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花生是我市的主要油料作物,常年种植190万亩左右。花生田草害十分严重,花费了大量的劳力,往往还由于除草不及时而造成危害。覆膜花生因施药不及时草害更重。自1983年以来,我市由沈阳化工研究院提供乙草胺进行花生田除草试验,防效十分显著。1989年使用昆山化工厂生产的乙草胺进行小区试验和大田示范,面积达1000余亩,除草效果达94%以上。现将1989年花生田乙草胺使用技术研究总结如下: 一、材料和方法  相似文献   

2.
侯茂芬  陈秉瑶 《杂草科学》1995,(2):46-47,20
乙草胺防除花生地杂草的效果侯茂芬,陈秉瑶(广西鹿寨县植保站)花生是广西鹿寨县的主要油料作物,常年种植面积5.5万亩。花生生长期间雨水充沛、气候温和,既适花生生长,亦宜杂草的生长。本地杂草种类多、数量大,与花生争肥、争水、争光,一般造成减产20~30%...  相似文献   

3.
刘珍  张世举 《植物保护》1991,17(4):53-53
豆天蛾是我市大豆田的主要害虫之一,常年发生20万亩左右。1990年全市种植大豆49.63万亩,豆天蛾发生面积达47.74万亩,占播种面积的96.2%。尤其是沿黄河滩区发生更重。一般减产5-10%,严重者豆株被吃成光杆减产50%以上。 封丘县测报站一台黑光灯全年诱蛾量为3023头,除比大发生的1983年(3996头)、1984年(3605)头)稍低外,均高于其它年份,比1985-1989年的平均值多56.8%。发蛾高峰  相似文献   

4.
杨永洲  张涛 《植物保护》1991,17(3):54-54
1990年小麦条锈病在西安共发生180多万亩,占全市小麦面积的47.4%,其中受害严重的面积近40万亩。虽属中度流行,也是20多年来少有的。因该病损失小麦一亿一千多万公斤,占上年小麦总产的12.27%,减少收  相似文献   

5.
我市处于冀中平原,土壤、降雨、气温、光热等条件都适合花生生长,1987年统计我市花生种植面积达17万亩,被列为河北省花生商品出口生产基地县(市)之一。进入70年代中期后,花生病毒病危害日趋严重,1986年全市17万亩花生病毒病大流行,减产10—30%,成为花生生产的重要限制因素。为分析花生病毒病流行原因,我们分别统计了建国后(1949—  相似文献   

6.
一、麦田草害的现状自1985年以来,苏州市麦田草害的化除工作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化除面积每年平均为197.4万亩次。其中冬前以绿麦隆为主防除看麦娘的面积为165.7万亩,春季防除阔叶草的面积为31.8万亩。1990年全市麦田化除面积达232.1万亩次,冬前和春季的化除面积分别占应防除面积的85%和62%。几年来,麦田化除取得了明显的成效,草害面积平均每年减少66%。但由于各地在农业措施、化除技术的推广、耕作方式、管理水平等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故局部地区草害仍较严重。据统计,近三年平均草害面积每年还有71.2~81万亩。1990年4月中旬全市统一普查1042块田,草害面积占调查总面积的41.2%,其中严重草害面积占13.8%。  相似文献   

7.
48%地乐胺乳油(江西临川农药厂)系二硝基苯胺类除草剂,可用于防除大豆、花生和水稻田中的稗草、马唐、狗尾草、苋、蔾和马齿苋等杂草。我们在地膜覆盖花生田进行了除草试验。 1987年4月23日播种,27日施药,亩兑水量50公斤,施药后覆膜。小区面积27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葡萄白腐病在我市发生普遍,危害重,且有逐年加重的趋势。1988、1989两年累计发病面积6700亩,占栽培面积的80%,一般地块减产20—30%,严重者达60%以上,个别地块几乎绝产,经济损失高达187万元。1990年8月上旬普查全市发病面积已达4000亩,占栽培面积的96%,估计减产30%左右。  相似文献   

9.
何一诚 《植物保护》1990,16(6):49-49
1990年濮阳市小麦条锈病大流行,全市种植小麦275万亩,发生条锈病203.1万亩,其中病株率100%,严重度50—80%的重病田47万亩,病株率80%左右,严重度20—50%的约125万亩。发生特点是:来势猛、流行快、范围广、危害重。4月下旬只个别麦田极少叶片发生,5月10日前后则全面大流行,高感品种全田普遍发病,以旗叶最重,从上往下发展,数日内叶片由黄变枯,形成40年来罕见的严重灾害。  相似文献   

10.
油用向日葵是赤蜂市主要油料作物,自1973年引进种植,经十余年的示范推广,发展迅速,至1985年种植面积达1 26万亩,总产达1.05亿公斤,为向日葵种植区的脱贫致富、全市食用油供应,油脂工业和饲料加工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1978年发现菌核病,至1982年全市普遍发生,近几年危害日趋严重,1987年发病面积54.17万亩,平均发病率为20~50%,1985~1988年绝收面积3.6万亩。菌核病发生危害使油  相似文献   

11.
天水市中华鼢鼠发生特点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水市地处甘肃省东南部,境内沟壑纵横、山峦起伏,属暖温带半干旱、半湿润气候的过渡地带,海拔755~3120m,年均气温5~12℃,年降雨530mm左右。全市粮田面积460万亩,小麦、玉米、马铃薯为三大主要农作物。自1993年以来,全市持续干旱少雨的气候条件,极有利于鼠类繁殖为害。据统计,全市年发生鼠害面积约250万亩,占粮田面积的50%左右,年损失粮食约3000万kg。农田害鼠主要种类有中华鼢鼠、金花鼠、鸣声鼠、大家鼠、小仓鼠等,特别是中华鼢鼠发生范围广、为害面积大,造成的损失严重。仅小麦田中华鼢鼠年发生面积平均达150万亩,年损失粮食1000万kg以…  相似文献   

12.
肖真余 《植物保护》1985,11(4):33-34
花生根结线虫病在我县发生普遍,常造成严重损失。1984年黄略等18个区普查,每区都有发生,全县调查发病面积共12182.8亩,占调查面积的49.3%。一般田病株率为20—50%,严重的达94%,无水灌溉的旱坡地发病较重,严重影响产量。例如1982年,调查了黄略区文车乡春花生面积820亩,大多数是早坡地,发病面积732亩,占总面积的89.3%。1983年全乡800亩病田平均亩产只有110斤,严重田块只有40斤。一般每亩损失花生60斤,严重的100斤。我县每年花生种  相似文献   

13.
秋熟大豆生长期化学除草技术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世伯 《植物保护》1993,19(6):49-49
乙草胺Acetochlor为酰胺类高效除草剂,可广泛用于多种旱地作物除草。1991年我们对其在甘薯田中的除草效果及保产作用进行了试验,小区面积13.8m~2,3次重复。 设亩用乙草胺75ml、100ml、拉索75ml、100ml等4个处理,另设一个不施药不进行人工除草为对照。 试验结果亩用50%乙草胺(昆山农药厂)  相似文献   

14.
农思它与乙草胺混用防除花生杂草试验迟新欣,蔡公臣(山东荣成市农资公司技术科,264300)花生是我市的主要经济作物,种植面积约4.67万公顷,历年来田间杂草种类多,危害重。其中,禾本科杂草约占田间杂草总量的50%,主要品种有马唐、牛筋草、稗草等;阔叶...  相似文献   

15.
猪殃殃(Galium aparine)是长江中下游地区麦田主要恶性杂草,发展蔓延较快,发生量和危害面积较大,严重影响小麦的产量和质量。据最近两年的调查,除湖南省麦田面积较小,猪殃殃发生量较少外,其他六省市麦田程度不同地遭到猪殃殃危害,发生面积4895万亩,占六省市小麦播种面积13620万亩的35.94%。其中四川省发生面积1000万亩,占全省小麦面积的33.33%;湖北省发生面积1300万亩,占全省小麦面积的48.15%;安徽省发生面积1500万亩,占全省小麦面积的50%;江苏省发生面积1000万亩,占全省小麦面积的25%;浙江省发  相似文献   

16.
武秉铖 《植物保护》1994,20(4):52-53
豌豆潜叶蝇近年在豌豆上发生严重,幼虫蛀食叶肉,使叶片布满白色隧道,使提早落叶,影响结荚;也能蛀食嫩荚及花梗,使植株枯死。1990年种植面积30.2万亩,受害面积28.6万亩,损失554.8万多公斤。1990—1991年按照不同生态区域选择有代表性的豌豆田块,对6乡17村188户的豌豆田3190亩进行调查,受害面积2920亩,减产10%的占21.6%;减产15%的占23.5%;减产20%的占30.4%;减产25%的占14.7%;减产50%以上的占9.9%。1992年对豌豆潜叶蝇的发生发展规律、生活习性及防治方法进行了试验研究。 据田间多点观察,在会宁、靖远一带4月中下旬豌豆幼苗开始被害,表明此时已完成了成  相似文献   

17.
小麦秆黑粉病在沧州地区暴发成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沧州地区1990年有小麦445万亩,其中,有58.3万亩感染了小麦秆黑粉病,减产20~30%的34.88万亩,减产30—40%的6.99万亩,减产40—50%的10.49万亩,减产50—70%的5万亩,绝收的0.3万亩,按全区平均亩产190公斤计算,损失小麦2199.1万公斤。  相似文献   

18.
沂水小麦赤霉病1998年暴发流行,发病面积379万亩,占全市小麦种植面积的68.8%,病穗率一般为45%~60%,个别地块达80%以上。受病小麦千粒重平均下降25.9%,损失严重。一、发生流行因素分析1.菌源充足:全市小麦种植面积551万亩,玉米种植...  相似文献   

19.
玉米螟是黑龙江省玉米的主要害虫。据1986~1990年5年统计,平均每年发生1014万亩,防治457万亩,占发生面积的45%。其中生物防治只26.8万亩,仅占防治面积的5%。为了加快玉米螟生防步伐,认真落实“八五”期间在“东北玉米带,重点推广玉米螟生物防治(Bt制剂、白僵菌、赤眼蜂)技术”的要求,黑龙江省1991年首次组织了防治玉米螟“生防  相似文献   

20.
全市茶园面积16万亩,在外地开拓茶叶基地面积30万亩,年生产茶叶2万多吨,精加工珠茶出口量占全国的60%,茶叶总产值4亿元。全市有130多家茶叶加工企业,年总产值8亿元。茶农年人均收入达4886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