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镉胁迫对玉米光合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在模拟光条件下,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外源镉胁迫对盆栽玉米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浓度镉(100mg·kg-1)胁迫下玉米叶片叶绿素a、b及总叶绿素c含量明显减少,分别比对照CK下降了65.32%、54.95%、62.57%。镉浓度1、5、15、50mg·kg-1处理下叶片的叶绿素含量下降得少,Cha/Chb的比值降低较少。镉浓度15、50、100mg·kg-1胁迫下导致玉米叶片光合速率下降,光补偿点提高,光饱和点和表观量子效率降低,暗呼吸速率升高,较低浓度镉胁迫(1、5mg·kg-1)则提高光补偿点、光饱和点和表观量子效率,降低暗呼吸速率。  相似文献   

2.
外源脱落酸对盐胁迫玉米激发能分配和渗透调节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利用气体交换和叶绿素荧光技术,研究了外施脱落酸(ABA)对NaCl胁迫玉米的光合、激发能分配及渗透调节的影响。结果表明,NaCl胁迫条件下,外施ABA能降低玉米叶片的净光合而导致过剩激发能的增多,但是ABA提高了盐胁迫叶片的光化学猝灭(qP),增强了热耗散(NPQ)能力,减少了过剩激发能的积累,从而减轻盐胁迫造成的光抑制。此外,盐胁迫条件下,ABA还能诱导玉米叶片脯氨酸含量增加,提高玉米的渗透调节能力。ABA的这些作用有效增强了玉米的抗盐能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光系统Ⅱ的非光化学叶绿素荧光淬灭是高等植物响应环境变化最快速的光保护机制,玉米具备叶肉和维管束鞘2种叶绿体结构,本研究通过比较2个玉米品种的光合耐旱能力,探究维管束鞘叶绿体的非光化学淬灭对玉米耐旱性的意义。【方法】以成单30和仲玉3号2个玉米品种为研究材料,设置土壤相对含水量为70%—80%田间持水量(FWC)(充足浇水,对照)、50%—60%FWC(中度干旱胁迫)和35%—45%FWC(重度干旱胁迫)3个土壤水分梯度处理。测定玉米叶片的水分状况、叶绿素含量、活性氧积累、质膜透性和气体交换等参数;应用叶绿素荧光动力学显微成像观测,比较玉米叶肉和维管束鞘叶绿体的叶绿素荧光参数Fv/Fm和NPQ;通过免疫印迹法,分析玉米叶肉和维管束鞘细胞光系统Ⅱ亚基S(PsbS)稳态水平的变化差异;采用蓝-绿胶温和电泳分离,检测玉米光系统Ⅱ蛋白复合体的水平。【结果】干旱胁迫导致叶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下降,2个玉米品种间没有明显差异。但成单30在重度干旱下表现出更好的水分状况、更低的活性氧损伤以及更高的光合速率。玉米叶肉和维管束鞘叶绿体的NPQ水平及PsbS蛋白含量受干旱诱导明显上升,维管束鞘中的上升更显著,成单30表现尤为突出。不同于仲玉3号光系统Ⅱ蛋白复合体水平的下降,重度干旱胁迫后,成单30的捕光蛋白三聚体水平在叶肉和维管束鞘细胞中均有所升高。【结论】2个玉米品种的光合机构对干旱胁迫的气孔响应能力相当,但相较仲玉3号,成单30的维管束鞘叶绿体具备更优越的非光化学淬灭能力,这对其更强的非气孔限制的光合耐旱性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4.
干旱胁迫下3种玉米光响应曲线模型的比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研究了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玉米的光合作用,对光响应曲线进行拟合,比较3种不同拟合方法的优劣,优选出干旱胁迫下最优的光合作用光响应模型。利用玉米穗位叶光合数据,用直角双曲线模型、非直角双曲线模型以及直角双曲线修正模型对适宜土壤水分条件及中度干旱胁迫下玉米光响应进行拟合。从拟合的相关参数看,对照(CK)的拟合结果中,直角双曲线模型整体高于非直角双曲线模型,其中表观量子效率与最大净光合速率均提高33%,光补偿点提高10%,暗呼吸速率提高40%,直角双曲线修正模型得到的最大净光合速率低于非直角双曲线模型,其余参数差别很小。在对水分胁迫(MS)的拟合中,3种曲线所得参数的差异与CK一致。直角双曲线修正模型可以直接得到饱和光强与最大净光合速率,得到的光合参数比另外2种模型更接近实测值,因此该模型可以更好的拟合适宜土壤水分和中度干旱胁迫下的玉米光响应曲线。  相似文献   

5.
不同土壤水分对玉米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利用大型活动式防雨旱棚,人工控制土壤含水量,研究全生育期不同土壤水分对夏玉米光舍特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水分胁迫下,夏玉米叶片叶绿素含量、光舍面积、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减少,引起果穗性状恶化,导致经济产量大幅下降。造成减产的主要原因是每穗粒数的减少和百粒重的下降。严重水分胁迫可使收获期玉米籽粒、苞叶、穗轴、花丝含水量较充分供水约高20%~60%,从而导致玉米成熟期推迟。  相似文献   

6.
阶段干旱及复水对玉米光合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防雨棚桶栽条件下,以夏玉米品种"登海605"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生育期和不同程度水分胁迫对玉米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干旱后复水,轻度水分胁迫对玉米光合特性影响较小,中度和重度水分胁迫对玉米光合特性影响显著,开花灌浆期中度和重度水分胁迫复水后,玉米的气孔导度和净光合速率比拔节抽雄期更加难以恢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光系统II的非光化学叶绿素荧光淬灭是高等植物响应环境变化最快速的光保护机制,玉米具备叶肉和维管束鞘2种叶绿体结构,本研究通过比较2个玉米品种的光合耐旱能力,探究维管束鞘叶绿体的非光化学淬灭对玉米耐旱性的意义。【方法】以成单30和仲玉3号2个玉米品种为研究材料,设置土壤相对含水量为70%—80%田间持水量(FWC)(充足浇水,对照)、50%—60% FWC(中度干旱胁迫)和35%—45% FWC(重度干旱胁迫)3个土壤水分梯度处理。测定玉米叶片的水分状况、叶绿素含量、活性氧积累、质膜透性和气体交换等参数;应用叶绿素荧光动力学显微成像观测,比较玉米叶肉和维管束鞘叶绿体的叶绿素荧光参数Fv/Fm和NPQ;通过免疫印迹法,分析玉米叶肉和维管束鞘细胞光系统II亚基S(PsbS)稳态水平的变化差异;采用蓝-绿胶温和电泳分离,检测玉米光系统II蛋白复合体的水平。【结果】干旱胁迫导致叶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下降,2个玉米品种间没有明显差异。但成单30在重度干旱下表现出更好的水分状况、更低的活性氧损伤以及更高的光合速率。玉米叶肉和维管束鞘叶绿体的NPQ水平及PsbS蛋白含量受干旱诱导明显上升,维管束鞘中的上升更显著,成单30表现尤为突出。不同于仲玉3号光系统II蛋白复合体水平的下降,重度干旱胁迫后,成单30的捕光蛋白三聚体水平在叶肉和维管束鞘细胞中均有所升高。【结论】2个玉米品种的光合机构对干旱胁迫的气孔响应能力相当,但相较仲玉3号,成单30的维管束鞘叶绿体具备更优越的非光化学淬灭能力,这对其更强的非气孔限制的光合耐旱性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8.
喷施锌钼肥对渍涝胁迫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苗期喷施Zn,Mo和Zn+Mo对灌浆初期渍涝胁迫下玉米生长发育、光合特性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处理均可有效缓解渍涝胁迫导致的叶片生长受阻及快速枯死、叶绿素破坏及其含量的快速下降,降低渍涝胁迫引起的光合气孔限制,提高渍涝胁迫下叶片气孔导度(Cs)和蒸腾强度(Tr),维持其较高的光合性能,提高光合速率,维持渍涝胁迫后玉米相对平稳的生长,从而促进玉米干物质积累,提高玉米穗粒重12.26%~13.99%,子粒的粗蛋白质、粗脂肪和氨基酸含量分别提高8.25%~9.69%,12.05%~13.98%和10.71%~14.29%,产量提高11.51%~12.90%。和对照比,差异达显著水平。其中,以锌钼配合喷施的上述指标增效最好。  相似文献   

9.
玉米不同时期水分胁迫对产量和光合生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结果表明,玉米在拔节期、子粒灌浆期中度、重度水分胁迫影响叶片的生长发育,对玉米的光合生理产生一定的影响。各水分胁迫处理复水后,存在明显的光合补偿现象。玉米在拔节期和子粒灌浆期中度以上水分胁迫处理,减产率在14.6%~24%之间。  相似文献   

10.
以玉米杂交种江育417和真金8号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试验,研究寒地盐碱土壤条件下,施用哈茨木霉和长枝木霉对玉米幼苗光合特性及活性氧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盐碱胁迫下,施用不同木霉菌能够有效缓解盐碱土壤胁迫对玉米幼苗的损伤,提高不同基因型玉米幼苗叶片光合色素含量,增强光合作用PSII系统的光化学活性,降低盐碱胁迫对光合作用...  相似文献   

11.
牛斌  冯莎莎  张俊平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5):17429-17430
[目的]研究小麦玉米玉米间套作(麦玉玉间套作)模式下小麦和玉米的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变化,为构建较为理想的光合群体结构和运筹肥水措施提供重要依据。[方法]以小麦玉米平作(麦玉平作)为对照,研究北京地区麦玉玉间套作模式下小麦、玉米的光合变化。[结果]麦玉玉间套作模式增产的主要机制是构建了较为理想的光合群体结构,其中小麦叶片叶绿素含量平均为3.764mg/g,较对照提高了8.88%,光合速率平均为30.62mg CO2/(dm^2·h),较对照提高30.29%;夏玉米叶片叶绿素相对含量平均值为51.1,较对照提高了4.07%,光合速率平均为58.05mgCO2/(dm^2·h),较对照提高14.54%。[结论]麦玉玉间套作模式提高了作物叶片叶绿素含量和光合速率。  相似文献   

12.
小麦玉米间套作的高产和光合性能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小麦玉米平作为对照,研究了北京地区小麦/玉米/玉米间套作模式下,小麦、玉米的高产和光合性能。结果表明,2.7 m带宽的麦玉玉间套作的平均产量为18 871.5 kg/hm2,比麦玉平作增产20.19%。并且,构建了较为理想的光合群体结构,光合性能改善,其中小麦的光合速率较对照提高30.29%,夏玉米的光合速率较对照提高14.54%。  相似文献   

13.
耐密型玉米光合速率和光合产物转运分配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应用~(14)C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耐密型玉米的光合速率和光合产物转运分配规律。结果表明,玉米光合速率在耐密型和普通型之间没有显著差异。在8~16时,光合作用强度较高,光合速率在50~70mgCO_2/dm~2·h,有午睡现象。在12~14时,叶质重增加明显,光合速率与叶质重呈正相关。穗位叶的光合物质,有80%输送给其它组织器官,其中果穗占50%~60%。掖单13比对照丹玉13平均增产18%。耐密型玉米能耐密植,增加了单位面积株穗数,从而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14.
不同株型玉米叶片净光合速率差异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采用大田试验研究了平展型玉米(农大364)和紧凑型玉米(郑单958)不同叶位叶片的净光合速率差异.结果表明,①比较植株净光合速率的变化及差异时,应选取植株上不同部位的代表性叶片,取其光合速率的平均值,以减少误差.②两种株型玉米最大净光合速率均表现为穗位叶>第10叶>第6叶>第22叶>第3叶,给予中下部叶片良好的光照条件...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四环素对玉米生长期产生的影响,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山西省石灰性粘壤土、石灰性砂壤土施入含四环素鸡粪对玉米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所测指标中,除玉米的胞间CO2浓度以外,石灰性砂壤土各处理玉米的株高、根长、茎叶重、根重、籽粒重、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叶绿素等指标均明显低于石灰性粘壤土,两种土壤玉米的株高、根长、茎叶重、根重、籽粒重、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叶绿素等指标在含四环素鸡粪的处理中明显低于不含四环素鸡粪的处理。四环素对玉米的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为探明甜玉米种子活力差异近等基因系植株生育后期源库关系,进一步阐明甜玉米种子活力形成的生理基础,以2组种子活力差异的近等基因系材料hv1与lv1、hv2与lv2为试材,研究其生育后期叶"源"和籽粒"库"的生理生化特性。结果表明:种子活力高的近等基因系材料(hv1和hv2)籽粒的可溶性糖含量较低,而可溶性蛋白含量较高;吐丝后,种子活力高的近等基因系材料(hv1和hv2)叶片的可溶性糖含量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均较高。研究还表明:籽粒可溶性糖含量与叶片可溶性糖含量、光合生理特性(除叶绿素b含量外)呈一定的负相关关系,而籽粒可溶性蛋白含量与吐丝后30 d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叶绿素a含量和总叶绿素含量均显著正相关。因此,适度较强的叶片光合生理,保证光合产物的高效积累,降低籽粒可溶性糖含量,提高籽粒可溶性蛋白含量,是提高甜玉米种子活力的生理基础。  相似文献   

17.
吉林省西部半干旱区玉米需水规律及生长发育动态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了吉林省西部半干旱气候区不同喷灌条件下的春玉米需水规律,各生育期耗水强度;不同喷灌水条件下的株高、叶面积、叶面积发展动态、光合势、光合强度等指标。为在半干旱地区实施玉米高产的节水灌溉技术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以德美亚1号为材料,研究施肥水平和种植密度对黑龙江省中西部高寒地区玉米光合特性和产量性状的影响。[方法]施肥量设3个水平,种植密度设4个水平。[结果]不同肥力密度组合能够有效调控玉米的光合特性和产量相关性状。适当的肥料供给(纯N 150 kg/hm2,P2O590 kg/hm2,K2O 100 kg/hm2)能提高玉米植株的总光合势及叶绿素含量,最终有助于产量的增加。另外,当种植密度稳定在9万株/hm2时,玉米的光合速率高于其他种植密度条件的玉米,因此达到了较好的产量效果。[结论]玉米种植密度为9万株/hm2且肥力水平为纯N 150 kg/hm2、P2O590 kg/hm2、K2O 100 kg/hm2时玉米相对产量最高,可作为目前黑龙江省中西部高寒地区玉米种植较适宜的肥力和密度条件。  相似文献   

19.
干旱胁迫对玉米生长发育及其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玉米杂交种科河28为试材在武威进行了干旱胁迫对大田玉米生长发育、生理特性及光合特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长期干旱胁迫使玉米叶片卷曲,叶面积减少,株高下降,单株叶片数和干物质积累量减少,果穗体积减小,穗粒重和百粒重降低,大幅减产,在极度干旱条件下几乎颗粒无收;同时干旱胁迫使气孔导度减小,气孔关闭,光合能力降低,净光合速率显著下降,植株生长受到抑制。  相似文献   

20.
官司河流域农业自然生产潜力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取四川省绵阳市官司河流域为研究对象,采用农业自然生产潜力阶乘修正模型,综合分析光照、热量、降水、土壤等主导环境因素,对研究区水稻、小麦、玉米3类主要粮食作物的农业自然生产潜力进行估算。结果表明,就订正系数而言,温度对光合生产潜力的影响较小,光温生产潜力接近光合生产潜力;降水对光温生产潜力的平均订正系数为74%,土壤因子对气候生产潜力的订正系数为63%。就3类粮食作物的农业自然生产潜力而言,水稻为10785.22kg/hm2,小麦为6653.01kg/hm2,玉米为9586.26kg/hm2。官司河流域不同作物间增产潜力存在明显差异,由大到小依次为玉米小麦水稻,表明该区域可挖掘的农业自然生产潜力空间较大,据此提出了提高农业自然生产潜力的有效措施和增产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