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东农51号是东北农业大学大豆研究所通过有性杂交育成的高异黄酮含量的大豆新品种。2003年以来,采用不同方法测定异黄酮含量,异黄酮含量平均为4.557‰,为高异黄酮含量大豆品种。中抗灰斑病和病毒病。东农51号适宜在黑龙江省第三积温带,内蒙古自治区的兴安盟、呼伦贝尔盟,吉林省东部山区和半山区等地种植。2007年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品系来源及选育过程1997年在哈尔滨配制杂交组合绥农10×东农L200087,1998~2000年种植F2~F4代并选择。2001年决选出东农99-1124。2002年进行异黄酮含量测定,确定为高异黄酮含量品系。2003…  相似文献   

2.
汾 90024 是由山西农业大学经济作物研究所以汾 9908-4 为母本、晋豆 47 号为父本配制杂交组合,采用系谱法定向选育而成的黑豆新品种。春播粗蛋白(干基)含量 42.60%,粗脂肪(干基)含量 21.51%,蛋脂总含量为 64.11% ;夏播粗蛋白(干基)含量 41.44%,粗脂肪(干基)含量 22.41%,蛋脂总含量为 63.85%。参加山西省大豆春播中晚熟区生产试验,平均产量3098.0kg/hm2,较对照汾豆 78 增产 9.0% ;参加南部夏播生产试验,平均产量3043.1kg/hm2,较对照晋豆 19 号增产 5.7%。2021年通过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22 年被列为山西省大豆生产主推品种,适宜在山西省中部春播及南部夏播种植。  相似文献   

3.
苏代群 《种子世界》2012,(10):33-34
1材料与方法 1.1 氮磷钾肥对大豆脂肪含量单因素效应影响的材料@@采用不同品质类型的大豆品种3个,分别为东农42号(高蛋白类型)、东农46号(高油类型)、绥农14(普通品种). 1.2 氮磷钾肥对大豆脂肪含量单因素效应影响的方法 肥料为氮肥(尿素),磷肥(重过磷酸钙)和钾肥(硫酸钾)采用三因素二次通用回归旋转组合设计,全部试验于2010年和2011年在东北农业大学校内试验地进行.  相似文献   

4.
高油大豆东农46号脂肪含量的氮磷钾肥效应回归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了解氮磷钾肥对高油大豆油分含量的综合作用,指导高油大豆优质高效生产。【方法】采用正交回归旋转设计方法,建立了氮、磷、钾肥对高油大豆东农46号脂肪含量的综合作用模型,根据该模型探讨氮、磷、钾肥对大豆脂肪含量影响的规律。【结果】氮、磷、钾肥对大豆脂肪含量的单因素效应、二因素互作效应受到其它因素水平的影响。氮肥对脂肪含量的影响均为增加效应,增加速度随着氮肥编码值增高而加快。磷肥和钾肥对脂肪含量的作用有正有负。获得23%以上的脂肪含量,相应的施肥措施为:施氮量为0.068~0.117 g/kg,施P2O5量为0.274~0.536 g/kg,施K2O量为0.060~0.109 g/kg,采用这个比例施肥有95%的可能使大豆品种东农46号的脂肪含量高于23%。【结论】对于高油大豆品种,通过不同肥料施用量和施用比例的调节可以实现高油目标。  相似文献   

5.
磷素对不同大豆品种籽粒异黄酮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探索磷素对不同大豆品种籽粒异黄酮含量的影响,寻找不同基因型大豆品种最佳施磷水平,以期提高大豆籽粒异黄酮的含量,改善其品质。选用‘黑农48’(高蛋白品种)、‘黑农37’(中间型品种)、‘黑农44’(高油品种)3个大豆品种作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在每kg土壤施N和K2O各为0.033 g基础上,设P1、P2、P3、P4 4个P处理(即每kg土壤分别施P2O5 0、0.033、0.067、0.100 g)。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不同大豆品种籽粒总异黄酮的含量。结果表明:同一品种P2处理大豆总异黄酮含量显著高于P1、P3、P4处理,‘黑农37’、‘黑农44’、‘黑农48’3个品种大豆P2处理大豆总异黄酮含量分别比对照组增加3.7%、4.3%、3.8%;不同品种同一处理都是‘黑农44’总异黄酮含量最高;在12个处理组合中‘黑农44’P2处理总异黄酮含量最高,3个大豆品种异黄酮含量在品种间和施磷处理间差异显著。施磷对3个大豆品种异黄酮含量有影响,适宜的施磷量有利于提高大豆籽粒异黄酮的含量。  相似文献   

6.
大豆异黄酮受多基因控制,采用传统育种方法提高大豆异黄酮含量比较困难。我们之前的研究中表明,CHS8基因在异黄酮生物合成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CHS8基因过量表达并不能显著提高异黄酮含量。本研究利用Microarray技术,检测了高异黄酮品种RCAT Angra (RCAT)和低异黄酮品种Harovinton (HVNT)的18 362基因在种子发育过程中表达水平的变化以及大豆种子中异黄酮累积的趋势,利用RT-PCR证实CHS8和IFS2分别是CHSs和IFSs基因家族中的主要基因;证实CHS8是类苯基丙醇主路径中的主基因,并发现异黄酮支路中的IFS2基因在RCAT和HVNT品种中表达差异亦达到显著水平。进一步利用发根农杆菌转化系统,在大豆上分别过量表达CHS8、IFS2和CHS8+IFS2,前两者异黄酮含量较对照分别提高65.9%和34.4%,但增幅未达显著水平;而后者则提高了82.3%,增幅达显著水平(P<0.0001),因而证实大豆中异黄酮的积累由CHS8和IFS2基因共同决定。  相似文献   

7.
东农1234是东北农业大学大豆研究所通过有性杂交育成的高油多抗大豆新种质,该种质含油量23%,中抗灰斑病和病毒病.东农1234的遗传基础好,可做为高油育种的核心亲本广泛利用.东农1234适宜在黑龙江省第二、第三积温带,内蒙古自治区的兴安盟、呼伦贝尔盟,吉林省东部山区和半山区等地种植.适应性强,推广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8.
采用田间试验方法,在苗期和初花期自然状态、水分胁迫以及充足灌水条件下,研究了转DREB3基因杭旱大豆叶片、茎、根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脯氨酸和蔗糖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在自然状态下,苗期水分胁迫第s天时,转DREB3基因杭旱大豆叶片SOD活性显著高于受体大豆东农50,初花期无明显变化;苗期和初花期转DREB3基因杭旱大豆叶片、茎和根中丙二醛、脯氨酸含量与受体大豆东农50相比无明显差异;苗期转DREB3基因杭旱大豆叶片和根中蔗糖含量显著低于受体大豆东农50,初花期差异不显著。在水分胁迫条件下,转DREB3基因杭旱大豆SOD活性显著高于受体大豆东农50,丙二醛含量显著低于受体大豆东农50,初花期水分胁迫第10天时叶片和茎中脯氨酸含量显著高于受体大豆东农50,蔗糖含量显著低于受体大豆东农50。充足灌水管理下,转DREB3基因抗旱大豆与受体大豆东农50相比,苗期和初花期叶片、茎和根中SOD活性、丙二醛和脯氨酸含量无明显差异;苗期转DREB3基因抗旱大豆叶片中蔗糖含量显著低于受体大豆东农50,但在初花期水分胁迫10天时转DREB3基因抗旱大豆叶片中蔗糖含量显著高于受体...  相似文献   

9.
水分胁迫下转DREB3基因抗旱大豆的生理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田间试验方法,在苗期和初花期自然状态、水分胁迫以及充足灌水条件下,研究了转DREB3基因抗旱大豆叶片、茎、根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脯氨酸和蔗糖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在自然状态下,苗期水分胁迫第5天时,转DREB3基因抗旱大豆叶片SOD活性显著高于受体大豆东农50,初花期无明显变化;苗期和初花期转DREB3基因抗旱大豆叶片、茎和根中丙二醛、脯氨酸含量与受体大豆东农50相比无明显差异;苗期转DREB3基因抗旱大豆叶片和根中蔗糖含量显著低于受体大豆东农50,初花期差异不显著。在水分胁迫条件下,转DREB3基因抗旱大豆SOD活性显著高于受体大豆东农50,丙二醛含量显著低于受体大豆东农50,初花期水分胁迫第10天时叶片和茎中脯氨酸含量显著高于受体大豆东农50,蔗糖含量显著低于受体大豆东农50。充足灌水管理下,转DREB3基因抗旱大豆与受体大豆东农50相比,苗期和初花期叶片、茎和根中SOD活性、丙二醛和脯氨酸含量无明显差异;苗期转DREB3基因抗旱大豆叶片中蔗糖含量显著低于受体大豆东农50,但在初花期水分胁迫10天时转DREB3基因抗旱大豆叶片中蔗糖含量显著高于受体大豆东农50,苗期和初花期茎和根中蔗糖含量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0.
高油、高蛋白大豆优质高效栽培技术要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择的品种必须符合国家规定二级良种以上标准,纯度不低于98%,净度不低于99%,发芽率不低于85%,含水量不高于13%,出苗率在98%以上。高油大豆品种:垦农18、垦农19、合丰40、合丰41、垦鉴豆3号、红丰8号、红丰9号、东农434、东农163等。高蛋白大豆品种:黑生101、黑农35、黑农34等。兼用型大豆品种:合丰41、绥农11等。  相似文献   

11.
黑龙江省大豆籽粒异黄酮含量生态差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豆异黄酮由于其特有的生理保健功能而受到日益广泛的关注。为了明确黑龙江省大豆籽粒异黄酮含量的生态差异规律, 2005选定5个生态条件差异明显的试验点及4个大豆品种进行试验。结果表明, 年份、地点、基因型及基因型×环境互作对大豆籽粒异黄酮总含量及3种酸解处理后所得苷元的含量具有显著效应。2006年的大豆异黄酮总含量及3种苷元组分含量的平均值显著高于其他2年;大豆籽粒异黄酮含量不同基因型间及不同地点间均差异显著,大豆籽粒异黄酮总含量及其3种酸解后所得苷元含量与纬度呈极显著正相关。据此认为,大豆籽粒异黄酮含量在黑龙江省存在优势生产区, 对大豆籽粒异黄酮含量进行品质区划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袁明 《中国种业》2015,(8):75-76
齐农1号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齐齐哈尔分院于2002年以嫩950127-4?东农42的F1为母本,与以嫩丰16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选育而成的大豆新品种。该品种适应性广,稳产丰产性好,2年区域试验10点次试验全部增产,平均公顷产量 2656.0 kg,平均比对照品种嫩丰18 号增产14.1%,一年生产试验,5点次试验全部增产,平均公顷产量 2281.9 kg,平均比对照品种嫩丰18号增产12.4%;蛋白质含量为40.46 %,脂肪含量为21.53%,中抗大豆孢囊线虫3号生理小种,适宜黑龙江省第三积温带上限种植。2013年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应用种植,是一个稳产、抗线性状较为突出的高油大豆新品种。  相似文献   

13.
高异黄酮含量大豆新品种中豆27的选育及配套栽培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豆新品种中豆27(原名中作91K12)是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利用高产、抗花叶病毒病品种中豆19号作母本,美国引进材料威廉姆斯(Williams)的近等基因系P.I.L81-4590作父本进行有性杂交,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技术,对杂种后代的异黄酮含量进行检测及多年辅助选择育成,2000年通过北京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其突出特点为抗癌物质(异黄酮)含量高、高产、优质(蛋白质、脂肪双高)、抗病、综合性状优异.同时对中豆27的配套栽培技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正>齐农1号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齐齐哈尔分院于2002年以嫩950127-4×东农42的F_1为母本,以嫩丰16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选育而成的大豆新品种。该品种适应性广,丰产稳产性好,2年区域试验10点次试验全部增产,每hm~2平均产量2656.0kg,比对照品种嫩丰18号增产14.1%;1年生产试验,5点次试验全部增产,平均产量2281.9kg,比对照品种嫩丰18号增产12.4%。蛋白质含量为40.46%,脂肪含量为21.53%,中抗大豆孢囊线虫3号生理小种,适宜黑龙江省第三积  相似文献   

15.
菏豆38是山东省菏泽市农业科学院以黄沙豆为母本、菏豆12号为父本通过有性杂交经系谱法选择培育而成的大豆新品种,2021年通过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菏豆38为高蛋白大豆品种,蛋白质(干基)含量45.02%,粗脂肪(干基)含量19.08%,蛋白质、脂肪含量合计64.10%。菏豆38株型紧凑、分枝中等,适宜种植密度为1.0万~1.3万株/667m2。为促进高蛋白大豆新品种菏豆38在生产上的推广应用,对其系谱来源、特征特性和栽培技术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6.
王春娥  赵团结  盖钧镒 《作物学报》2010,36(12):2062-2072
大豆异黄酮育种与大豆制品加工研究需要进行大批量样品12种异黄酮组分的快速定量分析。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利用Agilent 1100高效液相色谱(HPLC)系统,以大豆品种南农95C-13为材料,研究大豆苷元,大豆苷,乙酰基大豆苷,丙二酰基大豆苷,染料木苷元,染料木苷,乙酰基染料木苷,丙二酰基染料木苷,黄豆苷元,黄豆苷,乙酰基黄豆苷,丙二酰基黄豆苷等12种标准品外标法快速定量技术。从样品制备与色谱条件对分析12种异黄酮组分的准确度和分离度入手,确定分析流程,以(科丰1号×南农1138-2)的184个重组自交系(NJRIKY)为材料,研究豆腐加工中总量和各组分的变化特点。(1)样品以80%甲醇水溶液50℃超声1 h提取;色谱条件为,检测波长254 nm, 柱温36℃,流速2.0 mL min–1, 进样量 10 μL, 流动相0.1%(V/V)乙酸水溶液(A)和100%甲醇(B),0~2 min,27% B (V/V)→2~3 min,27%~38% B→3~10 min, 38% B→10~12 min,38%~39% B→12~14 min, 39% B→14~15 min, 39~27% B梯度洗脱;在15 min内将12个组分良好分离,各组分峰面积与其相应浓度均呈良好线性关系(R2为0.9976~0.9999);加标回收率均大于99%,变异系数低于2%。(2)NJRIKY群体籽粒、豆乳、豆腐异黄酮总量和组分的大量分析验证了HPLC快速技术的效果。籽粒异黄酮总含量(3 695.00 μg g–1)在豆乳加工中平均85.15%转入豆乳 (3 146.12 μg g–1),14.85% (548.88 μg g–1)进入豆渣。传统豆腐加工通过硫酸钙絮凝,只有17.32% (639.89 μg g–1)转入豆腐,67.83% (2 506.23 μg g–1)留在黄浆水中。豆乳中12种组分含量比籽粒稍低,均以丙酰基染料木苷含量最高;而豆腐中乙酰基染料木苷和乙酰基黄豆苷缺失,以染料木苷元与大豆苷元含量较高。大豆科丰1号与南农1138-2杂交重组后家系间的异黄酮遗传变异增大,增加了对其遗传改良的潜力。  相似文献   

17.
蚜虫取食大豆诱导大豆异黄酮变化的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研究蚜虫取食大豆诱导大豆异黄酮含量和组分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蚜虫取食处理不仅能诱导虫害叶内异黄酮含量的显著变化,而且能诱导同株未被害叶内异黄酮含量发生类似的变化,说明蚜虫取食诱导大豆叶片植株合成3种异黄酮苷元组分及总异黄酮的反应是一种系统诱导抗性;接蚜数量不同的大豆植株间,异黄酮含量差异显著,而且在一定范围的受害程度内,大豆叶片内异黄酮含量基本一致。蚜虫取食对大豆叶片异黄酮的诱导反应与光照无关,只与植株是否被害有关。  相似文献   

18.
对鬼针草的理化指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其粗蛋白质含量为18.9%(干基),粗脂肪含量为7.8%(干基),灰分含量为3.3%;富含17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其中以谷氨酸、天冬氨酸和亮氨酸的含量为最多,分别约占干物质总量的2.56%,1.9%和1.29%,不含谷氨酰胺、天冬酰胺和色氨酸;含有11种脂肪酸,其中以亚麻酸、亚油酸和棕榈酸的含量最多,分别为亚麻酸42%,亚油酸31%,棕榈酸16.5%。对鬼针草中类黄酮的测定表明,其总黄酮含量为86.7mg/g(干基)。  相似文献   

19.
高油大豆沈农9号的选育及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 选育经过 1.1 选育目标 通过杂交育种手段,选育出产量比对照品种高5%左右,综合抗性好,抗旱性强,抗或中抗主要病虫害,适于加工豆油(脂肪含量在21.5%以上),适于我国北方春大豆晚熟组区域种植的高产稳产型品种.  相似文献   

20.
大豆中异黄酮的含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与制约。光照可明显促进大豆幼苗特别是叶片中异黄酮的积累;大豆种子随储藏时间的增加。异黄酮含量逐渐降低;随发育时间的增加,异黄酮含量逐渐提高。微量元素对不同品种、不同产量性状的影响也有很大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