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子成 《蜜蜂杂志》2008,28(6):30-30
对于白垩病,如果蜂群管理不善一年四季都会发生(不计断子期).春季和晚秋发病较多,这与气候和饲养管理方法不当有关系.具体表现在以下4个方面:(1)对患白垩病蜂群使用过的蜂箱、蜂脾及其配套蜂具没有进行严格消毒;(2)饲喂患白垩病蜂群生产的花粉;(3)脾多于蜂;(4)加脾方法不当.后两点是主要因素.下面就这4种原因谈谈我的看法.  相似文献   

2.
蜜蜂白垩病(chalkbrood disease)是由蜜蜂球囊菌(Ascosphaeraapis)引起的蜜蜂幼虫死亡的真菌性疾病,该病已蔓延至世界各地并对养蜂业造成严重危害。本研究采用20个患白垩病蜜蜂黑色干尸混合50 g花粉粉碎,用蜂蜜混和制成条状花粉饼对意蜂蜂群进行人工接种感染,发现意蜂蜂群在接种前后患病个数差异显著(P=0.0227);自然情况下发病率差异显著不同组的蜂群之间在接种感染前后患病个数差异均显著(P=0.0238和P=0.0211),证实了不同蜂群抗白垩病能力确实存在显著差异。采用封盖子脾冷冻法检测了5群意蜂蜂群的清理能力,发现蜂群内幼虫的患病个数与清理率呈显著负相关(P=0.01 87),说明蜂群清理能力越强患白垩病的个数越少。采用蜂群白垩病人工接种方法对3个中蜂蜂群进行接种感染,结果均没有发现中蜂幼虫患白垩病。采用封盖子脾冷冻法检测蜂群的清理能力,发现中蜂和意蜂蜂群的清理能力无显著差异(P=0.2638),提示中蜂蜂群的抗白垩病能力可能由其他因素决定。  相似文献   

3.
2004年我的蜂群第一次染上白垩病,当时我用了各种药物没能把病情控制住,最后没办法只能忍痛烧毁。2006年我的蜂群又发现白垩病,经过几次治疗,放在一边没管它,等喂越冬饲料时竟然病情好转。2007年春,蜂群出窖后,患白垩病的蜂群没有病症,第一批幼蜂出完,其中一箱蜂加到第六张脾时,蜂群不长也不降,20天后在边二脾上见到患白垩病幼虫。为什么蜂群大多在边  相似文献   

4.
众多文章都在讨论防治白垩病的药物和方法,但效果均不理想.我在养蜂的前十多年从没给蜂群用过药物,蜂群也没有患过白垩病.前两年因换种染上了白垩病,期间用不少方法治疗,效果都不理想,有些蜂群经治疗后在外界蜜粉源丰富时可痊愈,但蜜粉源一过又复发.最后换上高抗白垩病蜂种才将全场白垩病消灭.首先在我换种前留下的原蜂种群中挑选各种性状良好,并在全场发病期间没有发病的群做父母群进行育王换王,对有病群的蜂王全部进行淘汰,新王开产时紧脾使蜂多于脾.病情重的群换脾换箱,并用硫磺烟熏后再使用.经上述治疗全场白垩病不再复发.  相似文献   

5.
张功勋 《中国蜂业》2002,53(4):28-28
蜜蜂白垩病又叫石灰质病 ,是由蜜蜂子囊球菌引起的一种蜜蜂幼虫真菌病。患病蜂群子脾零乱 ,轻者影响生产 ,重者弱不成群。 1 992年枣花后期 ,乐陵蜂场蜂群 ,均不同程度地患上白垩病 ,我 60群蜂有 8群发现白垩病 ,几经用药喷治 ,幼虫虽呈饱满鲜亮 ,待幼虫老熟时白垩病又复发。在一次偶然思索中我发现 ,首发此病的都是浆王。引起我用换王防病的想法 ,于是我就移没患白垩病的喀王幼虫育王。待新王产卵后 ,将 3脾蜂紧为 2脾 ,幼虫孵化的特别好 ,没发现一例白垩病。从培育新王再繁过程中我体会到 ,蜂群患白垩病并非浆王之故 ,而是养蜂员管理失误…  相似文献   

6.
赵正虎 《中国蜂业》2007,58(10):22-22
2006年春繁较早,经过1个多月的春繁,我的60群蜂达到6脾蜂群势,蜂数密集。春繁时一直喂天然花粉和糖浆,子脾成片,发育正常。从3月2日发现有几群蜂患白垩病;3月4日外界有粉源(柏树),停止饲喂花粉,蜂群出现爬蜂现象(主要是成  相似文献   

7.
郭清仲 《中国蜂业》2003,54(5):22-22
预防白垩病的发生 ,一是养壮群 ;二是把蜂群放置在通风干燥的地方 ;三是药物防治 ,用山楂预防白垩病。方法如下 :春季一开繁 ,用 5 0克山楂干放水熬煮 ,煮好后兑 1 0公斤糖浆饲喂蜂群 ,直至外界花开上蜜为止。不但防治了白垩病 ,还可防爬蜂病的发生。如蜂群已患白垩病 ,用山西绛县蜂药厂出品的“百菌杀”来治疗。方法如下 :1 .把蜂群中多余的空脾提出来 ,使蜂多于脾。2 .用 1毫升“百菌杀”兑 1公斤糖浆 ,一个中等群隔1天喂 1公斤 ;并且用 2毫升“百菌杀”兑 1公斤糖浆的比例 ,隔一天带蜂喷脾 1次 ;3次可好 ,最多 5次就可痊愈。用山楂和百菌…  相似文献   

8.
以意大利蜂(Apis mellifera Ligustica简称意蜂)为对照,研究了喀尼阿兰蜂(Apis mellifera carnica pollmann 简称喀蜂)抗白垩病的能力及机制.结果表明:喀蜂比意蜂具有较强的抗白垩病能力,意蜂的发病率是喀蜂的5倍.喀蜂抗白垩病的机制是:1.喀蜂群内子脾间的温度通常都超过30℃、相对湿度一般低于80%,不利于子囊孢子的形成;2.喀蜂清巢能力强,能有效地减少蜂群内的传染源;3.喀蜂幼虫能得到充足的饲料和适宜的温湿度,发育健康,增强了抗病力;4.喀蜂的王浆比意蜂的王浆具有更强的抑菌能力.研究结果为利用抗病蜂种防治蜜蜂白垩病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9.
王爱群 《蜜蜂杂志》2011,31(10):33-33
白垩病是蜂群常见的一种蜂病。蜂群若感染上这种蜂病,不但本群受危害,还会感染临近蜂群。治疗白垩病一般用碱性药物,如碱面、石灰粉和蜂药厂出售治疗白垩病的药物也不错。但是春季发生的白垩病秋季还会复发,秋季患白垩病的蜂群第二年春季还会复发。  相似文献   

10.
白垩病是意大利蜜蜂(Apis mellifera ligustica,简称意蜂)的一种常见真菌性疾病,不同蜂群间的抗白垩病能力强弱差异检测是抗病育种的基础.研究通过实验比较分析意蜂不同蜂群抗白垩病能力的差异.采用DPS软件方差分析系统分组实验统计分析和Tukey法多重比较,对4群患病蜂群和4群健康蜂群自然状态和接种蜜蜂球囊菌病原状态下的3次检测结果分别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自然情况下不同蜂群间的抗病能力有差异;1号蜂群在接种蜜蜂球囊菌前、后蜂群患病个体数均显著高于其他蜂群(p<0.05);用白垩病死尸粉末拌入花粉饲喂的方法可以有效诱发蜂群发生白垩病;实验筛选出抗白垩病能力强、弱的蜂群为抗白垩病相关分子标记提供素材.  相似文献   

11.
《中国蜂业》2016,(5):34-35
正养蜂人都知道蜂群产生分蜂热对蜂群管理和生产会产生一定影响,蜂群产生分蜂情绪是蜜蜂生物学特性。实际生产中发现凡是产生分蜂热的蜂群有几个不同特点:(1)群势强;(2)群内子脾多,蜂多于脾,饲料足;(3)箱体容积小;(4)蜂王产卵能力下降或很少产卵,哺育过剩,出现大量自然王台;(5)采集蜂减少,巢门口有大量工蜂聚集、怠工;(6)产生分蜂热的蜂群90%是优秀的老王群,无疾病,发展快;(7)当年新王正  相似文献   

12.
白垩病具有发病急、传染快和很难彻底根除的特点.笔者所养的蜂群在上世纪90年代发生了严重的白垩病,蜂群的发展受到严重影响.通过查阅资料和蜂友介绍,笔者用中药冰硼散和生石灰进行治疗,20多天后,有很好治疗效果.随后笔者又引了一只东北黑蜂种王进行换种.20年来,虽然邻近蜂场屡屡发生,笔者所养的蜂群却从未患过白垩病.  相似文献   

13.
蜜蜂白垩病的预防及治疗措施北京市林业局蚕蜂管理站(100029)刘进祖一、预防措施白垩病的预防措施主要有三个方面(一)、加强蜂群饲养管理1、饲养强群,尽量缩紧巢脾,使蜂多于脾,增强蜂群抗御病害的能力。2、选用抗病力强的蜂种,选育抗病力强的蜂王,淘汰易...  相似文献   

14.
徐传球 《蜜蜂杂志》2010,30(12):43-43
<正>白垩病易在阴雨潮湿天气和外界蜜源不足时发生,一般很难根除。通过多年实践,笔者认为防治白垩病的关键是预防。(1)饲养强群,要使蜂多于脾。蜂箱中蜂群要  相似文献   

15.
(接上期) 2 全年饲养强群 全年饲养强群,是王浆高产的关键因素。其一,强群巢内各龄蜂齐全,哺育蜂过剩,泌浆多。正因为群势强,蜜蜂密集,促使蜜蜂产生轻度的分蜂热,提高了工蜂泌浆的积极性;其二,强群采进粉蜜多,蜂群情绪兴奋,蜂王产卵多,形成了良性循环;其三,强群抗病、抗逆性强,可以大大减少病害和灾害所造成的损失。以蜂群患白垩病为例:同一蜂场,同一蜂种,同样饲料,同样管理,强群发病轻,甚至不发病。这是因为强群蜂多力量强,一有病尸及时拖出巢外,把巢房清理干净,这就大大减少了白垩病菌传染的机会。弱群则相反,脾多蜂少空间大,清巢能力不……  相似文献   

16.
钱向辉 《蜜蜂杂志》2002,(10):24-24
1 茶花烂子与白垩病在某些方面的区别(1)从发病原因看 ,茶花烂子是由于茶花蜜中含有棉子糖和水苏糖不能被蜜蜂消化和利用引起的 ;白垩病是由于蜂具和蜂粮不洁净受蜂球囊菌感染而引起的真菌性传染病。简而言之 ,茶花烂子是因“中毒”引起 ,白垩病是一种“传染病”。(2 )虽然茶花烂子和白垩病发病的都是封盖前的蜜蜂幼虫 ,茶花烂子时蜂群散发出一股酸臭味 ,白垩病发病蜂群无臭味。(3)从发病季节看 ,茶花烂子发生于秋末冬初 ,白垩病却在春夏季节都有可能发生。(4)从蜜蜂幼虫死亡后的酸碱性上分析 ,二者恰好相反 ,茶花烂子为碱性 ,白垩病则为酸…  相似文献   

17.
<正>白垩病是由蜜蜂子囊球菌引起,药物是可以治愈的。蜜蜂白垩病的发生与湿度有密切的关系,如有发生可以治疗,经过多年的摸索和多方蜂友的经验加以总结,得到一个治疗白垩病和预防小蜂螨的方法,蜂友们可以借鉴一下,方法如下:(1)加强蜂群管理,密集群势,把蜂箱增高防止潮湿。(2)把多余的巢脾全部提出来消毒备用。(3)把蜂箱底下的杂物全部清除,必要时换箱。(4)割除所有的雄蜂蛹(因  相似文献   

18.
引起蜜蜂白垩病的蜂球囊菌繁殖快、传播快、不易消灭,因而危害大.患此病蜂群幼虫死亡率高,新老蜂接代脱节,群势快速下降,甚至全群覆灭,短时间内可弄跨一个蜂场.因此蜂农必须高度重视蜜蜂白垩病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9.
张晓东 《中国蜂业》2002,53(4):29-29
当发现白垩病危害蜂群时 ,先抽出病群多余巢脾 ,保持蜂多于脾。然后将病群中封盖蜜割开 ,并从其它健康的蜂群中抽出全封盖的蜜脾 ,同样将蜜盖割开 ,让蜜蜂搬运蜜汁。直至所有有病巢房及幼蜂出房后的空巢房全都贮满成熟蜜时 ,再由蜜蜂自己清出供蜂王产卵的巢房 ,以后所培育的幼虫就不再出现白垩病。此方法是西山阳村刘兴起老师傅首先试用的。经一些蜂友试用后 ,都认为这一方法是目前治疗白垩病的一种有效的方法。笔者认为 ,此法其原理主要是依据了蜂蜜有灭菌作用 ,尤其是封盖的成熟蜜。古希腊和罗马人用蜂蜜来保护肉类也是这个道理。需要说明…  相似文献   

20.
薛承坤 《蜜蜂杂志》2008,28(2):25-25
白垩病是由蜂球囊菌引起的病害,一般多选用消毒预防法和药物治疗法,还有采取关王、换王、换箱、换脾等措施的,但有时这些方法也控制不住"白垩病".因为选用方法越多,蜂群被折腾得就越弱,即使控制了白垩病,病群也需要一段时间来恢复群势,对生产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