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致犊牛腹泻大肠杆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新疆第六师规模奶牛场犊牛腹泻大肠杆菌致病性、血清型分布及药物敏感性。[方法 ]对从第六师部分奶牛场采集的296份腹泻犊牛肛拭样品,进行了鉴别培养、一系列生化试验、血清型鉴定、药敏试验等。[结果 ]分离到的192株埃希氏大肠杆菌中,表现β型溶血的83株;83株β型溶血大肠杆菌中,造成小鼠发病死亡的74株;对头孢他啶、阿奇霉素、诺氟沙星、恩诺沙星、氟苯尼考敏感性分别为100%、85.14%、70.27%、64.86%、63.51%;101团、103团、共青团农场、军户农场、奇台农场优势血清型分别为O101、O78、O141、O44、O15。[结论 ]该地区分离出的致病性大肠杆菌对头孢他啶、阿奇霉素、诺氟沙星、恩诺沙星、氟苯尼考有较大的敏感性,对其他抗生素均产生不同程度的耐药性,不同地区具有不同的优势血清型。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确定新疆北疆地区规模化奶牛场犊牛腹泻病原性大肠杆菌的优势血清型、致病性及毒力因子特征。采用细菌学、免疫学及分子生物学的方法对从新疆呼图壁、石河子、奎屯3个主要奶牛生产基地14个规模化奶牛场10日龄内腹泻犊牛直肠棉拭子样品进行了大肠杆菌的分离与鉴定、O血清群、黏附素及肠毒素的测定。结果从302份样品中分离并经生化鉴定获得180株呈β溶血的大肠埃希菌,其中94株对小鼠有致病性;对其中53株代表菌株的O血清型、黏附素及肠毒素测定,结果为8株携带K99菌毛及STa毒素基因,6株携带F41茵毛基因,6株产生LT毒素;28株分离株分布于16个O血清型,其中O101,O6,O114,O78为优势血清型,占被测菌株的50%。结果表明,新疆北疆主要奶牛养殖区致犊牛腹泻大肠杆菌是以携带K99、F41和产ST的溶血性大肠杆菌为主,其研究结果为犊牛大肠杆菌性腹泻的免疫防治提供病原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宁夏地区犊牛腹泻大肠杆菌的耐药情况及血清型分布,采集犊牛腹泻样本35份,进行大肠杆菌的分离鉴定、药敏试验和血清型鉴定。结果显示,共分离鉴定得到26株大肠杆菌,对四环素、阿莫西林100%耐药,对哌拉西林、氨苄西林、头孢唑啉的耐药率大于95%,对阿米卡星较敏感,耐药率为19.23%;最多对20种抗菌药物耐药,占7.69%(2/26)。10株可定型,16株未定型;已定型的10株大肠杆菌分属7个血清型,分别为O2、O9、O20、O26、O36、O44和O64,优势血清型是O20和O26。结果表明,宁夏地区犊牛腹泻大肠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率高,多重耐药普遍,耐药现象严重。  相似文献   

4.
犊牛大肠杆菌病是一种致病性大肠杆菌所引起的新生犊牛的急性传染病。主要由某些血清型大肠杆菌致病。此外,副大肠杆菌和绿脓杆菌也可致病。其临床特征主要表现为腹泻,又称犊牛白痢。严重者因衰竭、脱水和酸中毒死亡,也有表现败血症症状的。  相似文献   

5.
大肠杆菌病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新生犊牛的急性传染病,其特征为剧烈腹泻及全身败血症,并迅速陷入衰竭、脱水和酸中毒。1发病特点犊牛大肠杆菌病又称犊牛下痢或犊牛白痢,由多种血清型的病源性大肠杆菌所引起的犊牛胃肠黏膜表层乃至深层的炎症,临床上主要以腹泻为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河南省濮阳市致犊牛腹泻大肠杆菌的致病性、血清型、生物被膜形成能力及耐药性等生物学特性,对2018—2020年采集的243份腹泻犊牛肛拭子以及粪便、肝脏等病料样品进行大肠杆菌分离鉴定,采用人工感染小鼠试验、玻板凝集试验以及结晶紫微孔板法和K-B药敏纸片法,对分离的致病性大肠杆菌进行相关特性检测。结果显示:从243份病料样品中分离到87株致病性大肠杆菌,致病性大肠杆菌分离率为35.8%(87/243);分离的致病性大肠杆菌分属于14种血清型,其中O101(18.4%)、O38(17.2%)和O142(14.9%)为优势血清型;分离的致病性大肠杆菌中,被膜形成能力强的24株(26.6%),中等的34株(43.6%),弱的17株(19.5%),不形成的12株(15.4%);分离的致病性大肠杆菌对阿莫西林、氨苄西林、链霉素10种药物的耐药率较高,均在49.4%以上。结果表明:致病性大肠杆菌在濮阳市可能呈地方性流行,O101、O38、O142为犊牛源优势血清型;该地的致病性大肠杆菌外界生存能力较强,且对多种临床常用药物产生了耐药性。因此,应采取综合防控措施,科学使用敏感抗菌药物,研制优势血清型多价疫苗,加强犊牛大肠杆菌性腹泻的防控。  相似文献   

7.
犊牛大肠杆菌病是由具有致病性的大肠杆菌所引起的新生幼犊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其特征主要表现为腹泻,又称犊牛白痢.严重者因衰渴、脱水和酸中毒而死亡,也有表现败血症状的. 1 病原和流行病学 病原主要是某些血清型的大肠杆菌.此外,类大肠杆菌、副大肠杆菌、变形杆菌和绿脓杆菌也可致病.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从普兰店地区部分养鸡场采集具有典型临诊特征的鸡大肠杆菌病的病、死鸡病料,进行细菌分离培养和鉴定,分离到17株鸡大肠杆菌。对此17株大肠杆菌进行血清型鉴定,鉴定出血清型15株,分别属于O18、O15、O8、O78、O35,其中O35血清型共6株,占定型菌株的40%;O18血清型共5株,占定型菌株的33.3%。结果表明O35型和O18型鸡大肠杆菌为普兰店地区优势流行血清型。1病料采集鸡大肠杆菌病主要临诊表现有脐炎型、急性败血型、气囊炎型、全眼球炎型、卵黄性腹膜炎型。败血症型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纤维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四川省规模化肉牛养殖场致犊牛腹泻大肠杆菌的血清型和耐药性,试验采集四川省部分规模化肉牛养殖场腹泻犊牛的肛拭子、粪便等样品151份,采取细菌分离与鉴定,生化试验,PCR鉴定、测序与同源性分析,致病性试验等方法分离致病性大肠杆菌,并采用凝集试验和药敏纸片法分别检测致病性大肠杆菌的血清型和耐药性。结果表明:共分离到72株大肠杆菌,其中50株为致病性大肠杆菌,属于10个血清型,以O_(101)、O_(36)、O_(126)、O_(26) 4种血清型为流行的优势血清型。分离的50株致病性大肠杆菌对头孢克肟、头孢曲松、头孢他啶等的耐药率为14.0%~28.0%,对林可霉素、环丙沙星、丁胺卡那霉素等的耐药率为30.0%~64.0%,对强力霉素、磺胺间甲氧嘧啶、多黏菌素等的耐药率为72.0%~96.0%。说明致犊牛腹泻大肠杆菌流行的血清型复杂,耐药现象严重,且呈现多重耐药现象。  相似文献   

10.
王春光  张铁 《猪业科学》2002,19(6):42-42
本病又称为犊牛白痢,是由特定血清型病原性大肠杆菌(其中以O78最为多见)引起的初生犊牛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以败血症和下痢为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