,生长期83天左右,直筒舒心类型.株高57.6厘米,开展度61.1厘米,叶绿色、长倒卵形,最大叶长58.4厘米、宽9.7厘米,帮白绿色.  相似文献   

15.
《新农村》2001,(10)
1.建造地窖 (1)窖址的选择与设计应选择在地势略高,通风良好的地方,最好在树荫下。窖容积为30立方米,半地下式,窖身东西方向。窖门设在西端,离窖底40厘米,门高1.6米,宽70厘米。在窖的东端设一高、宽各为40厘米的通风降温口,左右墙各设有30厘米×40厘米的排气孔,窖顶设一高1米,长、宽各60厘米的天窗,并安有窗扇铁网,以便通风排气及防鼠害。 (2)窖内设施窖壁用灰沙或泥土抹光。窖底铺3~4厘米厚的沙子,用于调节湿度。30立方米的地窖  相似文献   

16.
夏树让 《农技服务》2002,(10):35-35
<正> (一)建造地窖 1、窖址的选择与设计 地窖应建在地势略高、通风良好的地方,最好在树荫下,以利于前期降温。窖容为30立方米,半地下式。窖身东西方向。窖门设在西端,离窖底40厘米,高1.6米,宽70厘米。窖东端设一高、宽各40厘米的通风口,便于贮藏初期通风降温。前后墙各设30厘米×40厘米排气孔,窖顶设高 1米,  相似文献   

17.
一、特征特性 "圳青三号"青花菜植株长势旺盛,株高约60厘米,开展度约85厘米×88厘米,外叶较多,叶绿色或灰绿色,侧芽中等多.花球半圆形,高约12厘米,直径约15厘米,单球重约350克,大的可达600克.  相似文献   

18.
与茶结缘     
我爱喝茶。但这个嗜好是在年近而立时才开始染上的,可谓后知后觉,起步甚晚。当然,这并不是说我此前就不喝茶。只是说起初的所谓喝茶,多半只是为了解渴,还当不得一个“品”字。我的家乡天津并不产茶,但客来待茶的习俗还是挺“正统”的。家家都备有一个大茶壶,冬天时天冷,怕茶凉了,就在茶壶外头做一个大棉壶套。家里来了客人,奶奶就会从那只旧茶叶罐儿里抓一把茶叶,用滚开的水沏上,还要把壶盖盖上“闷”一阵儿。京津地区都爱喝花茶,据说“闷”一下是为了让茶中的花香充分挥发出来。我之所以对那个大棉壶套印象颇深,是因为在我儿…  相似文献   

19.
一、特征特性:"丰椒一号"辣椒为早熟品种.株高58厘米,开展度55~60厘米,始花节位8~10节.  相似文献   

20.
1.育肥设备①育肥笼设计要求便于饲养操作。笼脚高60~70厘米,笼身四边高30厘米,宽60厘米,长度视鸽舍条件而定。笼中间用纱网、铁丝网或竹片隔开,做成小格,每格80厘米,可放养乳鸽30只左右。每格不宜太大,否则易造成饲喂操作不便和乳鸽挤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