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0 毫秒
1.
高油酸花生的油酸含量大于75%,抗氧化性强,营养价值、保健价值及经济价值高。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具有增加人体免疫力、预防心血管疾病、排毒解毒等功效。人体内的硒元素只能通过食物获取,因此人体必须补充含硒元素的食物。在缺硒地块中生长的植物硒含量低,人工外源施硒可增加植物中硒元素含量。总结出一种高油酸花生增硒高产栽培技术,使高油酸花生兼具富硒特点,增加其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膳食观念的转变,黑花生以其独特的口味和营养日益受到城乡居民的青睐。黑花生也称富硒黑花生,内含钙、钾、铜、锌、铁、硒、锰和8种维生素及19种人体所需的氨基酸等营养成分,具有防癌、保护肝脏、保护心肌健康、增强人体免疫力、延缓衰老等功效,但是黑花生产量低、子粒不饱满,这也是影响黑花生种植效益的主要原因。加强田间管理,采用科学、先进的种植技术,是提高黑花生产量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前沿科技     
<正>我国育成"硒高效"蔬菜新品种"硒滋圆1号"由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科学院的科研团队,培育出全球第一个"硒高效"蔬菜——杂交油菜薹新品种"硒滋圆1号"。硒是维持人体健康的重要元素。富硒蔬菜和富硒谷物是人体摄入硒元素安全有效途径。该科研团队依托优异种质资源,利用聚合杂交、小孢子培育、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等现代育种手段,成功育成"硒滋圆1号"。该品种有极强的硒富集能力,在全国多个非富硒土壤种植其油菜薹硒含量在0.01~0.07 mg/kg之间,并具有高钙、高维生素C、高氨基酸和高锌等特性。(农博网)  相似文献   

4.
贵州省凤冈县被国家誉为中国天然富锌富硒有机茶之乡,其特产富锌硒有机茶富含人体所需要的17种氨基酸和锌硒等多种微量元素,具有维持人体生理平衡,提高肌体免疫力和调节内分泌等功效。茶叶中锌含量40-100mg/kg,硒含量0.25-3.5mg/kg,且完全来源于茶树对土壤中锌硒含量的天然吸附。本文综述了富锌富硒有机茶的发展与保健功能的研究现状及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5.
富硒黑大麦的培育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世界上有 40多个国家和地区缺硒 ,中国约有 2 / 3的地区属国际上公认的缺硒地区 ,其中近 1/ 3又为严重缺硒地区。自 2 0世纪 70年代明确硒为人及动物必需的微量元素以来 ,有关专家对硒与人体健康进行了大量研究 ,结果表明 ,硒在人体组织内的含量虽少 ,但它对人体健康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 ,开发利用硒资源 ,加强富硒食物生产 ,不但具有重要的商业与经济价值 ,更重要的与人类健康密切相关。历经 7年研究 ,选育出黑色、早熟、高秆、适应性强的二棱皮大麦新品种蒙黑一号。经化验 ,其微量元素钙、锌、镁、铜、铁含量均高于黄色大麦付 8,特别…  相似文献   

6.
1富硒多元素台湾彩仁花生--四粒黑   株高60cm,分枝6~8个,茎秆粗壮,叶片肥厚,丰产性能好,大果型,百果重250~300g,3~4粒果占98%;籽仁特黑纯正.富含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硒、碘以及粗蛋白、膳食纤维、粗脂肪、碳水化合物、铁、锰、锌、磷、钾,钠、钙、镁、铜、氨基酸含量很高.该品种是台湾人黄庆雄先生从台湾引入内地,2003~2004年经示范,测产覆盖地膜春播亩产600kg,夏播400kg.好种易管,无病害,亩产用种果13kg,据有关专家分析,在3~5年内仍满足不了市场需求.四粒黑遗传基因稳定,连年种植不退化,纯度高,黑色浓,无论外观、品质、产量、抗性均优于国内两仁黑花生.株距30cm,行距50cm,每亩施磷肥50kg、钾肥25kg.……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高油酸花生的养分吸收和利用规律,以高油酸花生品种和普通花生品种为研究对象,在整个生育期内取样,测定花生各部位干物质量和养分含量、计算各生育时期氮、磷、钾养分积累量,明确高油酸花生干物质积累及氮、磷、钾养分吸收、利用规律,为指导花生生产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高油酸花生的整个植株及不同器官干物质积累变化规律与普通花生基本一致,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但高油酸花生根系干物质量高于普通花生,而茎叶则相反,总干物质量显著低于普通花生约6.86%.高油酸花生与普通花生氮、磷、钾的吸收积累趋势一致,氮、磷二者的积累自出苗至荚果成熟期呈直线上升,最终收获时稍有下降;而钾至花期(播后69 d)达到最大值,后趋于平缓.不同器官氮、磷、钾积累趋势也大致相同,但高油酸花生根系的氮、磷、钾积累量显著高于普通花生.花生全生育期氮、磷、钾的需求量表现为氮>钾>磷.播后39 d,氮磷钾平均需求量分别为54.57,12.43,52.99 kg/hm2.播后39~69 d,氮磷钾养分的需求量分别为87.18,22.62,99.10 kg/hm2.播后69~109 d,钾需求量很少,氮磷养分的需求量分别为88.48,33.49 kg/hm2.根、茎、叶中的部分养分在花期后会转移到荚果,氮、磷、钾养分的转移量均表现为叶>茎>根.花生荚果中来自营养器官转移的氮量比例为33.31%,而磷仅为17.43%,钾却高达87.84%.总之,花生营养生长期较大的生物量是生殖生长期荚果形成的重要物质基础,在花生实际生产中,应根据不同花生品种养分的需求及积累分配特点,适时合理施肥,以达到养分资源高效利用和花生高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1富硒多元素台湾彩仁花生--四粒黑   株高60cm,分枝6~8个,茎秆粗壮,叶片肥厚,丰产性能好,大果型,百果重250~300g,3~4粒果占98%;籽仁特黑纯正.富含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硒、碘以及粗蛋白、膳食纤维、粗脂肪、碳水化合物、铁、锰、锌、磷、钾,钠、钙、镁、铜、氨基酸含量很高.该品种是台湾人黄庆雄先生从台湾引入内地,2003~2004年经示范,测产覆盖地膜春播亩产600kg,夏播400kg.好种易管,无病害,亩产用种果13kg,据有关专家分析,在3~5年内仍满足不了市场需求.四粒黑遗传基因稳定,连年种植不退化,纯度高,黑色浓,无论外观、品质、产量、抗性均优于国内两仁黑花生.株距30cm,行距50cm,每亩施磷肥50kg、钾肥25kg.……  相似文献   

9.
间作绿肥对幼龄茶园土壤锌及养分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茶园间作绿肥对幼龄茶园土壤有效锌及养分含量的变化影响。[方法]采用花生、黄豆、绿豆和茶肥1号4种绿肥进行幼龄茶园田间间作试验,调查分析了间作绿肥对土壤pH、有机质、有效锌、氮、磷、钾等养分状况,茶树株高、树幅等生长指标的影响。[结果]结果表明,间作绿肥有利于幼龄茶园土壤有效锌含量的提高,且在埋青后1个月提高效果明显,依次为绿豆>黄豆>茶肥1号>花生;间作绿肥提高了幼龄茶园土壤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相关分析表明,土壤有效锌含量与土壤碱解氮、有效磷(相关系数分别为-0.888**、-0.941**)呈极显著负相关。4种绿肥均提高了茶树株高、树幅、枝干粗和存活率,间作花生效果最为明显。[结论]该试验筛选出绿豆和花生2种绿肥适宜在幼龄茶园中间作,有利于提高土壤肥力,增强茶树的生长。  相似文献   

10.
以大叶南洋杉种子为材料,SPF级ICR种小白鼠为受体,对大叶南洋杉种子的可食性及营养成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大叶南洋杉种仁没有毒性,食用安全;大叶南洋杉种仁的营养成分以淀粉为主,其含量占干物质的59.3%;其次是蛋白质含量,占干物质的2.96%,脂肪和总糖的含量低,各占干物质的2.9%;大叶南洋杉种仁中含有人体必需的多种氨基酸,但含量均较低,每100 g种仁中氨基酸总量才2.24 g;大叶南洋杉种仁中富含有益矿物元素,含量表现为钾>镁>钙>铁>锌>锰>铜,属于高钙镁、富含锌铁等元素的健康食品,具有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11.
施用硒微肥对红衣花生硒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试验通过根部淋施和叶面喷施不同浓度硒肥两种方法,研究红衣花生富集硒元素的差异,以期为生产不同硒含量红衣花生提供依据。结果发现:在富硒土壤上种植红衣花生,红衣花生对土壤中的硒富集能力较强,不施用含硒微肥时,花生仁硒含量也达到富硒农产品标准;在红衣花生结荚期施用含硒微肥,叶面喷施和根部淋施两种方法对提高红衣花生硒含量效果都达到极显著水平,叶面喷施效果比根部淋施效果好。  相似文献   

12.
花椒样品经前处理,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其微量元素铁、镁、锰、铜、锌、钾、钠、铅的含量。结果表明,花椒中微量元素含量存在明显差异,其中钾、镁含量丰富,钠、铁含量次之,锰、锌、铜含量相对较少;重金属铅也有检出,但符合国家卫生标准要求。此研究为进一步探讨花椒高药用价值与微量元素的关系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福建省花生主栽品种的营养品质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福建省9个主栽花生品种的成分进行了分析测定及营养评价。结果表明:花生中的脂肪和蛋白质平均含量分别高达53.61%和28.08%,两者呈显著负相关。钙、磷、锌、钾的平均含量分别为616.07mg/kg、5799.06mg/kg、50.16mg/kg、6452.85mg/kg;必需氨基酸平均含量占氨基酸总量的30.81%,其中以汕油71含量最高,为8.79%,白沙1016最低,为7.68%;不饱和脂肪酸在脂肪中所占的平均含量为83.43%,尤其是人体必需脂肪酸——亚油酸的平均含量达36.28%,油酸/亚油酸比值平均为1.28,闽花6号最高,达1.42,该花生品种及其制品较耐贮藏。  相似文献   

14.
河东乌麦526(2n=42)属半冬性,颖壳白、籽粒黑、硬质。富含天然黑色素、有机营养和多种微量元素,与白粒小麦晋麦21相比,其蛋白质含量高19.3%,脂肪含量高13.3%,磷含量高33.3%,赖氨酸、苏氨酸含量分别高33.3%和31.6%;与鲁麦14相比,硒含量高112.8%,碘含量高78.3%,铁、锰、钴等含量也分别高33.3%、34.4%和28%,而对人体有害的微量元素铅比鲁麦14低72.2%,氟未检出。1997年5月该品系通过山西省品种审定委员会组织的田间考察鉴定。  相似文献   

15.
芦春斌  黄上志等 《种子》2001,(3):3-5,20
分析两种不同蛋白类型的花生种子贮藏蛋白热稳定性,表明各品种类型花种子贮藏蛋白的3种主要组分的热稳定性存在显著的差异。即伴花生球蛋白Ⅱ热稳定性最高,伴花生球蛋白I次之,花生球蛋白最低,高甲硫氨酸品种类型(汕油523)的贮藏蛋白中无论花生球蛋白还是伴花生球蛋白Ⅱ的热稳定性都高于低甲硫氨酸品种类型(海花1号相应组分的热稳定性,氨基酸分析表明,各品种3种组分中17种氨基酸中的大多数氨基酸含量无显著变化,并且天冬氨酸,谷氨酸和精氨酸的含量最高,三者之和可达总量的45%以上;3种组分中,伴花生球蛋白Ⅱ除了谷氨酸和精氨酸含量显著高于花生球蛋白,伴花生球蛋白I外,含硫氨基酸(甲硫氨酸和半胱氨酸)也明显高于后两者,3个组分中含硫氨基酸水平与热稳定性正相关,即含硫氨基酸水平越高,其热稳定性越高,冷藏过程中含硫氨基酸高的伴花生球蛋白Ⅱ不易降解、保持高热稳定性正相关,即含硫氨基酸水平越高,其热稳定性越高,冷藏过程中含硫氨基酸高的伴花生球蛋白Ⅱ不易降解、保持高热稳定性水平。  相似文献   

16.
凤冈富锌富硒有机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凤冈县位于贵州省东北部,地处乌江北岸大娄山南麓富锌富硒地带,像一颗绿色宝石,闪耀着迷人的异彩。富锌富硒有机茶产区位于海拔880m~1100m,气候温和,土壤肥沃,土层深厚,质地疏松,排水良好,有机质含量丰占,锌硒含量高,经检测,含锌、硒量依序为:84.04~120.34mg/kg和1.75~3.72mg/kg,  相似文献   

17.
旱地花生不同土壤类型植株钾素积累动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对旱地花生科学施肥提供依据,在大田条件下,以砂姜黑土和棕壤为对象,研究了花生生育期内植株钾积累特性。结果表明:2种土壤类型花生植株根、茎、叶中钾积累量幼苗期都处于较低水平,二者差异不大;出苗后50天到成熟期,砂姜黑土花生根中钾积累量显著高于棕壤,而茎、叶钾积累量在出苗后60天明显低于棕壤。砂姜黑土花生籽仁中钾积累量比棕壤高60%。2种土壤类型花生整株钾积累符合Logistic方程,成熟期砂姜黑土整株钾积累量比棕壤高10%。棕壤花生茎、叶中钾转移到荚果的绝对量小于砂姜黑土,但其所占荚果钾积累比例高于砂姜黑土,进一步提高花生营养体钾素转化率是砂姜黑土花生高效施钾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8.
不同施钾水平对花生衰老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摘 要:通过研究不同施钾水平对花生衰老特性及产量的影响,旨在为合理施用钾肥、延缓花生衰老、提高产量提供理论依据。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不同施钾水平对花生衰老特性及产量的影响。在花生生长前期,叶片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SOD、POD、CAT活性以及可溶性蛋白含量升高,生长后期持续下降;叶片MDA含量在整个生育期内则持续增加。在施钾量0~150 kg/hm2范围内,增施钾肥显著降低花生叶片MDA含量,提高SOD、POD、CAT等酶活性,增加可溶性蛋白含量、叶绿素含量及光合速率,延缓花生衰老,提高产量。当施钾量超过150 kg/hm2时,产生负效应。表明合理施用钾肥有利于延缓花生衰老、提高花生产量,建议施钾量在150 kg/hm2左右是花生生长较适宜的施钾水平。  相似文献   

19.
蔡如桂 《茶业通报》2010,(3):107-109
<正>茶业,是汉中传统的多种经营项目。汉中的茶叶生产有3300余年的悠久历史;茶区具有纬度高、海拔高、云雾几率高、富含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锌和硒,远离污染的先天优势;汉中又是西北五省(区)的降水中心,年降水1000mm左  相似文献   

20.
超级黑糯玉米育种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对健康要求的不断提高.普通黑糯玉米因其鲜子粒中硒、锌等微量元素和天然黑色素含量高于白糯玉米.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近年倍受消费者青睐;而相对于普通黑糯玉米而言.超级黑糯玉米不仅克服了其子粒转色晚、粒色淡等缺点.其天然黑色素和微量元素硒、锌含量也明显高于普通黑糯玉米.子粒形成即为深紫黑色.尤其子粒表皮和穗轴中水溶性天然黑色素含量高,稳定性好.具有更高的营养和药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