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2~2003年,广西百色市右江区糖业发展服务中心承担了市科技局下达的“高产高糖甘蔗良种及其配套栽培技术推广”项目,两年完成推广面积10133hm2,总产原料蔗80.24万t,平均单产原料蔗79.185t/hm2,比项目实施前3年增产22.935t/hm2;项目区平均蔗糖分含量14.85%。其成功的栽培技术措施是:①选用良种;②蔗地深耕深松;③改革植期,大力发展秋植蔗、冬植蔗、早春植蔗和地膜栽培;④合理密植,建立高产群体结构;⑤推广应用电脑诊断施肥技术;⑥推广使用“FA旱地龙”抗旱剂;⑦综合防治病虫草害。  相似文献   

2.
王维赞  朱秋珍 《中国糖料》2008,(1):22-24,27
广西甘蔗研究所1996年从墨西哥引进桂引9号(原名Mex105)。经多年多点试验,该品种表现早熟、高产、高糖,宿根性好,抗病性强,在广西蔗区区域试验中,公顷产蔗量92.3t,比对照种新台糖16号增产12.2%,平均蔗糖分16.08%,比新台糖16号增1.23%,公顷含糖量为14.8t,比新台糖16号增糖21.4%,增产增糖效果显著。高产栽培上侧重于增加有效茎数和提高蔗株的高度。每公顷产蔗量90-120t的合理群体结构为:公顷有效茎为7.00-7.85万条,株高297-325cm,茎径2.53-2.71cm。  相似文献   

3.
巴西45号于1993年从巴西引进,经广西甘蔗研究所2年室内外检疫,未发现检疫性病害。广西甘蔗研究所于1995-2000年大田新植5次、宿根3次试验结果表明:巴西45号平均蔗茎产量(93660kg/hm^2)较对照品种桂糖11号(79650kg/hm^2)增产14010kg/hm^2,增幅19.59%;10月至次年1月平均蔗糖分(14.18%)较桂糖11号(13.66%)高0.52%(绝对值)。3年区域品比试验结果表明,巴西45号平均蔗茎产量(89955kg/hm^2)较桂糖11号(76410kg/hm^2)高13545kg/hm^2,增幅17.70%,平均蔗糖分(14.08%)较桂糖11号(13.93%)高0.15%(绝对值)。2001年12月该品种经广西农作物品种委员会审定通过,命名为桂引4号。  相似文献   

4.
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全国旱地甘蔗高产、高糖栽培技术”项目,我们于1993-1994年开展了旱地甘蔗深沟、板土、镇压的抗旱保水栽培试验研究。据昌宁县两年的试验研究结果,新植蔗每公顷增产21-22.2吨,宿根蔗增10.46吨,增糖0.5%。此项栽培技术具有抗旱、保水、延长宿根年限、提高甘蔗的产量和含糖量的明显效果,是适合云南旱地甘蔗推广的一项高产、高糖重要栽培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5.
闽糖92.505是福建省农科院甘蔗研究所从选15为母本、CP73—1547为父本的杂交组合中选育出的一个优良甘蔗新品种,该品种具有高产高糖、早熟、宿根性强、抗逆性好、适应性广的优良特性。在福建多年多点试验结果表明,闽糖92.505每公顷蔗茎产量118.424t,11月至翌年2月份平均蔗糖份(绝对值)15.06%,每公顷含糖量17.887t,比福建目前主栽品种闽糖70.611增产24.30%、蔗糖份提高0.87个百分点、增糖32.20%。  相似文献   

6.
对国外引进的甘蔗新品种Q190进行了2年新植、2年宿根的品比试验.结果表明:该品种表现良好.每hm^2平均产蔗量93.48t,比对照种ROC22增产8.29t,增幅9.7%,差异显著;甘蔗蔗糖分11月达15.25%.11月至次年1月平均15.67%.与ROC22相近;含糖量平均14.65t,比ROC22增1.26t,增幅9.4%;属早熟,高糖、高产品种.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以甘蔗为支柱产业的崇左县,积极开展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的甘蔗品种结构调整,提高单产,确保总产。在上年底遭受严重霜冻影响下,1999/2000榨蔗仍达204万吨,实现蔗糖业工农业总产值9.2亿元,利税1.466亿元;2000/01年榨季全县原料蔗种植面积比上年减少11.6%,产量与上年榨季持平,仍能保持全国人均产蔗产糖第一县的地位。从收榨状况看,由于单产提高、单位成本下降,农民甘蔗收入比去年有大幅度的增加。为加大甘蔗品种结构调整力度,县政府专门成立了甘蔗良种繁育建设领导小组,制订种子差价补贴等优惠政策,促进新品种的推广。19…  相似文献   

8.
甘蔗新品种云蔗92—19为中大茎、早熟高糖、丰产性强;萌芽势强、萌芽率高,出苗整齐,蔗苗健壮,分蘖中等;长势强。拔节早。蔗茎均匀粗壮直立,单茎重实,成茎率高,脱叶性较好,有效茎75000株/hm^2左右。平均产量100.2t/hm^2,比CK,(ROC10)和CK2(桂糖11号)分别增产9.3%和4.4%;平均蔗糖分15.24%,比CK1和CK2分别高0.98和1.01个百分点。其中,11月份蔗糖分14.13%,较二对照高1.7-1.98个百分点;平均含糖量15.6t/hm^2,分别比CK,和CK:高18.2%和13.0%。该品种适应性广,高抗黑穗病和嵌纹病。适宜于中等肥力的旱坡地、水肥条件较好的水浇地及水田种植。该品种于2004年10月通过了云南省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9.
甘蔗专用肥的推广应用模式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甘蔗专用肥的研制与推广中,探索和创建了甘蔗专用肥的推广应用模式。解决了甘蔗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难以推广应用的问题。2005年在5个糖厂蔗区,共推广甘蔗专用肥3.14万t,应用面积1,40万hm^2,增产原料蔗20.31万t,增糖2.98万t,蔗农增收5077.13万元,糖厂增产值1.04亿元,国家增税收745.89万元。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以桂糖85/8、粤糖63/237、桂糖11号和桂糖15号共4个甘蔗品种作为供试材料,于分蘖初期以0.2%(质量分数)“蔗丰灵”甘蔗高效液肥进行叶面喷施,以清水作为对照。在不同时期观察主要农艺性状及养分吸收特性,最后作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蔗丰灵处理能提高分蘖率和成茎蓄;(2)蔗丰灵处理可提高叶片中全N、全P及全K含量,能提高甘蔗产量,其增幅为10.5-17.6%;(3)蔗丰灵处理可提高蔗  相似文献   

11.
《中国糖料》2000,(3):40
在过去的一年中 ,江西省赣州市及蔗区县(市、区)党委、政府重视甘蔗生产 ,加强了领导 ,狠抓了以推广cp65/357、甘蔗专用复肥、撩壕植蔗为主要内容的高产高糖栽培技术措施 ,增加蔗田投入 ,加上风调雨顺 ,打好了甘蔗优质高产的基础。同时 ,糖厂强化内部管理 ,落实责任制 ,把设备检修质量与制糖生产挂钩 ,细化量化考核指标 ,确保了检修质量。榨季时推行多种形式的原料蔗承运办法 ,确保了新鲜度 ,并对cp65/357实行先熟先砍先榨 ,减少“跑、冒、滴、漏” ,提高了糖分和产糖率。据统计 ,1999/2000榨季全市甘蔗收获面积…  相似文献   

12.
对国内6个省区12个参试抗旱品种(系)2年新植丰产性试验资料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桂糖89/5的出苗率高,有效茎多,蔗产量和含糖量高且稳定性好,1/15hm^2蔗产量和含糖量分别比对照品种川蔗17号高1.383和0.134t,分别增加24%和15%;川糖89/103和川糖91/91两品种(系)的蔗产量和含糖量表现突出,1/15hm^2蔗产量分别为7.919和6.960t,分别比川蔗17号高37%和20%,含糖量分别比川蔗17号高21%和27%。这3个品种(系)可作为四川盆地丘陵旱坡地地区只种新植蔗不种宿根蔗农户的重要选择品种。  相似文献   

13.
《广西甘蔗》1996,(4):21-24
GB/T450000 B 3401—92《广西旱地糖料甘蔗亩产五吨栽培技术规程》,是根据我区多年科研成果和高产栽培实践经验制订,于1992年8月发布实施的。几年来,《规程》作为我区糖料甘蔗高产高糖栽培技术措施大面积推广应用.抓住关键技术措施,从根本上克服栽培管理中的薄弱环节。获得较好的增产增糖效益。至1995年.全区实施《规程》有20多个县和47家糖厂蔗区,累计示范推广面积100多万亩,平均亩产达5.57吨,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14.
梁蔗97/18是云南省梁河县甘蔗站、梁河糖厂经“五圃制”选育而成。经过多年多点试验示范.表现为高海拔地区的早熟、高糖、高产,新植萌芽率高,宿根性好,分蘖率中等,成茎率高,纯度高,品质好,纤维份适中的甘蔗新品种。在德宏州两轮两新两宿区域试验结果:平均亩产量8842公斤,比CK1(粤蔗93/159)、CK2(ROC20)分别增产36%和27%;11月至次年3月平均含糖份15.20%,比CK1(粤蔗93/159)、CK2(ROC20)分别增0.36和0.06个百分点,平均亩含糖量为1325.3kg.比CK1(粤蔗93/159)、CK2(ROC20)分别增39%和28%.适榨期11月至次年3月。  相似文献   

15.
杨景  袁栋 《甘蔗(福建)》2002,9(3):58-61
以当家品种新台糖10号作对照进行新植与宿根2年的大面积表证示范。结果表明:甘蔗新品种巴西45号新植、宿根平均蔗茎产量、蔗糖分和蔗糖含量分别比对照种增加25.32%、2.30%(绝对值)和46.09%,增产增糖效果极显著;同时该品种还表现出生长快、农艺性状好、抗逆性强、宿根性好等优良性状,是目前我县蔗区蔗茎产量与蔗糖分均较高的品种。应扩大示范面积,为大面积推广应用作准备。  相似文献   

16.
闽糖86/330是福建省农科院甘蔗研究所培育成功的高产、高糖、稳产的甘蔗新品种。1991-1996年在漳州市芗城区石亭镇示范推广面积167公顷,平均每公顷产蔗116.05吨,比当家对照种闽糖70/611夺产17.2%±,增产效果达极显著水平。5吨,比当家对照种闽米70。611产17.52%,增效果达到  相似文献   

17.
甘蔗种植深耕深松技术及效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梁兆新 《广西蔗糖》2004,(1):21-22,35
甘蔗地深耕深松是甘蔗优质高产及抗旱栽培的重要措施之一,利用45~110kW大中型拖拉机悬挂深耕犁、深松机进行深耕深松作业,甘蔗分蘖率比牛耕提高34%~45%;条株根系数多42条,总长增26cm,根重增21.2g;土壤含水量增加0.5%~1.5%,干旱时达1.7%;每hm^2原料蔗增产16.26t。购买甘蔗深耕犁、深松机进行赢利性作业,每年作业五个月盈利89124元。  相似文献   

18.
广东省的自然资源条件很适合甘蔗生产。但旱地蔗区的旱、瘦、浅是低产的主要原因。在过去的十几年中,通过对旱地甘蔗“三高”栽培技术的应用试验研究,把单项技术进行组合配套和改进提高,并通过大型的推广项目进行推广,取得了增产增收的效果,社会经济显著。主要技术措施:一是选用适合旱地蔗区的高产高糖、抗逆性强的优良品种;二是把常规栽培改为地膜蔗技术;三是改进施肥方法,实行配方施肥;四是改进耕作方式,推广防旱保水技术;五是推广秋冬植蔗,延长甘蔗生长期;六是改宿根蔗这管为宿根蔗旱管;七是及时防治病虫鼠草害,确保增产增收。  相似文献   

19.
品种的改良和良种的推广是农业增产的措施之一。它的效果大、作用快、成本低。甘蔗糖业的发展过程也是同甘蔗品种不断更新,良种不断发展过程分不开的。从湛江蔗区而言,90年代以来蔗区推广了一大批甘蔗良种。计有自育品种粤糖79—177,粤糖81—3254,粤糖86—368,粤糖89—113,粤糖93—159,桂糖16号、17号和引进台湾新台糖一系列品种。如新台糖1号、2号、10号、16号、20号、22号、23号、25号等品种。良种占种蔗面积60%-80%。这些良种在蔗糖生产上起了很大作用,今后还将发挥更大作用。  相似文献   

20.
糖果皆用型甘蔗良种川糖89/103的选育及前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川糖89/103是优良糖蔗果蔗皆用型的“双料”甘蔗新品系。其突出特点是中大茎径,蔗糖产量高,纤维含量适中。多年多点(次)试验表明:川糖89/103在樊西蔗区比主栽品种川蔗13号增产8.9%,增糖21.8%,纤维含量10.9%(与对照相当);在资内蔗区比川蔗17号增产25.3%,增糖15.8%,纤维含量8.9%(比对照种11.2%低2.3%),加上其适口性好,蔗茎基部粗大,抗倒伏力强,茎型美观,从而受到甘蔗种植者、城镇居民和制糖企业的欢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