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随机区组的方法,研究了油松裸根苗与容器苗的造林质量.结果表明:容器苗的成活率、苗高、地径均与裸根苗有显著差异,其中容器苗的各项指标均高于裸根苗.从试验结果可以得出结论,在造林时应采用容器苗造林,可以大大提高造林质量.  相似文献   

2.
结合当地雨季造林生产,于2007年7月份在淄博市博山区大李村南的荒山上进行了容器苗造林试验.结果表明:虽然遇到了持续12 d的高温干旱,但应用平衡根系无纺布和塑料袋2种容器小苗造林的2个树种成活率均达到了85%以上.与应用裸根大苗相比较,君迁子树种提高了13.6%和12.3%,侧柏树种提高了9.5%和9.7%,容器苗与裸根苗之间的成活率差异显著.生长状况以无纺布小苗最好,塑料袋小苗次之,裸根大苗最差.  相似文献   

3.
采用田间试验方法,对葫芦岛地区山杏容器苗造林技术进行了系统试验与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山杏容器苗造林成活率分别比裸根苗和直播造林提高14.7和33.4个百分点;山杏容器苗造林可在春、雨、秋三季进行,最佳造林时间分别为4月初6、月末、11月初;宜使用大、中型规格的容器杯培育苗木。  相似文献   

4.
油茶容器苗与裸根苗造林效果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针对新造油茶林幼苗成活率不高的问题,进行了油茶容器苗和裸根苗的对比造林试验,结果表明:容器苗造林比裸根苗造林在成活率、抽梢率、树高、冠幅表现出显著差异.容器苗比裸根苗表现出较强的抗旱性、适生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闽楠不同苗龄与规格的容器苗在杉木林下套种和裸地造林下生长情况及光照需求特性,采用6种不同规格的闽楠苗木分别在杉木林下套种和裸地造林,比较其生长差异和对不同生境的响应。结果表明:(1)闽楠在幼林阶段,强光照直接影响闽楠的生长,但随着树龄的增长,闽楠需光性增强,闽楠在杉木林下套种和裸地造林的生长差异逐步缩小;(2)闽楠的Ⅰ级苗比Ⅱ级苗造林效果好,且在裸地造林时,其生长差异更明显;(3)闽楠在杉木林下套种和裸地造林均表明采用较大规格的容器苗造林效果较好,特别是闽楠在裸地造林时,建议采用3年生Ⅰ级的大规格容器苗造林,更有利于快速形成林分环境,提高造林效果。  相似文献   

6.
辽西石质山地容器苗造林技术及效益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定点测试与大面积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辽西石质山地容器苗造林技术进行了系统分析,提出了适合该地区的容器苗造林技术;通过容器苗与裸根苗造林成活率、保存率、幼林生长及造林成本对比分析,得知容器苗造林成活率、保存率分别比裸根苗高30.3和24.0个百分点,容器苗的缓苗现象比裸根苗轻,容器苗造林可节省费350.60元/hm2。  相似文献   

7.
李颖 《安徽林业》2003,(4):17-17
杨树是平原地区造林绿化的主栽树种,常规造林采用2年生裸根苗,大水、大苗、大穴栽植.但受气候、土壤、水源的影响,往往造林成活率低.  相似文献   

8.
不同造林方法对马尾松林分生长和分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容器苗工程造林、裸根苗工程造林和裸根苗一般造林的马尾松林分进行跟踪分析认为,在立地条件较好的情况下(Ⅰ、Ⅱ类地)选择马尾松容器苗工程造林,对林分树高、胸径的生长较为有利,分化程度小,能达到速生丰产的要求;在立地条件较差的林地上(Ⅲ类地以下)选择棵根茵工程造林较为经济;裸根苗一般造林的马尾松林分生长缓慢,林分分化程度大,不符合速生丰产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采用随机区组的方法,分析了漆树裸根苗与容器苗造林的造林质量。结果表明,容器苗的成活率、苗高、地径均与裸根苗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容器苗的各项指标均高于裸根苗。从试验结果可以看出,在造林时应采用容器苗造林,可以大大提高造林质量,保证成活率。  相似文献   

10.
樟子松是大兴安岭地带性森林植被的建群乔木树种,是半干旱风沙草原区营造防风固沙林、水土保持林,草牧场防护林和用材林的主要造林树木之一。传统造林工艺技术主要是春季裸根苗造林,因小苗失水过多,降低了造林成活率,延长了苗木的缓苗期。研究解决樟子松抗旱造林工艺技术,提高樟子松造林“三率”,扩大樟子松造林比例,加快防护林体系建设速度,意义很大。一、新工艺技术要点和试验内容、方法(一)新工艺技术要点改革传统樟子松造林工艺技术的要点是变小苗直接大面积造林的粗放经营,为小苗就近集中培育大苗的集约经营;变春季裸根小苗造林为多季带土坨大苗就近移植造林;变密植为稀植、一次成林。这样做不仅调整了育苗地与造林地生态条件差异过大的矛盾,而且采取大苗壮苗,移植时带土坨伤根很轻,根系基本完整,外生菌根不损失,为提高“三率”奠定了基础。(二)试验内容和方法本试验结合生产集中培育大苗。试验地  相似文献   

11.
油松容器苗与裸根苗造林效果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按照立地条件的不同,采用随机抽样法对渭北黄土高原后沟作业区油松容器苗与裸根苗造林效果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立地条件下.油松容器苗造林成活率、幼树树高生长量均高于裸根苗,而且,不同坡位间容器苗与裸根苗造林成活率存在不同差异.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索乡土树种容器苗和裸根苗造林成活率与当年树高生长量,试验选用了华南地区造林绿化常用的香樟、枫香、荷木、红椎、石砾等乡土树种为材料,分别用它们的容器苗和裸根苗造林,并对造林效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用裸根苗造林,在合适的造林季节,枫香、荷木能够达到理想的造林效果,香樟次之,红椎、石栎最差;在春天雨季造林,木荷、枫香采用裸根苗即可,香樟尽量采用容器苗,红椎、石栎必须使用容器苗.  相似文献   

13.
木荷营养泥团苗造林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长瑞 《福建林业科技》2012,39(4):73-76,85
以木荷半年生、1年生大田实生裸根苗为试验对象,采用营养泥团苗秋植、裸根苗春植、裸根苗秋植3种不同定植方式进行造林比较试验.结果表明:营养泥团苗秋植、裸根苗春植成活率极显著高于裸根苗秋植;平均树高、胸径和单位面积生物量大小顺序为营养泥团苗秋植>裸根苗春植>裸根苗秋植,营养泥团苗秋植平均树高、胸径和单位面积生物量极显著高于裸根苗春植、秋植.营养泥团苗秋植造林的成本虽略有增加,经灰色局势决策理论多目标综合评价,营养泥团苗造林是较佳的定植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14.
采用红皮云杉2 ̄4年生休眠枝扦插苗和2 ̄3年生嫩枝扦插苗造林,其生长量均超过裸根苗的生长量,侧根长度和根系直径均比裸根苗大,但扦插苗抗逆性弱,虫害发生率较裸根苗稍高。用扦插苗造林,不但可以缩短苗木培育周期,也能提高造林质量。  相似文献   

15.
指出了杉木裸根苗的栽培和培育的方法相对轻基质苗的培育而言较为简单,能大量节省杉木的种植成本,因此这种育种方法目前在我国大部分地区被广泛使用。杉木是中国商品林的主要树种,是一个历史悠久,能速生栽培的农林产业,杉木裸根苗的栽培和培育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经济效益,是满足当前造林大量需求的有效方法。造林苗木的质量也起着重要的影响。对杉木裸根苗与轻基质苗造林早期生长进行了比较,具有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研究了石质山地大规格侧柏苗造林相关技术措施。结果表明,采取较大的鱼鳞坑整地规格、容器苗和裸根苗蘸保水剂泥浆等技术措施,使用苗高120 cm、地径1.0 cm以上的大规格侧柏苗,造林成活率可以达到85%以上的国家造林标准。  相似文献   

17.
为给油茶低成本造林方法的研究提供参考依据,分别以2年生油茶嫁接容器苗和嫁接裸根苗为试验材料,采用不同的栽培方法进行了6 a的造林对比试验,比较了以不同方法栽培的种苗保存率、生长量(树高和冠幅)、产量及投资效益。试验结果表明:油茶栽培保存率的平均值,裸根苗造林新方法与容器苗造林方法的相差2.1%,其差值为1.2%~10.0%;但栽培后第5年的油茶生长量(树高和冠幅),裸根苗造林的油茶树高、冠幅生长量均值比容器苗造林的分别增大了44~86.8、70.4~129.7 cm;栽培第6年的油茶果产量均值,裸根苗造林比容器苗造林的提高了1 960.5 kg;投资效益方面,栽培6 a内,容器苗造林的需要投入6.94元才能收回1.00元的成本,而裸根苗造林的只需投入3.29元就能收回1.00元的成本。综合研究结果分析可知:在生产应用中,裸根苗造林方法比容器苗造林方法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18.
一、泥炭罐容器苗(一)泥炭罐容器苗造林的优点用容器苗特别是泥炭罐容器苗造林一般比裸根苗造林有更多的优点,而对针叶树来说优点更多: ①和所有容器苗一样,泥炭罐容器苗在整个夏季甚至秋季都可以用来造林; ②仅从手工操作的结果看,泥炭罐容器苗造林的效果就远远比裸根苗造林要好;  相似文献   

19.
辽西岩质海岸侧柏造林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苗龄、栽植季节、保水剂处理、根系处理等方面对辽西岩质海岸侧柏造林的栽植技术和成活情况进行了对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岩质海岸容器苗造林以1.5年生苗龄适宜,同苗龄容器苗造林春、夏、秋三季差异不显著;裸根苗造林前经浸水、带土坨处理可有效提高造林成活率;用保水剂处理裸根苗对提高造林成活率作用明显,保水剂的最佳使用量为200~250 g.穴-1。  相似文献   

20.
对湿地松容器苗与裸根苗造林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容器苗造林成活率及当年抽高均高于裸根苗造林;经成本分析,容器苗造林成本每公顷反而比裸根苗造林低4.50元。因而应大力推广与普及松类容器苗造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