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据全国农技中心组织专家会商分析,预计2023年全国农区鼠害总体呈中等发生,局部呈偏重发生趋势。预计全国农区鼠害发生面积约2 216.7万hm2,其中重发面积约219.7万hm2,农舍鼠害发生约8 792万户。农区害鼠总体处于种群数量恢复期,农田鼠密度相对稳定;农林、农牧交错地带,湖区、库区和沿江(河)流域,山区(半山区)以及种植业结构调整地区鼠害呈偏重发生态势。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鼠害春季防治适期为3月上旬至4月中旬,北方地区春季防治适期为4月上旬至5月上旬。  相似文献   

2.
安徽省农区害鼠数量消长动态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安徽省是全国粮食主产省份之一。全省现有耕地420万hm2以上,其中小麦、水稻等作物常年种植面积分别为187万hm2、213万hm2。同时又是1个人口大省,现有农户1 600万户以上。全省农区(农田、农舍)害鼠发生较为严重。据统计,常年发生鼠害面积农田约80万hm2,农户害鼠发生普遍率达80%以上,农区害鼠密度较高(百夹捕获率),平均农田为4.77%,农舍为7.73%。2003年全省实施农区统一灭鼠。近2年来,通过对贵池市、和县、霍邱县、宁国市、利辛县、屯溪区、萧县等全省鼠情监测点监测结果进行了系统研究。1害鼠发生种类本省农区害鼠有褐家鼠(Rattus norvegicu…  相似文献   

3.
根据2020年各地农田、农户鼠情监测调查结果,结合气候趋势和作物种植分布情况等因素综合分析,研判2021年全国农区鼠害发生趋势预报.预计全国农区鼠害发生面积约2 586.7万hm2,较2020年减少约80万hm2,其中重发面积约333.3万hm2、减少约86.7万hm2.预计2021年农区鼠害总体呈中等发生,东北、华南...  相似文献   

4.
据预测,2004年我国农区鼠害为中等偏重发生,部分地区大发生.据全国农区鼠情监测网监测,2003年秋冬季至2004年春季,全国农区鼠密度上升明显,陕西省平均捕获率为4%,最高达13%以上;吉林省2003年秋季玉米田、大豆田平均害鼠密度达18.9%,2004年春季农田平均鼠密度达30%;湖南省平均捕获率为7.5%,最高达12.85;广西自治区鼠密度一般为4.0%~9.3%,高的达19.6%~40.4%.福建省鼠密度一般达到10%~20%,高的达到35%~40%.根据前期鼠情及未来天气预报等因素分析,预计2004年农田鼠害发生面积5亿亩次以上,涉及农户1~1.5亿户.  相似文献   

5.
2017年全国农区鼠害发生趋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组织有关专家对2017年全国农区鼠害发生趋势进行了分析.预计2017年全国农区鼠害总体呈中等至偏重发生趋势.东北大部、华南大部及西北部分地区呈偏重至大发生态势.预计发生面积约3 000万hm2次.其中,重发面积约406.7万hm2.2017年我国农区鼠害总体进入平稳发生期,部分地区将出现高密度种群集中危害的情况.农村地区鼠传疾病仍将较重发生,全国大部分农户因储粮导致住宅区鼠害发生较重.  相似文献   

6.
<正>害鼠从农业生产的播种、作物生长、成熟、收获到储藏均造成一定的危害。在通城县农区(农田、农舍)鼠种主要有黄胸鼠、褐家鼠、小家鼠、黑线姬鼠、黄毛鼠。其中农田优势鼠种为黑线姬鼠、褐家鼠、黄毛鼠;农舍优势鼠种为黄胸鼠、褐家鼠、小家鼠。笔者从事鼠情监测和防控工作多年,现就.通城县害鼠发生与防控进行浅显归纳分析。鼠情监测点基本情况和方法监测地点系统监测地点设在隽水镇上活村,农户700多户,种植面积153.3hm2,适宜多种作物种植,农  相似文献   

7.
农区鼠害是威胁黔西南州农业生产的重要生物灾害之一.近年来,随着种植业结构的调整,农区害鼠食源更为丰富,由于黔西南州地理、气候等环境有利于害鼠的生长繁殖,农区鼠害发生面积大、鼠密度高、危害损失大.据统计,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全州农区鼠害年均发生面积达4.67万hm2左右.  相似文献   

8.
为掌握吐鲁番市农区害鼠种类及数量发生规律,笔者于2019在吐鲁番市3个区(县)分别设立了农田和农户鼠害监测点,于3—9月对农田和农户的鼠情进行了每月1次的监测。结果发现,吐鲁番市农区害鼠种类以小家鼠为主,农田区大沙鼠近年也发展成优势种,农村地区已捕获到褐家鼠。本市农田和农村居民区的害鼠月密度变动呈现明显的互补趋势。吐鲁番市农田鼠害最适防治时期为8月,农户鼠害防治适期为3月和7月。研究结果为吐鲁番市鼠害防治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为切实解决农区鼠害监测问题,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联合清华-青岛大数据工程研究中心,通过大数据、物联网技术的融合应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农区害鼠智能监测网络建设。2018年在1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1个监测点开展首批试点。结果显示,2018年21个全国农区鼠害物联网智能监测站共监测到害鼠474只,隶属3科5属14种,总鼠密度为3.92%;褐家鼠、小家鼠、黄胸鼠、大仓鼠、黑线姬鼠为主要优势种群,占捕获总数的77.43%;优势鼠种在农田和农舍中均有分布,且随作物种植季节呈现出双峰波动节律。多点试验表明,基于大数据的物联网智能监测系统,可以准确诊断害鼠种类、精确计算鼠种构成,密切跟踪其数量和密度动态,并能实时监测其昼夜节律,替代人工作业,对阐明农区鼠害群落演替规律和活动节律、提高监测预警水平、科学指导精准防治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0.
2015年我国农区鼠害进入高发期,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组织有关专家对2015年全国农区鼠害发生趋势进行了分析。预计2015年全国农区鼠害总体呈中等偏重发生趋势。其中,东北大部、华北北部、海南、云南部分地区、广东、广西和新疆部分地区呈重发生态势,发生程度明显加重,部分地区将出现高密度种群集中危害情况。农村地区鼠传疾病发生仍将较重发生,全国大部分农户因储粮导致住宅区鼠害发生加重。  相似文献   

11.
2016年全国农区鼠害发生趋势预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6年我国农区鼠害进入高发期,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组织有关专家对2016年全国农区鼠害发生趋势进行了分析。预计2016年全国农区鼠害总体呈中等偏重发生趋势。东北大部、华南大部、华北北部和新疆部分地区呈重发生态势。发生程度明显加重,部分地区将出现高密度种群集中危害的情况。农村地区鼠传疾病仍将较重发生。全国大部分农户因储粮导致住宅区鼠害发生加重。  相似文献   

12.
辽宁省近年农区统一灭鼠工作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辽宁省是我国农区鼠害发生较重地区之一,自2005年开展农区统一灭鼠示范以来,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鼠害防控措施,有效控制了农区害鼠的发生危害,农区鼠害发生程度逐年降低,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3.
据报道,广西农田鼠害1991年度发生危害的面积达57.89万公顷,占总耕地面积的40.29%,估计损失粮食达30.73万吨(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作物病虫测报站,1992).另据查,农田害鼠的平均密度大于10.1%,调查区90%以上县的密度大于5.1%,由此可见农田鼠害是普遍地严重的,并呈日渐加重的势态.对广西农区害鼠防制问题的认识,作者曾载文(广西植保,1992(1);1991(1、2)指出,害鼠防制实际上是一项社会福利和环境保护课题,同时是多学科技术综合应用的生物学工程.因此,为了交流防制经验、促进技术发展和提高控制效果,本文就广西农区害鼠防制时机选择问题提出浅析,供讨论参考.  相似文献   

14.
施伟韬 《江西植保》2009,32(2):94-96
通过对江西省2005-2008年鼠情监测的资料进行分析,4年共捕获主要害鼠种类5种2205只,褐家鼠、黑线姬鼠为农田第一、第二优势鼠种,褐家鼠、小家鼠为农舍第一、第二优势鼠种。农舍密度要高于农田,农田和农区鼠密度每年在5-6月和9-10月有2次高峰。在每年的春、秋两季应分别开展1次灭鼠活动,消灭对象应以褐家鼠为主。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我国农区鼠害进入新一轮高发期,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组织有关专家对2013年全国农区鼠害发生趋势进行了分析,做出了2013年全国农区鼠害发生趋势预报.预计2013年全国农区鼠害总体呈中等偏重发生,农村地区鼠传疾病发生仍将较重.应引起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6.
鼠害形势严峻需大力加强防治本刊讯:据全国植保总站报道,近年来鼠害发生形势严峻,主要表现为:1)发生面积大,鼠密度高1993年和1994年我国农田鼠害发生面积分别为2330万和2530万公顷,比1990年增加40%~50%;80年代末农村鼠密度一般在7...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来,农田灭鼠工作未引起足够重视,处于低谷时期,致使害鼠密度不断上升,严重地为害着农作物的生产、销售,咬断种苗,盗食粮食。综合今年各县(市)的统计数据,咸宁地区农田鼠害发生面积2.39万hm~2,损失粮食1.65万吨,据通城害鼠监测资料,今年鼠密度农田高达17.6%,室内高达11.3%,为近几年来的高峰期,灭鼠工作急不可待。  相似文献   

18.
在八十年代,全国农田鼠害每年发生面积均在2-3千万公顷左右,1987年达到3933.29万公顷,每年因鼠害损失粮食1500万吨左右,相当于江苏省全省人口的年食粮全部被鼠吃掉。十年累计防治面积1.03亿公顷,防治过的地方害鼠密度由原来15%左右下降到5%以下,每年挽回粮食损失500万吨,防治区鼠传疾病明显减轻。  相似文献   

19.
我国农业鼠害发生状况及防控技术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的农业鼠害发生十分严重,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农区均有发生。每年农田鼠害发生面积2 000~4 000万hm2,造成的粮食损失可占总产量的5%~10%。草原鼠害发生也遍及青海等13个草原大省(自治区),每年草原受灾面积达2 500~4 300万hm2左右,严重危害面积1 500~2 300万hm2。近年,我国农业鼠害防治工作取得了长足进步,成绩斐然。农田鼠害的防治可占到发生面积的50%~80%,农户鼠害的防治数占到发生总数的80%以上。草原鼠害防治面积占严重危害面积的1/3。鼠害监测预警体系的软硬件建设被不断推进。毒饵站技术,抗药性监测等技术措施被用来优化传统化学灭杀法,以减少其环境副作用。不育控制,TBS技术和生态管理等新型可持续鼠害管理技术的研究和试验推广也取得了丰硕成果。指导相关鼠害防治方法实践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及优化策略等陆续推出。综合运用各种技术和方法来控制鼠害的能力得到了很大加强。  相似文献   

20.
<正>本刊讯11月6—7日,全国农技中心联合中国植保学会鼠害防治专业委员会在甘肃省兰州市举办第16期全国农区鼠害监测与防控技术培训班。培训班总结交流了2019年鼠害监测与防控工作,会商了2020年农区鼠害发生趋势,讨论了2020年全国农区鼠害监测与防控工作方案,并研究了鼠害防治专业委员会下一步的工作计划。中国植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