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为明确壳聚糖对苹果梨黑斑病的抑菌作用机理,利用壳聚糖在体外对致病菌互隔交链孢(Alternaria alternata)菌的抑制作用进行了研究。在离体条件下,采用观察生长法,研究了不同浓度壳聚糖对互隔交链孢孢子萌发、菌丝生长、菌丝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6.0mg/mL的壳聚糖可明显抑制Alternaria alternata孢子萌发,达79.54%;径向生长抑制率达85.89%。当壳聚糖浓度为3.0mg/mL时,菌丝开始变形,由原来的细长形变为念珠状,并有局部肿大现象。这说明,在离体条件下,壳聚糖对Alternaria alternata的生长有明显抑制作用,并影响菌体的形态。  相似文献   

2.
为了寻找防治马铃薯晚疫病的新型生物农药,测定了农抗万隆霉素对马铃薯晚疫病菌菌丝生长、游动孢子释放和萌发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其对马铃薯晚疫病菌菌丝生长,游动孢子释放和萌发的抑制中浓度分别为39.22μg/mL、335.63μg/mL和22.13μg/mL。离体叶片测试发现,浓度高于1.25mg/mL时,对马铃薯晚疫病菌致病性的抑制效果达60%以上。农抗万隆霉素对马铃薯晚疫病菌有明显的抗生作用,具有一定的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3.
探究姜和大蒜粗提取液对甘蓝枯萎病菌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旨在了解不同浓度姜和大蒜粗提取液对甘蓝枯萎病菌的抑制效果及对菌丝形态结构的影响,以此初步获得最适合的抑制病原菌的植物粗提取液浓度。以姜和大蒜粗提取液为供试材料,测定不同浓度2种粗提取液对甘蓝枯萎病菌尖孢镰刀菌的生长情况、孢子浓度、孢子萌发率及菌丝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2种粗提取液均能抑制并降低尖孢镰刀菌的生长速率、孢子浓度和孢子萌发率,且大蒜粗提取液比姜粗提取液抑制效果更显著,在低浓度下对菌丝形态结构的影响也比姜粗提取液明显,大蒜粗提取液在各浓度下与对照相比均达极显著差异,且大蒜浓度为0.4 g/mL时对尖孢镰刀菌孢子萌发率抑制达100%。该试验证实大蒜对甘蓝枯萎病菌有极显著抑制作用,为使用间种或轮作大蒜进行田间防治甘蓝枯萎病菌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4.
以引起果蔬采后病害的重要病原物粉红单端孢(Trichothecium roseum)为研究对象,探究离体条件下不同浓度磷酸钠对T. roseum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及其初步机理。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磷酸钠处理均可抑制T. roseum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且随着处理浓度的增加,抑制效果增强。此外,2.0 mg/mL磷酸钠处理降低了T. roseum胞外相对电导率,提高了胞外丙二醛和可溶性蛋白含量,降低了胞外可溶性糖含量。扫描电镜结果显示,2.0 mg/mL磷酸钠处理的孢子表面粗糙且发生皱缩。因此,离体条件下磷酸钠能够抑制T. roseum生长,其抑菌机理与细胞膜结构的破坏有关。  相似文献   

5.
为寻找和开发绿色环保且可有效抑制植物病原真菌的中草药资源,为植物源杀菌剂的开发奠定研究基础。本研究以黄瓜枯萎病菌和番茄早疫病菌为供试菌,对川芎、黄柏、连翘和地锦草乙醇提取物的16种萃取物的抑菌活性进行了测定,并观测了抑制菌丝生长效果最好的川芎石油醚萃取物对黄瓜枯萎病菌孢子萌发和菌丝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川芎石油醚萃取物、连翘乙酸乙酯萃取物和黄柏正丁醇萃取物对2种病菌菌丝生长均具有较好的抑制活性。其中,川芎石油醚萃取物对黄瓜枯萎病菌和番茄早疫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中浓度(IC50)分别为3.68 mg/mL和5.82 mg/mL;川芎石油醚萃取物对黄瓜枯萎病菌孢子萌发也有一定抑制作用,IC50为11.29 mg/mL,且在菌丝生长IC50浓度下导致菌丝形态异常。川芎石油醚萃取物可作为新型植物源抑菌剂来源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白头翁3种提取液对玉米小斑病菌的抑制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生长速率法和孢子萌发法测定白头翁不同有机溶剂(氯仿、石油醚、正丁醇)粗提取液对玉米小斑病菌茵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作用.结果表明,白头翁不同溶剂提取液对玉米小斑病菌茵丝生长和孢子萌发均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且对菌丝生长的抑制效果好于对其孢子萌发的抑制效果.石油醚和氯仿提取液对菌丝生长的抑制效果较好,在浓度为100mg/L时,抑制率分别为70.68%和60.12%,在浓度为250mg/L时,白头翁石油醚提取液对孢子萌发的抑制率达到76.59%,与对照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7.
阿魏氯仿提取物对7种玉米病害的离体抑菌活性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桂清 《华北农学报》2007,22(3):111-114
采用生长速率法和孢子萌发法测定了阿魏氯仿提取物对引起玉米病害的7种病原菌(小斑病菌、弯孢霉叶斑病菌、链格孢叶斑病病菌、圆斑病菌、顶腐病菌、青枯病菌和瘤黑粉病菌)的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同一种病原菌来说,阿魏氯仿提取物对其菌丝生长的抑制效果好于对其孢子萌发的抑制效果;对顶腐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效果最好,EC50只有46.66 mg/L;可引起大中型分生孢子畸形。  相似文献   

8.
以和厚朴酚标准品为试材,测定其对引起采后水果腐烂的青霉菌(Penicililum expansum)和链格孢菌(Al-ternaria alternata)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和厚朴酚对供试青霉菌(P.expansum)茵丝与孢子萌发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对链格孢菌(A.alternata)菌丝也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但对链格孢菌(A.alternata)孢子萌发没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麦根腐平脐蠕孢是引起玉米叶斑病的一种病原菌。明确了该病原菌在不同温度、pH及碳/氮源条件下的菌丝生长、产孢量及孢子萌发等生物学特性,并评价该病原菌对8种常用杀菌剂的敏感性。结果表明,温度为28℃时菌丝生长最快,达到73. 00 mm,并且孢子萌发率最高,为96. 91%;产孢的最佳温度为25℃,孢子量为15. 13×10~3/cm~2。在pH值7和8的培养基上菌丝生长最快,分别为65. 25,65. 13 mm,孢子萌发率分别为88. 75%,85. 00%;在pH值7的培养基上产孢量最高,为48. 44×10~3/cm~2。在以淀粉和蔗糖为碳源的培养基上菌丝生长量分别为53. 00,50. 17 mm;在以半乳糖为碳源的培养基上产孢量最高,为1. 93×10~4/cm~2,其次为淀粉培养基,产孢量为0. 42×10~4/cm~2;在以淀粉、半乳糖和蔗糖为碳源的培养基上孢子萌发率分别为76. 03%,74. 52%,72. 26%。在以硝酸钠为氮源的培养基上菌丝生长最快,为36. 44 mm;在以脯氨酸为氮源的培养基上产孢量最高,为5. 59×10~3/cm~2;在以脯氨酸和硝酸钠为氮源的培养基上孢子萌发率分别为49. 38%,45. 00%。对供试杀菌剂敏感性测定结果表明,戊唑醇和咯菌腈对菌丝生长抑制活性最高,EC_(50)均为0. 07 mg/L,咯菌腈对孢子萌发的抑制活性最高,EC_(50)为2. 80 mg/L。结果将为了解玉米麦根腐平脐蠕孢叶斑病的发生流行规律并制定有效防治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为探索化学杀菌剂的施用与残留对木霉菌厚垣孢子制剂的影响,本研究采用孢子萌发抑制法和菌丝生长速率法研究7种常用化学杀菌剂对2株生防木霉菌哈茨木霉610(Trichoderma harzianum 610)和长枝木霉758(T. longibrachiatum 758)厚垣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显示,多菌灵、戊唑醇、苯醚甲环唑的抑制作用较强,五氯硝基苯、甲霜灵的抑制作用较弱,福美双、萎锈灵的抑制作用中等。木霉菌菌丝生长比厚垣孢子萌发对杀菌剂更加敏感。不同木霉菌菌株对杀菌剂敏感性差异较大,7种杀菌剂对610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比758强,但多数杀菌剂对610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则比758弱。98%多菌灵对610厚垣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最强(EC50分别为1.64和0.05 μg/mL),70%五氯硝基苯的抑制作用最弱(EC50分别为681.82和1266.00 μg/mL)。98%多菌灵对758厚垣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最强(EC50 0.62 μg/mL),甲霜灵的抑制作用最弱(EC50为1108.61 μg/mL)。96.2%戊唑醇对758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最强(EC50 0.32 μg/mL),95%甲霜灵的抑制作用最弱(EC50 1206.29 μg/mL)。结合各杀菌剂的使用浓度,施用木霉菌610和758厚垣孢子制剂防治病害时,不能与多菌灵、戊唑醇、福美双与萎锈灵结合使用,并且上述4种农药残留可能影响木霉菌剂的防效,可与五氯硝基苯、苯醚甲环唑结合使用。758厚垣孢子制剂可与甲霜灵结合使用,610孢子萌发后可与甲霜灵结合使用。五氯硝基苯、苯醚甲环唑、甲霜灵的农药残留对木霉菌剂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1.
探讨白灵菇富锌能力,为其富锌培养提供依据,对培养基锌浓度对菌丝生长及锌含量的影响进行研究。采用0~500 mg/L以25 mg/L递增的不同锌浓度的培养基摇床培养白灵菇菌丝2周,用重量法测定菌丝生物量,用双硫腙比色法测干菌丝锌含量。结果表明:随着培养基中锌浓度升高菌丝生物量逐渐增加,至325 mg/L达最大值,为1.146 g,是对照的5.63倍,随后逐渐降低;锌含量一直呈现增加趋势,最高为26.5056 mg/kg,是对照的6.32倍,各处理之间差异达极显著水平。故认为培养基中锌离子浓度对白灵菇菌丝生长和锌含量有较大影响。综上所述,白灵菇富锌培养时,培养基中的锌浓度应该以 325 mg/L为宜。在此浓度菌丝锌含量可达24.79 mg/kg,虽不是最高含量,但高于此浓度,锌对白灵菇菌丝生长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2.
以番木瓜日升中白皮为试材,研究不同浓度的壳聚糖对番木瓜结果期果实干重、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蛋白质、总酸含量及糖酸比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开花期喷施壳聚糖,番木瓜结果70d内的单果重增长速率低于清水对照,但70d后壳聚糖处理的果重继续增加,而清水对照则停止增长,成熟时(结果第90~110d)壳聚糖处理的果重显著高于对照;②壳聚糖处理的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蛋白质和有机酸含量整个结果期间均高于对照(除第90~110d的蛋白质外),它们快速增长期的速率均高于对照;③壳聚糖处理后番木瓜果实的糖酸比,前期(第10~50d)显著低于对照,但后期(第50~117d)均显著高于对照。初步得出,壳聚糖有助于番木瓜果实干物质及重要内含物的积累,有助于增加果实的优良口感,以0.5 mg/mL为最适。  相似文献   

13.
3种植物提取物对稻瘟病菌的抑菌活性及其抑菌机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通过探讨黄连、甘草和肉桂提取物对稻瘟病菌的抑制效果及作用机理,为开发新型稻瘟病菌抑制剂奠定基础。以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抑菌活性,室内常规分析方法观测菌丝细胞膜通透性、物质合成与代谢和超显微形态。结果表明,3种提取物对稻瘟病菌菌丝生长均具有较强的抑制活性,黄连、甘草、肉桂的半抑菌浓度依次为4.17 mg/mL、4.48 mg/mL和5.22 mg/mL;经3种提取物作用后,稻瘟病菌菌丝的丙二醛含量和外渗电导率升高、丙酮酸和可溶性蛋白含量降低,菌丝出现畸形等生长异常现象。由此可见,3种提取物抑制稻瘟病菌效果突出,可破坏菌丝细胞膜和超显微形态,干扰物质合成与代谢,有望开发为稻瘟病菌抑制剂。  相似文献   

14.
交联壳聚糖磁性微球的制备及固定化果胶酶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交联壳聚糖磁性微球为载体制备固定化果胶酶,并研究固定化酶的酶学性质与操作稳定性。通过Fe3O4磁核与壳聚糖制备磁性微球载体,戊二醛交联后对果胶酶进行固定,利用正交试验确定固定化酶制备条件,比较研究了固定化酶与游离酶的酶学性质。结果表明:在Fe2+:Fe3+体积比为1:1的溶液中,制得Fe3O4磁核;1 g Fe3O4磁核,3.0%壳聚糖,在3.0%戊二醛中交联4 h,3.0 mg/mL果胶酶在pH 4.0下固定化反应1 h,制备的固定化酶酶活力的回收率高达68.4%。对固定化酶酶学特性研究表明:最适pH 4.0,最适温度50℃,酸碱稳定性范围为pH 2.6~5.6,温度稳定性得到提高,70℃下剩余酶活力为82.8%,米氏常数Kmapp值为1.38 mg/mL,固定化酶连续使用6次还保留61.0%酶活力。说明以交联壳聚糖磁性微球为载体制备的固定化果胶酶,机械强度大、弹性好,酶活力回收率较高,操作稳定性好。  相似文献   

15.
通过离体和活体试验,研究不同浓度的肉桂精油对东陵枣采后致病菌链格孢(Aliernaria alternata)的抑制效果。离体试验结果表明,肉桂精油对链格孢具有较强的抑制活性,300μL/L肉桂精油可以完全抑制链格孢病菌生长。活体试验结果表明,100μL/L与500μL/L肉桂精油均能显著地抑制链格孢病菌在东陵枣上的生长。20℃条件下贮藏15天后,用100μL/L处理的东陵枣发病率比对照(ck)减少13%,用500μL/L处理的东陵枣发病率比对照(ck)减少33%。  相似文献   

16.
五脉地椒粗提物对果蔬病原菌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冷浸法以体积分数75%的乙醇提取五脉地椒浸膏,依次用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正丁醇萃取,减压浓缩得到5种粗提物组分,测定5种萃取物对油菜菌核病菌、黄瓜枯萎病菌、苹果斑点落叶病菌和葡萄轮斑病菌的抑制作用。抑菌试验(生长速率法)结果表明,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和正丁醇萃取物对菌丝的生长均有明显抑制作用,水萃取物的抑菌作用不明显;在质量浓度10 mg/mL下,氯仿、乙酸乙酯和正丁醇萃取物对4种菌丝生长的抑制率均在60%以上,其中乙酸乙酯萃取物对黄瓜枯萎病菌的抑制率可达100%。  相似文献   

17.
丁锦平 《中国农学通报》2012,28(21):216-220
探讨不同浓度核黄素对棉花枯萎菌生长的影响,找出影响枯萎菌生长的最佳浓度。采用PDA培养基中加入不同浓度的核黄素,观察棉花枯萎病菌菌丝、菌落及孢子的生长变化。结果表明:菌丝生长、菌落形态及孢子形态均有不同程度变化,当核黄素浓度大于0.5 mg/mL的核黄素能明显抑制菌丝生长,而且抑制效果随着处理浓度的增大而增强;当核黄素浓度大于1 mg/mL的核黄素处理可诱导初生菌丝发生肿胀,分枝增多且菌体分隔增加及体细胞发生畸形等形态变化;当核黄素浓度大于1 mg/mL时,孢子发生畸形。利用核黄素可以抑制棉花枯萎病病菌的生长,对开拓植物病害新的防治方法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以细菌总数、TVB-N为指标,比较了生姜、大蒜、溶菌酶、乳酸链球菌素、茶多酚、ε-聚赖氨酸、鱼精蛋白、壳聚糖等8种天然生物防腐剂对生鲜罗非鱼片的防腐效果。结果表明,8种天然生物防腐剂对生鲜罗非鱼片均有一定防腐作用,最佳防腐浓度分别为:生姜体积分数20 mL/100 mL,大蒜60 mL/100 mL,溶菌酶质量分数0.5%,茶多酚0.6%,乳酸链球菌素1.0%,鱼精蛋白0.6%,壳聚糖1.2%,ε-聚赖氨酸0.6%。其中,生姜、大蒜和壳聚糖的防腐效果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19.
为明确聚六亚甲基双胍盐酸盐(Polyhexamethylene biguanidine hydrochloride, PHMB)与氟环唑(epoxiconazole)混配对苹果斑点落叶病菌(Alternaria alternata f. sp. mali)的联合作用类型及最佳配比。本研究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聚六亚甲基双胍盐酸盐与氟环唑混配对苹果斑点落叶病菌的毒力。结果显示:聚六亚甲基双胍盐酸盐、氟环唑对苹果斑点落叶病菌的EC50分别为30.604、0.621 mg/L,二者以10:1、7:1、4:1、1:1、1:4、1:7、1:10这7个配比混合对苹果斑点落叶病菌的增效系数分别为1.41、1.55、1.59、1.57、1.09、1.12和1.14。氟环唑对苹果斑点落叶病菌的室内生物活性明显高于聚六亚甲基双胍盐酸盐。聚六亚甲基双胍盐酸盐与氟环唑以7:1、4:1、1:1这3个配比组合的增效系数均大于1.5,它们对苹果斑点落叶病菌均有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20.
研究纳米硒、壳聚糖及其配伍施肥对种植于重金属超标土壤生菜的产量、品质和镉含量的影响,以期获得生菜的安全生产条件。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施用纳米硒、壳聚糖及其配伍施肥均能显著提高生菜品质,其中鲜重提高了14.08%~53.73%,叶绿素提高2.36%~22.38%,可溶性还原糖含量提高21.95%~407.66%,可溶性蛋白含量提高41.47%~112.73%,而重金属Cd含量降低了9.59%~19.49%。纳米硒与壳聚糖配伍使用均表现较强的协同作用。纳米硒30 mg/L与壳聚糖100 mg/L时,重金属超标土壤中生菜中镉含量最低,产量、品质等指标最好。本研究发现的纳米硒与壳聚糖最佳配比,可作为作物安全生产的营养肥在重金属超标土壤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